第三百二十章 金军第一次攻宋(二十七)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纲泣拜,俯伏上前,以死请求。恰好这时,燕、越二王来到延和殿劝谏,他们也恳请皇上留驾京城,他们认为,此时此刻固守京城方为上策。
宋钦宗于是心意稍定,命内侍取来纸笔,御书“可回”二字,盖上宝印,让内侍赶紧去把皇后和嫡长子追回来。
宋钦宗回头对李纲说道:“卿留朕治兵御戎,朕专以委卿,不宜少有疏虞。”
李纲再拜受命,与李梲一同离开延和殿,前去布置有关防务。这天晚上,他们宿于尚书省,而宰执大臣们宿于东门司。
因为皇后和嫡长子已经出城走远了,这天晚上他们并没回来。半夜时分,宋钦宗忽然派内侍对宰执们说,他最后还是决定,天亮后就出城而南幸。
第二天一大早,李纲从尚书省出来去上早朝,半路上,忽然听到人们纷纷传言说,皇上正准备出城南狩,连太庙神主都已从宫中请出,寄寓到太常寺去了。对此,李纲不太相信。可是,当他走到祥曦殿一侧时,看见皇宫禁卫皆已身穿铠甲全副武装,皇上所乘车辆和车马服饰器用之类,皆已陈列在路旁。皇后所用行装也都已整理好,正准备装车。李纲不禁大惊,他急忙快步上前,朝皇宫禁卫们厉声问道:“尔等愿以死守宗社乎?愿扈从以巡幸乎?”
禁卫们皆大声回答道:“愿以死守!不死守都城,还能去往哪里?!”
李纲见禁卫们回答很一致,而且态度也很坚决,于是拉着禁军殿帅王宗濋一起,入殿觐见宋钦宗。为了大宋江山社稷,为了东京百万民众,他决心豁出去,再次劝阻皇帝出城南幸。
入殿后,还没等宋钦宗开口,李纲便情绪很激动地说道:“陛下昨晚已答应臣留在都城,今天却又要出城,何也?现在禁军军情有变,他们父母妻子皆在都城,他们岂肯舍去?万一他们中途散归,陛下将依靠谁来防卫?而且,敌骑已经逼近,他们若获知陛下乘舆出城未远,必派健马疾追,那时候陛下将何以御之?”
这时,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匆匆进殿,向宋钦宗汇报禁军军情:“陛下若亲征,六军都愿死战;若巡幸,恐将发生萧墙之变。”曹曚是北宋初期大将曹彬的后代。
宋钦宗这才意识到,此时出城可能已经晚了。如果硬是出城,不仅有被金兵追击的危险,而且还有来自禁军内部的忧患。他沉思片刻,最后决定停止出城行动。
至此,李纲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他对等候在大殿里准备扈从皇上出城的宰执们说:“皇上主意已定,敢有异议者斩!”
接着,李纲走出祥曦殿,向集合在殿外整装待发的禁卫们传旨宣示:“皇上决定不出城,要与众官兵固守都城。”禁卫们听后皆俯伏跪拜,高呼万岁,其声震天动地。
李纲又回到殿中,建议宋钦宗马上登御宣德门城楼,检阅众将士,以鼓舞军心。宋钦宗同意,于是驾登宣德楼。百官将士都在门楼前整齐立定,等候检阅。宋钦宗在宣德门城楼上凭栏视察了一会儿,接着又下楼乘步辇来到队伍中间,慰问将士。
宋钦宗命李纲与吴敏立即起草文告,简要叙述金人渝盟,欲危害我社稷,朝廷已决策固守,各令勉励之意。文告很快便撰毕,很简练,只有数十句话。
宋钦宗又令合门官向百官将士宣读,合门官每读一句,将士们皆大声回答:“诺!”其场面之雄壮,其气势之威武,令在场的百官与六军将士,皆感动地流涕。
直到这时,宋钦宗才彻底下决心放弃出城,决心固守都城以待勤王之师。宋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全权主持抗金军事指挥,曹曚副之,让他们将指挥机关设置于大晟府内,由他们自行辟置官属,赐银钱各百万,赐朝议、武功大夫以下以及将校官诰宣贴三千道,允许便宜从事。
李纲与曹曚立即来到大晟府,开始着手组建指挥机关。他们任命参谋官、书写机宜、勾当公事、管勾文字准备差使,统制、统领准备差使等机关人员一百多名,又选拔任用三省、吏部、户房等官员数十人。
亲征行营使司,作为保卫东京城的一个临时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在很短时间内,便在李纲和曹曚领导下迅速组建起来,并开始高速运转。
东京城各主要街头上,很快便张贴出了一张张招募武勇之人的文榜。这些文榜都是以亲征行营使司的名义发布的,引起了东京市民的极大关注。征招对象很广泛,凡是武举及第、或有才武方略、或有战功曾经战阵、或经边任大小使臣、或曾充弓马手子弟、以及诸民族有武勇敢战之人,都在征招范围之内。希望这些武勇之人,看到榜文后能立即到亲征行营使司报到。
从正月初二开始,金军组织兵马横渡黄河。由于渡船太少远远不够用,金军于是砍伐树木制成若干木筏,用来摆渡。经过五天抢渡,到正月初六,金军骑兵已全部渡过黄河,而金军步兵才刚刚到达。
阇母令步兵精壮之旅迅速过河,老弱者不必过河,皆留在黄河北岸浚州。
阇母派人将沈琯找来,对他说:“现南岸已无一人,你来日须去到汴京。”沈琯点头答应。
过河之后,阇母望着汹涌翻卷的滚滚波涛,很感慨地对沈琯说:“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辈岂能渡哉!”
沈琯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很纳闷,官军为什么不利用黄河天堑来阻击金兵?为什么要弃河而逃?
梁方平“单骑遁归”,从浚州马不停蹄地跑回京城。他不敢入城,他害怕受到军法处置,他在城外收集溃退散兵,驻守在外城西城墙一带。
何灌觉得,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守住黄河,于是一边撤退一边收集溃散之卒,退守氾水关。
李纲泣拜,俯伏上前,以死请求。恰好这时,燕、越二王来到延和殿劝谏,他们也恳请皇上留驾京城,他们认为,此时此刻固守京城方为上策。
宋钦宗于是心意稍定,命内侍取来纸笔,御书“可回”二字,盖上宝印,让内侍赶紧去把皇后和嫡长子追回来。
宋钦宗回头对李纲说道:“卿留朕治兵御戎,朕专以委卿,不宜少有疏虞。”
李纲再拜受命,与李梲一同离开延和殿,前去布置有关防务。这天晚上,他们宿于尚书省,而宰执大臣们宿于东门司。
因为皇后和嫡长子已经出城走远了,这天晚上他们并没回来。半夜时分,宋钦宗忽然派内侍对宰执们说,他最后还是决定,天亮后就出城而南幸。
第二天一大早,李纲从尚书省出来去上早朝,半路上,忽然听到人们纷纷传言说,皇上正准备出城南狩,连太庙神主都已从宫中请出,寄寓到太常寺去了。对此,李纲不太相信。可是,当他走到祥曦殿一侧时,看见皇宫禁卫皆已身穿铠甲全副武装,皇上所乘车辆和车马服饰器用之类,皆已陈列在路旁。皇后所用行装也都已整理好,正准备装车。李纲不禁大惊,他急忙快步上前,朝皇宫禁卫们厉声问道:“尔等愿以死守宗社乎?愿扈从以巡幸乎?”
禁卫们皆大声回答道:“愿以死守!不死守都城,还能去往哪里?!”
李纲见禁卫们回答很一致,而且态度也很坚决,于是拉着禁军殿帅王宗濋一起,入殿觐见宋钦宗。为了大宋江山社稷,为了东京百万民众,他决心豁出去,再次劝阻皇帝出城南幸。
入殿后,还没等宋钦宗开口,李纲便情绪很激动地说道:“陛下昨晚已答应臣留在都城,今天却又要出城,何也?现在禁军军情有变,他们父母妻子皆在都城,他们岂肯舍去?万一他们中途散归,陛下将依靠谁来防卫?而且,敌骑已经逼近,他们若获知陛下乘舆出城未远,必派健马疾追,那时候陛下将何以御之?”
这时,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匆匆进殿,向宋钦宗汇报禁军军情:“陛下若亲征,六军都愿死战;若巡幸,恐将发生萧墙之变。”曹曚是北宋初期大将曹彬的后代。
宋钦宗这才意识到,此时出城可能已经晚了。如果硬是出城,不仅有被金兵追击的危险,而且还有来自禁军内部的忧患。他沉思片刻,最后决定停止出城行动。
至此,李纲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他对等候在大殿里准备扈从皇上出城的宰执们说:“皇上主意已定,敢有异议者斩!”
接着,李纲走出祥曦殿,向集合在殿外整装待发的禁卫们传旨宣示:“皇上决定不出城,要与众官兵固守都城。”禁卫们听后皆俯伏跪拜,高呼万岁,其声震天动地。
李纲又回到殿中,建议宋钦宗马上登御宣德门城楼,检阅众将士,以鼓舞军心。宋钦宗同意,于是驾登宣德楼。百官将士都在门楼前整齐立定,等候检阅。宋钦宗在宣德门城楼上凭栏视察了一会儿,接着又下楼乘步辇来到队伍中间,慰问将士。
宋钦宗命李纲与吴敏立即起草文告,简要叙述金人渝盟,欲危害我社稷,朝廷已决策固守,各令勉励之意。文告很快便撰毕,很简练,只有数十句话。
宋钦宗又令合门官向百官将士宣读,合门官每读一句,将士们皆大声回答:“诺!”其场面之雄壮,其气势之威武,令在场的百官与六军将士,皆感动地流涕。
直到这时,宋钦宗才彻底下决心放弃出城,决心固守都城以待勤王之师。宋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全权主持抗金军事指挥,曹曚副之,让他们将指挥机关设置于大晟府内,由他们自行辟置官属,赐银钱各百万,赐朝议、武功大夫以下以及将校官诰宣贴三千道,允许便宜从事。
李纲与曹曚立即来到大晟府,开始着手组建指挥机关。他们任命参谋官、书写机宜、勾当公事、管勾文字准备差使,统制、统领准备差使等机关人员一百多名,又选拔任用三省、吏部、户房等官员数十人。
亲征行营使司,作为保卫东京城的一个临时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在很短时间内,便在李纲和曹曚领导下迅速组建起来,并开始高速运转。
东京城各主要街头上,很快便张贴出了一张张招募武勇之人的文榜。这些文榜都是以亲征行营使司的名义发布的,引起了东京市民的极大关注。征招对象很广泛,凡是武举及第、或有才武方略、或有战功曾经战阵、或经边任大小使臣、或曾充弓马手子弟、以及诸民族有武勇敢战之人,都在征招范围之内。希望这些武勇之人,看到榜文后能立即到亲征行营使司报到。
从正月初二开始,金军组织兵马横渡黄河。由于渡船太少远远不够用,金军于是砍伐树木制成若干木筏,用来摆渡。经过五天抢渡,到正月初六,金军骑兵已全部渡过黄河,而金军步兵才刚刚到达。
阇母令步兵精壮之旅迅速过河,老弱者不必过河,皆留在黄河北岸浚州。
阇母派人将沈琯找来,对他说:“现南岸已无一人,你来日须去到汴京。”沈琯点头答应。
过河之后,阇母望着汹涌翻卷的滚滚波涛,很感慨地对沈琯说:“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辈岂能渡哉!”
沈琯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很纳闷,官军为什么不利用黄河天堑来阻击金兵?为什么要弃河而逃?
梁方平“单骑遁归”,从浚州马不停蹄地跑回京城。他不敢入城,他害怕受到军法处置,他在城外收集溃退散兵,驻守在外城西城墙一带。
何灌觉得,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守住黄河,于是一边撤退一边收集溃散之卒,退守氾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