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二十四
历史问题恰澄清惟惆遗憾撒人寰
从来不因家里的事而打扰丈夫的冉腊娥,不得不破例到村小卖铺请人挂通了老江河区委办的电话。正在开会安排季秋计划生育工作的张道然觉得有点突然,因他的眼皮跳了好一会,他只得打住讲话,下楼到办公室去接电话。冉腊娥在电话里哽咽而恳求地说:“奶奶已卧床快一个月了,都是我一把屡一把尿地服待着,这两天情形越来越坏,时儿还说起了糊话,总念叨着斯贾爷爷要接她一起过日子,再就是总念叨你,你工作还忙些,也得挤点空时间来家看看奶奶,不然的话,我把话说绝了,否则你就见不到她老人家了。”她说完已泣不成声了。张道然嗯了声,便放下了电话,他在回会议室的咫尺间,想起在记忆里没有母爱靠奶奶含辛茹苦抚养的情形,懂事后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出生难产,让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他的童年,是奶奶关心自己的冷暖,是奶奶潜移默化的教自己如何做人,奶奶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他觉得自己的确应该去看望奶奶,不然自己将悔恨自己一生,况且这也是她老人离开人世前的一点小小的要求,不回去他真是觉得天理良心不容。然而,一回到会议室,与会人员谈到行政区划调整从农场划过来的永红、三红两个村的计划生育对象不少,纷纷要求区委组织统一行动,采取打整仗的办法进行。会上,面对双双期待他的目光,他又把冉腊娥的电话放到了脑后,他只好毅然决定带着区里的骨干人员亲征,决心把这两个难度最大的村攻下来,扫除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拦路虎。因为农村工作都得是烧电焊打处火耽误不得的,所以他只好以工作为重,想等两个村的工作开了头,再让区里分管计生工作的领导去牵头,自己就可回家了。谁知一进驻村里,工作难度比会议反映的还大,计划生育是国策,一票否决权,责任心和事业感使他不得脱岗回家去看奶奶。
区委计划生育工作队先在永红村做了三天过细的思想工作,将计生对象的底细都了如指掌,是刮宫引产,是上环节扎都定了具体方案,并决定今天用拖拉机将对象集体接到卫生院进行手术。张道然又准备动身去村里督阵,小吕接到找张书记家里的电话,赶到门口截住张书记,喘着气说:“张书记,县委组织部的电话找您。”县委组织部是管干部的,在基层干部的心目中,比县直的其它办委更神圣。张道然回转到办公室,接过电话。电话是县委组织部青干科马科长打来的,马科长欣喜地说:“昨天您下乡了,所以我今天不等上班就给您打电话,告诉您一个好消息,经过半年多和纪委一起调查落实,县纪委已正式行文,对土地革命时期全县以‘改组派’罪名被错杀的人员进行平反,其中重新落实平反者的一百二十八人中,就有您的祖父张斯贾。”张道然为了祖父的“叛徒”一事,总背着历史的黑锅,要不是他工作出色,有这样的历史问题断然是得不到组织的重用的。他曾经找有关部门核实过但没有结果。因而,对个人的前途他并不抱什么奢望,能当任上十万人的区委书记,已经是组织上的宽容和恩赐了。马科长说了一通,见电话里没有回音,就说:“喂,张书记,我说的话您听到没有,嗳,光顾着高兴去了。”张道然最后说:“好,好。”便放下了话筒。
错杀“改组派”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一九三二年的五月,是原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在肃反运动中搞了扩大化,将革命同志以“改组派”罪名被错杀。在大县这块根据地上就有一千三百六十八人,他们以满腔的热忱投身革命,出生入死求解放,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屠刀和枪口下,却被同队的、身边的同志悄悄地用麻袋装了,人不知鬼不觉的掩埋了。年仅三十四岁的中央长江局秘书长、中央军委特派员、湖北省委书记柳直荀同志,被诬陷为红三军的“国民党改组派书记”,在周老嘴湘鄂西省委、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被害。毛主席还挥豪写下了,用宏伟的诗篇颂扬了杨开慧与柳直烈士。张斯贾,一九一四年出生在大县的张家湾村,新婚不久就参加了湘鄂西赤色警卫队,一去杳无音讯,被害于木舟王房墩,年仅十八岁,一同殉难的有一百零八人。
今天是张道然亲自决定计生对象手术的日子,他接了马科长打来的电话后恨不得立刻回到奶奶身边,亲口将这一喜讯告诉她老人家,让她死也瞑目。然而,他又觉得两个村的计生工作在急,自己必须身先士卒,不能让工作逊色而丢了祖宗的脸。是爷爷被平反的喜讯使他的工作责任感更强了,信心更足了。此时,他更清楚地知道如果计生对象的手术工作得不到落实,计生对象不能顺利送到镇卫生院的手术台上,而且稍有疏忽不能保证手术成功,那么前几天做的工作将是前功尽弃,而且对后段工作,对全区的损失和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他这个区委书记的工作能力和威性将受到影响,甚至今后的其他工作也不好开展。张道然想着这些,权衡了利弊,还是决定按计定方针,等计生对象手术成功后,明天赶老早回家。他不相信奶奶就今天一天都不能等了,心想奶奶不见他的面是不会闭眼离去的。
农村实行大包干后,再不需要小队长象家长式的喊工了,农村的行政工作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除了防汛抢险和催缴公粮水费,再难的就是计划生育工作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部分老百姓拼了老命也要养子传宗接代。三红村总共有二十四个对象,两辆东二零拖拉机在村口停了两个多小时,对象们好不容易才陆续地被催出家门,但谁也不肯第一个上车,但都不敢硬抗,就说:“保证不拖后腿,大家都上车了,我就上车。”张道然在村部里坐镇指挥,村部也不象过去气派了,墙上的石灰有些脱落,破旧的纸巾飘摆着,他更担心有人采取强制手段会逼出意外事情,当然御门、戳瓦、牵猪的手段对个别钉子户也得使用。不一会,区里打来电话,张道然要小吕去接。电话是区机关的门卫打来的,大家都喊他小吴,是三等残废军人,腿子跛了一只,拄着根拐杖,是个老上访户,区里根据县里的要妥善解决好的意见,只好将其养起来看看门,平时区政府机关的人员下乡出差了,只有通讯员小吕和他小吴守着。今天小吕也同张书记下乡来,那就只有他一人了,当然食堂里还有一名炊事员。小吕接了电话,立刻变得神色紧张,匆忙跑来对张道然说:“张书记,是小吴打来的电话,说是您的老奶奶……”小吕忌讳说出“死”字,忙又改了口说:“老奶奶她去了……”张道然似乎没有相信他的话,又似乎没有听明白,忙反问道:“吞吞吐吐的做什么,说清楚些。”小吕只好又说:“是她老人家去逝了,请您回去。”张道然当着众人的面,竭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又问:“对象们都上车了没有?”分管计生工作的宣传委员尹国民赶过来说:“对象们的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这里有朱书记和我们就够了,张书记,您赶紧回去吧,要小吕陪您去,我们负责把这里的工作做完满,明天再去您家。”尹国民转向小吕说:“小吕,你去叫朱书记来村里。”正在做着过细工作,动员对象上车的区委分管党群的副书记朱正才听说了此事,忙赶到村部,望着端坐着的张道然,似乎比张道然还着急地说:“张书记,您赶紧回去吧,我们在这里,保证按您的要求把工作做好。”同时,尹国民又去打通了区砖瓦厂的电话,借了吉普车来送张道然回家奔丧。砖瓦厂产销两旺,是全县乡镇企业中的明星企业,全区就只有他们有辆小车,供销社有辆双排座的货车,再就是拖拉机站里的几台不中用的拖拉机由个人承包着。区里领导有急事就调借这独宝贝吉普车了。张道然最后说:“今晚,你们就不必在村里住夜了。”等到吉普车来接他时,满载计生对象的拖拉机已向区卫生院开去了。
已经卧床一个多月,一星期未进一颗米,靠冉腊娥喂点红糖水维持生命的董桂英,终于咧嘴睁眼艰难地叹出了最后一口气离开了人世,享年近七十岁。冉腊娥顿时哭得死去活来,张母是最能理解她的知心人,她象失去了依靠,乡邻们听到哭闹声,都纷纷来到她家,给予劝慰说:“别哭了,哭坏了身子,董奶奶的后事靠谁来操办,再说你已经尽到孝了,这么多天你喂吃换洗,屎儿尿儿的,换了第二个人都做不到。其实老人走了,也是享福去了,她老人家七十岁多了吧,比我家奶奶走时还大五岁,我奶奶那时已被病拖魔不得了,硬是要寻短路,别哭了,董奶奶也真享福,福寿全归了。”村里凡有婚丧嫁娶等事,都把那个张斯忠请出来做支宾先生。有人又劝说:“腊娥,别只顾哭了,董奶奶的寿衣做了没有,还有倒头纸要马上烧。”冉腊娥这才止住哭,从自己的房间里拿出前天为董奶奶准备好的寿衣、寿鞋。又有人说:“得去把忠爷接来支派事,老了人还得看个时辰,图个吉利,图后人的发旺。我家的小叔子,就因婆婆过世时,时辰不对犯了重丧,才三岁的小叔子却突然在婆婆送葬后就暴死了,我嫁到张家后,听说了此事,所以记得很牢,就怕哪家老了人不讲究礼节,不过这不是迷信,一定是有科学道理的。”有人接过她的话说:“还不是迷信,要是在毛主席的年代,早把你捆起来批斗了。”她还说:“早点把个信给张书记。”
大家正在议论着,张凤国已经请来了张斯忠。张凤国也不管什么礼节不礼节,迷信不迷信的,只知道老母登仙,怎么安排好后事,又因道然不在家,发丧的日子心中没有主张,只好先请了支宾先生帮着理事。冉腊娥也把积攒的三百元钱拿出来交给娘家的一个堂弟支撑开销。众位帮忙的亲友乡邻在张斯忠的安排指导下开始了有序的忙活。几个汉子将张母遗体出榻停放在堂屋的靠右壁,并且死者的头朝大门,头前放着小方桌,桌上有遗像和香钵,点上香千烟袅,桌前地上放着个破铁锅内是烧的倒头纸钱,九斤四两的倒头纸一大捆就烧成了一小锅灰。据说这倒头纸是烧给死人去那个世界花用的冥币。冉腊娥亲自给张母前三后四的抹了汗,又给换上了寿衣。堂屋的正堂上贴着张斯忠书写的一张白纸大的“奠”字,大门两边是幅他自作自书的白对联,上联是:噩耗惊传哀歌恸乡里,下联是:遗容长存美德示人间。
一幕哀丧吊唁的场景和氛围笼罩着张家。下午二时许,张道然乘着小吉普车赶回家,见家里内外一派沉痛的悲伤气氛,不禁一股辛酸涌到喉咙口,他眨了眨眼睛没有让泪水显出。在众目睽睽中,一妇人递给他一条白孝巾,并说:“当书记还不是要戴孝的,把它系在腰里吧。”他听从着让她帮着系上。冉腊娥见丈夫风尘回家,想到自己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关爱,当即更凄切的哭泣起来。张道然见冉腊娥伏在董奶奶的遗体旁,头顶着白布孝巾,哭得惊天动地,死去活来的,还有董桂英娘家的远房亲戚的几个婆子也揍着悲哀嚎哭着,他禁不住眼眶溢满了泪水。他去接开盖在张母脸上的旧书,只见奶奶的脸像只有悬骨,与生前判若两人。他详端了一会,似乎又找到了过去的感觉,重新看到那丰满慈祥的笑脸。冉腊娥的娘家堂弟冉金城和支宾先生张斯忠一起过来,向张道然分别简述了后事处理情况和安排。张道然听后,没有提出什么看法,就说:“把你们操心了。”然后,他把冉腊娥叫到一旁,将自己回家时在区管理室借支的五百元钱递给她作开头费。
下午四时许,柳莹带了几名男女同学,坐着上海牌老式小轿车来到张家,车尾厢里还带了二个花圈。张道然一幅苦丧的脸和他们打过招呼,冉金城忙安排他们在大门前的方桌旁坐下,又叫人泡茶,递烟,还特地找出几个花玻璃杯子招待城里来的贵客。接着,区机关借了供销社的小货车载来了一车吊丧的人,还带来了四个大花圈和几架鞭炮。一阵噼啪的鞭炮声过后,烟雾渐渐散去,烟药味留在了人们的嗅觉里。柳莹今天没有打扮那么娇艳,也许是今天的场景不合适,也许是她毕竟年近三十不能和十七八的女孩比艳丽了。当然,她天生的丽质和俏佻在这乡野还是花朵独放,招来不少目光。她小声地对几位同学说:“我们太来慌了,连鞭炮也没有买。”她见大门前的左边是张接待来宾席,等刚才来的一批人登记了礼单后,便和同学们商量送礼之事。有同学说:“道然真是的,都当区委书记了,家里却穷酸死了。”也有同学说:“我们破例,每人送五十吧。”大家心里明白,人情往来最多才二十元,过去他们结婚时,朋友同事们三五个一约,送开水瓶,裕巾什么的。这提议五十元的同学并不是讨好区委书记同学,而是看张道然太马列了,以礼重来表示心情罢了。最后,他们每人给了五张大团结,由柳莹到礼宾席去登记。
前来吊唁的单位和人们不肯在这里吃饭,张道然似乎也觉察到家里条件有限,太寒酸了,不便挽留,只好一一送别。当他送别柳莹时,却意外地发现柳莹的长辫子没有了,留着短发,还烫着时新的卷发,更显得她城里人的漂亮。她避过别人的耳朵,小声对他说:“节哀,保重身体,别忘了老同学,我不会错爱你的。”张道然没有说什么,目送着他们离去,心想她个柳莹这时候怎么说出这种话,耳边却久久地回想着她那甜美的声音。他还清楚地记得,柳莹是在那天夜晚遭他拒绝后,有一年多没有再找过他了,而他是不会主动反去找她的,但他的心目中无时无刻地不存在着她那难忘含情默默的笑脸。
夜幕盖下来的时候,从街上租来的气灯被点得雪亮。这时,又请来了三个打丧鼓的老汉。张道然见了,怒气冲天地大吼道:“谁叫你们来的,谁叫你们来搞这一套的。”打丧鼓是历史传下来的农村办丧事的习俗,被文件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革掉了的,近年来又死灰复燃,身为区委书记的张道然怎么能容忍这种迷信复古在自家重演呢,那影响该有多坏!丧鼓是支宾先生安排请来的,张斯忠见张道然不赞成而且发了脾气,便在一旁尴尬不敢出头露面,只好向冉腊娥使了眼色,冉金城便上前去劝走了打丧鼓的。过了好一会,张斯忠还是不甘心,因为他支的宾没有哪个东家不言听计从的,再说老母登仙是白喜事,没有唱丧鼓的多冷清多丧气,本该热闹也热闹不起来,他揍到张道然旁边,因为是他的祖辈,便不轻不重地说:“哎,董奶奶辛劳了一生,最后一次应该是热闹的,其实,早就有人家打丧鼓了。”张道然知道他的心情,便笑了一下说:“忠爷,您安排得不错,我不准也不错,董奶奶九泉之下会理解我的,还是我说的一个宗旨,要移风易俗,还是殡葬不能土葬。”张斯忠不敢和他辩论,便说:“都是按你的意示办的。”张道然办完祖母的丧事,安排了家事,在家住了一天,便回区机关上班了。
二十四
历史问题恰澄清惟惆遗憾撒人寰
从来不因家里的事而打扰丈夫的冉腊娥,不得不破例到村小卖铺请人挂通了老江河区委办的电话。正在开会安排季秋计划生育工作的张道然觉得有点突然,因他的眼皮跳了好一会,他只得打住讲话,下楼到办公室去接电话。冉腊娥在电话里哽咽而恳求地说:“奶奶已卧床快一个月了,都是我一把屡一把尿地服待着,这两天情形越来越坏,时儿还说起了糊话,总念叨着斯贾爷爷要接她一起过日子,再就是总念叨你,你工作还忙些,也得挤点空时间来家看看奶奶,不然的话,我把话说绝了,否则你就见不到她老人家了。”她说完已泣不成声了。张道然嗯了声,便放下了电话,他在回会议室的咫尺间,想起在记忆里没有母爱靠奶奶含辛茹苦抚养的情形,懂事后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出生难产,让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他的童年,是奶奶关心自己的冷暖,是奶奶潜移默化的教自己如何做人,奶奶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他觉得自己的确应该去看望奶奶,不然自己将悔恨自己一生,况且这也是她老人离开人世前的一点小小的要求,不回去他真是觉得天理良心不容。然而,一回到会议室,与会人员谈到行政区划调整从农场划过来的永红、三红两个村的计划生育对象不少,纷纷要求区委组织统一行动,采取打整仗的办法进行。会上,面对双双期待他的目光,他又把冉腊娥的电话放到了脑后,他只好毅然决定带着区里的骨干人员亲征,决心把这两个难度最大的村攻下来,扫除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拦路虎。因为农村工作都得是烧电焊打处火耽误不得的,所以他只好以工作为重,想等两个村的工作开了头,再让区里分管计生工作的领导去牵头,自己就可回家了。谁知一进驻村里,工作难度比会议反映的还大,计划生育是国策,一票否决权,责任心和事业感使他不得脱岗回家去看奶奶。
区委计划生育工作队先在永红村做了三天过细的思想工作,将计生对象的底细都了如指掌,是刮宫引产,是上环节扎都定了具体方案,并决定今天用拖拉机将对象集体接到卫生院进行手术。张道然又准备动身去村里督阵,小吕接到找张书记家里的电话,赶到门口截住张书记,喘着气说:“张书记,县委组织部的电话找您。”县委组织部是管干部的,在基层干部的心目中,比县直的其它办委更神圣。张道然回转到办公室,接过电话。电话是县委组织部青干科马科长打来的,马科长欣喜地说:“昨天您下乡了,所以我今天不等上班就给您打电话,告诉您一个好消息,经过半年多和纪委一起调查落实,县纪委已正式行文,对土地革命时期全县以‘改组派’罪名被错杀的人员进行平反,其中重新落实平反者的一百二十八人中,就有您的祖父张斯贾。”张道然为了祖父的“叛徒”一事,总背着历史的黑锅,要不是他工作出色,有这样的历史问题断然是得不到组织的重用的。他曾经找有关部门核实过但没有结果。因而,对个人的前途他并不抱什么奢望,能当任上十万人的区委书记,已经是组织上的宽容和恩赐了。马科长说了一通,见电话里没有回音,就说:“喂,张书记,我说的话您听到没有,嗳,光顾着高兴去了。”张道然最后说:“好,好。”便放下了话筒。
错杀“改组派”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一九三二年的五月,是原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在肃反运动中搞了扩大化,将革命同志以“改组派”罪名被错杀。在大县这块根据地上就有一千三百六十八人,他们以满腔的热忱投身革命,出生入死求解放,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屠刀和枪口下,却被同队的、身边的同志悄悄地用麻袋装了,人不知鬼不觉的掩埋了。年仅三十四岁的中央长江局秘书长、中央军委特派员、湖北省委书记柳直荀同志,被诬陷为红三军的“国民党改组派书记”,在周老嘴湘鄂西省委、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被害。毛主席还挥豪写下了,用宏伟的诗篇颂扬了杨开慧与柳直烈士。张斯贾,一九一四年出生在大县的张家湾村,新婚不久就参加了湘鄂西赤色警卫队,一去杳无音讯,被害于木舟王房墩,年仅十八岁,一同殉难的有一百零八人。
今天是张道然亲自决定计生对象手术的日子,他接了马科长打来的电话后恨不得立刻回到奶奶身边,亲口将这一喜讯告诉她老人家,让她死也瞑目。然而,他又觉得两个村的计生工作在急,自己必须身先士卒,不能让工作逊色而丢了祖宗的脸。是爷爷被平反的喜讯使他的工作责任感更强了,信心更足了。此时,他更清楚地知道如果计生对象的手术工作得不到落实,计生对象不能顺利送到镇卫生院的手术台上,而且稍有疏忽不能保证手术成功,那么前几天做的工作将是前功尽弃,而且对后段工作,对全区的损失和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他这个区委书记的工作能力和威性将受到影响,甚至今后的其他工作也不好开展。张道然想着这些,权衡了利弊,还是决定按计定方针,等计生对象手术成功后,明天赶老早回家。他不相信奶奶就今天一天都不能等了,心想奶奶不见他的面是不会闭眼离去的。
农村实行大包干后,再不需要小队长象家长式的喊工了,农村的行政工作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除了防汛抢险和催缴公粮水费,再难的就是计划生育工作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部分老百姓拼了老命也要养子传宗接代。三红村总共有二十四个对象,两辆东二零拖拉机在村口停了两个多小时,对象们好不容易才陆续地被催出家门,但谁也不肯第一个上车,但都不敢硬抗,就说:“保证不拖后腿,大家都上车了,我就上车。”张道然在村部里坐镇指挥,村部也不象过去气派了,墙上的石灰有些脱落,破旧的纸巾飘摆着,他更担心有人采取强制手段会逼出意外事情,当然御门、戳瓦、牵猪的手段对个别钉子户也得使用。不一会,区里打来电话,张道然要小吕去接。电话是区机关的门卫打来的,大家都喊他小吴,是三等残废军人,腿子跛了一只,拄着根拐杖,是个老上访户,区里根据县里的要妥善解决好的意见,只好将其养起来看看门,平时区政府机关的人员下乡出差了,只有通讯员小吕和他小吴守着。今天小吕也同张书记下乡来,那就只有他一人了,当然食堂里还有一名炊事员。小吕接了电话,立刻变得神色紧张,匆忙跑来对张道然说:“张书记,是小吴打来的电话,说是您的老奶奶……”小吕忌讳说出“死”字,忙又改了口说:“老奶奶她去了……”张道然似乎没有相信他的话,又似乎没有听明白,忙反问道:“吞吞吐吐的做什么,说清楚些。”小吕只好又说:“是她老人家去逝了,请您回去。”张道然当着众人的面,竭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又问:“对象们都上车了没有?”分管计生工作的宣传委员尹国民赶过来说:“对象们的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这里有朱书记和我们就够了,张书记,您赶紧回去吧,要小吕陪您去,我们负责把这里的工作做完满,明天再去您家。”尹国民转向小吕说:“小吕,你去叫朱书记来村里。”正在做着过细工作,动员对象上车的区委分管党群的副书记朱正才听说了此事,忙赶到村部,望着端坐着的张道然,似乎比张道然还着急地说:“张书记,您赶紧回去吧,我们在这里,保证按您的要求把工作做好。”同时,尹国民又去打通了区砖瓦厂的电话,借了吉普车来送张道然回家奔丧。砖瓦厂产销两旺,是全县乡镇企业中的明星企业,全区就只有他们有辆小车,供销社有辆双排座的货车,再就是拖拉机站里的几台不中用的拖拉机由个人承包着。区里领导有急事就调借这独宝贝吉普车了。张道然最后说:“今晚,你们就不必在村里住夜了。”等到吉普车来接他时,满载计生对象的拖拉机已向区卫生院开去了。
已经卧床一个多月,一星期未进一颗米,靠冉腊娥喂点红糖水维持生命的董桂英,终于咧嘴睁眼艰难地叹出了最后一口气离开了人世,享年近七十岁。冉腊娥顿时哭得死去活来,张母是最能理解她的知心人,她象失去了依靠,乡邻们听到哭闹声,都纷纷来到她家,给予劝慰说:“别哭了,哭坏了身子,董奶奶的后事靠谁来操办,再说你已经尽到孝了,这么多天你喂吃换洗,屎儿尿儿的,换了第二个人都做不到。其实老人走了,也是享福去了,她老人家七十岁多了吧,比我家奶奶走时还大五岁,我奶奶那时已被病拖魔不得了,硬是要寻短路,别哭了,董奶奶也真享福,福寿全归了。”村里凡有婚丧嫁娶等事,都把那个张斯忠请出来做支宾先生。有人又劝说:“腊娥,别只顾哭了,董奶奶的寿衣做了没有,还有倒头纸要马上烧。”冉腊娥这才止住哭,从自己的房间里拿出前天为董奶奶准备好的寿衣、寿鞋。又有人说:“得去把忠爷接来支派事,老了人还得看个时辰,图个吉利,图后人的发旺。我家的小叔子,就因婆婆过世时,时辰不对犯了重丧,才三岁的小叔子却突然在婆婆送葬后就暴死了,我嫁到张家后,听说了此事,所以记得很牢,就怕哪家老了人不讲究礼节,不过这不是迷信,一定是有科学道理的。”有人接过她的话说:“还不是迷信,要是在毛主席的年代,早把你捆起来批斗了。”她还说:“早点把个信给张书记。”
大家正在议论着,张凤国已经请来了张斯忠。张凤国也不管什么礼节不礼节,迷信不迷信的,只知道老母登仙,怎么安排好后事,又因道然不在家,发丧的日子心中没有主张,只好先请了支宾先生帮着理事。冉腊娥也把积攒的三百元钱拿出来交给娘家的一个堂弟支撑开销。众位帮忙的亲友乡邻在张斯忠的安排指导下开始了有序的忙活。几个汉子将张母遗体出榻停放在堂屋的靠右壁,并且死者的头朝大门,头前放着小方桌,桌上有遗像和香钵,点上香千烟袅,桌前地上放着个破铁锅内是烧的倒头纸钱,九斤四两的倒头纸一大捆就烧成了一小锅灰。据说这倒头纸是烧给死人去那个世界花用的冥币。冉腊娥亲自给张母前三后四的抹了汗,又给换上了寿衣。堂屋的正堂上贴着张斯忠书写的一张白纸大的“奠”字,大门两边是幅他自作自书的白对联,上联是:噩耗惊传哀歌恸乡里,下联是:遗容长存美德示人间。
一幕哀丧吊唁的场景和氛围笼罩着张家。下午二时许,张道然乘着小吉普车赶回家,见家里内外一派沉痛的悲伤气氛,不禁一股辛酸涌到喉咙口,他眨了眨眼睛没有让泪水显出。在众目睽睽中,一妇人递给他一条白孝巾,并说:“当书记还不是要戴孝的,把它系在腰里吧。”他听从着让她帮着系上。冉腊娥见丈夫风尘回家,想到自己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关爱,当即更凄切的哭泣起来。张道然见冉腊娥伏在董奶奶的遗体旁,头顶着白布孝巾,哭得惊天动地,死去活来的,还有董桂英娘家的远房亲戚的几个婆子也揍着悲哀嚎哭着,他禁不住眼眶溢满了泪水。他去接开盖在张母脸上的旧书,只见奶奶的脸像只有悬骨,与生前判若两人。他详端了一会,似乎又找到了过去的感觉,重新看到那丰满慈祥的笑脸。冉腊娥的娘家堂弟冉金城和支宾先生张斯忠一起过来,向张道然分别简述了后事处理情况和安排。张道然听后,没有提出什么看法,就说:“把你们操心了。”然后,他把冉腊娥叫到一旁,将自己回家时在区管理室借支的五百元钱递给她作开头费。
下午四时许,柳莹带了几名男女同学,坐着上海牌老式小轿车来到张家,车尾厢里还带了二个花圈。张道然一幅苦丧的脸和他们打过招呼,冉金城忙安排他们在大门前的方桌旁坐下,又叫人泡茶,递烟,还特地找出几个花玻璃杯子招待城里来的贵客。接着,区机关借了供销社的小货车载来了一车吊丧的人,还带来了四个大花圈和几架鞭炮。一阵噼啪的鞭炮声过后,烟雾渐渐散去,烟药味留在了人们的嗅觉里。柳莹今天没有打扮那么娇艳,也许是今天的场景不合适,也许是她毕竟年近三十不能和十七八的女孩比艳丽了。当然,她天生的丽质和俏佻在这乡野还是花朵独放,招来不少目光。她小声地对几位同学说:“我们太来慌了,连鞭炮也没有买。”她见大门前的左边是张接待来宾席,等刚才来的一批人登记了礼单后,便和同学们商量送礼之事。有同学说:“道然真是的,都当区委书记了,家里却穷酸死了。”也有同学说:“我们破例,每人送五十吧。”大家心里明白,人情往来最多才二十元,过去他们结婚时,朋友同事们三五个一约,送开水瓶,裕巾什么的。这提议五十元的同学并不是讨好区委书记同学,而是看张道然太马列了,以礼重来表示心情罢了。最后,他们每人给了五张大团结,由柳莹到礼宾席去登记。
前来吊唁的单位和人们不肯在这里吃饭,张道然似乎也觉察到家里条件有限,太寒酸了,不便挽留,只好一一送别。当他送别柳莹时,却意外地发现柳莹的长辫子没有了,留着短发,还烫着时新的卷发,更显得她城里人的漂亮。她避过别人的耳朵,小声对他说:“节哀,保重身体,别忘了老同学,我不会错爱你的。”张道然没有说什么,目送着他们离去,心想她个柳莹这时候怎么说出这种话,耳边却久久地回想着她那甜美的声音。他还清楚地记得,柳莹是在那天夜晚遭他拒绝后,有一年多没有再找过他了,而他是不会主动反去找她的,但他的心目中无时无刻地不存在着她那难忘含情默默的笑脸。
夜幕盖下来的时候,从街上租来的气灯被点得雪亮。这时,又请来了三个打丧鼓的老汉。张道然见了,怒气冲天地大吼道:“谁叫你们来的,谁叫你们来搞这一套的。”打丧鼓是历史传下来的农村办丧事的习俗,被文件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革掉了的,近年来又死灰复燃,身为区委书记的张道然怎么能容忍这种迷信复古在自家重演呢,那影响该有多坏!丧鼓是支宾先生安排请来的,张斯忠见张道然不赞成而且发了脾气,便在一旁尴尬不敢出头露面,只好向冉腊娥使了眼色,冉金城便上前去劝走了打丧鼓的。过了好一会,张斯忠还是不甘心,因为他支的宾没有哪个东家不言听计从的,再说老母登仙是白喜事,没有唱丧鼓的多冷清多丧气,本该热闹也热闹不起来,他揍到张道然旁边,因为是他的祖辈,便不轻不重地说:“哎,董奶奶辛劳了一生,最后一次应该是热闹的,其实,早就有人家打丧鼓了。”张道然知道他的心情,便笑了一下说:“忠爷,您安排得不错,我不准也不错,董奶奶九泉之下会理解我的,还是我说的一个宗旨,要移风易俗,还是殡葬不能土葬。”张斯忠不敢和他辩论,便说:“都是按你的意示办的。”张道然办完祖母的丧事,安排了家事,在家住了一天,便回区机关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