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救蔡邕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侍中大人此举为何?董卓乃是逆臣,今日伏诛乃是国之幸事,你亦是汉臣且是当世大儒,为何不欣喜反而为逆臣而哭,莫非你是董卓同党?”吕布问道。
“某虽不才但亦知大义,怎肯背过而向董卓?只是董卓对某有知遇之恩,今其身死某实是有感而发。你亦为董卓原部,理应明白这种感受。”蔡邕泣道。
吕布听闻蔡邕言语有些愤怒,他现在可是以汉室忠臣自居,前番也在士卒之前说他是奉了密旨伪降董卓的,蔡邕却在此时点出他是董卓原部,让他怎么回答?
说明白,那岂不是打自己脸,说不明白,明面上是撇清了他与董卓的关系,可谁不明白人对知遇之恩的感激?若是让天下人知晓后说不准他吕布便成了那无义之人。
反正他吕布怎么回答都不合适,他感觉这蔡邕给他设置了个语言陷阱,存心和他过不去。
蔡邕当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他为人耿直,前次更是因此而得罪宦官而被罢官不得不避难于江南之地,直至董卓掌管洛阳后将其召回洛阳升至侍中,所以他才说董卓对他有知遇之恩。
就在吕布不知怎么回答之时,身后有人愤怒道:“蔡邕你这是为何?你乃是当世大儒,此举实在是令我等文人蒙羞,我真是羞于与你同朝为官。”
刘猛与吕布回身望去,却见王允不知何时来到此处。
“子师何处此言,人生于世间义字当头,某何错之有?”蔡邕听闻王允言语气得胸口不断起伏,几欲站立不住,怒而出言道。
“哼,义字当头是不错,可也有大义小义之分,蔡侍中此举乃是舍弃国之大义而从个人之小义,怎是为人臣子之道。”王允不屑道。
王允有他自己的心思,如今董卓已死正是重振朝纲之时,他此番除董有功又位列司徒自当是文官之首,可蔡邕的存在让他感觉到了危机感,因为朝中百官大部分或多或少都受过蔡邕教导,堪称桃李满天下,他这次就是想借此机会铲除这个威胁,他知晓蔡邕其人最为清高,所以故意言语中对其加以侮辱逼其羞愧而弃官。
“你,你。”蔡邕为人耿直不善诡辩之道,只是气愤的以手指着王允,却是说不出辩解之言。
王允见火候差不多了,果断出言道:“蔡侍中莫不是被我说中痛脚所以哑口无言了吧?端的不为人臣。”
蔡邕怒极攻心,突然向前几步拔了王允佩剑,此举将王允吓了一跳,他以为蔡邕气的昏了头脑要至他于死地,慌忙退后几步喊道:“温侯,安平侯速速拿下此人,他要谋害我。”
可待他喊完之后却是发现蔡邕并没有对他挥剑,只是将剑横于其自身颈上,而吕布与刘猛纷纷用一种难以言喻的眼光注视着他,王允顿觉脸上挂不住,他没想到蔡邕性烈至此,本来他只是想让其弃官也就罢了,没有想过要至蔡邕于死地,可如今王允觉得自己出丑都是蔡邕的原因,便将心一横,只是站在那里望着蔡邕,却是并不出言阻止。
“邕此举自觉有罪,但皆为义字而已,我之为汉室之心可昭日月,但如今却是有口难辨,自当一死以名志。”言罢便欲挥剑自刎。
王允见此心中大定,心中只有喜悦自然不会上前阻止,吕布因刚才之事对其暗恼,也是没有加以阻止,二人只是立于原处冷冷的注视着蔡邕。
“蔡侍中且慢,可否听我一言,若觉得我说的没有道理再以死名志不迟。”刘猛见到吕布两人的表现后知道他再不出言这蔡邕就要身死了,不得不出言道。
“你是?”蔡邕乃是董卓至洛阳时才回朝为官的,所以他并不认识刘猛,故有所疑问。
“我乃是平西将军,安平侯刘猛,蔡侍中听我一言,久闻蔡侍中为当世大儒,一生教人无数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此时寻死岂不是有愧于一身所学?更是有愧于汉室。”刘猛道。
“这,那老夫当如何?”蔡邕闻言有些犹豫,这说的他死也不是,不死也不是。
“何不为汉室教导出更多的有用之才?如此一来既无愧于一身所学,也可为汉室立功将功赎罪。”
蔡邕闻言有些犹豫,他可是大儒,之前除了前往太学讲学外就是世家子弟前往他府中请教,可如今他是戴罪之身,自觉无颜面再去太学教学,世家子弟俱是家学渊源,只是请教也算不得他教导出来的,何来赎罪之有?
“老夫自觉无颜面再去太学之中教学。”蔡邕叹道。
刘猛有些无奈,这老头还真是要面子,不过看在蔡琰的面子上好人就做到底。
“何不学那“水镜先生”置办私学?”
蔡邕闻言却沉默不语,“水镜先生”司马徽他当然知晓,也算是当世名士,其置办的颍川书院也是因出了不少名士而闻名于世,书院不问其出身,只要一心向学便可入其内。
他蔡邕对司马徽的学识也是颇为佩服,但却不是很赞同此举,在他看来如此身份怎能屈身教于那些寒门子弟。
刘猛见蔡邕沉默初时还不明白,慢慢地他就明白了其沉默的原因,这个时代门第之见甚重,太学之中不是世家子弟就是有身份之人的子弟,可置办私学就代表着不管何人只要愿学便可,这老头如此好面子又怎肯舍了身段去教导那些寒门子弟?
“蔡侍中岂不闻有教无类乎?”
蔡邕闻言眼前一亮,是自己执着了,戴罪之身又何来身架之有?何况孔子之言说的如此明白。想通后的蔡邕将剑掷于地上,上前几步对刘猛深施一礼道:“若非安平侯所言老夫几欲自误,想我几近耳顺之年还不如你看的明白,老夫这就去向圣上请罪,之后便着手此事。”
刘猛避而不受道:“不必谢我,我只是不欲见一代大儒就此身陨使得汉室蒙受损失罢了。”
“安平侯心系汉室老夫佩服,就此告辞,日后定当上门拜谢。”言罢便向着皇宫而去。
;
“侍中大人此举为何?董卓乃是逆臣,今日伏诛乃是国之幸事,你亦是汉臣且是当世大儒,为何不欣喜反而为逆臣而哭,莫非你是董卓同党?”吕布问道。
“某虽不才但亦知大义,怎肯背过而向董卓?只是董卓对某有知遇之恩,今其身死某实是有感而发。你亦为董卓原部,理应明白这种感受。”蔡邕泣道。
吕布听闻蔡邕言语有些愤怒,他现在可是以汉室忠臣自居,前番也在士卒之前说他是奉了密旨伪降董卓的,蔡邕却在此时点出他是董卓原部,让他怎么回答?
说明白,那岂不是打自己脸,说不明白,明面上是撇清了他与董卓的关系,可谁不明白人对知遇之恩的感激?若是让天下人知晓后说不准他吕布便成了那无义之人。
反正他吕布怎么回答都不合适,他感觉这蔡邕给他设置了个语言陷阱,存心和他过不去。
蔡邕当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他为人耿直,前次更是因此而得罪宦官而被罢官不得不避难于江南之地,直至董卓掌管洛阳后将其召回洛阳升至侍中,所以他才说董卓对他有知遇之恩。
就在吕布不知怎么回答之时,身后有人愤怒道:“蔡邕你这是为何?你乃是当世大儒,此举实在是令我等文人蒙羞,我真是羞于与你同朝为官。”
刘猛与吕布回身望去,却见王允不知何时来到此处。
“子师何处此言,人生于世间义字当头,某何错之有?”蔡邕听闻王允言语气得胸口不断起伏,几欲站立不住,怒而出言道。
“哼,义字当头是不错,可也有大义小义之分,蔡侍中此举乃是舍弃国之大义而从个人之小义,怎是为人臣子之道。”王允不屑道。
王允有他自己的心思,如今董卓已死正是重振朝纲之时,他此番除董有功又位列司徒自当是文官之首,可蔡邕的存在让他感觉到了危机感,因为朝中百官大部分或多或少都受过蔡邕教导,堪称桃李满天下,他这次就是想借此机会铲除这个威胁,他知晓蔡邕其人最为清高,所以故意言语中对其加以侮辱逼其羞愧而弃官。
“你,你。”蔡邕为人耿直不善诡辩之道,只是气愤的以手指着王允,却是说不出辩解之言。
王允见火候差不多了,果断出言道:“蔡侍中莫不是被我说中痛脚所以哑口无言了吧?端的不为人臣。”
蔡邕怒极攻心,突然向前几步拔了王允佩剑,此举将王允吓了一跳,他以为蔡邕气的昏了头脑要至他于死地,慌忙退后几步喊道:“温侯,安平侯速速拿下此人,他要谋害我。”
可待他喊完之后却是发现蔡邕并没有对他挥剑,只是将剑横于其自身颈上,而吕布与刘猛纷纷用一种难以言喻的眼光注视着他,王允顿觉脸上挂不住,他没想到蔡邕性烈至此,本来他只是想让其弃官也就罢了,没有想过要至蔡邕于死地,可如今王允觉得自己出丑都是蔡邕的原因,便将心一横,只是站在那里望着蔡邕,却是并不出言阻止。
“邕此举自觉有罪,但皆为义字而已,我之为汉室之心可昭日月,但如今却是有口难辨,自当一死以名志。”言罢便欲挥剑自刎。
王允见此心中大定,心中只有喜悦自然不会上前阻止,吕布因刚才之事对其暗恼,也是没有加以阻止,二人只是立于原处冷冷的注视着蔡邕。
“蔡侍中且慢,可否听我一言,若觉得我说的没有道理再以死名志不迟。”刘猛见到吕布两人的表现后知道他再不出言这蔡邕就要身死了,不得不出言道。
“你是?”蔡邕乃是董卓至洛阳时才回朝为官的,所以他并不认识刘猛,故有所疑问。
“我乃是平西将军,安平侯刘猛,蔡侍中听我一言,久闻蔡侍中为当世大儒,一生教人无数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此时寻死岂不是有愧于一身所学?更是有愧于汉室。”刘猛道。
“这,那老夫当如何?”蔡邕闻言有些犹豫,这说的他死也不是,不死也不是。
“何不为汉室教导出更多的有用之才?如此一来既无愧于一身所学,也可为汉室立功将功赎罪。”
蔡邕闻言有些犹豫,他可是大儒,之前除了前往太学讲学外就是世家子弟前往他府中请教,可如今他是戴罪之身,自觉无颜面再去太学教学,世家子弟俱是家学渊源,只是请教也算不得他教导出来的,何来赎罪之有?
“老夫自觉无颜面再去太学之中教学。”蔡邕叹道。
刘猛有些无奈,这老头还真是要面子,不过看在蔡琰的面子上好人就做到底。
“何不学那“水镜先生”置办私学?”
蔡邕闻言却沉默不语,“水镜先生”司马徽他当然知晓,也算是当世名士,其置办的颍川书院也是因出了不少名士而闻名于世,书院不问其出身,只要一心向学便可入其内。
他蔡邕对司马徽的学识也是颇为佩服,但却不是很赞同此举,在他看来如此身份怎能屈身教于那些寒门子弟。
刘猛见蔡邕沉默初时还不明白,慢慢地他就明白了其沉默的原因,这个时代门第之见甚重,太学之中不是世家子弟就是有身份之人的子弟,可置办私学就代表着不管何人只要愿学便可,这老头如此好面子又怎肯舍了身段去教导那些寒门子弟?
“蔡侍中岂不闻有教无类乎?”
蔡邕闻言眼前一亮,是自己执着了,戴罪之身又何来身架之有?何况孔子之言说的如此明白。想通后的蔡邕将剑掷于地上,上前几步对刘猛深施一礼道:“若非安平侯所言老夫几欲自误,想我几近耳顺之年还不如你看的明白,老夫这就去向圣上请罪,之后便着手此事。”
刘猛避而不受道:“不必谢我,我只是不欲见一代大儒就此身陨使得汉室蒙受损失罢了。”
“安平侯心系汉室老夫佩服,就此告辞,日后定当上门拜谢。”言罢便向着皇宫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