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武陵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芙蓉国”美称的hn是一片钟灵毓秀、英雄辈出、人文荟萃的沃土。这里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有“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的南岳,有青年**“独立寒秋”、“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橘子洲头;更有张家界之异、凤凰古城之美、桃花源之幽、东江湖之浩渺。“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片神奇的秀美之地,用三湘四水养育了万千湖湘儿女,用巍峨山川成就了潇湘子弟的刚毅坚强。
下一站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那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遍地奇花异草,苍松翠柏、蔽日遮天;奇峰异石、突兀耸立;溪绕云谷、绝壁生烟。五千座石峰千姿百态,耸立在沟壑深幽之中;八百条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峡谷之间。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武陵源以“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自然景观之奇秀举世罕见。峰奇,奇在千姿百态,景色各异;山秀,秀在云遮雾锁,郁郁葱葱;谷幽,幽在幽静深奥,幽在秀丽沉静;洞神,神在妙趣横生,妙在各有瑰宝。无论是在黄石寨揽胜、金鞭溪探幽,还是在神堂湾历险、十里画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观云、砂刀沟赏景,都令人有美不胜收的陶醉,发出如诗如画的赞叹。
武陵源有主要景区:
张家界,又名青岩山,面积一百三十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它地处武陵山中。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石峰2000多座,形态各异,树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88%,以黄狮寨、砂刀沟、金鞭岩、金鞭溪等最为著名。有黄狮寨、金鞭溪、腰子寨、琵琶溪、砂刀沟、朝天观、后花园七条主要旅游线。
天子山风景区位于武陵源北,与张家界、索溪峪山水相依。
索溪峪自然风景区内有2000多座山峰,还有19道沟壑和6条溪流。主要景点有十里画廊、鸳鸯瀑、南天门、黄龙洞等。
南天一柱,高300米,一头托住云天,一头稳扎大地,挺拔坚实,如擎天柱石。南天一柱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黄石寨游览线一带。穿过南天门,一石峰从深不可测的沟谷中冲天而立,上下一般粗细,有如镇山之卫士。精悍潇洒,超凡脱俗。武陵源怪石繁多,此为一典型代表,当风化作用使岩石化解,碎裂,以及水蚀作用使其沿裂面崩塌,故而形成拔地而起的孤立石柱。
琵琶溪一带林木繁茂,岩峰嶙峋,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又一道精彩的风景线。主要景点有九重仙阁、望郎峰、夫妻岩、朝天观等。
定海神针,位于黄石寨游览线一带。五座山峰,座座如针插地。神话相传是美猴王兄弟猕猴王为了宝山不倒,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五根绣花针变成五座山峰,入地三千丈。
天桥遗墩是六座高200多米的圆形石柱,位于黄石寨西面的沟谷溪涧,相互间距300米,一字排开,从第一石柱开始依次升高,从第四石柱又逐次降低,联成一道拱形弧线,极像一组桥墩。
雾海神龟在这座石峰顶端的平台上,一块长约5米、宽1米、高2米的椭圆形岩石微微隆起,很像乌龟。
有民间艺术;三棒鼓,唐代称三仗鼓,约于明代传入武陵源地区。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组成,一人击鼓唱词,一人锣鼓配乐,一人耍花棒。花棒三根,长一尺,舞者左右各执一根,将另一根抛在空中,左右开弓,击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也有以刀代棒,以五刀代三棒的技艺。
打镏子,俗称“打家伙”,是土家族一种独特的民间器乐。全套镏子由小锣(又叫勾锣)、头钹、二钹、大锣等四件打击乐组成。打镏子关键是要配合默契,还要根据曲牌旋律的提示。
梯玛神歌
梯玛、土语,俗称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调年摆手”敬神祭祀活动,都由梯玛一手执掌,祭祀过程中梯玛演唱的敬神之歌就叫“梯玛神歌”。梯玛神歌的音乐旋律源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而其舞蹈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85%。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植物分布呈现多样性、过渡性、垂直性和古老性以及石峰上植被繁茂、种类繁多等特点。树种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和草木相混生;以常绿为主,常绿、半常绿和落叶并存;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与人工林相间;以阔叶林为主,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混生。[2]根据198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有国家一类、二类保护树种21种,其中一类有珙桐、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南方红豆杉、红豆杉5种;二类有白豆杉、篦子三尖杉、巴东木莲、鹅掌楸(马褂木)、榧树、闽楠、花榈木、紫茎、刺楸、伞花木、拟单性木兰、毛红椿、厚朴、凹叶厚朴、杜仲、榉木16种。
据1988年初步调查,景区内有古树17科、25种、55株。其中:枫香7株,黄连木6株,枫杨4珠,缺萼枫香、樟树、桂花、柏木、武陵松各3珠,银杏、南酸枣、刺楸、黄心夜合各2株,其他12种树各1株。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境内自然植被中,有维管束植物达193科、730属、1630种。其中木本植物107科、250属、700种,草本植物879种。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1属、17种;被子植物96科、286属、734种。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境内中生代白纪至第三纪形成的被子植物科数占世界被子植物科数的29.8%,其中最原始离心皮类的被子植物有5属11种。中生代白纪植物有金缕梅科、樟科等;新生代第三纪植物有八角枫科、七叶树科、山茶科、旌节花科、兰果树科等。其中古老植物有八角科、五味子科、毛茛科、金粟兰科、杨柳科、桦木科、榛科、壳斗科、桑科、榆科、杜仲科、钟萼木科、领春木科、珙桐科、大血藤科、核桃科等16科。
著名的第三纪孑遗植物鹅掌楸(马褂木)散生于原始次生林中。据1980年中国科学院华南考察队考察,武陵源地区境内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2目、58科、149种。以鸟类居多,占种数的46.9%;其次为兽类,占28.9%;爬行类占16.1%;两栖类占8.1%。属国家一类保护的3种:豹、云豹、黄腹角雉;国家二类保护的25种:猕猴、短尾猴、苏门羚、穿山甲、黑熊、大灵猫、水獭、林麝、水鹿、豺、鸳鸯、鸢、雀鹰、松雀鹰、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褐翅鸦鹃、草鸮、斑头鸺鹠、短耳鸮、长耳鸮、虎纹蛙、大鲵。其中1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属hn省级保护的有獐、毛冠鹿、红嘴相思鸟等54种。还有脆蛇蜥、丽纹蛇、鱼游蛇以及索溪峪景区野人井内通体透明的盲眼鱼等动物。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境内有兽类8目、21科、43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13种。有10目、24科、70种。以留鸟为主,兼有候鸟。属国家保护种类的13种,占境内鸟类总数的18.6%。两栖类动物2目6科12种。
地貌类型
张家界地貌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由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它是“在中国华南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
石英砂岩,在区域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抬升、倾斜,流水侵蚀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及根劈等多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山体则按复杂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峰林,显示出高峻、顶平、壁陡等特点。
构造溶蚀地貌武陵源构造溶蚀地貌,主要出露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分布地区,面积达30.6平方千米,可划分为五亚类,堪称为“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态有溶纹、溶痕、溶斗、溶沟、石芽、石林、穿洞、洼地、落水洞、竖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溶窝、溶槽、石膜、埋藏石芽、漏斗等。
溶洞主要集中于索溪峪河谷北侧及天子sd南缘,总数达数十个。以黄龙洞最为典型,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在洞穴学上具有游览和探险方面特殊的价值。
剥蚀构造地貌剥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志留系碎屑地区,见及三亚类:碎屑岩中山单面山地貌,分布于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外围的马颈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观至大尖一带;鲤鱼脊5谷中山地貌,分布于湖坪、石家峪、黄家坪等地;
碎屑岩低山地貌,分布于中山外缘,山坡较缓,河谷呈开阔的5型。河谷地貌河谷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前冲洪扇、阶地和高漫滩。前者分布于沙坪村,发育于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带;索溪两岸发育两级阶地,二级为基座阶地,高出河面3~10米;军地坪—喻家嘴一线高漫滩发育,面积达4~5平方千米。
地质遗迹景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回音壁上泥盆系地层中砂纹和跳鱼潭边岩画上的波痕,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不仅可供参观,而且是研究古环境和海陆变迁的证据。分布在天子山二叠系地层中的珊瑚化石,形如龟背花纹,故称“龟纹石”。地质特征武陵源地区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一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
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武陵源地区基底构造。印支运动塑造了武陵源地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
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地层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和基本条件。而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有“芙蓉国”美称的hn是一片钟灵毓秀、英雄辈出、人文荟萃的沃土。这里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有“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的南岳,有青年**“独立寒秋”、“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橘子洲头;更有张家界之异、凤凰古城之美、桃花源之幽、东江湖之浩渺。“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片神奇的秀美之地,用三湘四水养育了万千湖湘儿女,用巍峨山川成就了潇湘子弟的刚毅坚强。
下一站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那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遍地奇花异草,苍松翠柏、蔽日遮天;奇峰异石、突兀耸立;溪绕云谷、绝壁生烟。五千座石峰千姿百态,耸立在沟壑深幽之中;八百条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峡谷之间。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武陵源以“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自然景观之奇秀举世罕见。峰奇,奇在千姿百态,景色各异;山秀,秀在云遮雾锁,郁郁葱葱;谷幽,幽在幽静深奥,幽在秀丽沉静;洞神,神在妙趣横生,妙在各有瑰宝。无论是在黄石寨揽胜、金鞭溪探幽,还是在神堂湾历险、十里画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观云、砂刀沟赏景,都令人有美不胜收的陶醉,发出如诗如画的赞叹。
武陵源有主要景区:
张家界,又名青岩山,面积一百三十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它地处武陵山中。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石峰2000多座,形态各异,树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88%,以黄狮寨、砂刀沟、金鞭岩、金鞭溪等最为著名。有黄狮寨、金鞭溪、腰子寨、琵琶溪、砂刀沟、朝天观、后花园七条主要旅游线。
天子山风景区位于武陵源北,与张家界、索溪峪山水相依。
索溪峪自然风景区内有2000多座山峰,还有19道沟壑和6条溪流。主要景点有十里画廊、鸳鸯瀑、南天门、黄龙洞等。
南天一柱,高300米,一头托住云天,一头稳扎大地,挺拔坚实,如擎天柱石。南天一柱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黄石寨游览线一带。穿过南天门,一石峰从深不可测的沟谷中冲天而立,上下一般粗细,有如镇山之卫士。精悍潇洒,超凡脱俗。武陵源怪石繁多,此为一典型代表,当风化作用使岩石化解,碎裂,以及水蚀作用使其沿裂面崩塌,故而形成拔地而起的孤立石柱。
琵琶溪一带林木繁茂,岩峰嶙峋,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又一道精彩的风景线。主要景点有九重仙阁、望郎峰、夫妻岩、朝天观等。
定海神针,位于黄石寨游览线一带。五座山峰,座座如针插地。神话相传是美猴王兄弟猕猴王为了宝山不倒,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五根绣花针变成五座山峰,入地三千丈。
天桥遗墩是六座高200多米的圆形石柱,位于黄石寨西面的沟谷溪涧,相互间距300米,一字排开,从第一石柱开始依次升高,从第四石柱又逐次降低,联成一道拱形弧线,极像一组桥墩。
雾海神龟在这座石峰顶端的平台上,一块长约5米、宽1米、高2米的椭圆形岩石微微隆起,很像乌龟。
有民间艺术;三棒鼓,唐代称三仗鼓,约于明代传入武陵源地区。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组成,一人击鼓唱词,一人锣鼓配乐,一人耍花棒。花棒三根,长一尺,舞者左右各执一根,将另一根抛在空中,左右开弓,击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也有以刀代棒,以五刀代三棒的技艺。
打镏子,俗称“打家伙”,是土家族一种独特的民间器乐。全套镏子由小锣(又叫勾锣)、头钹、二钹、大锣等四件打击乐组成。打镏子关键是要配合默契,还要根据曲牌旋律的提示。
梯玛神歌
梯玛、土语,俗称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调年摆手”敬神祭祀活动,都由梯玛一手执掌,祭祀过程中梯玛演唱的敬神之歌就叫“梯玛神歌”。梯玛神歌的音乐旋律源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而其舞蹈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85%。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植物分布呈现多样性、过渡性、垂直性和古老性以及石峰上植被繁茂、种类繁多等特点。树种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和草木相混生;以常绿为主,常绿、半常绿和落叶并存;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与人工林相间;以阔叶林为主,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混生。[2]根据198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有国家一类、二类保护树种21种,其中一类有珙桐、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南方红豆杉、红豆杉5种;二类有白豆杉、篦子三尖杉、巴东木莲、鹅掌楸(马褂木)、榧树、闽楠、花榈木、紫茎、刺楸、伞花木、拟单性木兰、毛红椿、厚朴、凹叶厚朴、杜仲、榉木16种。
据1988年初步调查,景区内有古树17科、25种、55株。其中:枫香7株,黄连木6株,枫杨4珠,缺萼枫香、樟树、桂花、柏木、武陵松各3珠,银杏、南酸枣、刺楸、黄心夜合各2株,其他12种树各1株。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境内自然植被中,有维管束植物达193科、730属、1630种。其中木本植物107科、250属、700种,草本植物879种。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1属、17种;被子植物96科、286属、734种。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境内中生代白纪至第三纪形成的被子植物科数占世界被子植物科数的29.8%,其中最原始离心皮类的被子植物有5属11种。中生代白纪植物有金缕梅科、樟科等;新生代第三纪植物有八角枫科、七叶树科、山茶科、旌节花科、兰果树科等。其中古老植物有八角科、五味子科、毛茛科、金粟兰科、杨柳科、桦木科、榛科、壳斗科、桑科、榆科、杜仲科、钟萼木科、领春木科、珙桐科、大血藤科、核桃科等16科。
著名的第三纪孑遗植物鹅掌楸(马褂木)散生于原始次生林中。据1980年中国科学院华南考察队考察,武陵源地区境内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2目、58科、149种。以鸟类居多,占种数的46.9%;其次为兽类,占28.9%;爬行类占16.1%;两栖类占8.1%。属国家一类保护的3种:豹、云豹、黄腹角雉;国家二类保护的25种:猕猴、短尾猴、苏门羚、穿山甲、黑熊、大灵猫、水獭、林麝、水鹿、豺、鸳鸯、鸢、雀鹰、松雀鹰、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褐翅鸦鹃、草鸮、斑头鸺鹠、短耳鸮、长耳鸮、虎纹蛙、大鲵。其中1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属hn省级保护的有獐、毛冠鹿、红嘴相思鸟等54种。还有脆蛇蜥、丽纹蛇、鱼游蛇以及索溪峪景区野人井内通体透明的盲眼鱼等动物。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境内有兽类8目、21科、43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13种。有10目、24科、70种。以留鸟为主,兼有候鸟。属国家保护种类的13种,占境内鸟类总数的18.6%。两栖类动物2目6科12种。
地貌类型
张家界地貌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由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它是“在中国华南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
石英砂岩,在区域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抬升、倾斜,流水侵蚀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及根劈等多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山体则按复杂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峰林,显示出高峻、顶平、壁陡等特点。
构造溶蚀地貌武陵源构造溶蚀地貌,主要出露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分布地区,面积达30.6平方千米,可划分为五亚类,堪称为“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态有溶纹、溶痕、溶斗、溶沟、石芽、石林、穿洞、洼地、落水洞、竖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溶窝、溶槽、石膜、埋藏石芽、漏斗等。
溶洞主要集中于索溪峪河谷北侧及天子sd南缘,总数达数十个。以黄龙洞最为典型,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在洞穴学上具有游览和探险方面特殊的价值。
剥蚀构造地貌剥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志留系碎屑地区,见及三亚类:碎屑岩中山单面山地貌,分布于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外围的马颈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观至大尖一带;鲤鱼脊5谷中山地貌,分布于湖坪、石家峪、黄家坪等地;
碎屑岩低山地貌,分布于中山外缘,山坡较缓,河谷呈开阔的5型。河谷地貌河谷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前冲洪扇、阶地和高漫滩。前者分布于沙坪村,发育于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带;索溪两岸发育两级阶地,二级为基座阶地,高出河面3~10米;军地坪—喻家嘴一线高漫滩发育,面积达4~5平方千米。
地质遗迹景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回音壁上泥盆系地层中砂纹和跳鱼潭边岩画上的波痕,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不仅可供参观,而且是研究古环境和海陆变迁的证据。分布在天子山二叠系地层中的珊瑚化石,形如龟背花纹,故称“龟纹石”。地质特征武陵源地区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一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
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武陵源地区基底构造。印支运动塑造了武陵源地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
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地层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和基本条件。而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