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说动相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老一少在轩室中相对而坐,圆胖老者随意自在,清瘦少年垂目沉思。
许是因过于专注之故,李徽并未注意到,秦安正仔细地端详着他。十六七岁的少年郎生得极为俊美,身形看起来瘦弱,实则骑马射箭样样不落。而眉眼间的模样,竟依稀令他想起数十年前那位衣带风流的太原公子与素来沉静睿智的阿姊。
说实话,在吴国公秦安眼中,三位外甥都并不十分肖似父母,令他每回想起来心中都慨叹不已。
废太子李嵩且不必说,因病瘸了腿之后就性情大变,成日里疑神疑鬼,最终受不住压力彻底崩溃,竟选择了谋逆,意图效仿父亲弑弟逼父退位;濮王李泰瞧着聪慧伶俐,却是个没有大智慧的,其野心与智慧完全不匹配,败了亦在情理之中。当然,若是公道一些评价,这两位外甥底子都不错,却被先帝生生宠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您看到了这行字,说明本章是防盗章节。首先,感谢您的阅读,本文首发于/晋/江/原创网,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到首发之处观看,谢谢!
————————————————————————————————————————
“想必诸位长辈还记得年前的流言之案罢。查到后来,这桩小案渐渐变成了贡举弊案,而涉事的张考功员外郎与两名监察御史则判了谋逆大罪。显然,这既不是流言之案,也并非贡举弊案,而是谋逆大案。”
“然而,迄今为止,三司全力以赴,居然都并未查出幕后主使为何人。叔父……圣人与诸位长辈可曾想过,为何那考功员外郎偏偏选择了越王府的别院与人密谋?为何那别院又会在一夜之间毁于大火?这分明便是毁灭证据与证人!!我阿爷——越王李衡,就是谋逆的主使者!!”
跪倒在御座前的青年不过双十年纪,堪称秀致的脸上满是哀痛与愤慨之色,口齿异常清晰。李徽紧紧地盯着他的背影,目光犹如刀箭,仿佛要刺穿此人的所有伪装,直视他的实质。若不是青年的形貌始终未变,他几乎完全认不出来,这就是常年沉默寡言的“老实人”郎陵郡王。
与其胞兄归政郡王相比,他既不好豪奢亦不会三天两头生病,于是便默默无闻地成了婚,又默默无闻地生了子。无论在越王府中,或是在宗室里,他都很少引起旁人注意,也素来不与族兄弟们结交玩乐。
然而,谁又能知道,这位一向“默默无闻”的郎陵郡王,居然一出头,便做出了“举告其父谋逆”这样的惊世骇俗之举?!而这个佯装作态、口舌伶俐的青年,又有哪一点像记忆中的那位郎陵郡王?!
圣人口谕召见郎陵郡王之后,只打量了他几眼,便又将他软禁了几天。李徽很清楚,此举关键在于遏制安兴长公主等人的气焰,打消他们的来势汹汹之态,稳住目前的情势。而疏远冷淡郎陵郡王的行为,也在暗示他的心意——至少在当前,他依然有心保住越王李衡,而不是轻信甚么“子告父”之类的“义举”。
倘若郎陵郡王只是一时受了瞒骗,或者贪图甚么利益,也许在被软禁的时候便能够迷途知返,想清楚圣人需要他说出什么样的证词。然而,与越王李衡比邻软禁了几日之后,他却依然执迷不悟。如今他所说的字字句句更是无比诛心,仿佛自己与父亲有血海深仇,恨不得将这个赐予他生命的血脉相连之人彻底杀死。
“谋逆之举败露之后,他为了自保,派人将别院焚得一干二净!因惧怕自己的逆心被人知晓,他便将这一切都栽在我二兄身上!可怜我那兄长不过是用过那别院几回,听他的命令稀里糊涂地做了几次事,甚么都不明白,就被他生生地软禁在南山的道观之中,至今不知生死!!”
郎陵郡王双目泛红,隐隐透着泪光,声音更是悲愤激昂,似乎足以感染所有在场之人:“我本以为兄长境遇虽凄惨,但也许再过几年便会重回长安,再得自由!只是想不到,就在前些时日,我偶然间得到消息,他竟收买了些贼匪,要做个劫盗之局,将兄长杀害!!虎毒尚且不食子!他不忠不义不慈,又与禽兽何异?!”
尽管审案之事进展非常艰难,但安兴长公主与程青入宫软禁之事迟迟不曾流传出去。毕竟,他们确实已经涉案,圣人公平以待也算是说得过去。而且,杜皇后确实待他们如同贵客,吃穿用度都极为精细,时不时还会派遣身边的亲信尚宫前去探望,询问他们是否住得舒适。
彭王几乎隔日便煞有介事地去瞧一瞧安兴长公主与程青,看似不过是关怀晚辈,实则不知暗地里交换甚么消息。尽管他们身边服侍的人都是圣人的眼线,但饶是这些眼线一天十二个时辰都瞪大了眼睛,也没有察觉他们究竟有甚么异动。
倒是彭王,似是完全豁出去了一般,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他不仅对安兴长公主与程青的生活格外关心,还仗着自己是长辈,经常觐见圣人说些不可错待自家人之类的话。听起来像是谏言,实则隐隐有些令人不舒服的胁迫之意。
圣人每回都含笑答应了,还劝他不必忧心。然而,待他走之后,他的脸色通常会沉上好几个时辰。堂堂皇帝,被一个居心不良之辈指手画脚,他心底从未如此憋屈过。而安兴长公主府的奴仆们审讯的结果,令他更为焦躁难耐。他已然意识到,这一回极有可能无功而返,那么便必须尽快思考下一步的对策了。
无论安兴长公主及其党羽打算如何报复,只要不令他苦心经营的一切伤筋动骨,便是受些委屈又何妨?至于牺牲,若是不得不付出代价,那他必定只能坦然接受。无论代价如何沉重,他都必须接受——因为这便是交锋失败带来的教训。
圣人的焦躁,渐渐地也影响了一些老谋深算的朝臣。他们均或多或少意识到了甚么,纷纷暗地里开始打听起来。于是,关于安兴长公主以及程青入宫软禁之事,到底还是慢慢地透了出来。
彭王有心在其中推波助澜,却不想先一步传出了圣人“公正慈悲”的诸多赞誉。毕竟,安兴长公主在外的名声实在是太差,几乎没有几个世家贵族愿意替她说话:若是与这位贵主沾惹上一星半点,岂不是连自家小娘子的声名都跟着坏了起来?
就连身为安兴长公主母族的杨家亦是暂时保持了静默。许是杨士敬不满安兴长公主给杨贤妃出谋划策,许是他觉得目前时机不合适,许是他在暗中筹备反击——总而言之,杨家富贵悠闲的生活如旧。一向不喜举办宴饮的韦夫人甚至还公然办了一次盛大的饮宴,又暗示杨谦之妻出面主持了几回小饮宴,端的是繁华似锦。
此时,李徽终于接到了洛阳与荆州的回信。看罢之后,他暂时松了口气。
洛阳的信件是兄长李欣写就的,洋洋洒洒将近千言。信中详细地述说了他如何清查府中异状的过程,阎氏与周氏自是襄助良多。而自家阿爷李泰身边则如同灾难一般,无一处不是隐患。不仅他喜爱的小厮有问题,连与他颇为投契的新门客亦是怀有异心。此外,除了那些亲信仆从,无论是从长安带过去的旧仆,或是到洛阳之后方入府的新仆,均有不少人被收买或受到威胁。
最为危险的是,有人竟然暗中往府中传递有关谋逆的信件,字迹模仿自家阿爷,竟有七八分相像。被他查出来之后,无论是否涉及谋逆,所有信件皆尽数付之一炬。而那些有异状的仆从与门客也被他寻借口全都处置干净了。目前这些人已经刑讯了多次,只得到一些零零碎碎的消息。阿爷李泰羞怒交加,正佯装卧病,与他生闷气,然而全家人都并不在意。
当然,除了坏消息之外,家中还有好消息。阿嫂周氏再度身怀有孕,已经四个月了。阎氏本打算早些回长安,主持幼子的婚姻大事,为了照料周氏,不得不推迟些时日再回来。届时,小侄女寿娘应当也会跟着祖母回长安。因为外祖母临川长公主对她实在是思念之极,周氏也希望她在临川长公主府中小住一段时日。
这个孩子,必定就是侄儿李峤了。李徽不由得喜上眉梢,又细看了嗣楚王李厥的回信。
过去他总觉得这位堂兄性情太过柔和,是一位真正的君子,却多少缺了些杀伐果断的魄力。然而,如今从他信中所言,显然能感觉出他也已经渐渐地转变了。
一老一少在轩室中相对而坐,圆胖老者随意自在,清瘦少年垂目沉思。
许是因过于专注之故,李徽并未注意到,秦安正仔细地端详着他。十六七岁的少年郎生得极为俊美,身形看起来瘦弱,实则骑马射箭样样不落。而眉眼间的模样,竟依稀令他想起数十年前那位衣带风流的太原公子与素来沉静睿智的阿姊。
说实话,在吴国公秦安眼中,三位外甥都并不十分肖似父母,令他每回想起来心中都慨叹不已。
废太子李嵩且不必说,因病瘸了腿之后就性情大变,成日里疑神疑鬼,最终受不住压力彻底崩溃,竟选择了谋逆,意图效仿父亲弑弟逼父退位;濮王李泰瞧着聪慧伶俐,却是个没有大智慧的,其野心与智慧完全不匹配,败了亦在情理之中。当然,若是公道一些评价,这两位外甥底子都不错,却被先帝生生宠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您看到了这行字,说明本章是防盗章节。首先,感谢您的阅读,本文首发于/晋/江/原创网,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到首发之处观看,谢谢!
————————————————————————————————————————
“想必诸位长辈还记得年前的流言之案罢。查到后来,这桩小案渐渐变成了贡举弊案,而涉事的张考功员外郎与两名监察御史则判了谋逆大罪。显然,这既不是流言之案,也并非贡举弊案,而是谋逆大案。”
“然而,迄今为止,三司全力以赴,居然都并未查出幕后主使为何人。叔父……圣人与诸位长辈可曾想过,为何那考功员外郎偏偏选择了越王府的别院与人密谋?为何那别院又会在一夜之间毁于大火?这分明便是毁灭证据与证人!!我阿爷——越王李衡,就是谋逆的主使者!!”
跪倒在御座前的青年不过双十年纪,堪称秀致的脸上满是哀痛与愤慨之色,口齿异常清晰。李徽紧紧地盯着他的背影,目光犹如刀箭,仿佛要刺穿此人的所有伪装,直视他的实质。若不是青年的形貌始终未变,他几乎完全认不出来,这就是常年沉默寡言的“老实人”郎陵郡王。
与其胞兄归政郡王相比,他既不好豪奢亦不会三天两头生病,于是便默默无闻地成了婚,又默默无闻地生了子。无论在越王府中,或是在宗室里,他都很少引起旁人注意,也素来不与族兄弟们结交玩乐。
然而,谁又能知道,这位一向“默默无闻”的郎陵郡王,居然一出头,便做出了“举告其父谋逆”这样的惊世骇俗之举?!而这个佯装作态、口舌伶俐的青年,又有哪一点像记忆中的那位郎陵郡王?!
圣人口谕召见郎陵郡王之后,只打量了他几眼,便又将他软禁了几天。李徽很清楚,此举关键在于遏制安兴长公主等人的气焰,打消他们的来势汹汹之态,稳住目前的情势。而疏远冷淡郎陵郡王的行为,也在暗示他的心意——至少在当前,他依然有心保住越王李衡,而不是轻信甚么“子告父”之类的“义举”。
倘若郎陵郡王只是一时受了瞒骗,或者贪图甚么利益,也许在被软禁的时候便能够迷途知返,想清楚圣人需要他说出什么样的证词。然而,与越王李衡比邻软禁了几日之后,他却依然执迷不悟。如今他所说的字字句句更是无比诛心,仿佛自己与父亲有血海深仇,恨不得将这个赐予他生命的血脉相连之人彻底杀死。
“谋逆之举败露之后,他为了自保,派人将别院焚得一干二净!因惧怕自己的逆心被人知晓,他便将这一切都栽在我二兄身上!可怜我那兄长不过是用过那别院几回,听他的命令稀里糊涂地做了几次事,甚么都不明白,就被他生生地软禁在南山的道观之中,至今不知生死!!”
郎陵郡王双目泛红,隐隐透着泪光,声音更是悲愤激昂,似乎足以感染所有在场之人:“我本以为兄长境遇虽凄惨,但也许再过几年便会重回长安,再得自由!只是想不到,就在前些时日,我偶然间得到消息,他竟收买了些贼匪,要做个劫盗之局,将兄长杀害!!虎毒尚且不食子!他不忠不义不慈,又与禽兽何异?!”
尽管审案之事进展非常艰难,但安兴长公主与程青入宫软禁之事迟迟不曾流传出去。毕竟,他们确实已经涉案,圣人公平以待也算是说得过去。而且,杜皇后确实待他们如同贵客,吃穿用度都极为精细,时不时还会派遣身边的亲信尚宫前去探望,询问他们是否住得舒适。
彭王几乎隔日便煞有介事地去瞧一瞧安兴长公主与程青,看似不过是关怀晚辈,实则不知暗地里交换甚么消息。尽管他们身边服侍的人都是圣人的眼线,但饶是这些眼线一天十二个时辰都瞪大了眼睛,也没有察觉他们究竟有甚么异动。
倒是彭王,似是完全豁出去了一般,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他不仅对安兴长公主与程青的生活格外关心,还仗着自己是长辈,经常觐见圣人说些不可错待自家人之类的话。听起来像是谏言,实则隐隐有些令人不舒服的胁迫之意。
圣人每回都含笑答应了,还劝他不必忧心。然而,待他走之后,他的脸色通常会沉上好几个时辰。堂堂皇帝,被一个居心不良之辈指手画脚,他心底从未如此憋屈过。而安兴长公主府的奴仆们审讯的结果,令他更为焦躁难耐。他已然意识到,这一回极有可能无功而返,那么便必须尽快思考下一步的对策了。
无论安兴长公主及其党羽打算如何报复,只要不令他苦心经营的一切伤筋动骨,便是受些委屈又何妨?至于牺牲,若是不得不付出代价,那他必定只能坦然接受。无论代价如何沉重,他都必须接受——因为这便是交锋失败带来的教训。
圣人的焦躁,渐渐地也影响了一些老谋深算的朝臣。他们均或多或少意识到了甚么,纷纷暗地里开始打听起来。于是,关于安兴长公主以及程青入宫软禁之事,到底还是慢慢地透了出来。
彭王有心在其中推波助澜,却不想先一步传出了圣人“公正慈悲”的诸多赞誉。毕竟,安兴长公主在外的名声实在是太差,几乎没有几个世家贵族愿意替她说话:若是与这位贵主沾惹上一星半点,岂不是连自家小娘子的声名都跟着坏了起来?
就连身为安兴长公主母族的杨家亦是暂时保持了静默。许是杨士敬不满安兴长公主给杨贤妃出谋划策,许是他觉得目前时机不合适,许是他在暗中筹备反击——总而言之,杨家富贵悠闲的生活如旧。一向不喜举办宴饮的韦夫人甚至还公然办了一次盛大的饮宴,又暗示杨谦之妻出面主持了几回小饮宴,端的是繁华似锦。
此时,李徽终于接到了洛阳与荆州的回信。看罢之后,他暂时松了口气。
洛阳的信件是兄长李欣写就的,洋洋洒洒将近千言。信中详细地述说了他如何清查府中异状的过程,阎氏与周氏自是襄助良多。而自家阿爷李泰身边则如同灾难一般,无一处不是隐患。不仅他喜爱的小厮有问题,连与他颇为投契的新门客亦是怀有异心。此外,除了那些亲信仆从,无论是从长安带过去的旧仆,或是到洛阳之后方入府的新仆,均有不少人被收买或受到威胁。
最为危险的是,有人竟然暗中往府中传递有关谋逆的信件,字迹模仿自家阿爷,竟有七八分相像。被他查出来之后,无论是否涉及谋逆,所有信件皆尽数付之一炬。而那些有异状的仆从与门客也被他寻借口全都处置干净了。目前这些人已经刑讯了多次,只得到一些零零碎碎的消息。阿爷李泰羞怒交加,正佯装卧病,与他生闷气,然而全家人都并不在意。
当然,除了坏消息之外,家中还有好消息。阿嫂周氏再度身怀有孕,已经四个月了。阎氏本打算早些回长安,主持幼子的婚姻大事,为了照料周氏,不得不推迟些时日再回来。届时,小侄女寿娘应当也会跟着祖母回长安。因为外祖母临川长公主对她实在是思念之极,周氏也希望她在临川长公主府中小住一段时日。
这个孩子,必定就是侄儿李峤了。李徽不由得喜上眉梢,又细看了嗣楚王李厥的回信。
过去他总觉得这位堂兄性情太过柔和,是一位真正的君子,却多少缺了些杀伐果断的魄力。然而,如今从他信中所言,显然能感觉出他也已经渐渐地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