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轮回旧章 > 第二十三章 不是专家是学者

第二十三章 不是专家是学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武烨正在纳闷是哪里被看出破绽,武庸早已将张仪刚刚看到自己之后那一刻分神的神态看在眼中,开口道:“我们哪里是什么晋军高手,实不相瞒,在下身染怪疾,恐命不久矣,正四处寻访名医,先生肯定是认错人了。”

    张仪认真地说:“咦,这位小兄弟表相的确有些怪异,印堂发黑,血气流转不畅,乍一眼看上去像是得了重病,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染病造成的,反倒更像是惹了什么肮脏凶厉的东西,才造成如此假象。“

    听张仪一下子就道出武庸生病的真相,武烨立刻追问道:“不知道先生可有方法医治我家兄弟,在下在此先谢过先生?”

    张仪志得意满地说:“二位虽与张仪萍水相聚,但张仪素来识英雄重英雄,与二位惺惺相惜,这位小兄弟的事就包在张某身上,不过......”

    “不过何事?”

    “这位小兄弟身上的东西,需要每日午时施法祛邪气,共六六三十日才可功成,中间断一天便需从头再来。但张某现在有要事需去燕国一趟,所以不知二位可否方便与在下一道,我也好在途中为小兄弟救治。”

    武庸还未开口,武烨便答应了,说:“先生肯施以援手,我兄弟二人感激不尽,可惜我二人穷苦,无法重金酬谢,愿追随先生去燕国,一路照顾先生起居,以表心意。”

    武庸也拱手谢道:“在下武庸,谢过先生了。

    张仪摆摆手道:“都是大丈夫,何必言谢,提钱就更不合适了,张仪最爱结交英雄,看二位也是同道中人,义气相投,伸以援手也是应该的,切莫提谢了。”

    于是三人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又登上去燕国的客船。

    客船高有两层,各色人等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竟然真有人认出张仪,一脸崇敬,很快他身边就聚集了数位游学的学子,张仪侃侃而谈,大论天下形势,四周学生不敢漏掉一句,只希望从中能找到一两句真言警句,好在某国自荐时也能派上用场,谋个门客身份。

    武烨将武庸拉到一旁,低声说道:“我看这个张仪虽然才学渊博,但眉宇间煞气腾腾,尤其对我兄弟二人,似乎还带有其他想法,也不知是他究竟想干什么,我们见机行事,若他真的是好心为你驱赶怨灵也就罢了,假如他想利用我们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秘密,绝不能与他同流合污。”

    武庸说:“这个张仪虽然自称是个学者,但其实武力不低,估计以我兄弟二人可能都敌不过他,最好不要与他翻脸。”

    武烨笑道:“打不过他,我们难道还跑不了吗?”

    武庸摇摇头说:“都说读书人动起手来比常人还狠,甘隐便是一个好例子啊。”

    这时从兄弟二人身后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正是。”

    武氏兄弟回头看见一个儒衫少年对他们点头微笑,正是当日与东郭南一起造访鸿水的曾静,武烨兴奋地一掌拍过去,说道:“怎么是你啊?你怎么也到这里来了?”

    曾静骤不急防,被拍得严实,也回了一拳,笑道:“你们俩怎么会来到这里,看到你们被黑衣人带走,我还担心好久呢。”

    武庸用眼神暗示曾静莫要提鸿水之事,反问道“阿静,你难道也听说过张仪?”

    曾静满脸不屑,讥讽道:“这人胆大皮厚,无耻至极。论道论不过别人就动手。”

    “啊”

    “啊”

    兄弟二人齐齐惊的合不拢嘴,张仪的儒雅形象瞬间崩塌。所幸其他学子都聚在远处,无人听见这令人震惊的消息。

    曾静将张仪前后连胜六场的情形大致说了一下,原来这个张仪的确是个武林高手,每次论战时都悄悄使用了几招阴手,一般读书人绝然看不出来,只是曾静连续坐观论道数日才瞧出的门道,难怪每位辩手到最后都头晕眼花,语无伦次,原来全是着了张仪的道。

    张仪给这些执著于功名的年轻学子讲完道理之后,瞥见武氏兄弟与另一个人在一起交头接耳,十分熟悉的样子,顿时起了警戒之心,冲开学子的包围,几步来到三人面前,直到看清曾静,原本凶狠的表情立刻变得柔和起来,大喊道:“原来是东郭先生的高徒曾静啊,没想到能在这里相遇,真是幸会幸会啊。”特意将东郭二字喊得很重,身后学子听到这两个字又纷纷围了过来,一睹东郭南先生高徒的风采,须知东郭南近日新升为秦国太傅,位高权重,对当近大势的分析论断更是高瞻远瞩,引得无数大家推崇,就连一向不谙世故的老子也曾下过:秦国可一日无兵,不可一日无东郭的惊人评语,可见东郭南的影响力多大。

    曾静见被张仪道破了身份,也只好极为礼貌地向四周行礼,表示谦虚,徒得虚名而已。四周学子欣喜若狂,一日接连见得当世新生派学士中两大佼佼者,如何不兴奋,而且曾静的温润如玉,彬彬有礼更是表达了表里如一、致学有道的高境界,比起张仪的外放,更符合大众对学者的认识,一时有人仰慕,有人惭愧。

    有人提议两位学士来一场论道,让大家一享耳福,马上就人跟着起哄,论道其实也是起源于齐国的稷下学宫,主要是两个人或者双方,对于一个物或一件事情,分别从自己的理解角度来与对方辩论,从而达到阐明物理的目的,在论道初现雏形时,一般参加论道的都是学宫中比较德高望重的老者,双方往往并不把胜负看得那么重,随着参与者年龄的下降及论道内容的广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投入了这种活动,年轻人更注重结果,不辩到一方认输决不停手,再加上稷下学宫名声在外,能在论道场上胜过一场,在各国混上一口饭吃是大有可能的,所以论道一夜之间成为大陆最受欢迎的活动,学士之间论论道,谈谈理也就罢了,甚至某国出现了两个农夫在路上出现争执,也坐在树下论个半天的情况,这也成了学子们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