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6.关中良相唯王猛(上)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苻坚从苻生手里抢下来的是个烂摊子,在战乱中立国的前秦,本就千疮百孔,尚未获得足够休养生息,即又遭受苻生蹂躏,时弊未除,新乱又生。苻生在位时间仅仅两年,整个前秦社会一派混乱,本就不健全的法律秩序荡然无存,千里秦川豪强横行,水旱灾害时有发生,百姓苦不堪言。
如何使混乱的前秦重新秩序井然,还百姓一个安定和平的生存环境,是刚刚篡位成功的苻坚的当务之急。
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关键人物——王猛,应运而出山!
这是一位不仅能领军打仗(参见潞川之战),战胜攻取;而且善于治国理政,富国安民,军事、政治双料人才,各科成绩全优!
王猛,字景略,汉族,325年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出生时正值乱世,羯胡肆虐,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随家人颠沛辗转,来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
可能是祖传的原因,也可能是搬家的路上被羯胡抢过,王猛年少时家贫如洗,以卖畚箕为生。
放在现在,王猛算是自主创业的手艺人,保不齐能开个厂,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足以远销海外。然而在那时却是卖不上价的,没有田地的人家大多意味着生活上的艰辛与困苦。
不过非常之人自然有非常之境遇,某次远赴洛阳卖货,遇一买畚箕者,不仅没有现钱,而且扫不得码,还要求送货上门,然而价高。为了多挣点钱,王猛背起畚箕,跟随那人回家拿钱。
路尽有林,林尽得山,大山深处,便是那买畚箕者的家。王猛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作为后生晚辈,王猛自然要参拜施礼,老翁忙道:“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一声“王公”,足见其对王猛的尊重赞美之情,老翁不仅给了王猛十倍的畚箕钱,而且专门遣人送他出山。
王猛出山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到中岳嵩山。
我专门百度了一下,从洛阳到嵩山的距离,足有五十公里。没有马车,也不能坐轿,王猛为了几个畚箕钱,去一趟得走上一整天。
大山深处自有隐士,哪里是要买畚箕,年纪大了,走不动路,让王猛过来一趟,好一览未来济世奇才之容颜。少年虽在泥途,老翁却独具慧眼,也算是王猛幸运所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卖草鞋的(刘备)能当皇帝,卖畚箕的当个宰相自然不在话下。人之所贵者,在其志,在其为实现志向所作出的奋斗和努力。
不过,不管王猛的志向如何远大,那时那地,他都需要卖掉手中的畚箕,换了钱,买些糙米,做一锅清可见底的稀粥来,与全家人果腹。
吃饱肚子活下去,才是王猛的当务之急。
也正是这样清苦贫贱的生活,让王猛生出要给天下百姓一口饱饭吃的梦想。
体验过民生之苦,品尝过贫困之艰,才会知道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年执宰天下时,自然明白该如何去做。
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他,在凄风苦雨中,王猛坚持学习,广泛汲取知识,而且,尤好兵书!兵荒马乱的岁月,王猛远离硝烟战火,做一个冷静平和的看客,静观天下风云变幻。
置身天下事外,醉心天下事中。王猛从来
不是天生的智者,只是在潜心学习,细心观察,苦思冥想之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开悟者。原来,想让纷杂混乱的天下重归于和谐美满,并不是原本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成年后,王猛长得英俊魁梧、雄姿勃勃,为人严谨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绝鸡毛蒜皮之小事,杜凡夫俗子之往来。也正因为此,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邻居大妈也对其恶评如潮。王猛却悠然自得,不以为意。
不为琐事所拖,不为尘世所累,只为那个仿佛遥不可及的梦想积攒才华和能力。从贫贱中走来出的少年英杰,待虚名如浮云。
然而却是务实的,后赵时,王猛曾游历国都邺城,感受世事人情,更想寻求被赏识重用的机会。但是没并有哪位达官显贵瞧得上出身寒门的王猛,唯有“有知人之鉴”的徐统“见而奇之”,这是曾经见苻坚也“奇之”的妙人,眼光着实让人钦佩。奇之之后,就想着要给个官做,任命他为功曹(郡守或县令的总务长官,掌人事并得参与政务),王猛遁而不应,隐居华山,静候风云变化,等待出山良机。
我想,王猛应是嫌官小,区区功曹,如何施展他的雄心与抱负?更是因为在游历之后,继续保持对后赵的失望。直至桓温的到来。
354年,桓温北伐前秦,军灞上,关中父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更有泪流满面者:“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王猛应时而出,来到桓温军营,开始自己“扪虱论天下”的故事。
桓温虽然没有采纳王猛的建议,但是对他的评价还是极高的:“江东无一人比得上您!”
后来桓温粮尽撤退,临走的时候,赠之以香车名马,许之以高官厚禄,希望王猛能够一同南下,共镶大业。
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作为出身寒门者,王猛很难有机会一展胸中抱负;追随桓温则等于为虎作伥,助其篡晋,势必玷污清名,王猛更不愿为之。但是,徒留此间,空有一身经天纬地的才学,无人识,无人用,蹉跎岁月,虚度年华,保不齐就会终身与荒山野岭相伴。于是王猛迷茫,好不容易遇到个识货的桓温,到底该何去何从?
回到华山请教他的老师,“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
猛乃止!
一时瑜亮,伯仲相当,还是各为其主的好。更何况,此间自有富贵!
那就继续过着隐居读书的日子,等待英明君主的召唤吧!
“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晋书》),恰是对那时王猛最好的写照。
孤独和忍耐的日子,是最磨炼心智的时间。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前秦苻生即皇帝位。
为除掉苻生,尚书吕婆楼向苻坚力荐王猛,并亲自前往华山,请其出山入仕。
还好还好,此时王猛不仅“尚能饭”,而且两鬓未白,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年纪。
苻坚和王猛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句句投机,苻坚自觉如鱼得水,若玄德之遇孔明!王猛坚信得遇明君,从此满腹才学抱负得用武之地。遂留苻坚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受命驱使。
这是两个不同背景、不同民族的人,却有着共同的理想
,从此一起奋斗,只为创造一个崭新的大秦。
苻坚即位之后,以王猛为中书侍郎。后因始平县住有许多的“枋头西归之人”(跟随苻健一同入关中者),自视功高,不好管理,导致豪强横行,盗寇充斥,遂转王猛为始平县令。
不知道为何要把一个中书侍郎转为县令,可能是王猛自己的请求,不过也正是通过对始平县的治理,从此为苻坚所倚重。毕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下车伊始,王猛便着手始平县治理工作,严明法纪、彻查凶恶、禁暴锄奸。一时之间,全县为之惊惧、肃然。
有一奸吏作恶多端,王猛将其查处后,当众施鞭刑处死。其同党趁机煽动百姓,起哄上告,上级部门遂将王猛逮捕,押送至长安。
苻坚亲临监狱,责备王猛:“为政之体,德化为先,上任不久即杀戮无数,何其酷也!”
虽已身陷囹圄,但王猛仍然坚持己见,极力反驳,明确告诉苻坚“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并且宣称,像始平那种地方,杀一个是远远不够的,正要为圣明君主尽除奸佞、凶暴之徒,却以酷政罪我,不服!
苻坚且叹且赞,向在场的文武大臣说道:“王景略真管仲、子产者也”。
始平县从此大治!
苻坚从此全力支持王猛治国举措。
王猛从此像坐了火箭一样升官。
三十六岁那年,王猛创下一年之内五次升官的记录,直做到尚书左仆射(宰相之一)、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包括京师在内的广大腹心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而且,加骑都尉,居中宿卫。一时之间,权倾朝野。
位高权重是王猛推行新政的必备条件,可是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勋贵旧臣自然不服,心怀怨恨者有之,甚至咬牙切齿,伺机报复。
氐族豪帅出身的姑臧侯樊世最先跳出来,先是当众言语侮辱,侮辱不成便老拳相向,没打着就破口大骂,朝堂之上,苻坚面前,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苻坚大怒,立命斩之。
其后,反对派对王猛由公开攻击转为暗中谗害,尚书仇腾、丞相长史席宝多次毁谤王猛。苻坚将二人赶出朝堂。
对飞长流短的氐族大小官员,苻坚甚至当堂鞭打脚踢,以儆效尤。
尔后上下咸服,莫有敢言。
君王的支持,是王猛能够顺利实施新政的保障和前提。
管他是敢怒不敢言还是心悦诚服,最重要的是,从此以后,王猛终于可以大显身手,在十六国乱世纷争的大舞台上,倾其文韬武略,为实现心中蕴藏已久的抱负和梦想,竭尽所能。
而苻坚慧眼识英才、用人不疑,在众多权贵、亲信的反对声中,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眼光,放手、放权给王猛,大胆革新,堪称当世英主!
事实上,历史对苻坚的评价确实是极高的,即使有了后来的那场不可挽回的失败。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古往今来,多少俊杰能臣因遇人不淑而明珠暗投,结果宏才枉费,遗恨九泉。而王猛类同张良、孔明,识英雄于草创之先,择明君于患难之际,取得了保证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有明君如苻坚者,不枉费王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之情。
苻坚从苻生手里抢下来的是个烂摊子,在战乱中立国的前秦,本就千疮百孔,尚未获得足够休养生息,即又遭受苻生蹂躏,时弊未除,新乱又生。苻生在位时间仅仅两年,整个前秦社会一派混乱,本就不健全的法律秩序荡然无存,千里秦川豪强横行,水旱灾害时有发生,百姓苦不堪言。
如何使混乱的前秦重新秩序井然,还百姓一个安定和平的生存环境,是刚刚篡位成功的苻坚的当务之急。
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关键人物——王猛,应运而出山!
这是一位不仅能领军打仗(参见潞川之战),战胜攻取;而且善于治国理政,富国安民,军事、政治双料人才,各科成绩全优!
王猛,字景略,汉族,325年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出生时正值乱世,羯胡肆虐,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随家人颠沛辗转,来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
可能是祖传的原因,也可能是搬家的路上被羯胡抢过,王猛年少时家贫如洗,以卖畚箕为生。
放在现在,王猛算是自主创业的手艺人,保不齐能开个厂,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足以远销海外。然而在那时却是卖不上价的,没有田地的人家大多意味着生活上的艰辛与困苦。
不过非常之人自然有非常之境遇,某次远赴洛阳卖货,遇一买畚箕者,不仅没有现钱,而且扫不得码,还要求送货上门,然而价高。为了多挣点钱,王猛背起畚箕,跟随那人回家拿钱。
路尽有林,林尽得山,大山深处,便是那买畚箕者的家。王猛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作为后生晚辈,王猛自然要参拜施礼,老翁忙道:“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一声“王公”,足见其对王猛的尊重赞美之情,老翁不仅给了王猛十倍的畚箕钱,而且专门遣人送他出山。
王猛出山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到中岳嵩山。
我专门百度了一下,从洛阳到嵩山的距离,足有五十公里。没有马车,也不能坐轿,王猛为了几个畚箕钱,去一趟得走上一整天。
大山深处自有隐士,哪里是要买畚箕,年纪大了,走不动路,让王猛过来一趟,好一览未来济世奇才之容颜。少年虽在泥途,老翁却独具慧眼,也算是王猛幸运所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卖草鞋的(刘备)能当皇帝,卖畚箕的当个宰相自然不在话下。人之所贵者,在其志,在其为实现志向所作出的奋斗和努力。
不过,不管王猛的志向如何远大,那时那地,他都需要卖掉手中的畚箕,换了钱,买些糙米,做一锅清可见底的稀粥来,与全家人果腹。
吃饱肚子活下去,才是王猛的当务之急。
也正是这样清苦贫贱的生活,让王猛生出要给天下百姓一口饱饭吃的梦想。
体验过民生之苦,品尝过贫困之艰,才会知道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年执宰天下时,自然明白该如何去做。
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他,在凄风苦雨中,王猛坚持学习,广泛汲取知识,而且,尤好兵书!兵荒马乱的岁月,王猛远离硝烟战火,做一个冷静平和的看客,静观天下风云变幻。
置身天下事外,醉心天下事中。王猛从来
不是天生的智者,只是在潜心学习,细心观察,苦思冥想之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开悟者。原来,想让纷杂混乱的天下重归于和谐美满,并不是原本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成年后,王猛长得英俊魁梧、雄姿勃勃,为人严谨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绝鸡毛蒜皮之小事,杜凡夫俗子之往来。也正因为此,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邻居大妈也对其恶评如潮。王猛却悠然自得,不以为意。
不为琐事所拖,不为尘世所累,只为那个仿佛遥不可及的梦想积攒才华和能力。从贫贱中走来出的少年英杰,待虚名如浮云。
然而却是务实的,后赵时,王猛曾游历国都邺城,感受世事人情,更想寻求被赏识重用的机会。但是没并有哪位达官显贵瞧得上出身寒门的王猛,唯有“有知人之鉴”的徐统“见而奇之”,这是曾经见苻坚也“奇之”的妙人,眼光着实让人钦佩。奇之之后,就想着要给个官做,任命他为功曹(郡守或县令的总务长官,掌人事并得参与政务),王猛遁而不应,隐居华山,静候风云变化,等待出山良机。
我想,王猛应是嫌官小,区区功曹,如何施展他的雄心与抱负?更是因为在游历之后,继续保持对后赵的失望。直至桓温的到来。
354年,桓温北伐前秦,军灞上,关中父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更有泪流满面者:“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王猛应时而出,来到桓温军营,开始自己“扪虱论天下”的故事。
桓温虽然没有采纳王猛的建议,但是对他的评价还是极高的:“江东无一人比得上您!”
后来桓温粮尽撤退,临走的时候,赠之以香车名马,许之以高官厚禄,希望王猛能够一同南下,共镶大业。
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作为出身寒门者,王猛很难有机会一展胸中抱负;追随桓温则等于为虎作伥,助其篡晋,势必玷污清名,王猛更不愿为之。但是,徒留此间,空有一身经天纬地的才学,无人识,无人用,蹉跎岁月,虚度年华,保不齐就会终身与荒山野岭相伴。于是王猛迷茫,好不容易遇到个识货的桓温,到底该何去何从?
回到华山请教他的老师,“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
猛乃止!
一时瑜亮,伯仲相当,还是各为其主的好。更何况,此间自有富贵!
那就继续过着隐居读书的日子,等待英明君主的召唤吧!
“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晋书》),恰是对那时王猛最好的写照。
孤独和忍耐的日子,是最磨炼心智的时间。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前秦苻生即皇帝位。
为除掉苻生,尚书吕婆楼向苻坚力荐王猛,并亲自前往华山,请其出山入仕。
还好还好,此时王猛不仅“尚能饭”,而且两鬓未白,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年纪。
苻坚和王猛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句句投机,苻坚自觉如鱼得水,若玄德之遇孔明!王猛坚信得遇明君,从此满腹才学抱负得用武之地。遂留苻坚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受命驱使。
这是两个不同背景、不同民族的人,却有着共同的理想
,从此一起奋斗,只为创造一个崭新的大秦。
苻坚即位之后,以王猛为中书侍郎。后因始平县住有许多的“枋头西归之人”(跟随苻健一同入关中者),自视功高,不好管理,导致豪强横行,盗寇充斥,遂转王猛为始平县令。
不知道为何要把一个中书侍郎转为县令,可能是王猛自己的请求,不过也正是通过对始平县的治理,从此为苻坚所倚重。毕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下车伊始,王猛便着手始平县治理工作,严明法纪、彻查凶恶、禁暴锄奸。一时之间,全县为之惊惧、肃然。
有一奸吏作恶多端,王猛将其查处后,当众施鞭刑处死。其同党趁机煽动百姓,起哄上告,上级部门遂将王猛逮捕,押送至长安。
苻坚亲临监狱,责备王猛:“为政之体,德化为先,上任不久即杀戮无数,何其酷也!”
虽已身陷囹圄,但王猛仍然坚持己见,极力反驳,明确告诉苻坚“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并且宣称,像始平那种地方,杀一个是远远不够的,正要为圣明君主尽除奸佞、凶暴之徒,却以酷政罪我,不服!
苻坚且叹且赞,向在场的文武大臣说道:“王景略真管仲、子产者也”。
始平县从此大治!
苻坚从此全力支持王猛治国举措。
王猛从此像坐了火箭一样升官。
三十六岁那年,王猛创下一年之内五次升官的记录,直做到尚书左仆射(宰相之一)、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包括京师在内的广大腹心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而且,加骑都尉,居中宿卫。一时之间,权倾朝野。
位高权重是王猛推行新政的必备条件,可是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勋贵旧臣自然不服,心怀怨恨者有之,甚至咬牙切齿,伺机报复。
氐族豪帅出身的姑臧侯樊世最先跳出来,先是当众言语侮辱,侮辱不成便老拳相向,没打着就破口大骂,朝堂之上,苻坚面前,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苻坚大怒,立命斩之。
其后,反对派对王猛由公开攻击转为暗中谗害,尚书仇腾、丞相长史席宝多次毁谤王猛。苻坚将二人赶出朝堂。
对飞长流短的氐族大小官员,苻坚甚至当堂鞭打脚踢,以儆效尤。
尔后上下咸服,莫有敢言。
君王的支持,是王猛能够顺利实施新政的保障和前提。
管他是敢怒不敢言还是心悦诚服,最重要的是,从此以后,王猛终于可以大显身手,在十六国乱世纷争的大舞台上,倾其文韬武略,为实现心中蕴藏已久的抱负和梦想,竭尽所能。
而苻坚慧眼识英才、用人不疑,在众多权贵、亲信的反对声中,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眼光,放手、放权给王猛,大胆革新,堪称当世英主!
事实上,历史对苻坚的评价确实是极高的,即使有了后来的那场不可挽回的失败。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古往今来,多少俊杰能臣因遇人不淑而明珠暗投,结果宏才枉费,遗恨九泉。而王猛类同张良、孔明,识英雄于草创之先,择明君于患难之际,取得了保证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有明君如苻坚者,不枉费王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