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第四篇鲜卑山下走出的奇迹 1.那座山,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那座山,那群人
其实,那座山并不是一座山,……两座!
在《三国志》及《晋书》中有记载:“依鲜卑山,依山为号”;《魏书》中记载为“大鲜卑山”。据史学家考证,鲜卑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又中旗的蒙格罕山;大鲜卑山则位于发现有嘎仙洞的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大兴安岭北段。
具体是哪一座,早已经没有办法搞清楚,也没有必要为之深究。总之,有那么一群人,几经迁徙后漂泊到了鲜卑山(或者大鲜卑山)脚下,走得累了,原本只是想小憩一会儿,然而一不小心小憩变成了小住,小住又成了久住,久住之后便赖着不走了,进而依山为号,成为我们在此所说的那个传奇的民族——鲜卑。
对于鲜卑这个词,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鲜者,少也;卑者,陋也。鲜卑,人数稀少且下贱的意思。
就像匈奴要带个奴字一样,毋庸置疑,鲜卑这个称号是作为中央之国的那些人们对某个非我族类者的蔑称。然而很久很久以后,久到作为一个民族鲜卑已经消失,这个蔑称却依然存在。在那些晦涩难懂的史书中,在布满灰尘的书页里,记载着的关于鲜卑的故事,无论言语是仇恨还是赞美,“鲜卑”始终鲜活,栩栩如生,甚至于光彩夺目!
我是在看电视剧《天龙八部》时知道鲜卑的,那时候年纪还小,在邻居家十四寸凯歌牌黑白电视机前匆忙瞟过的第一眼就迷上了“神仙姐姐”,然后认识了表哥慕容复,知道了他的鲜卑族种。后来神仙姐姐拍到了刘亦菲那个版本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段誉也是鲜卑人!现在也才刚刚搞清楚,原来,身为江南美人的神仙姐姐祖籍辽东,鲜卑人士。
回想起来,和大理段氏的王子相比,慕容复岂不就是个屌丝?光复大燕的口号就仿佛和现在大街上某个卖猪肉的肉贩子拿着杀猪刀一边切着猪肉一边叫嚣祖上是朱元璋一样。开玩笑可以,当真也行,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神仙姐姐真是太精明!
对于那群人的来历,归结起来共有四种说法:东胡说、东夷说、山戎说、逃亡汉人说。众说纷纭的背后,其实是对鲜卑族始终无法探究的神秘的揣测。每一种说法,都是一个满是传奇色彩的故事,或真或假,已经不再重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永远有鲜卑光辉灿烂的一页。后世所有的璀璨荣耀都掩盖不了它躲在历史尘封的角落里所散发出的光芒 。
东胡说
大约在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那会儿,中原大地的战火正烧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匈奴人也在打仗!有一个叫冒顿的匈奴人,用响箭杀死了他的宝马,他的爱姬,他的亲生父亲,进而抢到单于大位。这是一个很出名的历史事件,后世有无数人争相效仿,并冠以一个特殊的名号,“行冒顿事”!虽然冒顿的事有很多,比如:“白登之围”,比如给大汉的吕太后写情书之类!轰动当时,震烁今古!然而,“行冒顿事”始终是特指。
后来,这个冒顿单于打败了一个叫“东胡”的部落,消灭了东胡王,俘虏掠夺了东胡的百姓和财产,占领了东胡人的土地。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残存的东胡人就跑到鲜卑山下歇脚去了。然后就出现了开篇关于“那群人”的介绍。
东夷说
《国语·晋语》有云:“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为盟。”成王,周成王是也!与鲜卑守燎,和鲜卑敌对之意,既然敌对,自然不能结盟!其实这是一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话,然而对此的注释不普通:鲜卑,东夷国!于是,今天我们就有了这样的说法,鲜卑,源于东夷。
山戎说:
《史记集解》引东汉服虔云:“山戎、北狄,盖今鲜卑。”
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生活在两千年前的草原上的人们并不能够像中原农耕民族那般稳固,能够祖祖辈辈耕耘播种,世世代代传承延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恶劣的生存环境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应了这样一
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草原依旧,人流如歌,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并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一季干旱,一场雪灾,足以让脆弱的草原更换一个族种。山戎固然是山戎,北狄自然是北狄,鲜卑也肯定是鲜卑,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是人。
逃亡汉人说:
《史记索隐》引东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站在一个汉民族主义者的立场,多希望它是真的,然而真的是假的。没有考证,但在此我可以断定。
虽然有严酷的法令,虽然大秦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大秦是文明的,大秦的人们是文明的,修长城逃窜到塞外的那些中原的人们依然是文明的,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华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落后与原始只会让它更加熠熠生辉罢了!五百年的塞外生活真的能让他们退化回茹毛饮血的时代?
不可能!
然而传说犹在,了慰于无!
好了,不管它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蹦跶出来的民族,鲜卑,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并不是一开始就伟大!
参天大树成长为参天大树之前,无一不是一株孱弱的树苗,甚而一颗蚂蚁般大小的种子!因为倔强,所以成长。饱经风雨之后,无惧风雨,一柱擎天!
鲜卑,正是如此。
初次被世人知悉的鲜卑是作为匈奴人的“小弟”来到中原人民面前的,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朝边境,从此被中原王朝所知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以前的那些岁月,谁知道呢!可能,一直在歇脚吧!
后来,鲜卑人的“大哥”走了——西迁。公元91年,汉帝国联合南匈奴打败北匈奴人,迫使北匈奴西迁。
不过鲜卑人没走,存留下来的鲜卑人趁机占领了原本属于匈奴人的蒙古草原,并吞并匈奴余种十余万落,鲜卑开始从弱小走向强盛,迎来了从“小弟”变为“大哥”的机会。
1.那座山,那群人
其实,那座山并不是一座山,……两座!
在《三国志》及《晋书》中有记载:“依鲜卑山,依山为号”;《魏书》中记载为“大鲜卑山”。据史学家考证,鲜卑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又中旗的蒙格罕山;大鲜卑山则位于发现有嘎仙洞的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大兴安岭北段。
具体是哪一座,早已经没有办法搞清楚,也没有必要为之深究。总之,有那么一群人,几经迁徙后漂泊到了鲜卑山(或者大鲜卑山)脚下,走得累了,原本只是想小憩一会儿,然而一不小心小憩变成了小住,小住又成了久住,久住之后便赖着不走了,进而依山为号,成为我们在此所说的那个传奇的民族——鲜卑。
对于鲜卑这个词,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鲜者,少也;卑者,陋也。鲜卑,人数稀少且下贱的意思。
就像匈奴要带个奴字一样,毋庸置疑,鲜卑这个称号是作为中央之国的那些人们对某个非我族类者的蔑称。然而很久很久以后,久到作为一个民族鲜卑已经消失,这个蔑称却依然存在。在那些晦涩难懂的史书中,在布满灰尘的书页里,记载着的关于鲜卑的故事,无论言语是仇恨还是赞美,“鲜卑”始终鲜活,栩栩如生,甚至于光彩夺目!
我是在看电视剧《天龙八部》时知道鲜卑的,那时候年纪还小,在邻居家十四寸凯歌牌黑白电视机前匆忙瞟过的第一眼就迷上了“神仙姐姐”,然后认识了表哥慕容复,知道了他的鲜卑族种。后来神仙姐姐拍到了刘亦菲那个版本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段誉也是鲜卑人!现在也才刚刚搞清楚,原来,身为江南美人的神仙姐姐祖籍辽东,鲜卑人士。
回想起来,和大理段氏的王子相比,慕容复岂不就是个屌丝?光复大燕的口号就仿佛和现在大街上某个卖猪肉的肉贩子拿着杀猪刀一边切着猪肉一边叫嚣祖上是朱元璋一样。开玩笑可以,当真也行,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神仙姐姐真是太精明!
对于那群人的来历,归结起来共有四种说法:东胡说、东夷说、山戎说、逃亡汉人说。众说纷纭的背后,其实是对鲜卑族始终无法探究的神秘的揣测。每一种说法,都是一个满是传奇色彩的故事,或真或假,已经不再重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永远有鲜卑光辉灿烂的一页。后世所有的璀璨荣耀都掩盖不了它躲在历史尘封的角落里所散发出的光芒 。
东胡说
大约在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那会儿,中原大地的战火正烧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匈奴人也在打仗!有一个叫冒顿的匈奴人,用响箭杀死了他的宝马,他的爱姬,他的亲生父亲,进而抢到单于大位。这是一个很出名的历史事件,后世有无数人争相效仿,并冠以一个特殊的名号,“行冒顿事”!虽然冒顿的事有很多,比如:“白登之围”,比如给大汉的吕太后写情书之类!轰动当时,震烁今古!然而,“行冒顿事”始终是特指。
后来,这个冒顿单于打败了一个叫“东胡”的部落,消灭了东胡王,俘虏掠夺了东胡的百姓和财产,占领了东胡人的土地。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残存的东胡人就跑到鲜卑山下歇脚去了。然后就出现了开篇关于“那群人”的介绍。
东夷说
《国语·晋语》有云:“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为盟。”成王,周成王是也!与鲜卑守燎,和鲜卑敌对之意,既然敌对,自然不能结盟!其实这是一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话,然而对此的注释不普通:鲜卑,东夷国!于是,今天我们就有了这样的说法,鲜卑,源于东夷。
山戎说:
《史记集解》引东汉服虔云:“山戎、北狄,盖今鲜卑。”
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生活在两千年前的草原上的人们并不能够像中原农耕民族那般稳固,能够祖祖辈辈耕耘播种,世世代代传承延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恶劣的生存环境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应了这样一
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草原依旧,人流如歌,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并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一季干旱,一场雪灾,足以让脆弱的草原更换一个族种。山戎固然是山戎,北狄自然是北狄,鲜卑也肯定是鲜卑,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是人。
逃亡汉人说:
《史记索隐》引东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站在一个汉民族主义者的立场,多希望它是真的,然而真的是假的。没有考证,但在此我可以断定。
虽然有严酷的法令,虽然大秦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大秦是文明的,大秦的人们是文明的,修长城逃窜到塞外的那些中原的人们依然是文明的,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华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落后与原始只会让它更加熠熠生辉罢了!五百年的塞外生活真的能让他们退化回茹毛饮血的时代?
不可能!
然而传说犹在,了慰于无!
好了,不管它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蹦跶出来的民族,鲜卑,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并不是一开始就伟大!
参天大树成长为参天大树之前,无一不是一株孱弱的树苗,甚而一颗蚂蚁般大小的种子!因为倔强,所以成长。饱经风雨之后,无惧风雨,一柱擎天!
鲜卑,正是如此。
初次被世人知悉的鲜卑是作为匈奴人的“小弟”来到中原人民面前的,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朝边境,从此被中原王朝所知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以前的那些岁月,谁知道呢!可能,一直在歇脚吧!
后来,鲜卑人的“大哥”走了——西迁。公元91年,汉帝国联合南匈奴打败北匈奴人,迫使北匈奴西迁。
不过鲜卑人没走,存留下来的鲜卑人趁机占领了原本属于匈奴人的蒙古草原,并吞并匈奴余种十余万落,鲜卑开始从弱小走向强盛,迎来了从“小弟”变为“大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