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杨家大少爷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又是一个天高云淡的好天气。信阳富商杨府后花园内,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懒洋洋的躺在石凳上,惬意的享受着和煦轻柔的秋风,沐浴着温馨恬静的阳光。
“阿福,少爷对你怎么样啊?”
“这个……还好。”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什么这个那个的?”
“少爷,以前的事……您不是都不记得了么?但您康复的这一个月以来,确实对小人很不错。”
“嗯。算你还有点良心。”少年坐起来掏出一锭银子,在名叫阿福的家丁眼前晃了晃:“那让你帮我做件事,没问题吧?只要你保证不告诉老爷,这五两银子就是你的了。”
阿福顿时两眼瞪得溜圆,但并没有马上伸手去接银子,而是警惕的问道:“少爷,您要我做什么事?”
“很简单。”少年变戏法似的摸出一样东西,连同银子一起塞给他:“你就当我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捅也好,砍也行,尽管往我身上招呼,千万别《 手软。”
阿福却是满脸大白天活见鬼的惊恐:少年拿给他的,竟是一把明晃晃的削骨尖刀!这辈子他连鸡都没杀过一只,又怎么敢杀人?……何况这个人还是杨府的少爷?!
“啊”的尖叫一声,将刀和银子一扔,掉头狂奔:“老爷!不好了!少爷他又疯了!”
少年悻悻的道:“胆小鬼!……他妈的,你才疯了呢!”
少年名叫杨致。虽然他并不太喜欢这个新名字。但他必须叫杨致。因为这里每个人都这么叫他。
他本是一名卧底特工。在一个月前地那次任务中。为了掩护战友撤退。不顾一切留在了最后。没想到一觉醒来后。就神奇地变成了这个世界里地杨致。
上天还算对他不薄。这个现在杨致地身份。是信阳富商杨炎地年仅十五岁地独子。也是大夏王朝治下一位光荣地臣民。
据说杨致十岁那年大病一场。连续几天高烧不退烧坏了脑子。变成了不知饥饱冷暖地傻子。一个月前不小心掉进了后花园地水池。捞上来以后眼见没气了。又莫名其妙地活了过来。而且好像突然不傻了。只是现在看来……还没好彻底。——不然阿福怎么会说他“又”疯了?
杨致已经无奈地接受了眼前地现实。刚才他不过想很小心地进行一项试验。以验证前世某些奇特地能力是否依然存在。打量着自己单薄稚嫩地身体。不禁连连摇头苦笑:既来之。则安之。万幸地是。他现在地生理年龄还只有十五岁。完全可以凭记忆从头修习隐龙经。还有地是时间把自己打造成像前世那样地超级牛人。
“致儿!儿子!”一个像皮球一般滚圆地胖老头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满脸惶急地道:“家里什么不好玩。你玩刀干什么?”
杨致笑道:“爹,我没事,你放心吧。我逗阿福玩呢!”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杨炎回头给了阿福一巴掌,骂道:“少爷这不好好的吗?你死了老子娘一样的瞎叫唤什么?我好不容易才说动徐先生,他答应明天就来教少爷读书的。若传到他耳朵里把他吓跑了,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少爷刚才明明……。”阿福捂着脸委屈的辩解,见杨炎又胖脸一沉,连忙改口道:“老爷,县衙张师爷还在前厅等着您回话呢!”
杨炎不耐烦的道:“老百姓没饭吃关我屁事?我要是没饭吃,谁他妈会可怜我啊?叫管家去账房支十两银子,打发他趁早滚蛋!”
时值夏历武成二十二年夏,中州大旱,饥民遍野。九月,夏帝下诏,中州一地免赋两年。
前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稍有实力的前朝藩镇尽皆自立称王称帝。北有大夏、北燕,南有大楚、南唐、吴越。其中国势最为强盛的大夏和南楚,两国实力大致相当,连年征伐互有胜败,大体以长江为界南北对峙。
信阳离夏楚对峙前沿仅有数百里,若辖内有饥民暴乱,信阳县令难免乌纱不保。所以一面打开官仓放粮赈灾,一面向杨家这样的富商大户上门募捐。杨致这个便宜老爸显然人品不怎么样,名声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县太爷都派师爷讨上门来了,竟然仍是打算一毛不拔。
杨致皱眉劝道:“爹,只怕不捐不行啊!”
“你懂什么……。”儿子一直是杨炎最大的心病,唯恐刺激儿子惹他发病,松口道:“那就捐两石陈粮吧。阿福,记住是陈粮啊!”
杨致摇头道:“两石太少。爹,这既是行善积德的大好事,也是顾全县太爷的面子,更是为了保我杨家平安。人人心里有本帐,这次你不大方一点多出点血,下回有什么事要求县太爷的话,恐怕不太好说话了。还有,饿极了的人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一旦传扬出去臭了名声,只要饥民们铤而走险上门抢粮,头一户就会抢我们杨家!”
杨炎还真没去想那么远,呐呐道:“有道理啊!”盯着儿子楞了半晌,扑地跪倒在地,激动的望天拜道:“老天有眼啊!我家致儿的病终于大好了!”
一骨碌爬起来高声道:“快去告诉张师爷:我杨家除了捐粮五十石,还在门前设棚舍粥!”
杨炎向来以吝啬闻名,杨致病傻以后,难免有人背后骂他是报应。这次因为儿子的一番话大发善心,倒为杨家扳回了不少形象分。
杨致虽然一不留神跨入了万恶的地主阶级行列,但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的理想很现实,甚至有点窝囊:时逢乱世,安全第一,做个前世那样的强人是很有必要的。可他既没兴趣做官,也没打算去打打杀杀的征服天下。白捡了便宜老子那么大的家业,顺顺当当接班做个富家翁,安宁自在的过一辈子,那多好啊!
在杨致生母早年病死后,杨炎又续弦纳了几房妾,无奈此后几房妾室肚里再无动静。可怜天下父母心,杨炎对杨致这根独苗还是很舍得花本钱的。杨致病傻以后,学业自然荒废了。现在不但病好了,貌似还很聪明。杨炎为了儿子,可谓不惜血本。明知人家摆明了是宰他,还是以每天十两银子的重价,请信阳书院第一才子徐文瀚担任儿子的家庭教师。
杨致前世绝对是个好学的人,也不是不想读书。可书房里的线装本上印的都是没有标点的竖排繁体字,看了不到十分钟,眼前就已是金星乱舞。给一个千年之前的老古董当学生,难受那份活罪不说,还浪费了他大把的时间。尤其可恨的是,那个叫徐文瀚的混蛋分明是在敲他老爹的竹杠啊!
令他大感意外的是,徐文瀚居然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且风度翩翩潇洒倜傥。
“徐先生,今天您教我什么?”
“听令尊说,公子仅在十岁之前读过几年书,时日已久,想必都已淡忘了。我便从《三字经》从头教起吧!”
这个世界的《三字经》与前世的大同小异,只有部分历史内容稍有不同。杨致问道:“要怎样才算是学会了呢?”
“大凡读书之道,莫过于能诵,能书,能解,能用。”
够精辟!看来有几分真货色。杨致点头问道:“先生打算教多久?”
“因人而异。若天赋上佳又肯勤奋用功,或许一个月便可读通。”
“那你过一个月再来吧。一个月之后,随便先生怎么来考我。如我答不上来,三百两银子一分不少。若答得出来,想必先生也不好意思让家父破费。”
杨致话里隐隐含有挑衅之意,徐文瀚却丝毫不以为意,眼里还多了几分鄙夷:“若能如此,那是最好。”
很显然,这家伙不但有自命清高、持才傲物的毛病,还很可能有几分仇富心理。杨致笑道:“先生慢走,恕我不远送了。”
这等于下了逐客令,但徐文瀚并不急着走,从容问道:“公子读书所为何事?”
杨致老实答道:“承继祖业,经商聚财,享受人生。”反问道:“先生读书又所为何事?”
徐文瀚眼里的鄙夷之色愈浓,高傲的说出了标准答案:“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杨致笑道:“先生志向高远,学生自愧不如。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否则也不会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说了。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学生眼下家境尚可,若能子承父业,想必无需往书中找寻这诸多物事。我以陶朱公为偶像,以一世吉祥为目标。虽胸无大志,却也勉强能算是独善其身,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这番话竟令徐文瀚一时为之语塞,神色间傲慢全无。不置可否的问道:“公子年岁几何?”
“十五。”
徐文瀚盯着他看了半晌,缓缓点头道:“公子既有此等见地,又何需徐某教导?令尊此番一反常态,慷慨解囊赈济饥民,应该也是公子劝说所致了。徐某方才竟将公子当成了寻常蒙童,倒是贻笑大方了。然学海无涯,望公子切莫自误。——告辞。”
目送徐文瀚离去后,杨致长长松了一口气:连唬带蒙的总算是把他糊弄走了,以后应该可以放心做自己的事了。
又是一个天高云淡的好天气。信阳富商杨府后花园内,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懒洋洋的躺在石凳上,惬意的享受着和煦轻柔的秋风,沐浴着温馨恬静的阳光。
“阿福,少爷对你怎么样啊?”
“这个……还好。”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什么这个那个的?”
“少爷,以前的事……您不是都不记得了么?但您康复的这一个月以来,确实对小人很不错。”
“嗯。算你还有点良心。”少年坐起来掏出一锭银子,在名叫阿福的家丁眼前晃了晃:“那让你帮我做件事,没问题吧?只要你保证不告诉老爷,这五两银子就是你的了。”
阿福顿时两眼瞪得溜圆,但并没有马上伸手去接银子,而是警惕的问道:“少爷,您要我做什么事?”
“很简单。”少年变戏法似的摸出一样东西,连同银子一起塞给他:“你就当我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捅也好,砍也行,尽管往我身上招呼,千万别《 手软。”
阿福却是满脸大白天活见鬼的惊恐:少年拿给他的,竟是一把明晃晃的削骨尖刀!这辈子他连鸡都没杀过一只,又怎么敢杀人?……何况这个人还是杨府的少爷?!
“啊”的尖叫一声,将刀和银子一扔,掉头狂奔:“老爷!不好了!少爷他又疯了!”
少年悻悻的道:“胆小鬼!……他妈的,你才疯了呢!”
少年名叫杨致。虽然他并不太喜欢这个新名字。但他必须叫杨致。因为这里每个人都这么叫他。
他本是一名卧底特工。在一个月前地那次任务中。为了掩护战友撤退。不顾一切留在了最后。没想到一觉醒来后。就神奇地变成了这个世界里地杨致。
上天还算对他不薄。这个现在杨致地身份。是信阳富商杨炎地年仅十五岁地独子。也是大夏王朝治下一位光荣地臣民。
据说杨致十岁那年大病一场。连续几天高烧不退烧坏了脑子。变成了不知饥饱冷暖地傻子。一个月前不小心掉进了后花园地水池。捞上来以后眼见没气了。又莫名其妙地活了过来。而且好像突然不傻了。只是现在看来……还没好彻底。——不然阿福怎么会说他“又”疯了?
杨致已经无奈地接受了眼前地现实。刚才他不过想很小心地进行一项试验。以验证前世某些奇特地能力是否依然存在。打量着自己单薄稚嫩地身体。不禁连连摇头苦笑:既来之。则安之。万幸地是。他现在地生理年龄还只有十五岁。完全可以凭记忆从头修习隐龙经。还有地是时间把自己打造成像前世那样地超级牛人。
“致儿!儿子!”一个像皮球一般滚圆地胖老头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满脸惶急地道:“家里什么不好玩。你玩刀干什么?”
杨致笑道:“爹,我没事,你放心吧。我逗阿福玩呢!”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杨炎回头给了阿福一巴掌,骂道:“少爷这不好好的吗?你死了老子娘一样的瞎叫唤什么?我好不容易才说动徐先生,他答应明天就来教少爷读书的。若传到他耳朵里把他吓跑了,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少爷刚才明明……。”阿福捂着脸委屈的辩解,见杨炎又胖脸一沉,连忙改口道:“老爷,县衙张师爷还在前厅等着您回话呢!”
杨炎不耐烦的道:“老百姓没饭吃关我屁事?我要是没饭吃,谁他妈会可怜我啊?叫管家去账房支十两银子,打发他趁早滚蛋!”
时值夏历武成二十二年夏,中州大旱,饥民遍野。九月,夏帝下诏,中州一地免赋两年。
前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稍有实力的前朝藩镇尽皆自立称王称帝。北有大夏、北燕,南有大楚、南唐、吴越。其中国势最为强盛的大夏和南楚,两国实力大致相当,连年征伐互有胜败,大体以长江为界南北对峙。
信阳离夏楚对峙前沿仅有数百里,若辖内有饥民暴乱,信阳县令难免乌纱不保。所以一面打开官仓放粮赈灾,一面向杨家这样的富商大户上门募捐。杨致这个便宜老爸显然人品不怎么样,名声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县太爷都派师爷讨上门来了,竟然仍是打算一毛不拔。
杨致皱眉劝道:“爹,只怕不捐不行啊!”
“你懂什么……。”儿子一直是杨炎最大的心病,唯恐刺激儿子惹他发病,松口道:“那就捐两石陈粮吧。阿福,记住是陈粮啊!”
杨致摇头道:“两石太少。爹,这既是行善积德的大好事,也是顾全县太爷的面子,更是为了保我杨家平安。人人心里有本帐,这次你不大方一点多出点血,下回有什么事要求县太爷的话,恐怕不太好说话了。还有,饿极了的人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一旦传扬出去臭了名声,只要饥民们铤而走险上门抢粮,头一户就会抢我们杨家!”
杨炎还真没去想那么远,呐呐道:“有道理啊!”盯着儿子楞了半晌,扑地跪倒在地,激动的望天拜道:“老天有眼啊!我家致儿的病终于大好了!”
一骨碌爬起来高声道:“快去告诉张师爷:我杨家除了捐粮五十石,还在门前设棚舍粥!”
杨炎向来以吝啬闻名,杨致病傻以后,难免有人背后骂他是报应。这次因为儿子的一番话大发善心,倒为杨家扳回了不少形象分。
杨致虽然一不留神跨入了万恶的地主阶级行列,但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的理想很现实,甚至有点窝囊:时逢乱世,安全第一,做个前世那样的强人是很有必要的。可他既没兴趣做官,也没打算去打打杀杀的征服天下。白捡了便宜老子那么大的家业,顺顺当当接班做个富家翁,安宁自在的过一辈子,那多好啊!
在杨致生母早年病死后,杨炎又续弦纳了几房妾,无奈此后几房妾室肚里再无动静。可怜天下父母心,杨炎对杨致这根独苗还是很舍得花本钱的。杨致病傻以后,学业自然荒废了。现在不但病好了,貌似还很聪明。杨炎为了儿子,可谓不惜血本。明知人家摆明了是宰他,还是以每天十两银子的重价,请信阳书院第一才子徐文瀚担任儿子的家庭教师。
杨致前世绝对是个好学的人,也不是不想读书。可书房里的线装本上印的都是没有标点的竖排繁体字,看了不到十分钟,眼前就已是金星乱舞。给一个千年之前的老古董当学生,难受那份活罪不说,还浪费了他大把的时间。尤其可恨的是,那个叫徐文瀚的混蛋分明是在敲他老爹的竹杠啊!
令他大感意外的是,徐文瀚居然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且风度翩翩潇洒倜傥。
“徐先生,今天您教我什么?”
“听令尊说,公子仅在十岁之前读过几年书,时日已久,想必都已淡忘了。我便从《三字经》从头教起吧!”
这个世界的《三字经》与前世的大同小异,只有部分历史内容稍有不同。杨致问道:“要怎样才算是学会了呢?”
“大凡读书之道,莫过于能诵,能书,能解,能用。”
够精辟!看来有几分真货色。杨致点头问道:“先生打算教多久?”
“因人而异。若天赋上佳又肯勤奋用功,或许一个月便可读通。”
“那你过一个月再来吧。一个月之后,随便先生怎么来考我。如我答不上来,三百两银子一分不少。若答得出来,想必先生也不好意思让家父破费。”
杨致话里隐隐含有挑衅之意,徐文瀚却丝毫不以为意,眼里还多了几分鄙夷:“若能如此,那是最好。”
很显然,这家伙不但有自命清高、持才傲物的毛病,还很可能有几分仇富心理。杨致笑道:“先生慢走,恕我不远送了。”
这等于下了逐客令,但徐文瀚并不急着走,从容问道:“公子读书所为何事?”
杨致老实答道:“承继祖业,经商聚财,享受人生。”反问道:“先生读书又所为何事?”
徐文瀚眼里的鄙夷之色愈浓,高傲的说出了标准答案:“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杨致笑道:“先生志向高远,学生自愧不如。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否则也不会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说了。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学生眼下家境尚可,若能子承父业,想必无需往书中找寻这诸多物事。我以陶朱公为偶像,以一世吉祥为目标。虽胸无大志,却也勉强能算是独善其身,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这番话竟令徐文瀚一时为之语塞,神色间傲慢全无。不置可否的问道:“公子年岁几何?”
“十五。”
徐文瀚盯着他看了半晌,缓缓点头道:“公子既有此等见地,又何需徐某教导?令尊此番一反常态,慷慨解囊赈济饥民,应该也是公子劝说所致了。徐某方才竟将公子当成了寻常蒙童,倒是贻笑大方了。然学海无涯,望公子切莫自误。——告辞。”
目送徐文瀚离去后,杨致长长松了一口气:连唬带蒙的总算是把他糊弄走了,以后应该可以放心做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