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舂陵发轫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反莽武装斗争发生时,刘秀才10多岁,正在萧县读书。
当他15岁那年,随家人从萧县返回老家南阳的舂陵时,新莽政权已经在政治上极为被动,广大干部群众反
莽情绪十分高涨,反莽烈火已经遍燃各地。
不过,这时候的反莽活动还是以刘氏宗室和拥刘的大官僚为主,老百姓主要是配合。
可是,这一拨又一拨的起义,虽然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把王莽砍下来,但还不上规模,多则10来万人,
少则100多人,与王莽手里的军队相比明显然人数太少;也没有品牌,除了提出了立谁谁当皇帝,并没有明确的
政治宗旨、纲领和战略策略,也就是没有那么一面旗帜能把人心聚集起来。
因而,这些活动显得有点儿不上档次。
但是,无论回乡种地,还是在长安太学求学,纷纭复杂的社会变革和与生俱来的皇室血统,都使得刘秀自
然地对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时局的发展变化格外关注。
也在于王莽毕竟是个最高级别的伪君子,他以自己特别的虚伪、贪婪、凶残和无能,终于成功地激化了各
种社会矛盾,把全国人民都撩拨起来反抗他。
所以,当公元22年10月,刘秀在宛城告别李通,与李轶一起回到家乡南阳舂陵时,老百姓的大规模武装反
莽起义已经很有规模了。
比如,绿林起义、赤眉起义都已经爆发有几年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我们刚开始说刘秀是南阳蔡阳人,怎么又来个舂陵。
这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地理范围大小之别。
舂陵也是一个古老的地名,战国时属于楚国管辖,西汉时为一个乡(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属长沙
侯国零陵郡冷道县管辖。
刘秀的祖上、西汉景帝的孙子刘买被封为舂陵侯,封地就是在这个地方。
当时,这里还是蛮荒之地。
到了公元前45年,也就是元帝初元4年,刘买的孙子考侯刘仁向朝廷打报告,说舂陵地势低洼潮湿,山林毒
气漫延,实在不适合人居住,请求内迁,哪怕减少食邑也行。
经朝廷批准,刘仁与堂弟刘回带领家族人马迁徙到南阳郡蔡阳的白水乡,仍保留舂陵侯的爵位和封号,白
水乡改名为舂陵,分离为一个侯国。
刘回就是刘秀的祖父。
这样,说刘秀是南阳人、蔡阳人是个大的地理概念,说他是舂陵人是其中一个小的地理概念。
因为这一带快要打大仗了,我们很有必要把舂陵这个地名说个明白,况且这个地名以后还要多次使用。
刘秀蒙难新野时,刘縯就悄悄开展反莽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了,刘秀和“素好事”的李轶的到来,起到了
拾柴加火、火上浇油的作用。
有一天,刘縯召集亲朋好友和当地豪杰人物,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
“王莽暴虐无道,民不聊生。现在又枯旱连年,到处兵荒马乱,老百姓根本没有活路。这正是老天爷要灭
新莽王朝的时候。大家都应该起来抗争,复兴汉室,建立万世功业!”
其实他说的这些,已经私下里跟大家酝酿、探讨多时,现在顺势聚兵,众豪杰一致赞同。
于是,刘縯、刘秀兄弟迅速安排亲朋分头几处,招兵买马、置办兵器。
今年,刘秀已经27岁,这个年龄已经不算小了!
他望着村前高高的狮子山,听着山脚下蜿蜒的白水河汩汩流过,想象着山上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而又四季
变幻的,到底还有什么景致呢?
多年的世事沧桑,多年的谋划积累,今天,我要出手了!
想让我出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曾几何时,我本来并不想出太大的风头,如果能娶阴丽华、到京城做大官,已经是我人生极大的成功。
但是现在,外面的世界太精彩。
你王莽篡汉,贬抑刘氏宗室,横征暴敛,胡作非为,让天下人都活不下去,我自己一家也活得很辛苦。
现在所有人都想扁你王莽,那是因为你实在欠扁!
乱世出豪杰,时世造英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好了,大家请让一让,我叫刘秀,我来了!
刘秀及其家族起来反莽是比较晚的。
这谁也没有办法,有年龄因素。
比如公元6年4月,安众侯刘崇在南阳打开武装反莽第一仗时,刘秀才11岁。
同时,这也与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有关,他们一般情况下还不要为吃饭发愁,还不必为了生存而冒
死犯难。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与刘秀的性格素质有关。
刘秀办事,向来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动,没有成功的把握,一般不莽撞行事。而只要他看准的事,一旦火
候成熟、条件具备,他便迅速行动,坚定不移地进行到底。
这种性格素质就是:谋后而断,慎思敏行。
性格决定命运。
虽然表面看起来,刘秀起兵,是一个由被人推动、到自觉行动的过程,而且起事之初,他还活动在大哥刘
縯的旗帜下,但是,他心中始终自有主见。
这种自有主见、坚韧内敛的心理素质,和多谋善断、慎思敏行的性格素质,使他走得很快,少走弯路,一
般人还撵不上;使他走得很有水平,脚步时隐时现,一般人看不出门道,他就走到前面去了;使他走得很远,
一般人达不到那个境界。
刘秀与刘縯认真磋商后认为,舂陵子弟是最能靠得住的,必须首先迅速发动起来。同时,安排在别的几处
响应的朋友中,比较有把握又靠得住的就是李通在宛城的兵变。
于是,兄弟俩很快在舂陵竖起反莽大旗,组织起七、八千舂陵子弟,刘縯自称“柱天都部”,就是自喻为
统率大众的擎天之柱。
这支起义军起自舂陵,以舂陵子弟为骨干,被称为“舂陵军”。他们又明确提出复兴汉室的口号,也被称
为“汉军”。
刘縯、刘秀兄弟只等立秋日到来,与宛城李通的兵变相呼应,大家合兵一处,闹他个天翻地覆!
但是,没有几天,宛城那边传来的却是令人震惊的噩耗:
李通事发逃亡,被官府满门抄斩!
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反莽武装斗争发生时,刘秀才10多岁,正在萧县读书。
当他15岁那年,随家人从萧县返回老家南阳的舂陵时,新莽政权已经在政治上极为被动,广大干部群众反
莽情绪十分高涨,反莽烈火已经遍燃各地。
不过,这时候的反莽活动还是以刘氏宗室和拥刘的大官僚为主,老百姓主要是配合。
可是,这一拨又一拨的起义,虽然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把王莽砍下来,但还不上规模,多则10来万人,
少则100多人,与王莽手里的军队相比明显然人数太少;也没有品牌,除了提出了立谁谁当皇帝,并没有明确的
政治宗旨、纲领和战略策略,也就是没有那么一面旗帜能把人心聚集起来。
因而,这些活动显得有点儿不上档次。
但是,无论回乡种地,还是在长安太学求学,纷纭复杂的社会变革和与生俱来的皇室血统,都使得刘秀自
然地对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时局的发展变化格外关注。
也在于王莽毕竟是个最高级别的伪君子,他以自己特别的虚伪、贪婪、凶残和无能,终于成功地激化了各
种社会矛盾,把全国人民都撩拨起来反抗他。
所以,当公元22年10月,刘秀在宛城告别李通,与李轶一起回到家乡南阳舂陵时,老百姓的大规模武装反
莽起义已经很有规模了。
比如,绿林起义、赤眉起义都已经爆发有几年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我们刚开始说刘秀是南阳蔡阳人,怎么又来个舂陵。
这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地理范围大小之别。
舂陵也是一个古老的地名,战国时属于楚国管辖,西汉时为一个乡(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属长沙
侯国零陵郡冷道县管辖。
刘秀的祖上、西汉景帝的孙子刘买被封为舂陵侯,封地就是在这个地方。
当时,这里还是蛮荒之地。
到了公元前45年,也就是元帝初元4年,刘买的孙子考侯刘仁向朝廷打报告,说舂陵地势低洼潮湿,山林毒
气漫延,实在不适合人居住,请求内迁,哪怕减少食邑也行。
经朝廷批准,刘仁与堂弟刘回带领家族人马迁徙到南阳郡蔡阳的白水乡,仍保留舂陵侯的爵位和封号,白
水乡改名为舂陵,分离为一个侯国。
刘回就是刘秀的祖父。
这样,说刘秀是南阳人、蔡阳人是个大的地理概念,说他是舂陵人是其中一个小的地理概念。
因为这一带快要打大仗了,我们很有必要把舂陵这个地名说个明白,况且这个地名以后还要多次使用。
刘秀蒙难新野时,刘縯就悄悄开展反莽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了,刘秀和“素好事”的李轶的到来,起到了
拾柴加火、火上浇油的作用。
有一天,刘縯召集亲朋好友和当地豪杰人物,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
“王莽暴虐无道,民不聊生。现在又枯旱连年,到处兵荒马乱,老百姓根本没有活路。这正是老天爷要灭
新莽王朝的时候。大家都应该起来抗争,复兴汉室,建立万世功业!”
其实他说的这些,已经私下里跟大家酝酿、探讨多时,现在顺势聚兵,众豪杰一致赞同。
于是,刘縯、刘秀兄弟迅速安排亲朋分头几处,招兵买马、置办兵器。
今年,刘秀已经27岁,这个年龄已经不算小了!
他望着村前高高的狮子山,听着山脚下蜿蜒的白水河汩汩流过,想象着山上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而又四季
变幻的,到底还有什么景致呢?
多年的世事沧桑,多年的谋划积累,今天,我要出手了!
想让我出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曾几何时,我本来并不想出太大的风头,如果能娶阴丽华、到京城做大官,已经是我人生极大的成功。
但是现在,外面的世界太精彩。
你王莽篡汉,贬抑刘氏宗室,横征暴敛,胡作非为,让天下人都活不下去,我自己一家也活得很辛苦。
现在所有人都想扁你王莽,那是因为你实在欠扁!
乱世出豪杰,时世造英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好了,大家请让一让,我叫刘秀,我来了!
刘秀及其家族起来反莽是比较晚的。
这谁也没有办法,有年龄因素。
比如公元6年4月,安众侯刘崇在南阳打开武装反莽第一仗时,刘秀才11岁。
同时,这也与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有关,他们一般情况下还不要为吃饭发愁,还不必为了生存而冒
死犯难。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与刘秀的性格素质有关。
刘秀办事,向来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动,没有成功的把握,一般不莽撞行事。而只要他看准的事,一旦火
候成熟、条件具备,他便迅速行动,坚定不移地进行到底。
这种性格素质就是:谋后而断,慎思敏行。
性格决定命运。
虽然表面看起来,刘秀起兵,是一个由被人推动、到自觉行动的过程,而且起事之初,他还活动在大哥刘
縯的旗帜下,但是,他心中始终自有主见。
这种自有主见、坚韧内敛的心理素质,和多谋善断、慎思敏行的性格素质,使他走得很快,少走弯路,一
般人还撵不上;使他走得很有水平,脚步时隐时现,一般人看不出门道,他就走到前面去了;使他走得很远,
一般人达不到那个境界。
刘秀与刘縯认真磋商后认为,舂陵子弟是最能靠得住的,必须首先迅速发动起来。同时,安排在别的几处
响应的朋友中,比较有把握又靠得住的就是李通在宛城的兵变。
于是,兄弟俩很快在舂陵竖起反莽大旗,组织起七、八千舂陵子弟,刘縯自称“柱天都部”,就是自喻为
统率大众的擎天之柱。
这支起义军起自舂陵,以舂陵子弟为骨干,被称为“舂陵军”。他们又明确提出复兴汉室的口号,也被称
为“汉军”。
刘縯、刘秀兄弟只等立秋日到来,与宛城李通的兵变相呼应,大家合兵一处,闹他个天翻地覆!
但是,没有几天,宛城那边传来的却是令人震惊的噩耗:
李通事发逃亡,被官府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