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使绊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朝会,皇帝御门听政,朝臣奏报的会议。
朱见深坐在纯金打造上面放了不知道多少个软垫子的龙椅上昏昏入睡,半年时间,这位大明的皇帝陛下又苍老了不少。
两鬓的白发之中已经很难找到黑发,脸色显得有些蜡黄,一双眼睛也显得十分浑浊。
要不是张儒回来了,这次大朝会他根本不会出现。
下面最前面的是一排身着绯袍的文官,文官边上是武将,但是那武将所站的位置比首辅刘吉要往后靠一点。
张儒进了大殿之后,直接往武将队列里一钻,按道理来说他是来迟了的,皇帝都坐上位置了,你才来,一个藐视君王的罪名就去不掉。
朱见深眯着眼睛好像没看见一样,任凭下面的文武百官嘀嘀咕咕的。
身边的人都不是什么熟人,事实上张儒在京城的熟人大部分都在宫里面,反倒是朝堂上他不认识几个老大人。
兵部尚书张鹏很谨慎的看了他一眼,手指头做了个大拇指的手势,然后不动声色的将手缩回了袖子里。
御史台那边的言官倒是对他行了注目礼,不过这注目礼多少有些不怀好意在其中,甚至有几人对他表达了**裸的敌意。
张儒将朱见深的糊涂功夫学了个十足,同样当做什么都没看见,十分坦然的站在队列之中。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梁芳尖锐的嗓音在大殿内回响,刺耳得很。
一帮子文武大臣显然习惯了梁芳的声音,倒没人对他的声音表示不满,只有张儒很不子爵的在众目睽睽之下伸手拿小拇指象征性的掏了掏耳朵。
户部尚书殷谦出班高举手中笏板:“臣有事要奏。”
梁芳替朱见深说了句:“有事奏来。”
殷谦头也不敢抬:“辽东大雪,十万百姓被封住退路,没有粮食过冬,大量难民冻饿而死,辽东分巡道请求朝廷拨粮赈灾。”
朱见深微眯的眼睛稍微睁开了些:“户部可还有钱粮?”
殷谦道:“回陛下,有。”
朱见深没好气地道:“既然有粮食,你自己调拨就是,这种事情不需要问朕的意思。唐魏征说水能在手亦能覆舟,这道理莫非还要朕来教你。”
殷谦马上着急忙慌的跪下请罪:“微臣知罪。”
朱见深大手一挥:“以后这种事,户部自己能够做主就自己做主,不能做主就提请内阁做主。若是什么事都要朕躬身而为,朕要你们这些文武大臣做什么。”
殷谦站起来之后没有再说话。
朱见深一双小眼睛不停在大臣身上逡巡,干瘪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声音更是不带丝毫感情:“还有谁有事要奏?”
朝堂上出奇的没有人对张儒进行攻讦,甚至连使眼色的人都没有一个。
正在张儒和东宫一众官员感到纳闷的时候,皇帝朱见深缓缓开口了:“既然诸位爱卿无事可奏,朕提出点事,大家议一议。
前番大同边镇急报,说是三十万鞑靼大军犯我大明边境,大同十万守军远远无法阻挡鞑靼铁骑,请求朝廷出兵援助。
此事张鹏早已报请内阁批复,但是内阁不允,说调拨大军劳民伤财,恐怕有伤国本。朕那段时间身体违和,并未插手,任由内阁批复。
几日前大同捷报进京,说是三十万鞑靼大军土崩瓦解,多亏九边总督张儒调遣宣府、蓟镇兵马前往驰援,要为九边总督张儒请功,这事,诸位爱卿怎么看?”
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说出自己的意见。
开玩笑,为了不得罪张儒这个混世魔王,我们可是将奏折早就送到了内阁,相信内阁的阁老们也早就将奏折送到了陛下您的案头。现在倒好,你当朝问我们如何看待此事,我们还能怎么看待?
好半晌过去,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当面锣正面鼓的站出来指摘张儒。
见大家都不说话,朱见深朝梁芳挥了挥手,后者从龙椅旁边消失,而后抱着一堆奏折走了出来,将奏折往地上一放,他打开奏折朗声道:“逆贼张儒,私自调遣宣府、蓟镇几十万兵马,耗费粮草无数,狼子野心,路人皆知,臣恳请陛下将其处斩,以正视听。这是都御史台郭勉郭大人的奏折。”
“臣泣血禀奏,臣闻为臣者,当以君之忧而忧,当以君之令而令。今九边总督张儒矫昭令九边,集三镇人马,数十万兵戈以扛鞑靼。
弗论胜败,皆为大罪。
其谋逆之心,不容小觑,陛下若是继续放纵,臣当血谏皇极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这是工科给事中肖扬肖大人的奏折。”
“臣.”
“够了。”第三本奏折刚刚拿起来,梁芳还没来得及念,一声不大的低喝将他要念的内容都憋了回去。
说话的是朱见深,此事他的脸已经黑了,看那样子,是憋着一肚子怒火没有发出来。
深吸一口气之后,他再次开口,语气变得十分平静:“这些奏折,都是昨日内阁刘吉刘大学士连夜送进宫的,朕在这大朝会上,就想问问诸位,是不是真的无事可奏?若是无事可奏,这些奏折朕就让梁芳送到御膳房去,若是有事可奏,诸位还是奏上来得好。”
刚好被梁芳念出来的两封奏折的主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看了看闭着眼睛假寐的首辅刘吉,皆是一咬后槽牙走出了朝臣的阵列:“臣等所言句句属实,请陛下明察。”
刘吉貌似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一直都没有站出来说话,可朱见深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主动朝他问道:“刘大学士,此事,你怎么看?”
刘吉睁开眼睛,左右看了看:“唔,此事圣上圣心独裁,臣不敢妄言。”
朱见深步步紧逼:“是不敢妄言,还是不能妄言,亦或是不想妄言?”
刘吉厚着脸皮大言不惭道:“三者皆有之。”
“如果朕一定要你妄言一番呢?”朱见深身体微微前倾,加重语气道。
刘吉躬身,脸上带着苦笑:“陛下要臣言,臣不敢不言,陛下要臣死,臣不敢不死。”
“好,你就给朕好好说一说,你到底怎么看这件事。”朱见深重新将身体坐直,侧着身子,好像真的要听刘吉的高谈阔论。
刘吉清了清嗓子,回头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两个言官,目光有意无意的在张儒脸上扫了扫,这才不紧不慢地道:“老臣以为,九边总督张儒有调兵之权,大敌当前,没有时间禀报兵部的时候,他这个九边总督自然责无旁贷。
但是这次鞑靼来犯,乃是在兵部知情的情况下私自调兵,这个罪状,无论如何都跑不掉。
张儒恃宠而骄,在朝堂上早有定论,朝中诸臣,畏之如虎。陛下又委以重任,朝臣无不惶恐。其为锦衣卫指挥使,指挥锦衣卫缇骑监视百官,本无可厚非,可锦衣卫欺人太甚,一夜之间竟然抓了不下二十官员。
巡查九边,乃九边总督分内之事,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好,多此一举调兵遣将,谋逆之心老臣不知是否有,但贪功冒进之心,却是绝对有的。
大同一镇人马便有十数万,而张儒依然从宣府、蓟镇调兵近二十万驰援,放着太原镇这个近地方的人不用,反而从蓟镇调人,其用心如何,老臣不得而知。
兵部未曾同意的情况下,他私自调兵,不曾跟兵部汇报任何情况,最后虽然惨胜,却在战斗结束之后放了四万五千鞑靼人离开。
不知这一点,张总督作何解释?
一战之下,大明士卒战死无数,多少家庭因为这次战争妻离子散,多少忠魂在大明边境上游荡。
若要归罪,此皆为张儒之罪。
宣府总兵张安,为人老成,却被张儒裹挟着做这种目无法纪之事,实在让人心惊肉跳。试问陛下身居京城,不知边镇情况,却有人能够在不需要兵部虎符的前提下调遣三十万大军。若是此人有贰心,是不是能够带兵直指京城?
老臣老矣,想问题不全面,张督帅还年轻,想问题也不全面,如今胜负已定,功过自然需要评说。
百姓怨声载道,士子奔走呼号,陛下若是有时间完全可以去京城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他们是说张总督厉害,还是在骂张总督凶残。
老臣以为,张总督此行太过任性妄为,虽不至死,却应小惩大诫。
削职为民,甚至流放九边,都是最好的选择。留他张儒一日,便是大明的祸患,有陛下在他尚且如此目无法纪.”
说到这里,刘吉刻意将话留了一半。
那剩下的一半,自然需要朱见深自己去体会了。
谁都没想到一直跟棉花一样的刘吉竟然会这么大张旗鼓的对付张儒,就连皇帝都没想到刘棉花会这样。
好在张儒反应还算快,马上接口道:“刘大学士说得张儒就是那种该千刀万剐的大恶人,按照您的说法,是不是几十万边军苦战之后胜利的成果,也是不能享受的?”
他最担心的问题不是自己,而是兄弟们的军功。
刘吉毫不留情地道:“朝廷不追究他们的责任已经非常不错了,军人死战本事天职,战死了就代表他们没本事,莫非还要朝廷给他们树碑立传不成!”
大朝会,皇帝御门听政,朝臣奏报的会议。
朱见深坐在纯金打造上面放了不知道多少个软垫子的龙椅上昏昏入睡,半年时间,这位大明的皇帝陛下又苍老了不少。
两鬓的白发之中已经很难找到黑发,脸色显得有些蜡黄,一双眼睛也显得十分浑浊。
要不是张儒回来了,这次大朝会他根本不会出现。
下面最前面的是一排身着绯袍的文官,文官边上是武将,但是那武将所站的位置比首辅刘吉要往后靠一点。
张儒进了大殿之后,直接往武将队列里一钻,按道理来说他是来迟了的,皇帝都坐上位置了,你才来,一个藐视君王的罪名就去不掉。
朱见深眯着眼睛好像没看见一样,任凭下面的文武百官嘀嘀咕咕的。
身边的人都不是什么熟人,事实上张儒在京城的熟人大部分都在宫里面,反倒是朝堂上他不认识几个老大人。
兵部尚书张鹏很谨慎的看了他一眼,手指头做了个大拇指的手势,然后不动声色的将手缩回了袖子里。
御史台那边的言官倒是对他行了注目礼,不过这注目礼多少有些不怀好意在其中,甚至有几人对他表达了**裸的敌意。
张儒将朱见深的糊涂功夫学了个十足,同样当做什么都没看见,十分坦然的站在队列之中。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梁芳尖锐的嗓音在大殿内回响,刺耳得很。
一帮子文武大臣显然习惯了梁芳的声音,倒没人对他的声音表示不满,只有张儒很不子爵的在众目睽睽之下伸手拿小拇指象征性的掏了掏耳朵。
户部尚书殷谦出班高举手中笏板:“臣有事要奏。”
梁芳替朱见深说了句:“有事奏来。”
殷谦头也不敢抬:“辽东大雪,十万百姓被封住退路,没有粮食过冬,大量难民冻饿而死,辽东分巡道请求朝廷拨粮赈灾。”
朱见深微眯的眼睛稍微睁开了些:“户部可还有钱粮?”
殷谦道:“回陛下,有。”
朱见深没好气地道:“既然有粮食,你自己调拨就是,这种事情不需要问朕的意思。唐魏征说水能在手亦能覆舟,这道理莫非还要朕来教你。”
殷谦马上着急忙慌的跪下请罪:“微臣知罪。”
朱见深大手一挥:“以后这种事,户部自己能够做主就自己做主,不能做主就提请内阁做主。若是什么事都要朕躬身而为,朕要你们这些文武大臣做什么。”
殷谦站起来之后没有再说话。
朱见深一双小眼睛不停在大臣身上逡巡,干瘪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声音更是不带丝毫感情:“还有谁有事要奏?”
朝堂上出奇的没有人对张儒进行攻讦,甚至连使眼色的人都没有一个。
正在张儒和东宫一众官员感到纳闷的时候,皇帝朱见深缓缓开口了:“既然诸位爱卿无事可奏,朕提出点事,大家议一议。
前番大同边镇急报,说是三十万鞑靼大军犯我大明边境,大同十万守军远远无法阻挡鞑靼铁骑,请求朝廷出兵援助。
此事张鹏早已报请内阁批复,但是内阁不允,说调拨大军劳民伤财,恐怕有伤国本。朕那段时间身体违和,并未插手,任由内阁批复。
几日前大同捷报进京,说是三十万鞑靼大军土崩瓦解,多亏九边总督张儒调遣宣府、蓟镇兵马前往驰援,要为九边总督张儒请功,这事,诸位爱卿怎么看?”
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说出自己的意见。
开玩笑,为了不得罪张儒这个混世魔王,我们可是将奏折早就送到了内阁,相信内阁的阁老们也早就将奏折送到了陛下您的案头。现在倒好,你当朝问我们如何看待此事,我们还能怎么看待?
好半晌过去,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当面锣正面鼓的站出来指摘张儒。
见大家都不说话,朱见深朝梁芳挥了挥手,后者从龙椅旁边消失,而后抱着一堆奏折走了出来,将奏折往地上一放,他打开奏折朗声道:“逆贼张儒,私自调遣宣府、蓟镇几十万兵马,耗费粮草无数,狼子野心,路人皆知,臣恳请陛下将其处斩,以正视听。这是都御史台郭勉郭大人的奏折。”
“臣泣血禀奏,臣闻为臣者,当以君之忧而忧,当以君之令而令。今九边总督张儒矫昭令九边,集三镇人马,数十万兵戈以扛鞑靼。
弗论胜败,皆为大罪。
其谋逆之心,不容小觑,陛下若是继续放纵,臣当血谏皇极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这是工科给事中肖扬肖大人的奏折。”
“臣.”
“够了。”第三本奏折刚刚拿起来,梁芳还没来得及念,一声不大的低喝将他要念的内容都憋了回去。
说话的是朱见深,此事他的脸已经黑了,看那样子,是憋着一肚子怒火没有发出来。
深吸一口气之后,他再次开口,语气变得十分平静:“这些奏折,都是昨日内阁刘吉刘大学士连夜送进宫的,朕在这大朝会上,就想问问诸位,是不是真的无事可奏?若是无事可奏,这些奏折朕就让梁芳送到御膳房去,若是有事可奏,诸位还是奏上来得好。”
刚好被梁芳念出来的两封奏折的主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看了看闭着眼睛假寐的首辅刘吉,皆是一咬后槽牙走出了朝臣的阵列:“臣等所言句句属实,请陛下明察。”
刘吉貌似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一直都没有站出来说话,可朱见深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主动朝他问道:“刘大学士,此事,你怎么看?”
刘吉睁开眼睛,左右看了看:“唔,此事圣上圣心独裁,臣不敢妄言。”
朱见深步步紧逼:“是不敢妄言,还是不能妄言,亦或是不想妄言?”
刘吉厚着脸皮大言不惭道:“三者皆有之。”
“如果朕一定要你妄言一番呢?”朱见深身体微微前倾,加重语气道。
刘吉躬身,脸上带着苦笑:“陛下要臣言,臣不敢不言,陛下要臣死,臣不敢不死。”
“好,你就给朕好好说一说,你到底怎么看这件事。”朱见深重新将身体坐直,侧着身子,好像真的要听刘吉的高谈阔论。
刘吉清了清嗓子,回头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两个言官,目光有意无意的在张儒脸上扫了扫,这才不紧不慢地道:“老臣以为,九边总督张儒有调兵之权,大敌当前,没有时间禀报兵部的时候,他这个九边总督自然责无旁贷。
但是这次鞑靼来犯,乃是在兵部知情的情况下私自调兵,这个罪状,无论如何都跑不掉。
张儒恃宠而骄,在朝堂上早有定论,朝中诸臣,畏之如虎。陛下又委以重任,朝臣无不惶恐。其为锦衣卫指挥使,指挥锦衣卫缇骑监视百官,本无可厚非,可锦衣卫欺人太甚,一夜之间竟然抓了不下二十官员。
巡查九边,乃九边总督分内之事,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好,多此一举调兵遣将,谋逆之心老臣不知是否有,但贪功冒进之心,却是绝对有的。
大同一镇人马便有十数万,而张儒依然从宣府、蓟镇调兵近二十万驰援,放着太原镇这个近地方的人不用,反而从蓟镇调人,其用心如何,老臣不得而知。
兵部未曾同意的情况下,他私自调兵,不曾跟兵部汇报任何情况,最后虽然惨胜,却在战斗结束之后放了四万五千鞑靼人离开。
不知这一点,张总督作何解释?
一战之下,大明士卒战死无数,多少家庭因为这次战争妻离子散,多少忠魂在大明边境上游荡。
若要归罪,此皆为张儒之罪。
宣府总兵张安,为人老成,却被张儒裹挟着做这种目无法纪之事,实在让人心惊肉跳。试问陛下身居京城,不知边镇情况,却有人能够在不需要兵部虎符的前提下调遣三十万大军。若是此人有贰心,是不是能够带兵直指京城?
老臣老矣,想问题不全面,张督帅还年轻,想问题也不全面,如今胜负已定,功过自然需要评说。
百姓怨声载道,士子奔走呼号,陛下若是有时间完全可以去京城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他们是说张总督厉害,还是在骂张总督凶残。
老臣以为,张总督此行太过任性妄为,虽不至死,却应小惩大诫。
削职为民,甚至流放九边,都是最好的选择。留他张儒一日,便是大明的祸患,有陛下在他尚且如此目无法纪.”
说到这里,刘吉刻意将话留了一半。
那剩下的一半,自然需要朱见深自己去体会了。
谁都没想到一直跟棉花一样的刘吉竟然会这么大张旗鼓的对付张儒,就连皇帝都没想到刘棉花会这样。
好在张儒反应还算快,马上接口道:“刘大学士说得张儒就是那种该千刀万剐的大恶人,按照您的说法,是不是几十万边军苦战之后胜利的成果,也是不能享受的?”
他最担心的问题不是自己,而是兄弟们的军功。
刘吉毫不留情地道:“朝廷不追究他们的责任已经非常不错了,军人死战本事天职,战死了就代表他们没本事,莫非还要朝廷给他们树碑立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