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刘彻登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要哭了。”有气无力却威严仍在的声音从纱帐里传来,“来人,打开帐子。”
暗黄的纱帐被侍女小心的卷起,一张张曾经美艳绝伦的脸出现在景帝的眼前,然而它们此刻却无一例外的写满了哀伤。
景帝靠在龙榻上,病染沉疴的身体僵直不动,晦暗憔悴的脸色令每一个在场的人都绷紧了心弦,紧张与肃穆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宣室殿的寝殿里。
“栗姬……”低微的声音响起,景帝抬起手手指颤抖着指向栗姬。
或许是因为早前与刘彻和窦太后说了太多话,景帝此时的精神已大不如前,刘彻跪在他榻前看着他无力的动作,神色哀伤悲恸。
栗姬抬起眼泪迷蒙的双眼,膝行驱前紧紧握住景帝的手,已经是泪流满面:“陛下……”
景帝无力的回握着她的手,费力的对刘彻说:“彻儿,朕有遗命你须得遵从。”
“父皇”刘彻不想听到“遗命”二字,可他既痛又愤的心告诉他曾经伟岸的父皇确实再也不能再保护支持他了,他不能让父皇在最后的时刻心有不安。
刘彻的声音微微颤抖:“喏,儿臣听命。”
“朕去后,栗姬尊江都王太后赐住汉宫,供奉如故。”景帝说着疲惫又略有浑浊的双眼转向栗姬,勉强露出了笑容,“朕,一直都不会忘记初次见到你时,你的样子。”
栗姬闻言短暂的闪神后忽然大哭,这个张扬跋扈为人不喜的女人此刻的哭声却情真意切凄凉悲恸,令人心生不忍。
景帝慢慢松开栗姬的手,目光转向眼眶通红面色如纸的薄皇后:“皇后,你这些年尽责无过,朕亦没有铸成大错,想来也是欣慰,终可在地下见祖母皇太后了。”
“陛下,臣妾惶恐,臣妾……”薄皇后跪在榻前看着眼前这个自己跟随了一辈子追逐了一辈子的男人,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再难说出口,只能看着景帝低低垂泪。
景帝并不劝她,只是看向刘彻继续道:“彻儿,你为薄氏子,太后之尊只可为薄氏,万不能废律法尊王氏,你切记。还有,朕之阳陵勿有罪妇,你为王氏尽心可另寻他处以备孝道。”
王娡再有过失也是刘彻亲母,虽然刘彻因南宫和陈娇之事与她心生嫌隙也始终免不了母子天性,景帝如是一番说法也是警告刘彻身为帝王不可任性妄为,他日新帝继位要树立威严必须尊律法循规矩。
刘彻是景帝一手教导出的太子,他自然明白景帝的意思,点头承诺道:“儿臣记住了。”
景帝欣慰的点点头闭上了眼睛,他终究没有让薄皇后再进一步,只对下面的宠姬安抚几句便让她们退了下去。
“让卫绾和……众位大臣都进来,朕,朕要书遗诏。”景帝明显已是强弩之末,说话有气无力却硬撑着疲惫的身体坚持着。
“父皇,今日就到这里吧,父皇还是保重龙体。”刘彻见景帝的脸色已近灰黄,实在不忍心让他再见大臣。
“不,朕一定,一定要……来人,快去宣!”景帝胸口剧烈的起伏着挡开刘彻吃力的喊道,“快宣!”
一阵剧烈的咳嗽过后景帝终于缓过了气,看着龙榻阶陛后数十位伏身而跪的肱骨重臣吃力的说:“遗诏。”
史官司马谈立刻捧着竹简长跪在龙榻前,手中拿着毛笔时刻等待着对景帝遗诏的记录。
周文仁跪在司马谈前面距离景帝最近,他儒雅的面容此刻苍白平静,景帝说一句他就重复一句,司马谈就记录一句。
景帝半躺,靠着刘彻的肩膀气息微弱,断断续续的口吻令这个皇位的不二继承人心如刀缴。毕竟是父亲,毕竟是他最亲近的男人,毕竟是教育他指点他的亲生父亲。
遗诏拟成后丞相卫绾按照景帝的意思让刘彻跪于阶下,在景帝面前恭敬的宣读了一遍。
“好了,你们都退下。”景帝摆摆手,大臣们纷纷行礼缓缓的退了出去,连司马谈都离开了记录的席位走了出去,屋中只剩下了刘彻和已经远远跪在入口处的周文仁。
“彻儿”景帝睁开眼睛,目光中已经卸去了身为帝王的冷漠和严肃,此时他的眼中满是对爱子的怜爱,“朕有时候是不是太多疑了,让你很为难。”
“父皇,没有。”刘彻的声音里夹杂着呜咽和颤抖,但他强迫自己克制住那种发自内心的强烈悲伤尽量平和的说,“就是父皇有时太严格了,儿臣怕挨罚。”
景帝微微笑了,轻轻叹了口气:“朕真是,哎,都没能看到你成亲,朕真是,这件事真是太糊涂了。”
“父皇一定看的到的。”刘彻自己都觉得声音已经涩哑的难以为继,好像强忍的眼泪轻易的就可以溢出眼眶。
“自朕的父皇去后,朕就没有再哭过了。”景帝似乎看透了刘彻的心,轻拍他的手,“以后也不要再哭了,做天子是不能哭的,做天子的心只能越来越硬,离你周围的亲人越来越远,最后,成为一个,哎……彻儿,朕让栗姬留在汉宫你是不是以为朕很爱她?”
刘彻微怔,这是他的父皇第一次跟他谈起自己的情爱,这让刘彻有些猝不及防。不过平心而论刘彻觉得父皇是爱着栗姬的。
“朕一生爱过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栗姬。”
景帝说到这里灰败的脸色似乎染上一点光彩,说话也比刚才顺当很多,这大概就是御医嘱咐过刘彻的“回光返照”。
“所以父皇将栗娘娘留在了汉宫。”刘彻顺着景帝话轻声说。
景帝笑出了声,脸上闪过一丝讥讽,“这是她自己的要求,而朕答应她不是因为爱她,而是朕不能放她走。”
刘彻没想到父皇竟然说出了这番话,他知道父皇还会继续下去于是安静的等待下文。
“说到底,朕还是不够喜欢她。”景帝轻声哼笑一声,再睁开的眼眸中一片冰冷,“荣儿现在身为赵王手握重兵,又有河间王和临江王两个同胞兄弟,对你来说他的长子身份毕竟是个威胁,但是匈奴在北需要他镇守赵土,他日朕去后他若有不臣之心,栗姬为质你可引他入京杀之。”
“父皇……”刘彻毕竟才十六岁,虽然心机手段远超常人但在景帝面前仍然稚嫩,此时的他还没能想过未来那一天要设计杀死自己的亲兄弟。
“彻儿你记住,要想坐稳皇位,咳咳,姓刘的,你都不能信任。”景帝蹙起眉心,眼中显出杀意,“通过平叛七国内乱朕已经努力裁撤了藩王势力,但是,你还要更进一步保住江山。”
“是,儿臣明白了。”刘彻抿紧了薄唇说。
“你能依靠的是你的母族和妻族,你不要担心,他们的荣耀来自于你,比士族大臣更能为你所用,但你要牵制他们,切不可让他们一家独大,朕这一生就掣肘在此。你现在还年轻凡事还是要倚靠太后不然你在朝中无法服众。”
刘彻会意的点点头。
景帝真的累了,见他点头欣慰一笑,脸上有重新出现了父亲的慈祥:“彻儿,你和阿娇关系很好,以后怎样朕不知道,但朕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里,在你慢慢变老的时候心里都能有个人,你要知道,总有那么一个人,即使你是孤家寡人也会让你觉得不枉此生。”
这时候年仅十六岁的刘彻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这番话,但他心中有隐隐的庆幸,庆幸他身边已经出现了这个人,这个即使他日后变成了孤家寡人也仍旧会让他温暖和思念的人。
想到陈娇刘彻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低下头谨慎的对景帝道:“父皇,有件事儿臣要向您呈禀,刚才儿臣在进来听宣的时候遇到阿娇,她说她此番进宫本来是向父皇陈述她前日的一个梦境,结果没有机会就让儿臣转述父皇。”
景帝看着刘彻,面带疑惑。
“阿娇说他梦到父皇乘鹤仙游无数天仙在云端恭候父皇,那白须的仙长说,父皇一世体恤民力追求仙道,赦免了上万囚徒的生殉,示以得登仙极。”
这话确实是陈娇告诉刘彻的,只不过她没有做这种梦,她就是不想让景帝像前世一样在晏驾的时候重新开启高祖时代废弃的活人殉葬制度,上万人的生殉,无论如何都太过残忍和血腥。
景帝闭着眼听完后很久很久才出声道:“那就以俑代葬吧,朕不想冒犯仙长。”
“喏。”刘彻低头道。
“朝政上的事朕之前已经跟你交代过了,你回去休息吧。”景帝没有睁眼,声音疲惫低沉,最后竟有些像喃喃的低语,“让给周文仁近前,朕终于能跟他说几句话了。”
后元三年汉景帝驾崩葬于阳陵,太子刘彻继位尊皇后薄氏为太后,尊祖母窦都氏为太皇太后,次年改年号为建元元年,从此大汉正式进入了鼎盛的武帝时期。
“不要哭了。”有气无力却威严仍在的声音从纱帐里传来,“来人,打开帐子。”
暗黄的纱帐被侍女小心的卷起,一张张曾经美艳绝伦的脸出现在景帝的眼前,然而它们此刻却无一例外的写满了哀伤。
景帝靠在龙榻上,病染沉疴的身体僵直不动,晦暗憔悴的脸色令每一个在场的人都绷紧了心弦,紧张与肃穆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宣室殿的寝殿里。
“栗姬……”低微的声音响起,景帝抬起手手指颤抖着指向栗姬。
或许是因为早前与刘彻和窦太后说了太多话,景帝此时的精神已大不如前,刘彻跪在他榻前看着他无力的动作,神色哀伤悲恸。
栗姬抬起眼泪迷蒙的双眼,膝行驱前紧紧握住景帝的手,已经是泪流满面:“陛下……”
景帝无力的回握着她的手,费力的对刘彻说:“彻儿,朕有遗命你须得遵从。”
“父皇”刘彻不想听到“遗命”二字,可他既痛又愤的心告诉他曾经伟岸的父皇确实再也不能再保护支持他了,他不能让父皇在最后的时刻心有不安。
刘彻的声音微微颤抖:“喏,儿臣听命。”
“朕去后,栗姬尊江都王太后赐住汉宫,供奉如故。”景帝说着疲惫又略有浑浊的双眼转向栗姬,勉强露出了笑容,“朕,一直都不会忘记初次见到你时,你的样子。”
栗姬闻言短暂的闪神后忽然大哭,这个张扬跋扈为人不喜的女人此刻的哭声却情真意切凄凉悲恸,令人心生不忍。
景帝慢慢松开栗姬的手,目光转向眼眶通红面色如纸的薄皇后:“皇后,你这些年尽责无过,朕亦没有铸成大错,想来也是欣慰,终可在地下见祖母皇太后了。”
“陛下,臣妾惶恐,臣妾……”薄皇后跪在榻前看着眼前这个自己跟随了一辈子追逐了一辈子的男人,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再难说出口,只能看着景帝低低垂泪。
景帝并不劝她,只是看向刘彻继续道:“彻儿,你为薄氏子,太后之尊只可为薄氏,万不能废律法尊王氏,你切记。还有,朕之阳陵勿有罪妇,你为王氏尽心可另寻他处以备孝道。”
王娡再有过失也是刘彻亲母,虽然刘彻因南宫和陈娇之事与她心生嫌隙也始终免不了母子天性,景帝如是一番说法也是警告刘彻身为帝王不可任性妄为,他日新帝继位要树立威严必须尊律法循规矩。
刘彻是景帝一手教导出的太子,他自然明白景帝的意思,点头承诺道:“儿臣记住了。”
景帝欣慰的点点头闭上了眼睛,他终究没有让薄皇后再进一步,只对下面的宠姬安抚几句便让她们退了下去。
“让卫绾和……众位大臣都进来,朕,朕要书遗诏。”景帝明显已是强弩之末,说话有气无力却硬撑着疲惫的身体坚持着。
“父皇,今日就到这里吧,父皇还是保重龙体。”刘彻见景帝的脸色已近灰黄,实在不忍心让他再见大臣。
“不,朕一定,一定要……来人,快去宣!”景帝胸口剧烈的起伏着挡开刘彻吃力的喊道,“快宣!”
一阵剧烈的咳嗽过后景帝终于缓过了气,看着龙榻阶陛后数十位伏身而跪的肱骨重臣吃力的说:“遗诏。”
史官司马谈立刻捧着竹简长跪在龙榻前,手中拿着毛笔时刻等待着对景帝遗诏的记录。
周文仁跪在司马谈前面距离景帝最近,他儒雅的面容此刻苍白平静,景帝说一句他就重复一句,司马谈就记录一句。
景帝半躺,靠着刘彻的肩膀气息微弱,断断续续的口吻令这个皇位的不二继承人心如刀缴。毕竟是父亲,毕竟是他最亲近的男人,毕竟是教育他指点他的亲生父亲。
遗诏拟成后丞相卫绾按照景帝的意思让刘彻跪于阶下,在景帝面前恭敬的宣读了一遍。
“好了,你们都退下。”景帝摆摆手,大臣们纷纷行礼缓缓的退了出去,连司马谈都离开了记录的席位走了出去,屋中只剩下了刘彻和已经远远跪在入口处的周文仁。
“彻儿”景帝睁开眼睛,目光中已经卸去了身为帝王的冷漠和严肃,此时他的眼中满是对爱子的怜爱,“朕有时候是不是太多疑了,让你很为难。”
“父皇,没有。”刘彻的声音里夹杂着呜咽和颤抖,但他强迫自己克制住那种发自内心的强烈悲伤尽量平和的说,“就是父皇有时太严格了,儿臣怕挨罚。”
景帝微微笑了,轻轻叹了口气:“朕真是,哎,都没能看到你成亲,朕真是,这件事真是太糊涂了。”
“父皇一定看的到的。”刘彻自己都觉得声音已经涩哑的难以为继,好像强忍的眼泪轻易的就可以溢出眼眶。
“自朕的父皇去后,朕就没有再哭过了。”景帝似乎看透了刘彻的心,轻拍他的手,“以后也不要再哭了,做天子是不能哭的,做天子的心只能越来越硬,离你周围的亲人越来越远,最后,成为一个,哎……彻儿,朕让栗姬留在汉宫你是不是以为朕很爱她?”
刘彻微怔,这是他的父皇第一次跟他谈起自己的情爱,这让刘彻有些猝不及防。不过平心而论刘彻觉得父皇是爱着栗姬的。
“朕一生爱过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栗姬。”
景帝说到这里灰败的脸色似乎染上一点光彩,说话也比刚才顺当很多,这大概就是御医嘱咐过刘彻的“回光返照”。
“所以父皇将栗娘娘留在了汉宫。”刘彻顺着景帝话轻声说。
景帝笑出了声,脸上闪过一丝讥讽,“这是她自己的要求,而朕答应她不是因为爱她,而是朕不能放她走。”
刘彻没想到父皇竟然说出了这番话,他知道父皇还会继续下去于是安静的等待下文。
“说到底,朕还是不够喜欢她。”景帝轻声哼笑一声,再睁开的眼眸中一片冰冷,“荣儿现在身为赵王手握重兵,又有河间王和临江王两个同胞兄弟,对你来说他的长子身份毕竟是个威胁,但是匈奴在北需要他镇守赵土,他日朕去后他若有不臣之心,栗姬为质你可引他入京杀之。”
“父皇……”刘彻毕竟才十六岁,虽然心机手段远超常人但在景帝面前仍然稚嫩,此时的他还没能想过未来那一天要设计杀死自己的亲兄弟。
“彻儿你记住,要想坐稳皇位,咳咳,姓刘的,你都不能信任。”景帝蹙起眉心,眼中显出杀意,“通过平叛七国内乱朕已经努力裁撤了藩王势力,但是,你还要更进一步保住江山。”
“是,儿臣明白了。”刘彻抿紧了薄唇说。
“你能依靠的是你的母族和妻族,你不要担心,他们的荣耀来自于你,比士族大臣更能为你所用,但你要牵制他们,切不可让他们一家独大,朕这一生就掣肘在此。你现在还年轻凡事还是要倚靠太后不然你在朝中无法服众。”
刘彻会意的点点头。
景帝真的累了,见他点头欣慰一笑,脸上有重新出现了父亲的慈祥:“彻儿,你和阿娇关系很好,以后怎样朕不知道,但朕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里,在你慢慢变老的时候心里都能有个人,你要知道,总有那么一个人,即使你是孤家寡人也会让你觉得不枉此生。”
这时候年仅十六岁的刘彻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这番话,但他心中有隐隐的庆幸,庆幸他身边已经出现了这个人,这个即使他日后变成了孤家寡人也仍旧会让他温暖和思念的人。
想到陈娇刘彻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低下头谨慎的对景帝道:“父皇,有件事儿臣要向您呈禀,刚才儿臣在进来听宣的时候遇到阿娇,她说她此番进宫本来是向父皇陈述她前日的一个梦境,结果没有机会就让儿臣转述父皇。”
景帝看着刘彻,面带疑惑。
“阿娇说他梦到父皇乘鹤仙游无数天仙在云端恭候父皇,那白须的仙长说,父皇一世体恤民力追求仙道,赦免了上万囚徒的生殉,示以得登仙极。”
这话确实是陈娇告诉刘彻的,只不过她没有做这种梦,她就是不想让景帝像前世一样在晏驾的时候重新开启高祖时代废弃的活人殉葬制度,上万人的生殉,无论如何都太过残忍和血腥。
景帝闭着眼听完后很久很久才出声道:“那就以俑代葬吧,朕不想冒犯仙长。”
“喏。”刘彻低头道。
“朝政上的事朕之前已经跟你交代过了,你回去休息吧。”景帝没有睁眼,声音疲惫低沉,最后竟有些像喃喃的低语,“让给周文仁近前,朕终于能跟他说几句话了。”
后元三年汉景帝驾崩葬于阳陵,太子刘彻继位尊皇后薄氏为太后,尊祖母窦都氏为太皇太后,次年改年号为建元元年,从此大汉正式进入了鼎盛的武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