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天书之意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九五章天书之意
特勤队员们在地勤人员的陪同下,看着一个个耸立的建筑,一种莫名的激动!因为仅从轮廓上讲,现在的永暑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血刃,刺入了恶兽窜动的中国南海,你听,到处是衰兽的哀嚎声!如果你仔细看看,又会觉得未来的永暑将会显得那么高、大、上:高级的象一件来自未来的多功能工具,凹凸有致,棱角分明!凹的恰到好处,多一丝有失精致;凸的妙不可言,少一点便无韵味。正人君子看他如婀娜伊人,妩媚动人;歹徒小人仿佛看见了高悬的斩妖刀,寒光凛冽……大气的如一块新大陆,承载万物,气象更新!承的是中华千古基业,浩瀚蓝土岂容错失;载的是亿万国人热血,百多岛礁怎能拱手。友人看到的大是五千年文明华夏的复兴;衰人嗅到的气是巨人蓄势的杀气腾腾……上档次是必须的,小打小闹弄个阁楼吊脚,大张旗鼓整出机场海港;不和鸡摸狗盗同流,唯与谦谦君子共道!
李力还留意一则报道,前几天由美国数字地球公司拍摄的卫星图,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海事透明倡议”将图片提供给《华盛顿邮报》。
“亚洲海事透明倡议”表示,在永暑礁上,中国继续建设基地,正在铺设机场跑道和划设标记,并建设一座额外的停机坪。该组织称,永暑礁上的设施包括1个泊位有限、配有2个装卸站的小型港口,2个直升机起落坪,3个卫星通信天线,1个大型的多层设施,1座灯塔,1个拥有44块电池板的太阳能发电场和2座风力发电机等等。“亚洲海事透明倡议”主任米拉?拉普?霍普说,“这些设施能提高中国监控其他国家在南沙群岛活动的能力”。
李力和佩兰查阅着资料,永暑礁,中国大陆目前控制的南沙群岛仅有的7座珊瑚礁之一。永暑礁的礁盘较大,周边没有密切靠近的敌占据点,因而环境相对安稳,是发展潜力较大的一个岛礁。永暑礁现建有一个海洋监测站,2010年5月又成功开通了中国移动业务。在南沙群岛中,中国大陆对永暑礁经营得最为完善,永暑礁是南沙群岛的行政和军事指挥中心,其地位一目了然。
永暑礁,南沙群岛的一座珊瑚环礁。位于北纬9度37分,东经112度58分,距中国大陆约740海里,据海南岛榆林港560海里,地处太平岛至南威岛的中途,位于南海中央航线(香港至新加坡)和南华水道交汇处,西北距金兰湾约250海里。永暑礁呈长椭圆形,整个礁盘宽约7公里,长22公里,浅湖形态不明显,水深14.6-40米,涨潮时礁盘没在0.5至1米水深以下,退潮时只露出少许礁石。永暑礁东北55海里的大现礁,东南50海里的毕生礁,南偏西46海里的东礁均为越南侵占。
永暑礁礁盘-永署礁建站过程;1988年,我国应联合国教文组织要求,选定永署礁作为海洋观测站。有关报道讲述了永署礁建站的过程:永暑礁上的主权碑。
1988年2月至8月,海军根据国务院和-的决定,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建起一座海洋观测站。这个站是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要求建立的。1987年3月,联合国教文组织0间海洋委员会第14届年会讨论了开展全球海平面联合测量问题,要求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其中南沙,西沙各建一个。所获测量资料共同享用。永暑礁海洋观测站的建立,将使中国对全球海平面测量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对今后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站准备工作,是在联合国教文组织召开的会议结束后开始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于1987年4月和5月分别派船驶抵南沙群岛海域进行综合考察,重点对十几个无人岛礁进行调查和勘测,海军派出由南海舰队组织的驱逐舰编队进行护卫,最后选定永暑礁作为建站的地点。8月7号,国家海洋局和海军就建站的时机,位置,规模,可行性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向国务院,-提出正是报告。10月13日,海军派出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乘南调350船,再次赴南沙对永暑礁进行施工考察,进一步了解永暑礁礁盘的地形地质情况,提出建设设计的初步设想。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军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建设有人驻守的海洋观测站,并指示:建站任务主要由海军承担,国家海洋局协助完成,交通部工程船只给于必要得支援。
永暑礁据海南岛榆林港560海里,礁盘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2公里,宽约7公里。0时礁盘没在0.5至1米水深以下,低潮时礁盘大部分露出水面。在这里建设有人驻守的海洋观测站,需要开挖航道,堆筑人造陆地,房屋和直升机平台。在施工中既要战胜自然条件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种种困难,还要时刻防备外来的干扰和侵袭,任务相当艰巨。
1988年2月3日,南海舰队在湛江港隆重举行誓师大会,海军政治委员永暑礁李耀文,海军副司令员李景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到会送行。2月1日至7日,东海舰队派出的929号登陆舰(舰上设施工现场指挥所,同时负责施工人员的生活保障),南海舰队833号船,南浚613,609号船,南驳42,45号船和登陆艇8535号,以及交通部上海救捞局的浮吊船大力号,半潜驳船重任1号等11艘舰船,满载施工人员和建站器材物资,陆续抵达永暑礁。海军派出作战舰艇和大型辅助船,对大现礁,华阳礁,东礁,南礁,赤瓜礁,琼礁。奈罗礁,渚碧礁等11个岛礁进行实地考察,同时派出飞机,加强了对南沙海区的巡逻。
2月的南沙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每天的风力都在6级左右,浪高达3.5米。大风持续20多天,仍没有减弱的迹象。2月24日,气象稍有好转,但浪高仍在1.5至1.8米之间,大大超过了半驱船作业浪高不得超过0.62米要求。指挥所和上海救捞局的人员决心不再等待,军民密切配合,克服重重困难,凭借着娴熟的专业技术,果敢果断的指挥和精心操作,终于安全卸下了5艘施工船只。当时已近黄昏,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全体人员都已相当疲劳,但为抢时间正进度,大家不顾疲劳毅然就位试挖航道。由于永暑礁地质坚硬,有些地方挖礁船铲不动,潜水员冒着生命危险,采用在礁盘表面堆放0的方式进行裸炸。经过9天的奋战,终于把航道炸开。
接着,用挖出来的珊瑚渣堆起了8080平方米的陆地。有了它,施工人员才能站住脚,进行了一系列的其他建设,烈日将施工机械设备晒得火烫,涨潮时,海水满过礁盘,施工人员在齐腰身得海水中作业,有时突然来袭得龙卷风还危及舰船和施工人员安全。由于巨大陆遥远,蔬菜和淡水的持续供应难以保证,所以就有在茫茫远洋,因地制宜建造人工菜地之壮举。请看南沙守备部队第五任政委-将军和楹联艺术家陈志岁先生合作的一副南沙永暑礁人工菜地联(对联),-政委出上联曰:“无土运土,无菜种菜,无中生有。”陈志岁先生对下联曰:“海安礁安,海欢人欢,海上筑居。”施工人员吃不好,睡不好,体力消耗大,不少人带病坚持工作。大家只有一个心愿:早日把水文气象数据发往世界。
李力和佩兰看着这些历史,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他们还是默默地看下去。,在宇宙灵魂体面前不管是正面外星人还是负面外星他们科技多我国今存上古典章文献类编的《尚书》中的《禹贡》篇最早出现“南海”之名,接着《诗?江汉》也出现“南海”之名,云:“于疆于理,至于南海”,但其确实情况不详,其范围同后世所讲的南海不一致。
到周秦时,南海的名字才近乎今的南海。据世人考据认定为周秦时代人所作的《山海经?海内南经》(卷五)记载:“郁水出湘陵南海”,郁水今广东西江,流入南海中。但这种认识尚不成为人们统一的认识,在秦始皇时,秦的上层人物尚不明确南海的方位,如秦始皇到今浙江绍兴祭大禹,他的臣下留下的记载是“祭大禹、望于南海”,句子中指的南海,实际是东海。到秦始皇23年(前214年),秦统一岭南(也称陆梁地),在今广东地区设置南海郡。西汉后东海方位既别有定域,从此时起史书所称的南海才相当于今天的南海。
到东汉时,杨孚著《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多磁石”。作者依据南海潮汐大面积涨落的特点,第一次称南海为涨海,把南海诸岛泛称为崎头,把南海的暗礁、暗滩称为磁石至宋代,南海诸岛又有新的名称。《宋会要辑稿?占城国》则以“石塘”概称南海诸岛。至于对西沙群岛的名称较多: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称为“九乳螺洲”;宋濂主编的《元史?史弼传》称为“七洲洋”,周去非《岭外代答》称为“长沙”。
明清二代南海诸岛又有新的称谓。明代茅元仪《武备志》中,则以“石星石塘”指今中沙群岛,清代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的南澳气是指东沙群岛,“石塘”指南沙群岛。清康熙时牛天宿等所撰的《琼州府志》引用古志云:“外汇大海,接乌里苏去浪之洲,南则占城,西则真腊交趾,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北接雷州、徐闻县”,这是把南海诸岛概称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这些名称指的都是南海诸岛。到1935年才把南海诸岛中的南沙群岛称为“团沙群岛”,1947年和1983年才公布名称为“南沙群岛”。南沙群岛别名南威岛,或长沙群岛。以上是南海诸岛得名的概况。
从世界史看,最早发现、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是古代中国人。这已构成法理上的有效占有。这在历史上的证据非常充分。今依朝代顺序略述之。
秦代(前221—前206)——据说,秦代我先民已发现南海诸岛,秦始皇在岭南置南海、桂林、象三郡,都濒近南海边缘,自然要对附近海域实行政治管理和防守。其次,中国边疆大学者王恒杰1992年在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发现秦汉米字压印纹硬陶片。这表明上古时代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沙群岛。当时南沙尚属无主土地,只有中国人“原始取得”。这具有重要的法理意义汉代——西汉(前206—公元250年)武帝在地处南海海域的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二郡,更注意对南海的防守,而当时周围尚无今日南海边缘各国。据说西汉伏波将军马援在南征交趾过程中到过西沙群岛(据《海南省况大全》)。西汉时南海诸岛与我国大陆关系日渐密切。东汉(公元25—220年)人杨孚著《异物志》,已把当时或以前中国人对南海及南海诸岛的认识做了原始性的地理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涨海”是古代中国人对南海的泛称;“崎头”是古代中国人对岛礁、滩、沙洲的泛称。这也是中国人在公元一世纪以前发现南沙群岛的证据。
三国时(公元220—265年)——吴国人万震著《南州异物志》内,记载:“句椎去典遨游八百里,有江口,西南向,东北行,极大崎头,出多磁石”(《太平御览)》卷790)。这是对经营南沙群岛的中国古代人对南沙群岛航行方位,距离和海况的记录,该书还记载:“玳瑁如龟、生南海……”先有实践,后有文字,这显然是古代中国人在南海经营(含捕捞)活动的记录。
东晋(317—420年)——中国著名高僧法显从印度返中国时,曾穿过整个南中国海。他撰写的《佛国记》内记载从印度、斯里兰卡到广州的航程,其中从爪哇取道南海只需50天。这表明中国人在东晋时已开辟了穿越南海的航路,并且航行。
南北朝(420—589年)——已有大陆人民在西沙群岛一带活动,证据是考古学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和九礁等十一个岛屿和礁盘上发现南北朝(主要是南朝)的六耳罐,陶环及隋、唐、宋、元、明、清的陶瓷器(产地有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大约2000多件。(《海南省况大全》)。
隋朝(581—618年)——中国人也在西沙群岛活动(证据见上)。还有隋炀帝曾派常骏、王君政等经南海诸岛海域达到赤土国。
唐朝(618—907年)——不但有中国人在西沙群岛活动,还有人在其他南海诸岛活动,证据:(1)见上;(2)南海诸岛发现唐朝瓷器;(3)《旧唐书?地理志》载:“振州(今海南三亚)……南至大海……,东南至大海二十七里,西南至海千里”。其所指包括南海诸岛。这是我国从唐代起南海诸岛正式归入中国又一证据,从此确立主权,加快海洋开发宋朝(960—1279年)——宋以后,中国人先对南海进行命名,如《宋会要》记载:“……数日,主占城界,十日过洋情,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其洋或深或浅,水急礁多,舟覆翻者十七八。”这里石塘专指南沙群岛。此后史书往往用“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以及类似的称呼泛指或专指南海诸岛,这种命名是中国古代人对南海实施管辖而拥有南海的证据。此后随着航海实践的增多,中国人对南海命名的事更多。
宋朝周去非在岭南为官多年,晚年写一本《岭外代答》,书中具体指出南海中有“长沙石塘数万里”“历上下竺与交洋,乃至中国之境”(《岭外代答?交趾门》),这里的“交洋”即“交趾洋”,为现在北部湾。交趾洋与昆仑洋(今越南昆化岛附近海域)一线为中越海域分界线,这对确立南海诸岛主权属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据考证南宋端宗皇帝曾逃到西沙群岛。
元朝(孛儿只斤氏1206—1368)——元皇帝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派遣大将史弼领兵五千远征爪哇,据考证这支舰队是先经西沙一带海域,也可能包括今天的南沙发动进攻,虽未达目的,但这毕竟是中国古代人在征服南海上迈开了一大步。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曾奉元世祖之命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主持全国性的“四海测验”,曾到南海一个岛屿上观测它的纬度,并取得卓越成果。这在天文测量史上和南海开发史上均是大事。
明朝(1368—1644)——据明王佐《琼台外记》(已佚)载:万州在明时辖有“长沙”、“石塘”,海军指挥佥事“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南海。确立明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等率领数十万人马,分乘几十艘巨舰,横越南海航线,出使西洋各国,远达西亚和东非。
清代(爱新觉罗氏1616—1911年)——清代初期流传于民间的《更路簿》记载南沙群岛73个地名及其方位,地名是用海南方言拼的,但为外国人所用,即把地名拼写成外国文字记载在他们出版的航海图上。清朝雍正时高凉总兵陈伦炯所著的《海国闻见录》,内附有《四海总图》,是现在能见到的关于南海诸岛较早的地图,开始明确把南海诸岛划分为四大群岛,为以后各类著作所转载,在清康熙《琼州府志》中已将南沙群岛别入中国版图,中国已获得“管辖权”。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当时中国曾二次正式公布南海诸岛各岛屿的地理名称:1935年公布南沙群岛96个地名的中英文对照表:1947年公布南沙群岛102个地名的新旧中外地名的对照表,并注明其中一些地名的意义,并再次标绘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属中国版图。从古到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如此系统地对南海诸岛实行具有主权管辖意义的地名命名事宜。总之,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已绘制地图,昭示世界,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1946年中国政府已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南沙诸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10月1日——今)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南海诸岛的一部分岛屿,并进一步对南海诸岛进行经营,实施管辖。新中国的海军,守卫南海诸岛,坚守祖国海疆。
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参贝。船于每年十二月或一月离海南,至第一次西南风起时返。"清末以来,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各地渔民都有人到南沙群岛去捕鱼,其中以文昌、琼海两县最多,每年仅从此二地去的渔船就各有十几条到二十多条。
《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它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生产活动的航海指南,积累了许多人航行实践经验的集体创作,它孕育于明代,后不断完善,记载了渔民从海南岛文昌县的清澜或琼海县的潭门港起,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
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均有记载。日本小仓卯之助《暴风之岛》记载1918年他组织的探险队到达北子岛时发现三位"文昌县海口人"。1933年日本三好和松尾到南沙调查时看到北子岛有中国人2名、南子岛有中国人3名住在那里。日本《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等"。
以上史实综合说明,只有中国人才是南海诸岛的主人。从“事实上的主人”到把它列入自己的版图,成为“法律上的主人”,已有了二千余年的时间。在对南海诸岛的发现、命名、开发、经营、乃至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有数不尽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同恶风险浪进行斗争,在海水中,岛礁上到处有他们血汗,甚至牺牲了生命,现在南海诸岛上尚存孤魂坟,孤魂庙等,这样才使南海诸岛成为伟大祖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海诸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毫无疑义、无可争辩的,南海诸岛,是数不尽的中国先民流汗流血,甚至葬身南海,牺牲生命,才得来的。
之后,李力佩兰敦促队长蓝洋,就这幅‘天书’进行解读。
不大的卷册里微微展开一小部分,就能够看到一些细小的类型文字,除了参谋长李力和队长蓝洋在拿着卷册看,别人却躲开远远地在守候。
李力说:“这份卷册上已经做过许多功力,具备了一些功能和封印。但就那些卷曲的文字来看,我可能断定此语言与《吠陀》有关,因此就说明这是宇宙星际联盟在用韦陀来教导我们特勤队,这其中的目的和意图可见一斑。”
蓝洋说:“《吠陀经》是印度最古老的经典,也是印度文化的渊源。完成于公元前1500年-1000年前,。在印度传统中,有关宇宙的神秘知识称为吠陀,印度把那些记述了吠陀知识精华的圣书。”
吠陀,是梵文veda的音译,也译为韦陀,源自英文之wit和wisdom,意为“智慧”,即求知宇宙人生的智慧。“韦陀,亦名吠陀,此云智识,由此生智。”veda本来不是书面文字,而是宇宙间的声波,自存于宇宙之间。这种现象类似于中国以及世界各地民间自古出现的特异人事突然开口说出“法语”“外星语”,所传内容自然属于非人力所能及的“天书”。神或者外星人恰恰一直在用这种方法指引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古梵文被称为最优雅的语言,也是印度婆罗门每天和天神祭拜仪式吟唱颂赞的语言。由于梵文被认为是神的话言,凡人不可载写,全靠口口相传,这种口诵的经文,称为圣咒(mantra),经师们唱诵出来,振波很强很大。直到1500年前,才有文字的记载。
吠陀的不凡价值不仅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也在于长期以来传承的吠陀经和梵文吟唱的制度,透过这种制度得以让数千年的吠陀经梵文吟唱完整保留至今。由于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外国一直对吠陀经都没有太多的认识。
吠陀文献与《奥义书》都被奉为天启的圣典,是印度最早期的思想根本。吠陀经是宗教的知识根源和一切圣名的基础,是世上仅存最古老传统文化的活经文。吠陀经为古圣哲于甚深禅定中,直接得到启示,把这些声音记忆起来,代代口传,不见文字,从而把这些宇宙间的智慧,流传下来。吠陀经在有文字记载之前是靠口传保存下来的,以保传其声音之显示。吠陀先知们就是这样用口述的形式保持他们传递的知识的完整性。
作为五千年前的梵文诗歌叙事诗,吠陀经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宗教仪式、祭式、医术、科学、音乐舞蹈、建筑、军事天文、地理、人文、百科等知识,应有尽有,可以说是物质宇宙的说明书。成千上万部吠陀经的内容,都是用诗记载的,这些诗严格遵守诗歌的结构及韵律、格律的规则,而且包含各种主题的信息:从医疗、农业到高等星球和低等星球上的时间概念;从瑜伽和冥想的技巧,到居士的注意事项,以及素食佳肴的食谱;从对政府组织机构的详细解释,到对兴建和装修庙宇或住房给予一流的指导。此外,吠陀经中还包含了戏剧、历史、深奥的哲学,以及有关礼仪的简单课程、军事礼节的介绍和乐器的用法。然而,在传统上来说,最重要的是:吠陀文献极为科学、详尽地解释了“个体灵魂与神的关系和因此而来的强烈快乐”,以及对神的奉爱。梵音吟唱除了作为敬神仪式吟唱,也成为冥想、集中意识的必要手段。总之,吠陀经提供不可多得的印度人知识之源。
据传,吠陀知识是由这个宇宙中负责创造的神大梵天,传给他众多儿子中的一个叫纳茹阿达的。
李力说:“当然,作为地球人类,我们对这样智慧闪光的经典,我们十分敬仰,也都想谦逊而尊敬地学习和提高。”
蓝洋说:“那负面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李力也在重复:“对!最终目的是什么?竟然连送卷册的锥形器都自行爆炸,那种赤胆那种执着确实明晰呀!”
------突然,李力对蓝洋说:“队长!我可能想到了,应该是关于释放信使的事!”
蓝洋说:“嗯?对了,就是要释放十万灵魂的事,此事不小!”
李力说:“那我们提交中科院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的鸵鸟化石标本,其上发现的一组奇特的符号文字,科学家们应该解读了吧!当然,这位远古信使,它是来地球完成一项使命,即收割灵魂的。大凡黑暗度达到6°以上的所有人类,一律在收割之列。这位信使,它从遥远的星球来到地球,就是要收割十万灵魂。”
蓝洋说:“我们明天立即回去,到总部休整,其次我们可以到北京探视。”
第一九五章天书之意
特勤队员们在地勤人员的陪同下,看着一个个耸立的建筑,一种莫名的激动!因为仅从轮廓上讲,现在的永暑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血刃,刺入了恶兽窜动的中国南海,你听,到处是衰兽的哀嚎声!如果你仔细看看,又会觉得未来的永暑将会显得那么高、大、上:高级的象一件来自未来的多功能工具,凹凸有致,棱角分明!凹的恰到好处,多一丝有失精致;凸的妙不可言,少一点便无韵味。正人君子看他如婀娜伊人,妩媚动人;歹徒小人仿佛看见了高悬的斩妖刀,寒光凛冽……大气的如一块新大陆,承载万物,气象更新!承的是中华千古基业,浩瀚蓝土岂容错失;载的是亿万国人热血,百多岛礁怎能拱手。友人看到的大是五千年文明华夏的复兴;衰人嗅到的气是巨人蓄势的杀气腾腾……上档次是必须的,小打小闹弄个阁楼吊脚,大张旗鼓整出机场海港;不和鸡摸狗盗同流,唯与谦谦君子共道!
李力还留意一则报道,前几天由美国数字地球公司拍摄的卫星图,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海事透明倡议”将图片提供给《华盛顿邮报》。
“亚洲海事透明倡议”表示,在永暑礁上,中国继续建设基地,正在铺设机场跑道和划设标记,并建设一座额外的停机坪。该组织称,永暑礁上的设施包括1个泊位有限、配有2个装卸站的小型港口,2个直升机起落坪,3个卫星通信天线,1个大型的多层设施,1座灯塔,1个拥有44块电池板的太阳能发电场和2座风力发电机等等。“亚洲海事透明倡议”主任米拉?拉普?霍普说,“这些设施能提高中国监控其他国家在南沙群岛活动的能力”。
李力和佩兰查阅着资料,永暑礁,中国大陆目前控制的南沙群岛仅有的7座珊瑚礁之一。永暑礁的礁盘较大,周边没有密切靠近的敌占据点,因而环境相对安稳,是发展潜力较大的一个岛礁。永暑礁现建有一个海洋监测站,2010年5月又成功开通了中国移动业务。在南沙群岛中,中国大陆对永暑礁经营得最为完善,永暑礁是南沙群岛的行政和军事指挥中心,其地位一目了然。
永暑礁,南沙群岛的一座珊瑚环礁。位于北纬9度37分,东经112度58分,距中国大陆约740海里,据海南岛榆林港560海里,地处太平岛至南威岛的中途,位于南海中央航线(香港至新加坡)和南华水道交汇处,西北距金兰湾约250海里。永暑礁呈长椭圆形,整个礁盘宽约7公里,长22公里,浅湖形态不明显,水深14.6-40米,涨潮时礁盘没在0.5至1米水深以下,退潮时只露出少许礁石。永暑礁东北55海里的大现礁,东南50海里的毕生礁,南偏西46海里的东礁均为越南侵占。
永暑礁礁盘-永署礁建站过程;1988年,我国应联合国教文组织要求,选定永署礁作为海洋观测站。有关报道讲述了永署礁建站的过程:永暑礁上的主权碑。
1988年2月至8月,海军根据国务院和-的决定,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建起一座海洋观测站。这个站是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要求建立的。1987年3月,联合国教文组织0间海洋委员会第14届年会讨论了开展全球海平面联合测量问题,要求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其中南沙,西沙各建一个。所获测量资料共同享用。永暑礁海洋观测站的建立,将使中国对全球海平面测量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对今后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站准备工作,是在联合国教文组织召开的会议结束后开始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于1987年4月和5月分别派船驶抵南沙群岛海域进行综合考察,重点对十几个无人岛礁进行调查和勘测,海军派出由南海舰队组织的驱逐舰编队进行护卫,最后选定永暑礁作为建站的地点。8月7号,国家海洋局和海军就建站的时机,位置,规模,可行性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向国务院,-提出正是报告。10月13日,海军派出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乘南调350船,再次赴南沙对永暑礁进行施工考察,进一步了解永暑礁礁盘的地形地质情况,提出建设设计的初步设想。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军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建设有人驻守的海洋观测站,并指示:建站任务主要由海军承担,国家海洋局协助完成,交通部工程船只给于必要得支援。
永暑礁据海南岛榆林港560海里,礁盘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2公里,宽约7公里。0时礁盘没在0.5至1米水深以下,低潮时礁盘大部分露出水面。在这里建设有人驻守的海洋观测站,需要开挖航道,堆筑人造陆地,房屋和直升机平台。在施工中既要战胜自然条件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种种困难,还要时刻防备外来的干扰和侵袭,任务相当艰巨。
1988年2月3日,南海舰队在湛江港隆重举行誓师大会,海军政治委员永暑礁李耀文,海军副司令员李景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到会送行。2月1日至7日,东海舰队派出的929号登陆舰(舰上设施工现场指挥所,同时负责施工人员的生活保障),南海舰队833号船,南浚613,609号船,南驳42,45号船和登陆艇8535号,以及交通部上海救捞局的浮吊船大力号,半潜驳船重任1号等11艘舰船,满载施工人员和建站器材物资,陆续抵达永暑礁。海军派出作战舰艇和大型辅助船,对大现礁,华阳礁,东礁,南礁,赤瓜礁,琼礁。奈罗礁,渚碧礁等11个岛礁进行实地考察,同时派出飞机,加强了对南沙海区的巡逻。
2月的南沙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每天的风力都在6级左右,浪高达3.5米。大风持续20多天,仍没有减弱的迹象。2月24日,气象稍有好转,但浪高仍在1.5至1.8米之间,大大超过了半驱船作业浪高不得超过0.62米要求。指挥所和上海救捞局的人员决心不再等待,军民密切配合,克服重重困难,凭借着娴熟的专业技术,果敢果断的指挥和精心操作,终于安全卸下了5艘施工船只。当时已近黄昏,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全体人员都已相当疲劳,但为抢时间正进度,大家不顾疲劳毅然就位试挖航道。由于永暑礁地质坚硬,有些地方挖礁船铲不动,潜水员冒着生命危险,采用在礁盘表面堆放0的方式进行裸炸。经过9天的奋战,终于把航道炸开。
接着,用挖出来的珊瑚渣堆起了8080平方米的陆地。有了它,施工人员才能站住脚,进行了一系列的其他建设,烈日将施工机械设备晒得火烫,涨潮时,海水满过礁盘,施工人员在齐腰身得海水中作业,有时突然来袭得龙卷风还危及舰船和施工人员安全。由于巨大陆遥远,蔬菜和淡水的持续供应难以保证,所以就有在茫茫远洋,因地制宜建造人工菜地之壮举。请看南沙守备部队第五任政委-将军和楹联艺术家陈志岁先生合作的一副南沙永暑礁人工菜地联(对联),-政委出上联曰:“无土运土,无菜种菜,无中生有。”陈志岁先生对下联曰:“海安礁安,海欢人欢,海上筑居。”施工人员吃不好,睡不好,体力消耗大,不少人带病坚持工作。大家只有一个心愿:早日把水文气象数据发往世界。
李力和佩兰看着这些历史,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他们还是默默地看下去。,在宇宙灵魂体面前不管是正面外星人还是负面外星他们科技多我国今存上古典章文献类编的《尚书》中的《禹贡》篇最早出现“南海”之名,接着《诗?江汉》也出现“南海”之名,云:“于疆于理,至于南海”,但其确实情况不详,其范围同后世所讲的南海不一致。
到周秦时,南海的名字才近乎今的南海。据世人考据认定为周秦时代人所作的《山海经?海内南经》(卷五)记载:“郁水出湘陵南海”,郁水今广东西江,流入南海中。但这种认识尚不成为人们统一的认识,在秦始皇时,秦的上层人物尚不明确南海的方位,如秦始皇到今浙江绍兴祭大禹,他的臣下留下的记载是“祭大禹、望于南海”,句子中指的南海,实际是东海。到秦始皇23年(前214年),秦统一岭南(也称陆梁地),在今广东地区设置南海郡。西汉后东海方位既别有定域,从此时起史书所称的南海才相当于今天的南海。
到东汉时,杨孚著《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多磁石”。作者依据南海潮汐大面积涨落的特点,第一次称南海为涨海,把南海诸岛泛称为崎头,把南海的暗礁、暗滩称为磁石至宋代,南海诸岛又有新的名称。《宋会要辑稿?占城国》则以“石塘”概称南海诸岛。至于对西沙群岛的名称较多: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称为“九乳螺洲”;宋濂主编的《元史?史弼传》称为“七洲洋”,周去非《岭外代答》称为“长沙”。
明清二代南海诸岛又有新的称谓。明代茅元仪《武备志》中,则以“石星石塘”指今中沙群岛,清代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的南澳气是指东沙群岛,“石塘”指南沙群岛。清康熙时牛天宿等所撰的《琼州府志》引用古志云:“外汇大海,接乌里苏去浪之洲,南则占城,西则真腊交趾,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北接雷州、徐闻县”,这是把南海诸岛概称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这些名称指的都是南海诸岛。到1935年才把南海诸岛中的南沙群岛称为“团沙群岛”,1947年和1983年才公布名称为“南沙群岛”。南沙群岛别名南威岛,或长沙群岛。以上是南海诸岛得名的概况。
从世界史看,最早发现、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是古代中国人。这已构成法理上的有效占有。这在历史上的证据非常充分。今依朝代顺序略述之。
秦代(前221—前206)——据说,秦代我先民已发现南海诸岛,秦始皇在岭南置南海、桂林、象三郡,都濒近南海边缘,自然要对附近海域实行政治管理和防守。其次,中国边疆大学者王恒杰1992年在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发现秦汉米字压印纹硬陶片。这表明上古时代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沙群岛。当时南沙尚属无主土地,只有中国人“原始取得”。这具有重要的法理意义汉代——西汉(前206—公元250年)武帝在地处南海海域的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二郡,更注意对南海的防守,而当时周围尚无今日南海边缘各国。据说西汉伏波将军马援在南征交趾过程中到过西沙群岛(据《海南省况大全》)。西汉时南海诸岛与我国大陆关系日渐密切。东汉(公元25—220年)人杨孚著《异物志》,已把当时或以前中国人对南海及南海诸岛的认识做了原始性的地理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涨海”是古代中国人对南海的泛称;“崎头”是古代中国人对岛礁、滩、沙洲的泛称。这也是中国人在公元一世纪以前发现南沙群岛的证据。
三国时(公元220—265年)——吴国人万震著《南州异物志》内,记载:“句椎去典遨游八百里,有江口,西南向,东北行,极大崎头,出多磁石”(《太平御览)》卷790)。这是对经营南沙群岛的中国古代人对南沙群岛航行方位,距离和海况的记录,该书还记载:“玳瑁如龟、生南海……”先有实践,后有文字,这显然是古代中国人在南海经营(含捕捞)活动的记录。
东晋(317—420年)——中国著名高僧法显从印度返中国时,曾穿过整个南中国海。他撰写的《佛国记》内记载从印度、斯里兰卡到广州的航程,其中从爪哇取道南海只需50天。这表明中国人在东晋时已开辟了穿越南海的航路,并且航行。
南北朝(420—589年)——已有大陆人民在西沙群岛一带活动,证据是考古学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和九礁等十一个岛屿和礁盘上发现南北朝(主要是南朝)的六耳罐,陶环及隋、唐、宋、元、明、清的陶瓷器(产地有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大约2000多件。(《海南省况大全》)。
隋朝(581—618年)——中国人也在西沙群岛活动(证据见上)。还有隋炀帝曾派常骏、王君政等经南海诸岛海域达到赤土国。
唐朝(618—907年)——不但有中国人在西沙群岛活动,还有人在其他南海诸岛活动,证据:(1)见上;(2)南海诸岛发现唐朝瓷器;(3)《旧唐书?地理志》载:“振州(今海南三亚)……南至大海……,东南至大海二十七里,西南至海千里”。其所指包括南海诸岛。这是我国从唐代起南海诸岛正式归入中国又一证据,从此确立主权,加快海洋开发宋朝(960—1279年)——宋以后,中国人先对南海进行命名,如《宋会要》记载:“……数日,主占城界,十日过洋情,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其洋或深或浅,水急礁多,舟覆翻者十七八。”这里石塘专指南沙群岛。此后史书往往用“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以及类似的称呼泛指或专指南海诸岛,这种命名是中国古代人对南海实施管辖而拥有南海的证据。此后随着航海实践的增多,中国人对南海命名的事更多。
宋朝周去非在岭南为官多年,晚年写一本《岭外代答》,书中具体指出南海中有“长沙石塘数万里”“历上下竺与交洋,乃至中国之境”(《岭外代答?交趾门》),这里的“交洋”即“交趾洋”,为现在北部湾。交趾洋与昆仑洋(今越南昆化岛附近海域)一线为中越海域分界线,这对确立南海诸岛主权属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据考证南宋端宗皇帝曾逃到西沙群岛。
元朝(孛儿只斤氏1206—1368)——元皇帝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派遣大将史弼领兵五千远征爪哇,据考证这支舰队是先经西沙一带海域,也可能包括今天的南沙发动进攻,虽未达目的,但这毕竟是中国古代人在征服南海上迈开了一大步。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曾奉元世祖之命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主持全国性的“四海测验”,曾到南海一个岛屿上观测它的纬度,并取得卓越成果。这在天文测量史上和南海开发史上均是大事。
明朝(1368—1644)——据明王佐《琼台外记》(已佚)载:万州在明时辖有“长沙”、“石塘”,海军指挥佥事“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南海。确立明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等率领数十万人马,分乘几十艘巨舰,横越南海航线,出使西洋各国,远达西亚和东非。
清代(爱新觉罗氏1616—1911年)——清代初期流传于民间的《更路簿》记载南沙群岛73个地名及其方位,地名是用海南方言拼的,但为外国人所用,即把地名拼写成外国文字记载在他们出版的航海图上。清朝雍正时高凉总兵陈伦炯所著的《海国闻见录》,内附有《四海总图》,是现在能见到的关于南海诸岛较早的地图,开始明确把南海诸岛划分为四大群岛,为以后各类著作所转载,在清康熙《琼州府志》中已将南沙群岛别入中国版图,中国已获得“管辖权”。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当时中国曾二次正式公布南海诸岛各岛屿的地理名称:1935年公布南沙群岛96个地名的中英文对照表:1947年公布南沙群岛102个地名的新旧中外地名的对照表,并注明其中一些地名的意义,并再次标绘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属中国版图。从古到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如此系统地对南海诸岛实行具有主权管辖意义的地名命名事宜。总之,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已绘制地图,昭示世界,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1946年中国政府已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南沙诸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10月1日——今)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南海诸岛的一部分岛屿,并进一步对南海诸岛进行经营,实施管辖。新中国的海军,守卫南海诸岛,坚守祖国海疆。
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参贝。船于每年十二月或一月离海南,至第一次西南风起时返。"清末以来,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各地渔民都有人到南沙群岛去捕鱼,其中以文昌、琼海两县最多,每年仅从此二地去的渔船就各有十几条到二十多条。
《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它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生产活动的航海指南,积累了许多人航行实践经验的集体创作,它孕育于明代,后不断完善,记载了渔民从海南岛文昌县的清澜或琼海县的潭门港起,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
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均有记载。日本小仓卯之助《暴风之岛》记载1918年他组织的探险队到达北子岛时发现三位"文昌县海口人"。1933年日本三好和松尾到南沙调查时看到北子岛有中国人2名、南子岛有中国人3名住在那里。日本《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等"。
以上史实综合说明,只有中国人才是南海诸岛的主人。从“事实上的主人”到把它列入自己的版图,成为“法律上的主人”,已有了二千余年的时间。在对南海诸岛的发现、命名、开发、经营、乃至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有数不尽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同恶风险浪进行斗争,在海水中,岛礁上到处有他们血汗,甚至牺牲了生命,现在南海诸岛上尚存孤魂坟,孤魂庙等,这样才使南海诸岛成为伟大祖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海诸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毫无疑义、无可争辩的,南海诸岛,是数不尽的中国先民流汗流血,甚至葬身南海,牺牲生命,才得来的。
之后,李力佩兰敦促队长蓝洋,就这幅‘天书’进行解读。
不大的卷册里微微展开一小部分,就能够看到一些细小的类型文字,除了参谋长李力和队长蓝洋在拿着卷册看,别人却躲开远远地在守候。
李力说:“这份卷册上已经做过许多功力,具备了一些功能和封印。但就那些卷曲的文字来看,我可能断定此语言与《吠陀》有关,因此就说明这是宇宙星际联盟在用韦陀来教导我们特勤队,这其中的目的和意图可见一斑。”
蓝洋说:“《吠陀经》是印度最古老的经典,也是印度文化的渊源。完成于公元前1500年-1000年前,。在印度传统中,有关宇宙的神秘知识称为吠陀,印度把那些记述了吠陀知识精华的圣书。”
吠陀,是梵文veda的音译,也译为韦陀,源自英文之wit和wisdom,意为“智慧”,即求知宇宙人生的智慧。“韦陀,亦名吠陀,此云智识,由此生智。”veda本来不是书面文字,而是宇宙间的声波,自存于宇宙之间。这种现象类似于中国以及世界各地民间自古出现的特异人事突然开口说出“法语”“外星语”,所传内容自然属于非人力所能及的“天书”。神或者外星人恰恰一直在用这种方法指引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古梵文被称为最优雅的语言,也是印度婆罗门每天和天神祭拜仪式吟唱颂赞的语言。由于梵文被认为是神的话言,凡人不可载写,全靠口口相传,这种口诵的经文,称为圣咒(mantra),经师们唱诵出来,振波很强很大。直到1500年前,才有文字的记载。
吠陀的不凡价值不仅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也在于长期以来传承的吠陀经和梵文吟唱的制度,透过这种制度得以让数千年的吠陀经梵文吟唱完整保留至今。由于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外国一直对吠陀经都没有太多的认识。
吠陀文献与《奥义书》都被奉为天启的圣典,是印度最早期的思想根本。吠陀经是宗教的知识根源和一切圣名的基础,是世上仅存最古老传统文化的活经文。吠陀经为古圣哲于甚深禅定中,直接得到启示,把这些声音记忆起来,代代口传,不见文字,从而把这些宇宙间的智慧,流传下来。吠陀经在有文字记载之前是靠口传保存下来的,以保传其声音之显示。吠陀先知们就是这样用口述的形式保持他们传递的知识的完整性。
作为五千年前的梵文诗歌叙事诗,吠陀经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宗教仪式、祭式、医术、科学、音乐舞蹈、建筑、军事天文、地理、人文、百科等知识,应有尽有,可以说是物质宇宙的说明书。成千上万部吠陀经的内容,都是用诗记载的,这些诗严格遵守诗歌的结构及韵律、格律的规则,而且包含各种主题的信息:从医疗、农业到高等星球和低等星球上的时间概念;从瑜伽和冥想的技巧,到居士的注意事项,以及素食佳肴的食谱;从对政府组织机构的详细解释,到对兴建和装修庙宇或住房给予一流的指导。此外,吠陀经中还包含了戏剧、历史、深奥的哲学,以及有关礼仪的简单课程、军事礼节的介绍和乐器的用法。然而,在传统上来说,最重要的是:吠陀文献极为科学、详尽地解释了“个体灵魂与神的关系和因此而来的强烈快乐”,以及对神的奉爱。梵音吟唱除了作为敬神仪式吟唱,也成为冥想、集中意识的必要手段。总之,吠陀经提供不可多得的印度人知识之源。
据传,吠陀知识是由这个宇宙中负责创造的神大梵天,传给他众多儿子中的一个叫纳茹阿达的。
李力说:“当然,作为地球人类,我们对这样智慧闪光的经典,我们十分敬仰,也都想谦逊而尊敬地学习和提高。”
蓝洋说:“那负面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李力也在重复:“对!最终目的是什么?竟然连送卷册的锥形器都自行爆炸,那种赤胆那种执着确实明晰呀!”
------突然,李力对蓝洋说:“队长!我可能想到了,应该是关于释放信使的事!”
蓝洋说:“嗯?对了,就是要释放十万灵魂的事,此事不小!”
李力说:“那我们提交中科院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的鸵鸟化石标本,其上发现的一组奇特的符号文字,科学家们应该解读了吧!当然,这位远古信使,它是来地球完成一项使命,即收割灵魂的。大凡黑暗度达到6°以上的所有人类,一律在收割之列。这位信使,它从遥远的星球来到地球,就是要收割十万灵魂。”
蓝洋说:“我们明天立即回去,到总部休整,其次我们可以到北京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