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第332章 京师守战(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攻上城头的明军在最密集的地方不过于半里左右外城西段接连不断以云梯攻上一千五百余人。但在至少三座横堡一百五十名重火绳枪手利用填装好的弹药及工事掩蔽的第一轮开火之下就遭受上百人的伤亡。接连不断射出的弓矢及城内的预备队以弓箭和投石展开的袭击之下敌兵不得不放弃城头退守占据的外堡。
城内的弓矢投石向相应外堡展开的攻击造成密集的人群惨重损失的情况下甚至有不少的明军不得不跳下城头,或是在混乱的踩踏中伤亡。
攻击中的不少箭矢弹丸也同样落到了城外,并且早城城下个别负责掩护的后金军主力负伤。
以辽东军为主力的佯攻虽然失败了,但是做为进攻主力准备展开攻击的后金主力却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因为那些在激烈的交锋中落到城外的箭矢似乎力道并不大,难以给身披双层铁甲的大多数后金战兵以实际的威胁。从城内投来的石块儿泥弹能给重装的战士造成伤亡,不过在这样的打击下负伤的人远远多于战死的人。这说明城内并没有多少配重的重型投石机或者投石机的数量根本不足以掩护长达数十里的城头,大多是连投石索都不能熟练运用的士兵投出的简单带着绳索的“马尾飞石”
在通过试探性的全面佯攻摸清了城上的横堡大致所在位置后,城外利用暗夜搭起的配重投石机开始不断把一石重的巨石从近二百步的距离上按照白天所测定的距离和角度重新调整之后展开了攻击。
史上少见的规模庞大的队伍,不仅仅使得攻城的联军拥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还能够挑选出十分精通于攻城器械的极少数人才和足够精锐的士兵。这使得攻城的能力似乎好不逊色于当年的张家新军主力多少,不论守备多么完善的城池也能轻而易举的攻上城墙。
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准备的四十多部重型投石机已经在暗夜中被部署到了预定的地点,外城西和外城东两处准备进攻的后金主力及辽东军精锐做着火力铺垫。
每一轮轰击都能将几千斤的石块儿投掷到将要展开进攻的城段之上。在连续不断的石块轰击之下原本看起来十分坚固完全能抵御投石攻击的横堡也被砸塌了四五处,为登城的后金军队打开了通道。
不仅仅如此,在城头之上堆积和散落的石块还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更外侧城横堡的重型火绳枪火力射界。
物力似乎好不逊色于中原军队,素质也很优良的几千名后金精锐弓手再次于夜间展开了猛烈的箭雨。除了精锐弓手之外,使用五六斗弓力的不少寻常满州士兵也参与到对城头的掩护中来。这些普通的箭手射出去的箭即便没有准确的抛射到城头,而是给自己的攻城人员造成“误击”往往难以威胁那些全身铁甲的后金主力战兵,而防御力逊色的多的大多数守军在这样的箭支抛射袭击之下即便能够用简单的盾牌有效的护住身躯,却难以有效的展开守城作业了。
夜晚之中如同飞蝗一般的箭雨下,身披双层重甲的后金先锋们首先利用如同守城战具一般的带叉挂着绳索的木杆搭在城垛的下方,使得即便有冒死身披重甲的守军企图以推杆破坏如同云梯一般的木叉也无从着力。随后后金负责登城的先登精锐便顺着木杆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向城头攀登而去。即便有躲避在城垛之下的守军沿着大致的方向漫无目的的向外抛出开水或者石块火罐爆炸物一类的东西也只有在士兵们接近城垛的时候才有威胁。
在战兵们接近城垛大概两三米距离的时候,便迅速向城头投出携带的黑火药葫芦炸弹以清理有可能躲在城垛下的敌人。并借助爆炸的声势用长兵勾住城头,登着木叉攻上城头。
那些被选为先登的后金战兵们虽然参加过多次攻城作战,却依旧有些紧张。不过在冒着敌我双方的箭雨于黑夜中攻上城头之后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少残敌在顽抗。城头那些素质和装备都并非优良的青壮们在门板木床也无法有效防御的重箭抛射和投石机的火力准备之下已经没有多少人敢于继续在城头立足了。不过这此攻上来的后金主力有了上次佯攻中的经验教训,为了防止可能的重型火铳威胁大多尽可能的低着身子。这样还可以躲避从城墙内侧不断砸来的石块儿和威力并不算大终究可能会带来危险的箭矢。
在少量的后金先登攻上城头之后,做为预备队的青壮们对城头的后金战兵展开了反击。不过双方在夜战中的防护差距似乎同以往新军同那些乡勇锻炼战斗的时候反了过来。在加上做为预备队的普通青壮及新军战士同后金先锋的巨大近战能力及经验差距。第一排攻上城头的先登就把多达近十倍的青壮和新军预备队士兵们刺杀的频频后退。越来越多的后金主力战兵在外城西墙登上了城头,并在拥有了足够立足的兵力之后迅速沿城头向南北两端攻去。
登城城头附近一里以内的横堡都在不久前的投石机火力准备中被砸的跨塌下来,开始不断有后金战兵把引火照明的火团抛到城内侧以掩护着下城的战兵向城里攻去,攻到城内的几百后金战兵同逐渐赶来的近万名预备队在城下边缘临近城门的地方爆发了激烈的巷战。
而在登城敌人所占据城段外侧的横堡前,重型火绳枪射程范围内的后金士兵在卧倒的情况下利用碎石做为掩蔽抵挡着远处不断袭来的重型铁弹。后面的人不断从城下送来已经拉好弦上好箭的强弩,供那些先锋战士同横堡对射。
弩箭的射速并不比火枪更快,但在夜战中隐蔽性的优势外加有人在后方负责开弩上弦并不断送过去的情况下前方的士兵可以卧倒射击,很快就逼近进距离压制住横堡内的火绳枪射孔。
此时身在广宁门附近不远的地方指挥战斗的陈勇见到后金军队如同新军主力一般丰富的攻城经验和犀利进攻也不由为之惊叹。
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那种似乎只有在新军主力部队中才存在的应变能力、战前观察与准备能力。
见到这些,才知道为什么在辽东的不少城堡攻坚后金军队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城寨拿下,也才了解师傅为何在对待这股特殊的关外蛮夷时那样的谨慎。
不过不论是陈勇还是在城内负责指挥预备队的王鼎虽然赶到了险战一般的压力却没有完全绝望。
“内城轨道上那些防区内的重装备就绪就绪好了没有?”陈勇焦急的命令传令的士兵以约定号的灯光信号询问道。
当后金军队从四处攻上城头已经完全控制了近一里的城墙并开始准备跃入城墙直攻城内的时候,黑夜里一连串巨大而沉闷的爆破响了起来。更确切的这种声音既像是爆炸声又像是炮声。
那是通过城墙内侧轨道而逐步从攻城敌军所占据城头的两段集结起来的二十余门两千斤重的巨型臼炮开炮的声音。巨型臼炮起源于张海根据20世纪七十年代民兵教材中抛石雷的投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圆筒型。而是一个如同抛石雷发射坑一般的斜切下来的方体一般。这样,炮身就无需承担太高的压力,整个臼炮更像是一部定向爆破的地雷。
这样的臼炮利用城内动员起来的工匠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利用常见的石材赶制了二百多门,不过对于整个京师八十里的城头来说仍然显得守备十分稀松。
于是沿着数十里的城头陈勇等人又按照事先的安排制出了方便重臼炮、配重投石机在城头上及城头下两侧移动的木制或石灰制成的轨道。这些重型守城工具在接力推动之下能够以每半个时辰二十里左右的速度快速移动,迅速集中到要支援的地段。
二十多门如同抛射坑坑壁一般型制的抛石雷臼炮一次把两万余枚几斤重的石块如同定向雷破片的一样打了出去。南面和北面向敌群夹击开火的投石雷在夜晚以密集的弹雨覆盖了百丈城头上的敌群,一次就将上千名身披重甲登上城头的后金主力埋葬在石雨之下。城下不少顽抗的后金军士兵及几十名与之交战的新军壮丁也受到波击。
还有二十部集中起来的配重投石机不求射程只求投重和精度的把二十多枚近二百千克的巨型泥弹投到了两侧投石雷臼炮覆盖不到的城头上。在黑夜里人们很难发现从空中飞来物体的情况下又杀伤几百名中央处登城的敌兵。
突如起来的震慑和巨变让残余的后金士兵也不由的慌乱起来,纷纷向外堡处逃里,又有不少人死于从黑暗的空中飞来的石块打击之下。
白天全面展开的连续强攻不成之后,夜晚的突袭也便这样的失败了。
渗透入城内的二百余后金士兵依靠完全不逊色于新军主力旅弓手一般的箭术及远强于新军守城部队的近战战力,还是在顽抗中给守城的官兵带来了近两千人的伤亡才最终被歼灭,这些人还险些破坏和引爆藏在城墙内侧藏兵洞内的不少火药等守战物资。
不过王鼎却并不为这略略吃亏的交换比感到悲伤,反而在之前的一些紧张和疑虑也烟消云散了。
虽然城外敌军不仅在质量上,就是在数量上也多于城内所有可用于守城的青年男性。但显而易见:城外的敌人不会同京师内的守军进行这种长期以命换命的消耗战的。如果京师之战真能在这样的消耗战中消耗掉后金过半的主力并重创投靠后金的辽东军。那么即便京师没有坚守到入秋的时节,也同样起到了应尽的作用。
攻上城头的明军在最密集的地方不过于半里左右外城西段接连不断以云梯攻上一千五百余人。但在至少三座横堡一百五十名重火绳枪手利用填装好的弹药及工事掩蔽的第一轮开火之下就遭受上百人的伤亡。接连不断射出的弓矢及城内的预备队以弓箭和投石展开的袭击之下敌兵不得不放弃城头退守占据的外堡。
城内的弓矢投石向相应外堡展开的攻击造成密集的人群惨重损失的情况下甚至有不少的明军不得不跳下城头,或是在混乱的踩踏中伤亡。
攻击中的不少箭矢弹丸也同样落到了城外,并且早城城下个别负责掩护的后金军主力负伤。
以辽东军为主力的佯攻虽然失败了,但是做为进攻主力准备展开攻击的后金主力却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因为那些在激烈的交锋中落到城外的箭矢似乎力道并不大,难以给身披双层铁甲的大多数后金战兵以实际的威胁。从城内投来的石块儿泥弹能给重装的战士造成伤亡,不过在这样的打击下负伤的人远远多于战死的人。这说明城内并没有多少配重的重型投石机或者投石机的数量根本不足以掩护长达数十里的城头,大多是连投石索都不能熟练运用的士兵投出的简单带着绳索的“马尾飞石”
在通过试探性的全面佯攻摸清了城上的横堡大致所在位置后,城外利用暗夜搭起的配重投石机开始不断把一石重的巨石从近二百步的距离上按照白天所测定的距离和角度重新调整之后展开了攻击。
史上少见的规模庞大的队伍,不仅仅使得攻城的联军拥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还能够挑选出十分精通于攻城器械的极少数人才和足够精锐的士兵。这使得攻城的能力似乎好不逊色于当年的张家新军主力多少,不论守备多么完善的城池也能轻而易举的攻上城墙。
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准备的四十多部重型投石机已经在暗夜中被部署到了预定的地点,外城西和外城东两处准备进攻的后金主力及辽东军精锐做着火力铺垫。
每一轮轰击都能将几千斤的石块儿投掷到将要展开进攻的城段之上。在连续不断的石块轰击之下原本看起来十分坚固完全能抵御投石攻击的横堡也被砸塌了四五处,为登城的后金军队打开了通道。
不仅仅如此,在城头之上堆积和散落的石块还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更外侧城横堡的重型火绳枪火力射界。
物力似乎好不逊色于中原军队,素质也很优良的几千名后金精锐弓手再次于夜间展开了猛烈的箭雨。除了精锐弓手之外,使用五六斗弓力的不少寻常满州士兵也参与到对城头的掩护中来。这些普通的箭手射出去的箭即便没有准确的抛射到城头,而是给自己的攻城人员造成“误击”往往难以威胁那些全身铁甲的后金主力战兵,而防御力逊色的多的大多数守军在这样的箭支抛射袭击之下即便能够用简单的盾牌有效的护住身躯,却难以有效的展开守城作业了。
夜晚之中如同飞蝗一般的箭雨下,身披双层重甲的后金先锋们首先利用如同守城战具一般的带叉挂着绳索的木杆搭在城垛的下方,使得即便有冒死身披重甲的守军企图以推杆破坏如同云梯一般的木叉也无从着力。随后后金负责登城的先登精锐便顺着木杆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向城头攀登而去。即便有躲避在城垛之下的守军沿着大致的方向漫无目的的向外抛出开水或者石块火罐爆炸物一类的东西也只有在士兵们接近城垛的时候才有威胁。
在战兵们接近城垛大概两三米距离的时候,便迅速向城头投出携带的黑火药葫芦炸弹以清理有可能躲在城垛下的敌人。并借助爆炸的声势用长兵勾住城头,登着木叉攻上城头。
那些被选为先登的后金战兵们虽然参加过多次攻城作战,却依旧有些紧张。不过在冒着敌我双方的箭雨于黑夜中攻上城头之后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少残敌在顽抗。城头那些素质和装备都并非优良的青壮们在门板木床也无法有效防御的重箭抛射和投石机的火力准备之下已经没有多少人敢于继续在城头立足了。不过这此攻上来的后金主力有了上次佯攻中的经验教训,为了防止可能的重型火铳威胁大多尽可能的低着身子。这样还可以躲避从城墙内侧不断砸来的石块儿和威力并不算大终究可能会带来危险的箭矢。
在少量的后金先登攻上城头之后,做为预备队的青壮们对城头的后金战兵展开了反击。不过双方在夜战中的防护差距似乎同以往新军同那些乡勇锻炼战斗的时候反了过来。在加上做为预备队的普通青壮及新军战士同后金先锋的巨大近战能力及经验差距。第一排攻上城头的先登就把多达近十倍的青壮和新军预备队士兵们刺杀的频频后退。越来越多的后金主力战兵在外城西墙登上了城头,并在拥有了足够立足的兵力之后迅速沿城头向南北两端攻去。
登城城头附近一里以内的横堡都在不久前的投石机火力准备中被砸的跨塌下来,开始不断有后金战兵把引火照明的火团抛到城内侧以掩护着下城的战兵向城里攻去,攻到城内的几百后金战兵同逐渐赶来的近万名预备队在城下边缘临近城门的地方爆发了激烈的巷战。
而在登城敌人所占据城段外侧的横堡前,重型火绳枪射程范围内的后金士兵在卧倒的情况下利用碎石做为掩蔽抵挡着远处不断袭来的重型铁弹。后面的人不断从城下送来已经拉好弦上好箭的强弩,供那些先锋战士同横堡对射。
弩箭的射速并不比火枪更快,但在夜战中隐蔽性的优势外加有人在后方负责开弩上弦并不断送过去的情况下前方的士兵可以卧倒射击,很快就逼近进距离压制住横堡内的火绳枪射孔。
此时身在广宁门附近不远的地方指挥战斗的陈勇见到后金军队如同新军主力一般丰富的攻城经验和犀利进攻也不由为之惊叹。
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那种似乎只有在新军主力部队中才存在的应变能力、战前观察与准备能力。
见到这些,才知道为什么在辽东的不少城堡攻坚后金军队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城寨拿下,也才了解师傅为何在对待这股特殊的关外蛮夷时那样的谨慎。
不过不论是陈勇还是在城内负责指挥预备队的王鼎虽然赶到了险战一般的压力却没有完全绝望。
“内城轨道上那些防区内的重装备就绪就绪好了没有?”陈勇焦急的命令传令的士兵以约定号的灯光信号询问道。
当后金军队从四处攻上城头已经完全控制了近一里的城墙并开始准备跃入城墙直攻城内的时候,黑夜里一连串巨大而沉闷的爆破响了起来。更确切的这种声音既像是爆炸声又像是炮声。
那是通过城墙内侧轨道而逐步从攻城敌军所占据城头的两段集结起来的二十余门两千斤重的巨型臼炮开炮的声音。巨型臼炮起源于张海根据20世纪七十年代民兵教材中抛石雷的投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圆筒型。而是一个如同抛石雷发射坑一般的斜切下来的方体一般。这样,炮身就无需承担太高的压力,整个臼炮更像是一部定向爆破的地雷。
这样的臼炮利用城内动员起来的工匠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利用常见的石材赶制了二百多门,不过对于整个京师八十里的城头来说仍然显得守备十分稀松。
于是沿着数十里的城头陈勇等人又按照事先的安排制出了方便重臼炮、配重投石机在城头上及城头下两侧移动的木制或石灰制成的轨道。这些重型守城工具在接力推动之下能够以每半个时辰二十里左右的速度快速移动,迅速集中到要支援的地段。
二十多门如同抛射坑坑壁一般型制的抛石雷臼炮一次把两万余枚几斤重的石块如同定向雷破片的一样打了出去。南面和北面向敌群夹击开火的投石雷在夜晚以密集的弹雨覆盖了百丈城头上的敌群,一次就将上千名身披重甲登上城头的后金主力埋葬在石雨之下。城下不少顽抗的后金军士兵及几十名与之交战的新军壮丁也受到波击。
还有二十部集中起来的配重投石机不求射程只求投重和精度的把二十多枚近二百千克的巨型泥弹投到了两侧投石雷臼炮覆盖不到的城头上。在黑夜里人们很难发现从空中飞来物体的情况下又杀伤几百名中央处登城的敌兵。
突如起来的震慑和巨变让残余的后金士兵也不由的慌乱起来,纷纷向外堡处逃里,又有不少人死于从黑暗的空中飞来的石块打击之下。
白天全面展开的连续强攻不成之后,夜晚的突袭也便这样的失败了。
渗透入城内的二百余后金士兵依靠完全不逊色于新军主力旅弓手一般的箭术及远强于新军守城部队的近战战力,还是在顽抗中给守城的官兵带来了近两千人的伤亡才最终被歼灭,这些人还险些破坏和引爆藏在城墙内侧藏兵洞内的不少火药等守战物资。
不过王鼎却并不为这略略吃亏的交换比感到悲伤,反而在之前的一些紧张和疑虑也烟消云散了。
虽然城外敌军不仅在质量上,就是在数量上也多于城内所有可用于守城的青年男性。但显而易见:城外的敌人不会同京师内的守军进行这种长期以命换命的消耗战的。如果京师之战真能在这样的消耗战中消耗掉后金过半的主力并重创投靠后金的辽东军。那么即便京师没有坚守到入秋的时节,也同样起到了应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