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枣儿沟发家记 > 第172章 青秧

第172章 青秧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江逸耍了个酒疯,让江家这个年过得异常热闹。大伙都好好地乐了一回。

    唯一的遗憾是,大山和家里找的产婆、奶娘没在除夕之前到。

    正说着这个,就听到有车马声。

    大年初一,断不了有人过来拜年,因此大门一直敞开着。

    就听见门外有人喊:“来亲戚了,当家主事的怎么也不来迎迎?”

    屋里个个都是耳朵聪慧的,梅子最先反应过来,惊喜道:“我怎么听着像是大娘的声音?”

    江二柱和王小五对视一眼,满面狐疑。他们俩不回去过年,是早就跟家里说好的,他娘怎么过来了?

    江池宴率先站起来,领着众人出门迎客。

    大门处,大山正赶着马车越过门坎,英花大娘走在前面,身边还跟着两位妇人。其中一个年纪约莫和英花相仿,另一个则年轻些,怀里抱着个孩子。

    “娘?!还真是您!”江二柱眼睛一热,拉着王小五就跑过去,跪在当地,结结实实地磕了头,“儿子给您拜年了。”

    “出门在外的,不讲究这个。”英花也湿了眼睛,她弯下腰,先把王小五扶起来,又去扶自家儿子,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笑道,“你池宴叔家就是伙食好,都把你们养胖了。”

    江池宴给自家嫂子行了礼,笑眯眯地说:“嫂子亲眼看了,孩子放在我这儿,你可放心?”

    英花屈膝回礼,笑道:“怎么不放心?吃得比家里好,穿得比家里好,到这儿来不就是享福了么!这不,我也来了,你可别想着往外赶。”

    英花跟江池宴说着话,眼睛却看向苏白生,笑盈盈地颔首。

    苏白生把话接过来,温声道:“嫂子放心,就算他想赶,你这些侄儿们也是不答应的。”

    “那我就放心了!”

    苏白生伸手,“快里面请吧!”

    英花带着两位妇人,大大方方地进了屋。

    江逸亲昵地拉着英花,让她坐到椅子上,然后带着一众小辈跪在当地,言道:“大娘您上坐,侄子们给您拜年了。”

    英花虚虚地坐着受了一拜,连忙起身,把江逸扶起来,道:“你说你们,要么有功名要么有官职,怎么拜我这个平头百姓?快,都起来,都起来罢!”

    江逸笑道:“再有功名也是小辈,小辈给长辈拜年天经地义么!”

    英花敲敲他的脑门,斥道:“大过年的扯什么天地?行了,这个礼大娘今年受了,往后可不许这样。”

    江逸笑嘻嘻地站起来,其他人也跟着起来了。

    英花喜气洋洋地从袖兜里拿出两个沉甸甸的小荷包,一人一个发给小宝和小十三,她慈爱地摸着小十三的脑袋,说:“拿去买个零嘴儿,不用交给你爹。”

    小十三没直接拿,先是看了看江逸。

    江逸说:“你大奶奶给的,就拿着吧!”

    小十三这才咧开嘴,露出一排小白牙,“谢谢大奶奶。”

    “谢谢大娘。”小宝也跟着接了。

    “多懂事的孩子,长得又俊。”英花大娘看着喜欢,又瞪了江逸一眼,“小孩家家的,没道理管那么多规矩。”

    “知道了……”江逸摸摸鼻子,眼珠一转,看向英花身侧的一位妇人,招呼道,“婶子也来了?一路辛苦了。”

    这个妇人在他家针线坊做过工,江逸多少能认出来。

    妇人拘谨地笑了笑,回道:“大山侄儿做事周全,一路上好吃好住说不上苦。”

    英花一拍大腿,自责道:“你看我,见着亲人光顾着激动,都忘了介绍。”

    她扯过那位大些的妇人,介绍道:“池宴兄弟还记得不?这个是你大仁兄弟家的媳妇,是我叫来帮着夏荷丫头的。”

    江池宴客气地行礼道:“劳烦嫂子了。”

    “不、不劳烦。”被状元公行礼,妇人一下子就慌了,脸红得发涨,直往英花身后躲。

    大伙都是善意地笑笑,小辈们也跟着打了招呼。

    英花又把另一位年轻些的拉过去,还没说话,先叹了口气,“这是二标兄弟家的儿媳妇儿,叫青秧……”后面显然还有话,可是她没立即说。

    “侄媳妇儿给池宴伯伯、苏伯伯拜年,给各位叔叔们拜年了。”

    青秧把怀里的孩子交给英花抱着,规规矩矩地给大伙行了礼。

    江池宴和苏白生点点头,算是受了。

    江逸作揖道:“给嫂子回礼。”

    青秧稳稳当当地回了个笑,便接过孩子低下头,一句也不多说,一眼也不多看。

    江逸偷偷观察了一下,这人虽然气色不太好,人也瘦,但是看着也是个干净利落的,还懂规矩。想来应该是英花找来的乳娘,只是不知道有什么隐情。

    夏荷满脸喜色地挽起英花的袖子,温声说:“大娘能来,我这心里就踏实了一大截。”

    英花点点她的脑袋,亲热地说:“家里连个女人都没有,我不来能放心么?原本你春草姑姑也要来的,后来我们俩一合计,云舒媳妇儿那儿也不能没人,不然人家娘家来了人连个招待的都没有,也不好看。这么着就来了我一个。”

    这话说得窝心,不仅是夏荷,就连家里一帮爷们儿心里都暖烘烘的。

    江逸抱住英花的另一条胳膊,耍宝道:“大娘,你说没有你可怎么办……”

    英花捏着他的脸,一拧,嗔道:“得了吧,你这张嘴惯会哄着人替人劳动,你大娘我可不吃你这一套。”

    江逸配合地嘿嘿笑,“大娘,你们先去歇会呗,屋子早就收拾好了,炕也是暖的,准受不了罪。”

    “你大娘我心里有数,到你们家哪有个‘差’字?”英花笑道,“荷丫头,你先带你婶子和青秧嫂子歇着去罢,我跟你伯伯说两句话。”

    夏荷乖巧地点头,“好的。婶婶、嫂子请随我来。”

    江池宴嘱咐道:“梅子,你姐姐身子重,你多帮衬着。”

    “晓得了。”梅子痛痛快快地应了一声,帮青秧抱着孩子带着她们去了后院。

    江逸举手,“那我去做饭,先给大娘几位下碗饺子垫垫,咱们晚上还有大餐。”

    大山自荐道:“逸哥我帮你。”

    江逸戳戳他的胳膊,“赶了小一个月的路,不累啊?你歇着去吧,还是原来的屋子,都给你留着呢!”

    大山还要再说,却被苏云起拦下,“去休息吧,厨房里用不着你。”

    “是,大哥。”大山一句都不带反驳的。

    江逸撇撇嘴,气呼呼地走了。苏云起四平八稳地跟在后面。

    大山抓抓后脑勺,无辜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大海忍着笑拉他,“走,咱们后院歇着去,省着力气晚上好好喝两杯。”

    提到喝,小川几个不约而同地笑了。大山更纳闷了。

    英花收回视线,对江池宴说道:“小逸就跟个孩子似的,少不了哄你们开心。”

    江池宴莫名想起昨晚的场景,摆摆手,“惹人头疼倒是真的。”

    英花知道他是谦虚,江逸的好,他们这些亲近的都知道,不用多说。于是,她话题一转,说起了青秧的事。

    “那孩子也是个苦命的,二标兄弟走得早,留下个疲软的儿子当不了家,独独地让他那个刻薄的娘当家作主。咱们那个标嫂子你见得不多,那个人啊,不说也罢!自打青秧进门就横挑鼻子竖挑眼,偏生青秧连着生了三个闺女,她就更不干了,非要把孩子送出去!”

    苏白生一惊,“可是她怀里抱得那个?看着不足月的模样……”

    “加上路上的日子,刚满俩月,青秧月子坐得不好,孩子自然养不好,那么大一点,皮都还没长开,看着就像没足月似的。亏得能养到现在。”英花说起来就是一肚子气,“说来也巧,咱们找的奶娘原本不是她,是这青秧这丫头大着胆子求到了绣娘那里。”

    江池宴点头赞许,“倒是个有勇有谋的。”

    “摊上那样的婆婆和男人,不自己想办法怎么着?她婆婆嘴上说得好,把孩子送人。谁不知道,这么大的孩子没了娘根本养不活,哪个肯要?青秧就是听到她跟人说要把孩子找个山沟扔掉,这才慌了神儿,想着先趁着这个机会躲出来,自己找个人家送了再回去。”

    旁边听着的人无不叹气。

    苏白生问道:“云舒媳妇可有为难她?村里可有人笑话?”

    英花笑道:“放心吧,云舒媳妇好着呢,明明是大家闺秀却一点架子也没有,性子活泼又会理家,村子都说你家摊上了个好媳妇。”

    说到这里,英花又想前段时间过去帮忙的余素娥,不由感慨道:“还有一个丫头,也是难得得好,一万里边也挑不出一个来。若不是带着个孩子,真该给大山那小子说说。”

    江池宴和苏白生对视一眼,自然知道她说的是谁。这事江逸之前已经打了铺垫,二老却不在意有没有孩子。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江池宴主动提起,“说起来,大山的亲事还要麻烦嫂子。”

    英花诧异地看着他,说道:“我原以为大山跟云舒一样,是有定着的,不然的话早该给他留心着,等不到你说。”

    江池宴笑笑,满脸的感激,“就像小逸说的,这个家里里外外的多亏了嫂子和春草妹子,我还从来没正正经经地说上一个‘谢’字。”

    英花摆摆手,“这话要让你春材哥听到,又得跟你急。别说咱们是亲的不掰扯那些,如果真算起来,咱们全村的好日子是谁带起来的?没有你们家第一年旱灾虫灾轮换着来,大半个村子都得饿死。”

    英花越说情绪越激动,江池宴赶紧告饶,“嫂子,这话我再也不提了。那个……大山的亲事,还真有个合适的,就是你说的那个,还得劳烦嫂子给张罗。”

    英花讶异,“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叫素娥来着?毕竟是和离过的,当初闹得全镇念叨了大半年,池宴兄弟你当真不介意?”

    江池宴笑笑,淡然地说:“方才嫂子也说了,那丫头万中无一,咱们不抓紧岂不便宜了别家?”

    英花眉头微蹙,暗中思索一番,最后一拍大腿,直爽地说道:“你说的对,放眼整个蔚州城,那样的人品家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大山若是对人家母女们好,还当是白得了一个闺女——这事咱们村也不是没有过。行,我回去就说!”

    江池宴和苏白生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想道:儿孙自有儿孙福,难得孩子们自己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