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更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宣室殿的东厢,
空气中弥散着悠长而清淡的香气。
成排足有成年男子高的金质朱雀炉静静站在宫室的角落里,袅袅轻烟不断从香炉顶端张开的玛瑙制鸟喙中吐出来。
天子刘启端端正正坐在长案之后,脸上是掩不住的憔悴和疲倦。
皇帝陛下对面,则安坐着大汉的丞相,开封侯陶青。陶丞相下首,则是帝国皇储刘荣以及他的太子太傅窦婴。
汉帝国的统治者用极为厌恶眼神又看了一眼长案上已经摊开的文件,转向丞相陶青疑惑地问着:匈奴使者怎么想起这么一出??以前可从没有类似的要求(⊙o⊙)啊!
“媵??”
当皇帝陛下念到这个词时,眉头不自禁皱起。
汉朝从开国至今的历次和亲,朝廷自然不可能只把公主孤零零送去北国,随行的侍女少则数十多则论百。
这些陪嫁的女孩,多有被单于纳入帐中充作婢妾的;这些都是寻常事。但送嫁的时候就正儿八经弄出个‘媵’的名分,却绝无先例。
总之,
匈奴使节提出这项要求,非常突然,非常奇怪。
陶青丞相则认为,事到如今,再去研究匈奴人的思维走向未免毫无意义;还不如直接讨论实际问题吧。
大汉丞相思索片刻,捋了捋胡须,也皱起了眉头:“媵?公主……之子??此……于理不合(⊙o⊙)啊!”
东厢殿中所有人闻言,都点了点头。
的确于理不合!
按照华夏族自古以来的行为准则《周礼》规定,‘媵’都是本家。
传统做法,当婚事确定,女方会安排新娘的堂姐妹或家族中远支的族姐妹作为媵,陪同新嫁娘一同嫁去夫家。
这代表——新娘子与媵,必定是同姓。
和亲公主都是宗室女,自然是姓刘;
而公主的女儿却是外孙,是跟自己父系姓的,不可能姓刘。
也就是说,
即便真要给和亲公主安排媵,也应该从宗室中选择,怎么可能去找一个外姓的姑娘??
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窦婴坐在那里,从鼻孔里轻轻嗤了两个字:“蛮……夷!”
天子听了,扯了扯嘴角;但转瞬间,笑纹就消失在肃穆的神情下。皇帝陛下几乎是逼视着他的丞相:“陶卿,今之汉军可有与匈奴一战之力?”
不要以为皇帝陛下很喜欢有个匈奴单于这样的亲家。
远的不说,光当今天子登基之后,就先后嫁过两回公主了。虽然两个和亲公主都不是近亲,基本算不认识没亲情可言;但只要一想到花骨朵般的少女,都是二十岁不到就不明不白死在异国他乡,身为君主身为刘姓族长,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否则,这第三次的和亲也不会拖那么久。
“上……有!有!!”
陶青还没回答,太子太傅窦婴却抢先回答——七国之乱之后,汉军整编了各诸侯国的武装,当初上过战场有实战经验的将士都在,也从没懈怠过操练。
皇帝听后,露出愉快的笑容;但询问的目光依然凝视着陶青丞相。
陶青丞相迟疑了片刻,也缓缓吐出:“有!”
可还不等大为满意的皇帝陛下说话,大汉丞相马上接口说道:“然……麦收……在即!”
华夏天子的笑容再次凝固在唇边!
是啊,麦收!
何止是麦子,粟米等粮食作物也差不多该收割了!!
这是农人日日夜夜操劳几个月的成果,是无数农家一整年的指望,也是帝国财政的基础——帝国需要税收来供养皇家,官吏还有军队。
天子僵了僵,抬胳膊撑住案面——皇帝觉得更累了。
刘启皇帝明白陶青丞相的意思,
现在撕破脸,匈奴那里甚至不用大举用兵,只要派几支小规模游击队流窜入境,往各处庄稼地里点上几把火,就足以给大汉造成巨大的损失!更别说接下来必然发生的抢劫城镇,杀掠人口了。
这其实也是几代大汉皇帝面临的困境——战端好开;战局,却麻烦透顶。
匈奴人无牵无挂,一个人一匹马,抢得到就抢,抢不到就跑。
可大汉这边呢,房屋、田地,粮秣,丝麻,家畜……那可都是家产啊,甚至是几代人辛勤耕耘的积累,怎么舍得放弃??!
所谓‘穿鞋的打不过光脚的’,就是指这个道理!
想象了一下北方绵延千里的边境线上烽火不断处处流血的景象,皇帝陛下到底下不了决心;闷了好一会儿,才沉沉地问他的臣和子:“将……之……奈何?”
陶青默默垂下眼皮,不动声色地躲开了天子的目光。
太子太傅窦婴咬了牙,嘶声道:“‘待’时!”
最后轮到刘荣皇太子了。
天子看着眼前健康英俊风度翩翩的长子,胸中突然冒出几分恶意:这家伙不是一直表现得很喜欢阿娇吗?还偷偷摸摸送礼物,想讨女孩子欢心呢!还有,瞧瞧他那个太子太傅最近上串下跳的忙活劲!!
“阿荣,何如?”
大汉皇帝似笑非笑地等待儿子回话。
出乎大家预料,刘荣皇储答非所问:“皇父,皇叔请……入京!”
此言一出,
陶青和窦婴都是一怔。
两位重臣互相看了看,然后在彼此的目光中都看到了惊讶。
能让皇太子刘荣在宣室殿里尊称一声“皇叔”的,整个帝国满打满算只有梁王刘武一人。
而在大汉帝国,诸侯王的入京是有严格规定的。
该来京城的时候,无论想不想来,都必须按日子到京;不该来的时候,再想念长安也只能在封国呆着。
不按规定,私自离开藩国,是——大罪。
哪怕还没行动,有了念头,也是——错。
天子顿时沉了脸,低声问道:“此言……当真?”
刘荣:“当真。”
消息绝对是真的,非但如此,梁王的密函已经到了东宫——刘荣入住太子宫多年,当然会在紧要人物身边安插自己的眼线,比如叔叔梁王刘武,比如祖母窦皇太后,比如……
皇帝陛下的面色又阴郁了几分。
陪坐的太子太傅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用谁都听得到的声量幽幽地‘低’语:“梁王以‘爱’‘亲’故,雄踞膏腴之地;广筑睢阳,仅东苑方三百余里……旌旂警跸,势拟天王……”
窦婴:“……皇太后……绝……爱之……”
窦太子太傅的唠叨,被当朝天子的厉呵阻断:“窦王孙!”
太子太傅急忙改坐为跪,俯首行礼。
大汉天子当然不会真因如此小事找大臣的茬,大度地摆摆手,又转向开封侯陶青:表示他累了,请陶丞相先回去吧!改做的决定,很快就会做出。
============================================================
就在丞相陶青和太子太傅窦婴师徒退出东厢,就要跨下汉白玉台阶之时,
三人听到皇帝在吩咐内官:
“有请……馆陶长公主。”
============================================================
============================================================
数日后,
拖沓折腾如许久的和亲人选终于确定了:
天子册封江都王刘非的长女为‘公主’,出嫁匈奴单于。
当载着嫁妆的车队簇拥着两辆豪华马车驶出长安城门、浩浩荡荡去往北方时,人群中有经验有眼力的老人们开始议论纷纷:怎么这回和亲,嫁妆多了这么多?恐怕是上次的两倍都不止吧?
还有,
为什么是两辆宫车?
装饰极尽华美的驷马宫车是顶级贵女才有资格享用的待遇;难道这回非但嫁妆出了两份,公主也送了两位??
很快就有消息灵通的自动自发出来答疑:不是,不是!
首先,
没有两位公主;
不过,
也——差不多了;
咳咳!
馆陶长公主的女儿,论亲缘论身份,可不就和公主(⊙o⊙)差不多嘛!
============================================================
============================================================
————————————
——————————
————————
——————
————
此部完。
————
——————
————————
——————————
————————————
宣室殿的东厢,
空气中弥散着悠长而清淡的香气。
成排足有成年男子高的金质朱雀炉静静站在宫室的角落里,袅袅轻烟不断从香炉顶端张开的玛瑙制鸟喙中吐出来。
天子刘启端端正正坐在长案之后,脸上是掩不住的憔悴和疲倦。
皇帝陛下对面,则安坐着大汉的丞相,开封侯陶青。陶丞相下首,则是帝国皇储刘荣以及他的太子太傅窦婴。
汉帝国的统治者用极为厌恶眼神又看了一眼长案上已经摊开的文件,转向丞相陶青疑惑地问着:匈奴使者怎么想起这么一出??以前可从没有类似的要求(⊙o⊙)啊!
“媵??”
当皇帝陛下念到这个词时,眉头不自禁皱起。
汉朝从开国至今的历次和亲,朝廷自然不可能只把公主孤零零送去北国,随行的侍女少则数十多则论百。
这些陪嫁的女孩,多有被单于纳入帐中充作婢妾的;这些都是寻常事。但送嫁的时候就正儿八经弄出个‘媵’的名分,却绝无先例。
总之,
匈奴使节提出这项要求,非常突然,非常奇怪。
陶青丞相则认为,事到如今,再去研究匈奴人的思维走向未免毫无意义;还不如直接讨论实际问题吧。
大汉丞相思索片刻,捋了捋胡须,也皱起了眉头:“媵?公主……之子??此……于理不合(⊙o⊙)啊!”
东厢殿中所有人闻言,都点了点头。
的确于理不合!
按照华夏族自古以来的行为准则《周礼》规定,‘媵’都是本家。
传统做法,当婚事确定,女方会安排新娘的堂姐妹或家族中远支的族姐妹作为媵,陪同新嫁娘一同嫁去夫家。
这代表——新娘子与媵,必定是同姓。
和亲公主都是宗室女,自然是姓刘;
而公主的女儿却是外孙,是跟自己父系姓的,不可能姓刘。
也就是说,
即便真要给和亲公主安排媵,也应该从宗室中选择,怎么可能去找一个外姓的姑娘??
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窦婴坐在那里,从鼻孔里轻轻嗤了两个字:“蛮……夷!”
天子听了,扯了扯嘴角;但转瞬间,笑纹就消失在肃穆的神情下。皇帝陛下几乎是逼视着他的丞相:“陶卿,今之汉军可有与匈奴一战之力?”
不要以为皇帝陛下很喜欢有个匈奴单于这样的亲家。
远的不说,光当今天子登基之后,就先后嫁过两回公主了。虽然两个和亲公主都不是近亲,基本算不认识没亲情可言;但只要一想到花骨朵般的少女,都是二十岁不到就不明不白死在异国他乡,身为君主身为刘姓族长,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否则,这第三次的和亲也不会拖那么久。
“上……有!有!!”
陶青还没回答,太子太傅窦婴却抢先回答——七国之乱之后,汉军整编了各诸侯国的武装,当初上过战场有实战经验的将士都在,也从没懈怠过操练。
皇帝听后,露出愉快的笑容;但询问的目光依然凝视着陶青丞相。
陶青丞相迟疑了片刻,也缓缓吐出:“有!”
可还不等大为满意的皇帝陛下说话,大汉丞相马上接口说道:“然……麦收……在即!”
华夏天子的笑容再次凝固在唇边!
是啊,麦收!
何止是麦子,粟米等粮食作物也差不多该收割了!!
这是农人日日夜夜操劳几个月的成果,是无数农家一整年的指望,也是帝国财政的基础——帝国需要税收来供养皇家,官吏还有军队。
天子僵了僵,抬胳膊撑住案面——皇帝觉得更累了。
刘启皇帝明白陶青丞相的意思,
现在撕破脸,匈奴那里甚至不用大举用兵,只要派几支小规模游击队流窜入境,往各处庄稼地里点上几把火,就足以给大汉造成巨大的损失!更别说接下来必然发生的抢劫城镇,杀掠人口了。
这其实也是几代大汉皇帝面临的困境——战端好开;战局,却麻烦透顶。
匈奴人无牵无挂,一个人一匹马,抢得到就抢,抢不到就跑。
可大汉这边呢,房屋、田地,粮秣,丝麻,家畜……那可都是家产啊,甚至是几代人辛勤耕耘的积累,怎么舍得放弃??!
所谓‘穿鞋的打不过光脚的’,就是指这个道理!
想象了一下北方绵延千里的边境线上烽火不断处处流血的景象,皇帝陛下到底下不了决心;闷了好一会儿,才沉沉地问他的臣和子:“将……之……奈何?”
陶青默默垂下眼皮,不动声色地躲开了天子的目光。
太子太傅窦婴咬了牙,嘶声道:“‘待’时!”
最后轮到刘荣皇太子了。
天子看着眼前健康英俊风度翩翩的长子,胸中突然冒出几分恶意:这家伙不是一直表现得很喜欢阿娇吗?还偷偷摸摸送礼物,想讨女孩子欢心呢!还有,瞧瞧他那个太子太傅最近上串下跳的忙活劲!!
“阿荣,何如?”
大汉皇帝似笑非笑地等待儿子回话。
出乎大家预料,刘荣皇储答非所问:“皇父,皇叔请……入京!”
此言一出,
陶青和窦婴都是一怔。
两位重臣互相看了看,然后在彼此的目光中都看到了惊讶。
能让皇太子刘荣在宣室殿里尊称一声“皇叔”的,整个帝国满打满算只有梁王刘武一人。
而在大汉帝国,诸侯王的入京是有严格规定的。
该来京城的时候,无论想不想来,都必须按日子到京;不该来的时候,再想念长安也只能在封国呆着。
不按规定,私自离开藩国,是——大罪。
哪怕还没行动,有了念头,也是——错。
天子顿时沉了脸,低声问道:“此言……当真?”
刘荣:“当真。”
消息绝对是真的,非但如此,梁王的密函已经到了东宫——刘荣入住太子宫多年,当然会在紧要人物身边安插自己的眼线,比如叔叔梁王刘武,比如祖母窦皇太后,比如……
皇帝陛下的面色又阴郁了几分。
陪坐的太子太傅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用谁都听得到的声量幽幽地‘低’语:“梁王以‘爱’‘亲’故,雄踞膏腴之地;广筑睢阳,仅东苑方三百余里……旌旂警跸,势拟天王……”
窦婴:“……皇太后……绝……爱之……”
窦太子太傅的唠叨,被当朝天子的厉呵阻断:“窦王孙!”
太子太傅急忙改坐为跪,俯首行礼。
大汉天子当然不会真因如此小事找大臣的茬,大度地摆摆手,又转向开封侯陶青:表示他累了,请陶丞相先回去吧!改做的决定,很快就会做出。
============================================================
就在丞相陶青和太子太傅窦婴师徒退出东厢,就要跨下汉白玉台阶之时,
三人听到皇帝在吩咐内官:
“有请……馆陶长公主。”
============================================================
============================================================
数日后,
拖沓折腾如许久的和亲人选终于确定了:
天子册封江都王刘非的长女为‘公主’,出嫁匈奴单于。
当载着嫁妆的车队簇拥着两辆豪华马车驶出长安城门、浩浩荡荡去往北方时,人群中有经验有眼力的老人们开始议论纷纷:怎么这回和亲,嫁妆多了这么多?恐怕是上次的两倍都不止吧?
还有,
为什么是两辆宫车?
装饰极尽华美的驷马宫车是顶级贵女才有资格享用的待遇;难道这回非但嫁妆出了两份,公主也送了两位??
很快就有消息灵通的自动自发出来答疑:不是,不是!
首先,
没有两位公主;
不过,
也——差不多了;
咳咳!
馆陶长公主的女儿,论亲缘论身份,可不就和公主(⊙o⊙)差不多嘛!
============================================================
============================================================
————————————
——————————
————————
——————
————
此部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