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两个皇帝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京,紫禁城,左顺门内偏殿。
“杨先生,现在济南的情况如何?”崇祯有些焦急的在御案后问道。
杨嗣昌从一班官员的队列中出来,拿着笏板一躬身,回道:“回禀陛下,现在济南已经被虏兵围困,内里情况不得而知。山东到京城之间,虏骑肆虐,塘报传递不畅,现在得到的消息是,在正月初一日之前,济南还在坚守。济南城中物资储备虽多,但是城内守军只有千余老弱,所以情形不容乐观。”
崇祯皱起了眉头,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之后大声的问道:“兵部可有议案?!”
杨嗣昌赶紧躬身,汇报道:“回禀陛下,臣等已经商议,让总督孙传庭还有督师刘阁老(刘宇亮)厚集兵力,一同救援济南。”
“现在兵力几何?!”崇祯立刻问道。
杨嗣昌立刻回道:“现以集结兵力达十八万之数。”
“好!”崇祯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大声的命令道:“十八万精兵,应该可以一战了。即刻给孙传庭还有刘先生下令,让他们救援济南。一定要救下济南城,绝不能让德藩(德王)失陷与东虏之手!”
“臣遵旨。”杨嗣昌躬身到底,接了旨意,就立刻退回了队列中。
现在可不是显摆的时候,首辅刘宇亮就是没有忍住,站出来说要出去督师,为皇上分忧。等头脑冷静下来之后,知道做了傻事,想要和皇上商量,把督师改成阅师(督师有领导责任,阅师就是检阅部队,检阅完了就回来,没有什么责任)。但是旨意已经下了,又怎么能够更改呢。最后还是磨磨蹭蹭的出了京城,去和孙传庭一起效命疆场去了。
人家孙传庭是剿贼起家的,虽然是文臣,但是久历战阵,还一手练出了战力极强的秦兵,人家去和东虏作战自然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可是刘宇亮是实实在在的文臣,没有领过兵,没有打过仗,和武事能沾的上边儿的,也就是他老人家喜欢击剑。所以刘宇亮在得知卢象升兵败身死,清兵即将到来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跑。马上跑到了孙传庭的大营中,才算是让他惊恐的情绪得到一点儿抚慰。
崇祯见下面的内阁还有六部的大臣都是默默低头站着,没有人想要再出来禀报什么事情了,于是一摆手,道:“退朝!”之后就在大小太监的簇拥下出了偏殿门,坐上御撵,回乾清宫去处理奏折。
这些年的皇帝当下来,他总算是明白过来了,什么大臣名士,清正君子,全都靠不住,还没有他身边的太监可靠。所以他派出了各种的监军,而且绝对要自己批阅奏折,要是实在是困得不行了,也是让太监们给他念,而后他再给出处理意见,之后才交给内阁,拟旨盖印之后就能生效了。现在他才是大明朝廷的大脑,所以他很累,但是觉得时间还是不够用,总是觉得一天要是能有二十四个时辰就好了。
他随意的看了几眼皇宫中寥寥的几盏花灯,有些伤感。他还记得,他刚登基那会儿,宫里的花灯那是用珍珠和琉璃做成的,要是有损坏的,立刻就有小太来更换一个全新的。这才十年的时间,就已经形成了天渊之别,他一直在思考原因,但是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
但是很快,他又恢复了坚毅,他可是要做大明的中兴之主的,是要做名垂青史的有为之君的,怎么能被这一点点的不如意打倒呢?不能,绝对不能!
崇祯君臣还在为济南派兵救援,可是济南早在正月初二就已经陷落了,而崇祯在乎的德王,也已经落在了清军的手里。
八年的时候,凤阳中都被流贼攻破,皇陵被毁。现在济南城破,德王被俘,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是不是真的岌岌可危了?当然,在事后,这些想法会出现在每个人心中,也许也包括此时正在焦虑的想要营救济南的崇祯皇帝,也会这么想的。
锦州城外,清军大营。
多尔衮和岳托带领大军绕道蒙古攻入大明之后,皇太极就带着几万部队来到了锦州,牵制辽东兵马,让他们不敢派兵去救援北京。
巨大的中军大帐中,只有一个炭盆,大帐里和野外一样冷。小太监们冷的打哆嗦,可是坐在帅案后的肥胖的皇太极,却是只穿着单衣,脸上红彤彤的,左手拿着一本书看,右手却是拿着一块儿毛巾,捂住口鼻。等他把毛巾拿下来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了一大滩的血迹——皇太极在流鼻血。
“禀皇上,明国的邸报到了。”小太监进来,跪在皇太极的面前,双手托着一本小书。
皇太极将手中的《资政通鉴》放下,之后把捂着鼻子的毛巾拿开,看了看上面的一大片鲜血,他的心中闪过一丝恐慌。不过鼻子现在总算是不流血了,他将毛巾扔到一边,吩咐道:“烧掉!”
“嗻~”,小太监拖着长长的尾音,将毛巾拿了,小心的退了出去。
皇太极接过太监递过来的明朝邸报,认真的看了起来。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明朝的邸报有很多信息,朝廷的大政方针,官员的升赏任职,在邸报中都能看得到。不过其中的大部分东西,皇太极一眼就看出来是明朝的大臣们在糊弄他们的皇帝,也只有足不出户的明朝皇帝才能被他的大臣们像傻子一样欺骗。
“大明援兵正源源不断的开赴直隶,”皇太极看完了邸报,吩咐道:“范学士(范文程),你拟个旨,给多尔衮还有岳托发过去,要他们小心从事,抢的差不多就准备返回吧,不要被明国的援兵围住了。”
“臣遵旨。”范文程躬身领旨,立刻在炭盆上烤着已经冻僵的手,并且让小太监帮着研墨,准备写圣旨。
皇太极趁着这个时间,又问道:“范学士,山西的商人们还没有来?”
“没有,估计他们还在准备货物吧。近年来北方大旱,江南种粮的不多,湖广又闹流寇,粮食不好弄。”范文程替晋商们解释着。
皇太极点点头,道:“确实不容易,以后朕会好好赏赐他们的。他们不但给我大清运来了粮食和铁矿,还带来了明国各处的情报,实在是功不可没呀。和制造红衣大炮的王天相、窦守位,刘计平等同功!”
“皇上雄才伟略,天佑大清。”范文程跪下来,大声的称颂着。
皇太极自得的一笑,不过马上觉得鼻子里有热热的东西在流动。于是只好收起笑容,从御案上拿起一块儿新的毛巾覆在鼻子下,他的鼻子又开始流血了。
北京,紫禁城,左顺门内偏殿。
“杨先生,现在济南的情况如何?”崇祯有些焦急的在御案后问道。
杨嗣昌从一班官员的队列中出来,拿着笏板一躬身,回道:“回禀陛下,现在济南已经被虏兵围困,内里情况不得而知。山东到京城之间,虏骑肆虐,塘报传递不畅,现在得到的消息是,在正月初一日之前,济南还在坚守。济南城中物资储备虽多,但是城内守军只有千余老弱,所以情形不容乐观。”
崇祯皱起了眉头,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之后大声的问道:“兵部可有议案?!”
杨嗣昌赶紧躬身,汇报道:“回禀陛下,臣等已经商议,让总督孙传庭还有督师刘阁老(刘宇亮)厚集兵力,一同救援济南。”
“现在兵力几何?!”崇祯立刻问道。
杨嗣昌立刻回道:“现以集结兵力达十八万之数。”
“好!”崇祯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大声的命令道:“十八万精兵,应该可以一战了。即刻给孙传庭还有刘先生下令,让他们救援济南。一定要救下济南城,绝不能让德藩(德王)失陷与东虏之手!”
“臣遵旨。”杨嗣昌躬身到底,接了旨意,就立刻退回了队列中。
现在可不是显摆的时候,首辅刘宇亮就是没有忍住,站出来说要出去督师,为皇上分忧。等头脑冷静下来之后,知道做了傻事,想要和皇上商量,把督师改成阅师(督师有领导责任,阅师就是检阅部队,检阅完了就回来,没有什么责任)。但是旨意已经下了,又怎么能够更改呢。最后还是磨磨蹭蹭的出了京城,去和孙传庭一起效命疆场去了。
人家孙传庭是剿贼起家的,虽然是文臣,但是久历战阵,还一手练出了战力极强的秦兵,人家去和东虏作战自然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可是刘宇亮是实实在在的文臣,没有领过兵,没有打过仗,和武事能沾的上边儿的,也就是他老人家喜欢击剑。所以刘宇亮在得知卢象升兵败身死,清兵即将到来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跑。马上跑到了孙传庭的大营中,才算是让他惊恐的情绪得到一点儿抚慰。
崇祯见下面的内阁还有六部的大臣都是默默低头站着,没有人想要再出来禀报什么事情了,于是一摆手,道:“退朝!”之后就在大小太监的簇拥下出了偏殿门,坐上御撵,回乾清宫去处理奏折。
这些年的皇帝当下来,他总算是明白过来了,什么大臣名士,清正君子,全都靠不住,还没有他身边的太监可靠。所以他派出了各种的监军,而且绝对要自己批阅奏折,要是实在是困得不行了,也是让太监们给他念,而后他再给出处理意见,之后才交给内阁,拟旨盖印之后就能生效了。现在他才是大明朝廷的大脑,所以他很累,但是觉得时间还是不够用,总是觉得一天要是能有二十四个时辰就好了。
他随意的看了几眼皇宫中寥寥的几盏花灯,有些伤感。他还记得,他刚登基那会儿,宫里的花灯那是用珍珠和琉璃做成的,要是有损坏的,立刻就有小太来更换一个全新的。这才十年的时间,就已经形成了天渊之别,他一直在思考原因,但是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
但是很快,他又恢复了坚毅,他可是要做大明的中兴之主的,是要做名垂青史的有为之君的,怎么能被这一点点的不如意打倒呢?不能,绝对不能!
崇祯君臣还在为济南派兵救援,可是济南早在正月初二就已经陷落了,而崇祯在乎的德王,也已经落在了清军的手里。
八年的时候,凤阳中都被流贼攻破,皇陵被毁。现在济南城破,德王被俘,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是不是真的岌岌可危了?当然,在事后,这些想法会出现在每个人心中,也许也包括此时正在焦虑的想要营救济南的崇祯皇帝,也会这么想的。
锦州城外,清军大营。
多尔衮和岳托带领大军绕道蒙古攻入大明之后,皇太极就带着几万部队来到了锦州,牵制辽东兵马,让他们不敢派兵去救援北京。
巨大的中军大帐中,只有一个炭盆,大帐里和野外一样冷。小太监们冷的打哆嗦,可是坐在帅案后的肥胖的皇太极,却是只穿着单衣,脸上红彤彤的,左手拿着一本书看,右手却是拿着一块儿毛巾,捂住口鼻。等他把毛巾拿下来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了一大滩的血迹——皇太极在流鼻血。
“禀皇上,明国的邸报到了。”小太监进来,跪在皇太极的面前,双手托着一本小书。
皇太极将手中的《资政通鉴》放下,之后把捂着鼻子的毛巾拿开,看了看上面的一大片鲜血,他的心中闪过一丝恐慌。不过鼻子现在总算是不流血了,他将毛巾扔到一边,吩咐道:“烧掉!”
“嗻~”,小太监拖着长长的尾音,将毛巾拿了,小心的退了出去。
皇太极接过太监递过来的明朝邸报,认真的看了起来。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明朝的邸报有很多信息,朝廷的大政方针,官员的升赏任职,在邸报中都能看得到。不过其中的大部分东西,皇太极一眼就看出来是明朝的大臣们在糊弄他们的皇帝,也只有足不出户的明朝皇帝才能被他的大臣们像傻子一样欺骗。
“大明援兵正源源不断的开赴直隶,”皇太极看完了邸报,吩咐道:“范学士(范文程),你拟个旨,给多尔衮还有岳托发过去,要他们小心从事,抢的差不多就准备返回吧,不要被明国的援兵围住了。”
“臣遵旨。”范文程躬身领旨,立刻在炭盆上烤着已经冻僵的手,并且让小太监帮着研墨,准备写圣旨。
皇太极趁着这个时间,又问道:“范学士,山西的商人们还没有来?”
“没有,估计他们还在准备货物吧。近年来北方大旱,江南种粮的不多,湖广又闹流寇,粮食不好弄。”范文程替晋商们解释着。
皇太极点点头,道:“确实不容易,以后朕会好好赏赐他们的。他们不但给我大清运来了粮食和铁矿,还带来了明国各处的情报,实在是功不可没呀。和制造红衣大炮的王天相、窦守位,刘计平等同功!”
“皇上雄才伟略,天佑大清。”范文程跪下来,大声的称颂着。
皇太极自得的一笑,不过马上觉得鼻子里有热热的东西在流动。于是只好收起笑容,从御案上拿起一块儿新的毛巾覆在鼻子下,他的鼻子又开始流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