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家做小棉袄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转眼到了农历十三开大集的日子。婆婆拉上张奶奶就赶奔郊区了。因为没怎么坐过车,坐在公交车上,婆婆有点晕车了,可下了车,往集市上一走,婆婆马上就精神了。
放眼看去,真是好大一个集市,到处人头攒动,四里八乡的村民都汇聚到了这里,让婆婆看着就觉得亲切,仿佛回到了老家。在老家,每个月也有赶大集,那是婆婆最高兴的日子,叫上三五个相熟的媳妇婆子,带上自产的东西到集上去卖。起的早时,还可以先在集市上喝一碗豆腐脑儿。若是开了张,东西卖的好,自然要扯布买点心的。如果没卖出东西去,也不打紧,自己兜里有儿子姑娘给的零用钱,一样可以喜欢什么买点什么。那些个指着卖点山货才能买东西的媳妇婆子,看着婆婆的眼神都透着羡慕。哎,那时节可真是美呢!
张奶奶拉着婆婆生怕她走丢了,婆婆不识字,又是外地口音,要是走散了,没准回都回不去了。婆婆却一点都不怯,走大集她熟着呢。
两个人顺着人流往前走,时不时还停下来在感兴趣的摊子前问问价。好一会儿,才终于挤到了布摊前。这里的形式和自由市场差不多,但规模却小得多了,花样也不如市场里丰富,里面还掺杂一些过时的陈货。婆婆却如鱼得水,很快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布:一个大红,一个深绿,上面还点着鲜艳的小黄花。婆婆一样扯了些,又转到针线摊上买了两大轴红线。
张奶奶问:“怎么不买白线,白线多好配衣服啊。”
婆婆笑着摇头:“给小孩子做呢,红色多喜兴!”
两人拿着买好的东西又转了半天,直到张奶奶说再晚怕赶不上回城的车了,婆婆才恋恋不舍的跟着张奶奶往车站走。也不知道是已经对坐车习惯了些,还是买到了合适的布料心里喜欢,婆婆回来的时候居然没有晕车。一路上,她笑眯眯的望着手里的料子,仿佛已经看见小孙子穿上了自己缝制的小棉袄小棉裤,高兴的冲她笑呢。
回到家里,婆婆连手脸都顾不得洗洗,就一头扎进自己屋里,操剪握尺,开始在布料上裁剪起来。红色的做上衣,绿色的做裤子。不一会就裁剪好了。婆婆又把棉花厚厚的絮上,就穿针引线缝制起来。
婆婆毕竟六十岁的人了,多年劳作虽然身体还很结实,视力却已经渐渐不济,缝衣服的时候有些看不清针线了。她一抬头,正见公公戴着花镜在看报纸。婆婆索性摸过老头子的花镜自己戴上了,别说,果然清晰了许多。婆婆戴着花镜高高兴兴的继续做针线了,结果却害得公公只得放下报纸,去听收音机了。沐楠见了说:“这个花镜也是有度数的,你戴我爸的不合适,等我给你也配一个去。”
婆婆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说:“什么度数不度数,我用这个挺好的。再说我也不常用,花那个冤枉钱干啥。”
欣欣凑过来说:“没事,不花钱,我上次在眼镜店里买的墨镜积了好多分呢,买个几百块钱的花镜没问题。”
婆婆吃惊的问:“几百块钱也能白给呀?怕不是骗人的吧。”
沐楠笑道:“她那个墨镜两千多呢,送个几百的花镜人家也不赔呀。”
婆婆一听心里很是不喜,哼了一声又低头做衣裳了。欣欣使劲掐了沐楠一下,嫌他多嘴。沐楠却还不知道是哪里的事呢。
婆婆是个急脾气,恨不得这冬衣一时半会就做得,给自己的小孙孙穿上身。所以连着几天都闷在屋里做针线,连李婶和张奶奶来邀她出去遛弯都谢绝了。欣欣虽然一直和婆婆有矛盾,可眼见婆婆为了给孩子做棉衣这么日夜赶工,也看出老人是真心实意的疼孩子,心里也很是感动。沐楠更是欢喜的不行,对着欣欣,少不了吹嘘手工棉衣棉裤的种种好处,把婆婆的手艺几乎比成了织女下凡。但看母亲花白着头发,坐在床上一针一线的缝制衣裤,又忍不住有些心疼,所以也少不得一叠声的劝婆婆别太累着。
只有公公这回倒是不闻不问,觉得这是理所应当。想来也是,从和婆婆成亲开始,一家老小的衣物都是婆婆自己动手来做,早年间家里甚至还有一台手工织布机,那时为了省钱,婆婆自己纺了线再织成布,然后送到染坊去染一染,就可以做衣服了。沐楠告诉欣欣,那时候自己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但还是很结实,破的地方也不多。因为所有的布都是婆婆自己一点点织出来的,不偷工不减料,甚至也没有拉伸的程序,所以这种家织布比外面卖的要厚很多。
沐楠的一番叙述,听得欣欣直点头。欣欣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姥姥给做的。那时候欣欣上幼儿园穿的小裙子都是姥姥用大人做衣服剩下的布头缝制的,可样子又漂亮又洋气,搞得好多小朋友的妈妈都来问欣欣妈妈是从哪里买的。可惜欣欣妈妈没有把这个手艺传下来。所以看见婆婆做衣服,欣欣还很是跃跃欲试,想跟着学一学。沐楠听了,却立刻一瓢凉水泼下来:“你还学做衣服呢,省省吧。你看好孩子,别叫苦叫累就行了。再过一阵儿,你就该上班了,哪有功夫干这个呢。再说了,有你婆婆呢,你想要什么样的跟她说,让她做就是了。”欣欣想想也是,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久,婆婆做的第一身小棉袄小棉裤就新鲜出炉了。老太太美滋滋的把新衣新裤抖给大家看。公公和沐楠自然是连声说好。欣欣虽然嘴上说着不错不错,心里却打起了鼓:这衣服也太厚了吧,不夸张的说,放在那不用架子都能立起来。这是塞了多少棉花啊。她试探着问婆婆:“衣服挺好的,只是似乎有些厚了吧,孩子穿会不会热呀。”
婆婆爱惜的拍着衣服说:“不厚不厚,家里的孩子都穿这样的。”
公公也说:“没事,是开裆裤,能进风呢。再厚点都热不着。沐楠哥家几个孩子都穿的是这样的。”
欣欣一听心里就有底了,家里的孩子住的房子屋里屋外一般冷,自然要穿得厚些,自己家可是有暖气呢,而且还是俩。于是,她对婆婆说:“妈,你看你们在家的时候都穿厚棉袄厚棉裤,现在在这里只穿一个薄毛衣薄毛裤就行了,可见这边比家里暖和多了,不用这么厚的衣服呀。”
婆婆却坚持说:“不行不行,我早就看你给孩子穿得太单薄,你不知道,孩子小,还太嫩,跟咱们不一样,不能冻着的。”
欣欣说:“月嫂说过,孩子只要摸着手是温和的就不冷,不用捂得太厚,容易生病。”
婆婆一听就不高兴了,立刻顶了一句:“月嫂月嫂,月嫂懂个屁!”
一听到这句熟悉的话,欣欣就知道一切又进入死巷了。她不高兴的冲沐楠瞪了瞪眼睛,自顾自回屋去了。
转眼到了农历十三开大集的日子。婆婆拉上张奶奶就赶奔郊区了。因为没怎么坐过车,坐在公交车上,婆婆有点晕车了,可下了车,往集市上一走,婆婆马上就精神了。
放眼看去,真是好大一个集市,到处人头攒动,四里八乡的村民都汇聚到了这里,让婆婆看着就觉得亲切,仿佛回到了老家。在老家,每个月也有赶大集,那是婆婆最高兴的日子,叫上三五个相熟的媳妇婆子,带上自产的东西到集上去卖。起的早时,还可以先在集市上喝一碗豆腐脑儿。若是开了张,东西卖的好,自然要扯布买点心的。如果没卖出东西去,也不打紧,自己兜里有儿子姑娘给的零用钱,一样可以喜欢什么买点什么。那些个指着卖点山货才能买东西的媳妇婆子,看着婆婆的眼神都透着羡慕。哎,那时节可真是美呢!
张奶奶拉着婆婆生怕她走丢了,婆婆不识字,又是外地口音,要是走散了,没准回都回不去了。婆婆却一点都不怯,走大集她熟着呢。
两个人顺着人流往前走,时不时还停下来在感兴趣的摊子前问问价。好一会儿,才终于挤到了布摊前。这里的形式和自由市场差不多,但规模却小得多了,花样也不如市场里丰富,里面还掺杂一些过时的陈货。婆婆却如鱼得水,很快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布:一个大红,一个深绿,上面还点着鲜艳的小黄花。婆婆一样扯了些,又转到针线摊上买了两大轴红线。
张奶奶问:“怎么不买白线,白线多好配衣服啊。”
婆婆笑着摇头:“给小孩子做呢,红色多喜兴!”
两人拿着买好的东西又转了半天,直到张奶奶说再晚怕赶不上回城的车了,婆婆才恋恋不舍的跟着张奶奶往车站走。也不知道是已经对坐车习惯了些,还是买到了合适的布料心里喜欢,婆婆回来的时候居然没有晕车。一路上,她笑眯眯的望着手里的料子,仿佛已经看见小孙子穿上了自己缝制的小棉袄小棉裤,高兴的冲她笑呢。
回到家里,婆婆连手脸都顾不得洗洗,就一头扎进自己屋里,操剪握尺,开始在布料上裁剪起来。红色的做上衣,绿色的做裤子。不一会就裁剪好了。婆婆又把棉花厚厚的絮上,就穿针引线缝制起来。
婆婆毕竟六十岁的人了,多年劳作虽然身体还很结实,视力却已经渐渐不济,缝衣服的时候有些看不清针线了。她一抬头,正见公公戴着花镜在看报纸。婆婆索性摸过老头子的花镜自己戴上了,别说,果然清晰了许多。婆婆戴着花镜高高兴兴的继续做针线了,结果却害得公公只得放下报纸,去听收音机了。沐楠见了说:“这个花镜也是有度数的,你戴我爸的不合适,等我给你也配一个去。”
婆婆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说:“什么度数不度数,我用这个挺好的。再说我也不常用,花那个冤枉钱干啥。”
欣欣凑过来说:“没事,不花钱,我上次在眼镜店里买的墨镜积了好多分呢,买个几百块钱的花镜没问题。”
婆婆吃惊的问:“几百块钱也能白给呀?怕不是骗人的吧。”
沐楠笑道:“她那个墨镜两千多呢,送个几百的花镜人家也不赔呀。”
婆婆一听心里很是不喜,哼了一声又低头做衣裳了。欣欣使劲掐了沐楠一下,嫌他多嘴。沐楠却还不知道是哪里的事呢。
婆婆是个急脾气,恨不得这冬衣一时半会就做得,给自己的小孙孙穿上身。所以连着几天都闷在屋里做针线,连李婶和张奶奶来邀她出去遛弯都谢绝了。欣欣虽然一直和婆婆有矛盾,可眼见婆婆为了给孩子做棉衣这么日夜赶工,也看出老人是真心实意的疼孩子,心里也很是感动。沐楠更是欢喜的不行,对着欣欣,少不了吹嘘手工棉衣棉裤的种种好处,把婆婆的手艺几乎比成了织女下凡。但看母亲花白着头发,坐在床上一针一线的缝制衣裤,又忍不住有些心疼,所以也少不得一叠声的劝婆婆别太累着。
只有公公这回倒是不闻不问,觉得这是理所应当。想来也是,从和婆婆成亲开始,一家老小的衣物都是婆婆自己动手来做,早年间家里甚至还有一台手工织布机,那时为了省钱,婆婆自己纺了线再织成布,然后送到染坊去染一染,就可以做衣服了。沐楠告诉欣欣,那时候自己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但还是很结实,破的地方也不多。因为所有的布都是婆婆自己一点点织出来的,不偷工不减料,甚至也没有拉伸的程序,所以这种家织布比外面卖的要厚很多。
沐楠的一番叙述,听得欣欣直点头。欣欣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姥姥给做的。那时候欣欣上幼儿园穿的小裙子都是姥姥用大人做衣服剩下的布头缝制的,可样子又漂亮又洋气,搞得好多小朋友的妈妈都来问欣欣妈妈是从哪里买的。可惜欣欣妈妈没有把这个手艺传下来。所以看见婆婆做衣服,欣欣还很是跃跃欲试,想跟着学一学。沐楠听了,却立刻一瓢凉水泼下来:“你还学做衣服呢,省省吧。你看好孩子,别叫苦叫累就行了。再过一阵儿,你就该上班了,哪有功夫干这个呢。再说了,有你婆婆呢,你想要什么样的跟她说,让她做就是了。”欣欣想想也是,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久,婆婆做的第一身小棉袄小棉裤就新鲜出炉了。老太太美滋滋的把新衣新裤抖给大家看。公公和沐楠自然是连声说好。欣欣虽然嘴上说着不错不错,心里却打起了鼓:这衣服也太厚了吧,不夸张的说,放在那不用架子都能立起来。这是塞了多少棉花啊。她试探着问婆婆:“衣服挺好的,只是似乎有些厚了吧,孩子穿会不会热呀。”
婆婆爱惜的拍着衣服说:“不厚不厚,家里的孩子都穿这样的。”
公公也说:“没事,是开裆裤,能进风呢。再厚点都热不着。沐楠哥家几个孩子都穿的是这样的。”
欣欣一听心里就有底了,家里的孩子住的房子屋里屋外一般冷,自然要穿得厚些,自己家可是有暖气呢,而且还是俩。于是,她对婆婆说:“妈,你看你们在家的时候都穿厚棉袄厚棉裤,现在在这里只穿一个薄毛衣薄毛裤就行了,可见这边比家里暖和多了,不用这么厚的衣服呀。”
婆婆却坚持说:“不行不行,我早就看你给孩子穿得太单薄,你不知道,孩子小,还太嫩,跟咱们不一样,不能冻着的。”
欣欣说:“月嫂说过,孩子只要摸着手是温和的就不冷,不用捂得太厚,容易生病。”
婆婆一听就不高兴了,立刻顶了一句:“月嫂月嫂,月嫂懂个屁!”
一听到这句熟悉的话,欣欣就知道一切又进入死巷了。她不高兴的冲沐楠瞪了瞪眼睛,自顾自回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