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圣人突地在年夜宴上提起退位之事,别说满朝文武皇子皇亲,便是太子殿下自己个儿都没有准备。
脑子嗡的变成一片空白,太子殿下瞠目结舌地站在原地,还是太子妃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伸手推了太子一把。
太子殿下回过神来,猛然起身离席,至场中躬身跪拜,一脸正色的恳请圣人收回先前之言,并且极力表白自己的忠心耿耿,绝无僭越之心。
太子殿下话音刚落,陈珪也离席上前,躬身跪请陛下收回旨意。太子殿下与陈珪都有了动作,太子门下一脉大臣也都反应过来。不管是不是暗自窃喜,自觉有了盼头的,这会子也都忙着躬身跪拜,附和太子与陈珪之意,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其他几位皇子见状,不拘心下如何作想,此时此刻也都按捺住了。全都跪下来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圣人居高临下耳聪目明,自然也能看出宴上各人的心思。不过他既然瞒着太子与诸位皇子做下这等决定,又命章怀玉在暗中筹谋许久,必然不是心血来潮。所以他并不理会这些臣子的请愿,反而摆手说道:“朕意已决。自朕去岁抱病,朝中由太子监国,太子一言一行朕皆看在眼中。非常不错。”
圣人说到这里,不觉看了太子一眼。却发现太子正愣愣的看着他,面上不掩关切之色,登时心中一暖。因又想到自他病后太子监国,每日不但要处理朝廷上的事务,还得抽出时间来陪在他的身边亲侍汤药。为了照顾他的心情,又将所有兄弟召入宫中陪伴他,可是他的那些兄弟们却在暗中给他使绊子,做出各种小动作,只想看着太子出错,想方设法的要抓太子的把柄……
世人皆言天家无亲情,圣人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不过他那时候还小,一切有太皇太后保驾护航。等他记事的时候,已经贵为九五之尊。纵然少年登基,面对朝廷上的内忧外患,他也有压力。不过他好歹还有太皇太后帮衬,且名正言顺,境遇到不至于像太子这般为难。
自己的儿子自己疼。
圣人一方面是心疼太子的腹背受敌,一方面也是害怕其他几个儿子作大发了,有朝一日自己山陵崩时,他们几个没人压制,兄弟相争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况且自己年事已高,不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不如以往。与其恋栈权位死死不放手,非得耗到最后一刻,莫如退一步捧太子上位。如此一来太子能名正言顺继承皇位,其他几个儿子有自己镇着,也能消停下来。而自己放了权力一心养老,只怕还能多活几年……
圣人少年登基,秉性坚韧素来乾纲独断。此刻既已下定主意,也不会听从臣下的劝谏。他固执己见,非要行退位之事。甚至明令内阁首辅章怀玉操持一切事宜,且命礼部按照太子的身量制作龙袍冕服,又命礼部户部预备退位大典与继位大典,只待年后便退位让贤。
圣人一口气下达多封旨意,砸的满朝文武皇子皇亲都晕头转向的。连这一个年都不曾好过。他自己却施施然的窝在后宫享受人生。
因着朝廷突然出了这么个大风暴。虽是大年节下,贤媛集倒也紧急组织了一次例会。其中太子妃为了避嫌等事,未曾亲至。六皇子妃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也未曾来。不过三皇子妃、七皇子妃、八皇子妃、十一皇子妃、十二皇子妃并四位异性郡王妃及郡主县主乃至各家诰命却都来了。大家亲亲热热的坐了一回,说笑几句,方才散了。
貌似面儿上未有什么动静,不过尤三姐儿能明显感觉到,某些阵营开始挪动脚步。原本在私下并无太多交往的其他皇子门下的诰命贵女们,也有同尤三姐儿热络闲话儿的。
当初尤三姐儿言笑时提及的夫人外交,此刻似乎有隐隐成形的趋势。
待众人散后,尤三姐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陈家。因着太子殿下即将继位的缘故,身为太子心腹重臣的陈珪在朝中显得越发炙手可热。至少这大年节下过来拜访的仕宦亲贵家的马车,都排到了巷子外头。所谓门庭若市鲜花着锦,说的便是这样的场面了。
尤三姐儿并没有打扰在外院儿寒暄贵客的舅舅陈珪,直接吩咐小子们将马车抬进二门上。一时小子们鱼贯退下,早有粗使婆子抬着轿辇到了偏院儿。三姐儿下车换轿,一路摇摇晃晃进了内宅。先到上房给老太太舅母表嫂表姐请安,又说了一回闲话。至晚饭的时节,陈珪方才脱开身返回内宅。
舅甥两个一见面,少不得相互调侃了几句。陈珪知道尤三姐儿刚从陈园回来,应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便将尤三姐儿邀到了内书房。
一时献茶毕,又上了几样点心。尤三姐儿一壁吃茶一壁将贤媛集的动向一一说明。陈珪沉吟了一回,方才笑道:“他们倒是乖觉。只不知是真心投靠还是假意如此。”
尤三姐儿闻言,不以为然的笑道:“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太子殿下原本就是正统,何况其为人仁孝贤德,英明睿智,监国这许多年来,也不曾出过差错。倘若说那些个臣子之前打着从龙的歪主意,这会子圣人金口玉言,尘埃落定。他们也该看明白形势了。会有一些墙头草想要望风而动,也属寻常。不过舅舅的思虑也对。反正太子殿下如今已是稳操胜券。那咱们也就稳坐钓鱼台,管他是真心投靠还是假意奉承。俗话说得好,不见兔子不撒鹰。理会那些做什么呢?”
陈珪闻言莞尔,忍不住点了点尤三姐儿,开口说道:“好你个鬼机灵。居然还知道不见兔子不撒鹰。倒是把你舅舅和太子比成什么了?”
尤三姐儿闻言,捂住额头嘻嘻一笑。
展眼便过了正月。朝廷上全都在忙着圣人退位并太子继位之事。虽说圣人目前身体康健又是主动退位,按说筹办大典用不着那么着急。无奈圣人自己催得紧,竟然乾纲独断把继位大典定在二月二龙抬头这日。礼部大臣与宗人府的大臣没有办法,只好加班加点忙的脚不沾地,才将一切事宜都预备妥当。
至于继位大典当日之势如何隆重,文武百官如何思虑,暂且不必细说。
只说太子殿下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年号为建元,大赦天下,大肆封赏。他将自己的父皇封为太上皇,父皇的嫔妃也都水涨船高,被封为太妃太嫔。太子妃顺理成章封为皇后,其他几位皇子也都被封为王。
其中三皇子被封为忠康亲王,六皇子被封为义忠亲王,七皇子被封为义贤亲王,九皇子被封为义孝亲王……十二皇子被封为忠顺亲王。
而一直远在辽东一带戍守边塞的二皇子则被封为忠勇亲王。因着辽东一带常有蛮夷寇边的缘故,忠勇亲王已经有好几年没能回京。当然这其中也有忠勇亲王素性耿直,最讨厌京中皇子相争人心叵测,勾心斗角的缘故。再者忠勇亲王少时体弱多病,圣人曾找神僧给他算过命,说他命中不该呆在皇城。于是圣人便将忠勇亲王迁出宫中,一直养在平亲王的府中。忠勇亲王因在皇叔府中长大,自然而然便亲近皇叔家的几位堂兄堂弟。所以他自二十岁随同平亲王抵达辽东,一呆好几年也不爱回来。
这回上皇退位,太子继位。所有外省亲王并节度使等都得回朝拜见新皇。平亲王与忠勇亲王一家人也在辽东局势安稳之后,开始着手回京之事。
估计大概在四月份就能抵达长安。
目今暂且不说忠勇亲王回京之事。只说尤三姐儿这个后世穿来的人在听到六皇子被封为义忠亲王,十二皇子被封为忠顺亲王之后……心下颇有些一言难尽的情绪。
不过此等心结不足为外人道。尤三姐儿也不会蠢到将这些事情拿来信口胡说。因此陈氏等人虽然好奇尤三姐儿为什么在听到众皇子封赏的消息后表现的如此异于平常,但百般询问无果,也只得不了了之。
却说太子殿下在封赏过诸位皇子妃嫔之后,却并未按照某些臣子设想的那般,再次封赏群臣。不过太子门下心明眼亮之人却是明白太子这种按兵不动的手段。
虽然俗话总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太子继位的情况同前人多有不同,在继位之后的手段,自然也不好太过仿照前人。
如今圣人年事虽高,但圣体康健。考虑到圣人少年登基,素来乾纲独断,建元帝并没有在继位之后大力扶持自己的门下。而是继续重用上皇老臣。尤其信任上皇心腹——也就是内阁首辅大臣章怀玉。每遇朝廷大事重要举措,更是亲至上皇跟前聆听圣意。态度恭谨孝顺,且比身为太子之时更甚。
上皇骤失权柄,原本还有些不适应,每每怅然若有所失。却没想到太子登基之后,不但对他的态度愈加亲昵,而且每遇重大决策之前都会跑来请教他的主意。时间久了,上皇不但没了失去权柄的惶恐,甚至还觉着这种无事时轻松自在,有事时还能发挥余热的状态着实不错。
便也不去纠结权柄之事。一时间父子两个倒是越发的默契起来。
圣人突地在年夜宴上提起退位之事,别说满朝文武皇子皇亲,便是太子殿下自己个儿都没有准备。
脑子嗡的变成一片空白,太子殿下瞠目结舌地站在原地,还是太子妃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伸手推了太子一把。
太子殿下回过神来,猛然起身离席,至场中躬身跪拜,一脸正色的恳请圣人收回先前之言,并且极力表白自己的忠心耿耿,绝无僭越之心。
太子殿下话音刚落,陈珪也离席上前,躬身跪请陛下收回旨意。太子殿下与陈珪都有了动作,太子门下一脉大臣也都反应过来。不管是不是暗自窃喜,自觉有了盼头的,这会子也都忙着躬身跪拜,附和太子与陈珪之意,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其他几位皇子见状,不拘心下如何作想,此时此刻也都按捺住了。全都跪下来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圣人居高临下耳聪目明,自然也能看出宴上各人的心思。不过他既然瞒着太子与诸位皇子做下这等决定,又命章怀玉在暗中筹谋许久,必然不是心血来潮。所以他并不理会这些臣子的请愿,反而摆手说道:“朕意已决。自朕去岁抱病,朝中由太子监国,太子一言一行朕皆看在眼中。非常不错。”
圣人说到这里,不觉看了太子一眼。却发现太子正愣愣的看着他,面上不掩关切之色,登时心中一暖。因又想到自他病后太子监国,每日不但要处理朝廷上的事务,还得抽出时间来陪在他的身边亲侍汤药。为了照顾他的心情,又将所有兄弟召入宫中陪伴他,可是他的那些兄弟们却在暗中给他使绊子,做出各种小动作,只想看着太子出错,想方设法的要抓太子的把柄……
世人皆言天家无亲情,圣人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不过他那时候还小,一切有太皇太后保驾护航。等他记事的时候,已经贵为九五之尊。纵然少年登基,面对朝廷上的内忧外患,他也有压力。不过他好歹还有太皇太后帮衬,且名正言顺,境遇到不至于像太子这般为难。
自己的儿子自己疼。
圣人一方面是心疼太子的腹背受敌,一方面也是害怕其他几个儿子作大发了,有朝一日自己山陵崩时,他们几个没人压制,兄弟相争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况且自己年事已高,不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不如以往。与其恋栈权位死死不放手,非得耗到最后一刻,莫如退一步捧太子上位。如此一来太子能名正言顺继承皇位,其他几个儿子有自己镇着,也能消停下来。而自己放了权力一心养老,只怕还能多活几年……
圣人少年登基,秉性坚韧素来乾纲独断。此刻既已下定主意,也不会听从臣下的劝谏。他固执己见,非要行退位之事。甚至明令内阁首辅章怀玉操持一切事宜,且命礼部按照太子的身量制作龙袍冕服,又命礼部户部预备退位大典与继位大典,只待年后便退位让贤。
圣人一口气下达多封旨意,砸的满朝文武皇子皇亲都晕头转向的。连这一个年都不曾好过。他自己却施施然的窝在后宫享受人生。
因着朝廷突然出了这么个大风暴。虽是大年节下,贤媛集倒也紧急组织了一次例会。其中太子妃为了避嫌等事,未曾亲至。六皇子妃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也未曾来。不过三皇子妃、七皇子妃、八皇子妃、十一皇子妃、十二皇子妃并四位异性郡王妃及郡主县主乃至各家诰命却都来了。大家亲亲热热的坐了一回,说笑几句,方才散了。
貌似面儿上未有什么动静,不过尤三姐儿能明显感觉到,某些阵营开始挪动脚步。原本在私下并无太多交往的其他皇子门下的诰命贵女们,也有同尤三姐儿热络闲话儿的。
当初尤三姐儿言笑时提及的夫人外交,此刻似乎有隐隐成形的趋势。
待众人散后,尤三姐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陈家。因着太子殿下即将继位的缘故,身为太子心腹重臣的陈珪在朝中显得越发炙手可热。至少这大年节下过来拜访的仕宦亲贵家的马车,都排到了巷子外头。所谓门庭若市鲜花着锦,说的便是这样的场面了。
尤三姐儿并没有打扰在外院儿寒暄贵客的舅舅陈珪,直接吩咐小子们将马车抬进二门上。一时小子们鱼贯退下,早有粗使婆子抬着轿辇到了偏院儿。三姐儿下车换轿,一路摇摇晃晃进了内宅。先到上房给老太太舅母表嫂表姐请安,又说了一回闲话。至晚饭的时节,陈珪方才脱开身返回内宅。
舅甥两个一见面,少不得相互调侃了几句。陈珪知道尤三姐儿刚从陈园回来,应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便将尤三姐儿邀到了内书房。
一时献茶毕,又上了几样点心。尤三姐儿一壁吃茶一壁将贤媛集的动向一一说明。陈珪沉吟了一回,方才笑道:“他们倒是乖觉。只不知是真心投靠还是假意如此。”
尤三姐儿闻言,不以为然的笑道:“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太子殿下原本就是正统,何况其为人仁孝贤德,英明睿智,监国这许多年来,也不曾出过差错。倘若说那些个臣子之前打着从龙的歪主意,这会子圣人金口玉言,尘埃落定。他们也该看明白形势了。会有一些墙头草想要望风而动,也属寻常。不过舅舅的思虑也对。反正太子殿下如今已是稳操胜券。那咱们也就稳坐钓鱼台,管他是真心投靠还是假意奉承。俗话说得好,不见兔子不撒鹰。理会那些做什么呢?”
陈珪闻言莞尔,忍不住点了点尤三姐儿,开口说道:“好你个鬼机灵。居然还知道不见兔子不撒鹰。倒是把你舅舅和太子比成什么了?”
尤三姐儿闻言,捂住额头嘻嘻一笑。
展眼便过了正月。朝廷上全都在忙着圣人退位并太子继位之事。虽说圣人目前身体康健又是主动退位,按说筹办大典用不着那么着急。无奈圣人自己催得紧,竟然乾纲独断把继位大典定在二月二龙抬头这日。礼部大臣与宗人府的大臣没有办法,只好加班加点忙的脚不沾地,才将一切事宜都预备妥当。
至于继位大典当日之势如何隆重,文武百官如何思虑,暂且不必细说。
只说太子殿下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年号为建元,大赦天下,大肆封赏。他将自己的父皇封为太上皇,父皇的嫔妃也都水涨船高,被封为太妃太嫔。太子妃顺理成章封为皇后,其他几位皇子也都被封为王。
其中三皇子被封为忠康亲王,六皇子被封为义忠亲王,七皇子被封为义贤亲王,九皇子被封为义孝亲王……十二皇子被封为忠顺亲王。
而一直远在辽东一带戍守边塞的二皇子则被封为忠勇亲王。因着辽东一带常有蛮夷寇边的缘故,忠勇亲王已经有好几年没能回京。当然这其中也有忠勇亲王素性耿直,最讨厌京中皇子相争人心叵测,勾心斗角的缘故。再者忠勇亲王少时体弱多病,圣人曾找神僧给他算过命,说他命中不该呆在皇城。于是圣人便将忠勇亲王迁出宫中,一直养在平亲王的府中。忠勇亲王因在皇叔府中长大,自然而然便亲近皇叔家的几位堂兄堂弟。所以他自二十岁随同平亲王抵达辽东,一呆好几年也不爱回来。
这回上皇退位,太子继位。所有外省亲王并节度使等都得回朝拜见新皇。平亲王与忠勇亲王一家人也在辽东局势安稳之后,开始着手回京之事。
估计大概在四月份就能抵达长安。
目今暂且不说忠勇亲王回京之事。只说尤三姐儿这个后世穿来的人在听到六皇子被封为义忠亲王,十二皇子被封为忠顺亲王之后……心下颇有些一言难尽的情绪。
不过此等心结不足为外人道。尤三姐儿也不会蠢到将这些事情拿来信口胡说。因此陈氏等人虽然好奇尤三姐儿为什么在听到众皇子封赏的消息后表现的如此异于平常,但百般询问无果,也只得不了了之。
却说太子殿下在封赏过诸位皇子妃嫔之后,却并未按照某些臣子设想的那般,再次封赏群臣。不过太子门下心明眼亮之人却是明白太子这种按兵不动的手段。
虽然俗话总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太子继位的情况同前人多有不同,在继位之后的手段,自然也不好太过仿照前人。
如今圣人年事虽高,但圣体康健。考虑到圣人少年登基,素来乾纲独断,建元帝并没有在继位之后大力扶持自己的门下。而是继续重用上皇老臣。尤其信任上皇心腹——也就是内阁首辅大臣章怀玉。每遇朝廷大事重要举措,更是亲至上皇跟前聆听圣意。态度恭谨孝顺,且比身为太子之时更甚。
上皇骤失权柄,原本还有些不适应,每每怅然若有所失。却没想到太子登基之后,不但对他的态度愈加亲昵,而且每遇重大决策之前都会跑来请教他的主意。时间久了,上皇不但没了失去权柄的惶恐,甚至还觉着这种无事时轻松自在,有事时还能发挥余热的状态着实不错。
便也不去纠结权柄之事。一时间父子两个倒是越发的默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