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台中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永华盯着项玉看了半天,看的项玉全身毛毛的,陈永华叹了一口气,说道:“像,真像,好像!”
项玉一头雾水,问道:“像?像什么?”
“你很像我认识的一个人,他叫甘辉,去年这个时候死在了江宁城。”陈永华看起来有点哀伤。
这已经是项玉第二次听人说他和甘辉很像了,第一次就是郑成功亲口说的,而这一次是出自陈永华之口,这使得项玉对这个甘辉的兴趣也增多了起来。
“你问我怎么看今天的台湾形势,我本来不想多谈这些国家大事,只愿意安安心心的做一介平民,但是出于对你的感激,别误会,我是替那些老百姓感激你的,一路上我已经听说了,你在禾竂港击败了荷兰人,使得南部的百姓的处境稍稍改观了一些,至少不会在受到荷兰人的直接威胁,这一路来你有愿意出手帮助这些妇孺老弱,显得你跟其他的明军将领有些不同,说实话,我有点欣赏你了,是可惜你生不逢时,这个时候恐怕也难有作为了。”陈永华缓缓道来,说的轻描淡写,项玉听后却更觉得好奇。
“陈先生过奖了,末将只是感念百姓的不易,天下兴亡苦的都是百姓,遥望对岸,我泱泱中华却沦陷于蛮夷之手,无数中原百姓流离失所,近五十年的战乱分争使得多少普通百姓家破人亡,如今我们沦落此地,虽然势单力薄,却也要胸怀救国治市的壮志雄心,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中原六百州!”项玉自己都给自己的情绪调动起来,说到最后竟然豪情万丈,气冲云霄。
陈永华看着项玉的神情,眼睛里面满是诧异,又有欣慰,他对着项玉深深一拜,说道:“陈复甫愿追随将军,辅佐将军成就大业!”
项玉没想到自己装了一顿13竟然让这个被郑成功称为“我之卧龙”的人拜倒在自己帐下,他连忙扶起陈永华,好一番礼遇之后陈永华的清虚才稍稍安定了些,陈永华今年不过是二十七八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得到这样一个谋士对于项玉来说正可谓是如虎添翼。
陈永华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回到项玉之前问道的问题上来,对项玉说道:“将军此番前往北方,显然是已经看出南部的明军将会有一场内斗,将军认为自己实力弱小,不愿意被卷进这场争斗里面,因此才率军北上,是也不是?”
项玉没有否认这个问题,陈永华所说的基本是他心中的真实想法。有关铁矿、煤炭之类的也是另外的一个原因,这个当然是没办法跟陈永华讲的。
陈永华见项玉肯定了自己的猜想,微微一笑,继续道:“将军以为冯信和刘国轩两人为何会出现纷争,两人此时一人占据台湾城,一人占据承天府,一者强于水军海战之利,一人精于陆战,实力强大,两人都能知晓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为何要还要去做这种争斗,而不能和平相处呢?”
在项玉看来这个问题真的再简单不过,这两个人出现争执还不是为了争夺领导的地位,意图独霸一方。但是眼下陈永华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那么答案肯定不会是他所想的那么简单,项玉仔细想了想,却没有想到精要之处。
陈永华见项玉答不出来,笑着说道:“将军或许是以为这两人只是为了争夺权力而要如此,实则不然,此二人都是一面极强,另一面极弱,两者相争胜负实乃未知之数,因此两人为何不能和平相处?原因有两点:第一,两人是为了争夺明军阵营中其他势力的权力,这一点上面冯信起初做的更好,他手中的资源无论是地盘还是兵力都要超过刘国轩,而且刘国轩孤悬海外,土地贫瘠,粮食供应都会发生困难,时间一久就会越发不利,因此他来积极分化拉拢那些不愿意被冯信吞并的将领,这其中就有林凤。”
项玉一惊,原来屏东事件是刘国轩挑起来的,这一招够毒的,不仅使得冯信的吞并过程变得艰难,甚至是引起了其他明军势力的反感。
陈永华并没有察觉到项玉已经分了神,他继续讲道:“第二点就是为了给清军一个交代,说的详细点是为了给施琅一个交代,让施琅安心。”
项玉好生奇怪,怎么明军内部的纷争竟然撤到了施琅的身上来了,他疑惑的看着陈永华,等待着他的解释。
陈永华好像是知道他的心思一样,解释道:“此番对台作战,有两个耐人寻味之处,第一个就是清廷突然和荷兰人联起手来,这一点不难推测,应该是出自施琅之手,满清贵族出身辽东苦寒之地,对于南方海事并不了解,更别提远在南洋之外的荷兰人了,所以这应该是施琅和荷兰人之间的联手,为的就是要从我军手中夺取金门和厦门,为何是这两地,而不包括台湾岛呢?我的推测是之前施琅是有意放任我军攻打台湾而不加以阻拦,不知将军是否还记得当时出征之前,马港的清军水军突然间消失了,王爷派出大量哨船四处打探侦查,也没发现清军的踪迹,这才得以顺利的对台出兵,我想这恐怕是施琅的有意为之。”
历史书上可没有记载这些东西,项玉虽然不知道陈永华分析的对不对,但是还是对于他十分佩服,在没有什么具体资料的情况下面能够推测出这么多东西出来,也是很不容易的,从战略层面来说这个人确实是一个大才。
“施琅的这些举动最终可能会引起清廷的不满,指责他在明军主力征台的时候没有丝毫作为,这一点施琅不得不防,因此他才会想到要夺取金门厦门两地,这两地对于清廷来说要比台湾更加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夺取了这两个地方意味着清军在整个大陆上面的作战告于段落,天下基本平定,统治者可以像百姓们宣称明朝彻底灭亡,满清人口不多,军队的数量更少,满清贵族不愿意看到战事久拖不决,因为一旦日后有什么变故,比如说如同去年延平郡王北伐之举,一旦成功势必声震全国,对清廷的统制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动摇其根本,而且因为王爷一直将金厦两地视为基地据点,当做北伐抗争的大后方,因此金厦两地的战略意义重大,夺取了这两地,基本上可以扫除明军对于整个南方的威胁,未来即使明军从台湾出兵袭扰东南沿海一带各处,其效果也只是相当于一百多年前的倭寇之患一般,只是小藓小疾,对清军的威胁并不大,对于清廷的通知来说更无威胁,这对于一个新建立的朝代来说意味着大局已定,施琅的这份战功居功至伟。”
陈永华盯着项玉看了半天,看的项玉全身毛毛的,陈永华叹了一口气,说道:“像,真像,好像!”
项玉一头雾水,问道:“像?像什么?”
“你很像我认识的一个人,他叫甘辉,去年这个时候死在了江宁城。”陈永华看起来有点哀伤。
这已经是项玉第二次听人说他和甘辉很像了,第一次就是郑成功亲口说的,而这一次是出自陈永华之口,这使得项玉对这个甘辉的兴趣也增多了起来。
“你问我怎么看今天的台湾形势,我本来不想多谈这些国家大事,只愿意安安心心的做一介平民,但是出于对你的感激,别误会,我是替那些老百姓感激你的,一路上我已经听说了,你在禾竂港击败了荷兰人,使得南部的百姓的处境稍稍改观了一些,至少不会在受到荷兰人的直接威胁,这一路来你有愿意出手帮助这些妇孺老弱,显得你跟其他的明军将领有些不同,说实话,我有点欣赏你了,是可惜你生不逢时,这个时候恐怕也难有作为了。”陈永华缓缓道来,说的轻描淡写,项玉听后却更觉得好奇。
“陈先生过奖了,末将只是感念百姓的不易,天下兴亡苦的都是百姓,遥望对岸,我泱泱中华却沦陷于蛮夷之手,无数中原百姓流离失所,近五十年的战乱分争使得多少普通百姓家破人亡,如今我们沦落此地,虽然势单力薄,却也要胸怀救国治市的壮志雄心,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中原六百州!”项玉自己都给自己的情绪调动起来,说到最后竟然豪情万丈,气冲云霄。
陈永华看着项玉的神情,眼睛里面满是诧异,又有欣慰,他对着项玉深深一拜,说道:“陈复甫愿追随将军,辅佐将军成就大业!”
项玉没想到自己装了一顿13竟然让这个被郑成功称为“我之卧龙”的人拜倒在自己帐下,他连忙扶起陈永华,好一番礼遇之后陈永华的清虚才稍稍安定了些,陈永华今年不过是二十七八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得到这样一个谋士对于项玉来说正可谓是如虎添翼。
陈永华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回到项玉之前问道的问题上来,对项玉说道:“将军此番前往北方,显然是已经看出南部的明军将会有一场内斗,将军认为自己实力弱小,不愿意被卷进这场争斗里面,因此才率军北上,是也不是?”
项玉没有否认这个问题,陈永华所说的基本是他心中的真实想法。有关铁矿、煤炭之类的也是另外的一个原因,这个当然是没办法跟陈永华讲的。
陈永华见项玉肯定了自己的猜想,微微一笑,继续道:“将军以为冯信和刘国轩两人为何会出现纷争,两人此时一人占据台湾城,一人占据承天府,一者强于水军海战之利,一人精于陆战,实力强大,两人都能知晓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为何要还要去做这种争斗,而不能和平相处呢?”
在项玉看来这个问题真的再简单不过,这两个人出现争执还不是为了争夺领导的地位,意图独霸一方。但是眼下陈永华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那么答案肯定不会是他所想的那么简单,项玉仔细想了想,却没有想到精要之处。
陈永华见项玉答不出来,笑着说道:“将军或许是以为这两人只是为了争夺权力而要如此,实则不然,此二人都是一面极强,另一面极弱,两者相争胜负实乃未知之数,因此两人为何不能和平相处?原因有两点:第一,两人是为了争夺明军阵营中其他势力的权力,这一点上面冯信起初做的更好,他手中的资源无论是地盘还是兵力都要超过刘国轩,而且刘国轩孤悬海外,土地贫瘠,粮食供应都会发生困难,时间一久就会越发不利,因此他来积极分化拉拢那些不愿意被冯信吞并的将领,这其中就有林凤。”
项玉一惊,原来屏东事件是刘国轩挑起来的,这一招够毒的,不仅使得冯信的吞并过程变得艰难,甚至是引起了其他明军势力的反感。
陈永华并没有察觉到项玉已经分了神,他继续讲道:“第二点就是为了给清军一个交代,说的详细点是为了给施琅一个交代,让施琅安心。”
项玉好生奇怪,怎么明军内部的纷争竟然撤到了施琅的身上来了,他疑惑的看着陈永华,等待着他的解释。
陈永华好像是知道他的心思一样,解释道:“此番对台作战,有两个耐人寻味之处,第一个就是清廷突然和荷兰人联起手来,这一点不难推测,应该是出自施琅之手,满清贵族出身辽东苦寒之地,对于南方海事并不了解,更别提远在南洋之外的荷兰人了,所以这应该是施琅和荷兰人之间的联手,为的就是要从我军手中夺取金门和厦门,为何是这两地,而不包括台湾岛呢?我的推测是之前施琅是有意放任我军攻打台湾而不加以阻拦,不知将军是否还记得当时出征之前,马港的清军水军突然间消失了,王爷派出大量哨船四处打探侦查,也没发现清军的踪迹,这才得以顺利的对台出兵,我想这恐怕是施琅的有意为之。”
历史书上可没有记载这些东西,项玉虽然不知道陈永华分析的对不对,但是还是对于他十分佩服,在没有什么具体资料的情况下面能够推测出这么多东西出来,也是很不容易的,从战略层面来说这个人确实是一个大才。
“施琅的这些举动最终可能会引起清廷的不满,指责他在明军主力征台的时候没有丝毫作为,这一点施琅不得不防,因此他才会想到要夺取金门厦门两地,这两地对于清廷来说要比台湾更加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夺取了这两个地方意味着清军在整个大陆上面的作战告于段落,天下基本平定,统治者可以像百姓们宣称明朝彻底灭亡,满清人口不多,军队的数量更少,满清贵族不愿意看到战事久拖不决,因为一旦日后有什么变故,比如说如同去年延平郡王北伐之举,一旦成功势必声震全国,对清廷的统制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动摇其根本,而且因为王爷一直将金厦两地视为基地据点,当做北伐抗争的大后方,因此金厦两地的战略意义重大,夺取了这两地,基本上可以扫除明军对于整个南方的威胁,未来即使明军从台湾出兵袭扰东南沿海一带各处,其效果也只是相当于一百多年前的倭寇之患一般,只是小藓小疾,对清军的威胁并不大,对于清廷的通知来说更无威胁,这对于一个新建立的朝代来说意味着大局已定,施琅的这份战功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