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交州之行(三十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郭斌说他所为的并非林邑国后续报复的事情,王越、朱符同是松了一口气。郭斌位高权重,手下又是有兵有将,是正儿八经的破鲜卑中郎将,在朝中更是威望极隆。若他真的想要参与进来,那这事儿便只能以他为主,到时候便是胜了,交州怕也只会承担沦为战场的伤害,至于好处,那可能连一点儿汤水都剩不下。
无论是朱符还是士家,都需要通过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扩大实力。看着中原州县的豪族与官员逐步揽权,谁能受得了这个诱惑?交州未曾受到黄巾之乱的波及,因此便需要一个扩充实力的借口。他们双方,一个要招募部曲,使得自己刺史的位子做得更稳当,更闪耀亮眼;一个要往官军里塞人,要尽量扩大己方在官军中的影响力,以增加其对交州的掌控力量。可以说,原本存在分歧的双方,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可郭斌说对于林邑国的事情不再抱有兴趣,让在场诸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之心。
朱符道:“既如此,今夜潜阳邀我前来,却是所为何事呢?”
郭斌手扶着桌案,身体前倾,道:“斌所属意者,竿柘也。”
竿柘即甘蔗,所以用“竿”字,谓其茎如竹竿也;而“柘”字读音与蔗相同,《离骚》、《汉书》皆作柘字,是一个通假字。
王越听了,疑惑道:“此物在岭南极为常见,只是不知潜阳要它干什么呢?”
郭斌丝毫没有隐瞒自己打算的心思,本来这事儿想要办成,很大程度上还要借重在座众人的支持。因此,毫不隐藏地开口道:“甘蔗产于岭南,而中原鲜见其踪。此物若是能运到颍川乃至京师,想来当大有作为。”
士燮见多识广,人又最是睿智通达,闻一知十,听了郭斌的话,遂道:“潜阳所想,是为了将甘蔗运到颍川去?”随即点点头,道:“这个竿柘,茎脆而多 汁,甘甜味美,其外形又极类竹,可谓内外兼秀之物。况且其汁液更能消痰止渴,利大小肠,更能除心胸烦热,解酒毒,若是运入中原,想来确是佳物。”
郭斌没想到士燮脑筋转得这么快,也没想到他竟懂得这么多。为了寻找交州的特产,以加强颍川与其经济联系,维持岭南地区的稳定,郭斌可谓绞尽脑汁,终于找出了甘蔗这么个在岭南地区分布极广的经济作物。
甘蔗在后世是极为味美而价廉的果类,很得人们的喜爱。可是郭斌要将甘蔗运到颍川去,却并非是为了做东汉末年的水果商人,况且若是以目前的运力和保鲜手段,单凭着水果便想要将交州与中原从经济上牢牢绑在一起,那也是不现实的。
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若是荔枝这样保鲜期很短的水果,要从交州晃晃悠悠地运到中原,在此时显然是个笑话。而甘蔗则不同,若是将其捆扎起来,放到铺了湿土的船上,上面铺上新鲜的甘蔗叶,叶上再加一层浇湿的泥土,只要保证船上不积水,便可大大延长其贮藏期限。
而且运送的路线郭斌也早就想好了,便从番禺装船,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从淮河入海口进入淮水,然后逆流而上,经徐州而入豫州,过寿春后进入淮水的支流颍水,然后逆流来到颍川,而阳翟县,便在颍水上游处。
这样沿着海岸线走,虽确是在海中航行,却是在近海,随时可以靠岸补给。况且如此大宗物资以船运的方式运送,也可大大节约运输成本,毕竟此时没有大型的运货汽车啊!而且保存方便,并不会太过费力。
然而,这不是最主要的,郭斌所以要将甘蔗千里迢迢地运送到阳翟县去,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其所拥有的附加价值。郭斌不是为了做水果贩子,他要利用甘蔗制取蔗糖,还要用甘蔗酿酒,即便是经过充分压榨后的甘蔗渣,也可以用作造纸的原材料。
若是依照后世的历史,制取蔗糖的方法是从西域传中国的,当时被称为紫沙糖。李时珍说它“法出西域,唐太宗始遣人传其法入中国。”用甘蔗制取蔗糖,在原理上很简单,就像把浓度很高的糖水煮开,使其水分逐渐蒸发,最终变成结晶糖块那么简明而毫无技术难度。
若是想要制作蔗糖,首先便要将富含糖分的甘蔗汁压榨出来,那么想要形成规模化生产,压榨机便是关键。郭斌在南下之前,便就这个问题吩咐过马钧。其实它造起来也并不麻烦,只要通过几组相互联动的齿轮,带动两个铁质的滚筒,便能轻易制作出来。小型的可以用人力转动,大型的则可以借助水力使其持续转动。这是一个原理简单的小型机械,既然已经过了这么久,想来马钧的研究应当有眉目了。
榨汁之后,便需要将压榨出来的甘蔗汁清洁一下。这个更是没有丝毫技术难度,只要在甘蔗汁的出水口下面接上几层干净的纱布,甘蔗的渣滓便可被层层纱布挡住,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此时对于蔗糖的要求并不高,一句话,只要甜就行。人类对甜味的喜爱可谓是深入骨髓,只要是甜的,大约便可以迅速补充人体能量,因为它可以迅速提高人类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而血糖可以直接分解为热量,以供应人体的各项生命机能。
因此,洁净甘蔗的所谓亚硫酸法与石灰法,既浪费人力物力,提高了成本,郭斌也丝毫不懂得其具体操作流程,便只能将这些花里胡哨的花招放弃了。在这个时代,创造出可以长期保存,供人食用的蔗糖这种高档奢侈品来已属难能,哪里还能要求太多呢?先要解决有没有,才能轮到好不好的问题。
洁净过后,还有蒸发、结晶、分蜜和干燥四个工序,郭斌的方法却也简单粗暴,他采取的办法便是煮。所谓的煮,便是将清洁的蔗糖汁放入铁锅中,用木柴烧,以将其水分尽量熬干,待剩下极为粘稠的浆体之后,将其倒进模子中定型,一块蔗糖便算是制成了。
除了制糖,郭斌还打算利用甘蔗的汁液酿酒。郭斌也不懂得甘蔗汁如何酿酒,不过现在家大业大,也不在乎一点点浪费了。他的打算是让下面的人试试与葡萄酒同样的酿制方法,能酿出甘蔗酒来自然是最好,便是酿不出来,也可以想想其他的办法。比如在酿酒的时候加入一点葡萄酒的酒曲,又或者加大饴糖的分量,总之可以同时进行,依次尝试,只要能酿出酒来就成。
在前世,郭斌并非嗜酒之人,亦未曾尝过甘蔗酒,可他却听说过甘蔗可以酿酒。既然有这种东西,多加尝试便定然可以做出来。不过伏龙山庄虽以酿酒而知名天下,郭斌对于粮食酒却丝毫没有热情。
黄巾之乱至今,对于中原的伤害不只是人员的伤亡和对原有制度的破坏,更重要也更根本的却是对生产的破坏。便是许多人当初可能没有注意到,如今也该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中原土地荒芜,粮食生产错过农时,便是在田里生长的作物,也没有人来得及收拾。
黄巾军开府库,散粮食;散居各地的黄巾余孽如今也是劫掠州县,攻击守备不够严整的地方豪族。当初是为了取得军资、装备以支撑太平道与官军的对抗,如今却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些在黄巾之乱后回到家乡的流民,或是租种地主的土地,或是向地主借了种子和口粮,重新开发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只为了恢复原来平稳安定的生活。
然而,那些太平道余孽,带着原本还是良民的老百姓,打着劫富济贫的幌子四处劫掠,使得原本刚要安定下来的农民连最后一点口粮亦被抢光后,再不可能筹措起偿还借贷的地主的财货,便不得不加入其中,再一起去抢别人。强盗们靠着这个法子,裹挟归乡的老百姓,迅速增强自身的力量,实力愈发坐大。
这样做的后果是,老实种田的人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因此便也没有人愿意种田。依照这种情势发展下去,整个天下恐怕会越来越乱,饥荒会较之黄巾之乱初起时更要剧烈。因为此时地主与农民之间,那种熟人社会的信任关系已经崩塌,农民想要从地主手中借贷种田用的启动资金的难度也大大提高,老百姓想要老实种地生存亦变成了一种奢望。由此看来,东汉王朝确然已经陷入风雨飘摇之中了。
面对全国性的粮食危机,颍川郡身处大潮之中,自然也无法避免。郭斌可以用葡萄酿酒,可以用甘蔗酿酒,却怎么也不会支持用粮食酿酒。到了关键时候,无论是美酒还是五铢钱,又或者抵用券,都无法填饱肚子,没有人会与自己饿得乱叫的肚子讲道理。
必将到来的粮食危机,郭斌和麾下的智囊们早已预料到了,为了保证颍川郡的稳定,他们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这措施说起来也简单,主要分为几个手段。
第一,利用颍川郡强大的税收能力和地方豪强们强横的财力,尽最大可能地从各地收购粮食。第二,在颍川郡中建设大型粮仓,这粮仓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极为庞大而先进,所用的是塞外三城的动滑轮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利用在黄巾之乱中渐渐累积而成的丰沛的人力资源,大规模开垦荒地,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屯田,提高颍川郡内的粮食产出。
在这个时代,人口较之后世少之又少,荒地也有极多。然而,因为生产力水平有限,一个人所能料理的农田规模也极为有限,因此即便是在相对来说人口众多的颍川郡,荒地的面积也是大得惊人,短时间内根本不用担心土地不够用的事情。
听郭斌说他所为的并非林邑国后续报复的事情,王越、朱符同是松了一口气。郭斌位高权重,手下又是有兵有将,是正儿八经的破鲜卑中郎将,在朝中更是威望极隆。若他真的想要参与进来,那这事儿便只能以他为主,到时候便是胜了,交州怕也只会承担沦为战场的伤害,至于好处,那可能连一点儿汤水都剩不下。
无论是朱符还是士家,都需要通过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扩大实力。看着中原州县的豪族与官员逐步揽权,谁能受得了这个诱惑?交州未曾受到黄巾之乱的波及,因此便需要一个扩充实力的借口。他们双方,一个要招募部曲,使得自己刺史的位子做得更稳当,更闪耀亮眼;一个要往官军里塞人,要尽量扩大己方在官军中的影响力,以增加其对交州的掌控力量。可以说,原本存在分歧的双方,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可郭斌说对于林邑国的事情不再抱有兴趣,让在场诸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之心。
朱符道:“既如此,今夜潜阳邀我前来,却是所为何事呢?”
郭斌手扶着桌案,身体前倾,道:“斌所属意者,竿柘也。”
竿柘即甘蔗,所以用“竿”字,谓其茎如竹竿也;而“柘”字读音与蔗相同,《离骚》、《汉书》皆作柘字,是一个通假字。
王越听了,疑惑道:“此物在岭南极为常见,只是不知潜阳要它干什么呢?”
郭斌丝毫没有隐瞒自己打算的心思,本来这事儿想要办成,很大程度上还要借重在座众人的支持。因此,毫不隐藏地开口道:“甘蔗产于岭南,而中原鲜见其踪。此物若是能运到颍川乃至京师,想来当大有作为。”
士燮见多识广,人又最是睿智通达,闻一知十,听了郭斌的话,遂道:“潜阳所想,是为了将甘蔗运到颍川去?”随即点点头,道:“这个竿柘,茎脆而多 汁,甘甜味美,其外形又极类竹,可谓内外兼秀之物。况且其汁液更能消痰止渴,利大小肠,更能除心胸烦热,解酒毒,若是运入中原,想来确是佳物。”
郭斌没想到士燮脑筋转得这么快,也没想到他竟懂得这么多。为了寻找交州的特产,以加强颍川与其经济联系,维持岭南地区的稳定,郭斌可谓绞尽脑汁,终于找出了甘蔗这么个在岭南地区分布极广的经济作物。
甘蔗在后世是极为味美而价廉的果类,很得人们的喜爱。可是郭斌要将甘蔗运到颍川去,却并非是为了做东汉末年的水果商人,况且若是以目前的运力和保鲜手段,单凭着水果便想要将交州与中原从经济上牢牢绑在一起,那也是不现实的。
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若是荔枝这样保鲜期很短的水果,要从交州晃晃悠悠地运到中原,在此时显然是个笑话。而甘蔗则不同,若是将其捆扎起来,放到铺了湿土的船上,上面铺上新鲜的甘蔗叶,叶上再加一层浇湿的泥土,只要保证船上不积水,便可大大延长其贮藏期限。
而且运送的路线郭斌也早就想好了,便从番禺装船,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从淮河入海口进入淮水,然后逆流而上,经徐州而入豫州,过寿春后进入淮水的支流颍水,然后逆流来到颍川,而阳翟县,便在颍水上游处。
这样沿着海岸线走,虽确是在海中航行,却是在近海,随时可以靠岸补给。况且如此大宗物资以船运的方式运送,也可大大节约运输成本,毕竟此时没有大型的运货汽车啊!而且保存方便,并不会太过费力。
然而,这不是最主要的,郭斌所以要将甘蔗千里迢迢地运送到阳翟县去,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其所拥有的附加价值。郭斌不是为了做水果贩子,他要利用甘蔗制取蔗糖,还要用甘蔗酿酒,即便是经过充分压榨后的甘蔗渣,也可以用作造纸的原材料。
若是依照后世的历史,制取蔗糖的方法是从西域传中国的,当时被称为紫沙糖。李时珍说它“法出西域,唐太宗始遣人传其法入中国。”用甘蔗制取蔗糖,在原理上很简单,就像把浓度很高的糖水煮开,使其水分逐渐蒸发,最终变成结晶糖块那么简明而毫无技术难度。
若是想要制作蔗糖,首先便要将富含糖分的甘蔗汁压榨出来,那么想要形成规模化生产,压榨机便是关键。郭斌在南下之前,便就这个问题吩咐过马钧。其实它造起来也并不麻烦,只要通过几组相互联动的齿轮,带动两个铁质的滚筒,便能轻易制作出来。小型的可以用人力转动,大型的则可以借助水力使其持续转动。这是一个原理简单的小型机械,既然已经过了这么久,想来马钧的研究应当有眉目了。
榨汁之后,便需要将压榨出来的甘蔗汁清洁一下。这个更是没有丝毫技术难度,只要在甘蔗汁的出水口下面接上几层干净的纱布,甘蔗的渣滓便可被层层纱布挡住,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此时对于蔗糖的要求并不高,一句话,只要甜就行。人类对甜味的喜爱可谓是深入骨髓,只要是甜的,大约便可以迅速补充人体能量,因为它可以迅速提高人类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而血糖可以直接分解为热量,以供应人体的各项生命机能。
因此,洁净甘蔗的所谓亚硫酸法与石灰法,既浪费人力物力,提高了成本,郭斌也丝毫不懂得其具体操作流程,便只能将这些花里胡哨的花招放弃了。在这个时代,创造出可以长期保存,供人食用的蔗糖这种高档奢侈品来已属难能,哪里还能要求太多呢?先要解决有没有,才能轮到好不好的问题。
洁净过后,还有蒸发、结晶、分蜜和干燥四个工序,郭斌的方法却也简单粗暴,他采取的办法便是煮。所谓的煮,便是将清洁的蔗糖汁放入铁锅中,用木柴烧,以将其水分尽量熬干,待剩下极为粘稠的浆体之后,将其倒进模子中定型,一块蔗糖便算是制成了。
除了制糖,郭斌还打算利用甘蔗的汁液酿酒。郭斌也不懂得甘蔗汁如何酿酒,不过现在家大业大,也不在乎一点点浪费了。他的打算是让下面的人试试与葡萄酒同样的酿制方法,能酿出甘蔗酒来自然是最好,便是酿不出来,也可以想想其他的办法。比如在酿酒的时候加入一点葡萄酒的酒曲,又或者加大饴糖的分量,总之可以同时进行,依次尝试,只要能酿出酒来就成。
在前世,郭斌并非嗜酒之人,亦未曾尝过甘蔗酒,可他却听说过甘蔗可以酿酒。既然有这种东西,多加尝试便定然可以做出来。不过伏龙山庄虽以酿酒而知名天下,郭斌对于粮食酒却丝毫没有热情。
黄巾之乱至今,对于中原的伤害不只是人员的伤亡和对原有制度的破坏,更重要也更根本的却是对生产的破坏。便是许多人当初可能没有注意到,如今也该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中原土地荒芜,粮食生产错过农时,便是在田里生长的作物,也没有人来得及收拾。
黄巾军开府库,散粮食;散居各地的黄巾余孽如今也是劫掠州县,攻击守备不够严整的地方豪族。当初是为了取得军资、装备以支撑太平道与官军的对抗,如今却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些在黄巾之乱后回到家乡的流民,或是租种地主的土地,或是向地主借了种子和口粮,重新开发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只为了恢复原来平稳安定的生活。
然而,那些太平道余孽,带着原本还是良民的老百姓,打着劫富济贫的幌子四处劫掠,使得原本刚要安定下来的农民连最后一点口粮亦被抢光后,再不可能筹措起偿还借贷的地主的财货,便不得不加入其中,再一起去抢别人。强盗们靠着这个法子,裹挟归乡的老百姓,迅速增强自身的力量,实力愈发坐大。
这样做的后果是,老实种田的人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因此便也没有人愿意种田。依照这种情势发展下去,整个天下恐怕会越来越乱,饥荒会较之黄巾之乱初起时更要剧烈。因为此时地主与农民之间,那种熟人社会的信任关系已经崩塌,农民想要从地主手中借贷种田用的启动资金的难度也大大提高,老百姓想要老实种地生存亦变成了一种奢望。由此看来,东汉王朝确然已经陷入风雨飘摇之中了。
面对全国性的粮食危机,颍川郡身处大潮之中,自然也无法避免。郭斌可以用葡萄酿酒,可以用甘蔗酿酒,却怎么也不会支持用粮食酿酒。到了关键时候,无论是美酒还是五铢钱,又或者抵用券,都无法填饱肚子,没有人会与自己饿得乱叫的肚子讲道理。
必将到来的粮食危机,郭斌和麾下的智囊们早已预料到了,为了保证颍川郡的稳定,他们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这措施说起来也简单,主要分为几个手段。
第一,利用颍川郡强大的税收能力和地方豪强们强横的财力,尽最大可能地从各地收购粮食。第二,在颍川郡中建设大型粮仓,这粮仓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极为庞大而先进,所用的是塞外三城的动滑轮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利用在黄巾之乱中渐渐累积而成的丰沛的人力资源,大规模开垦荒地,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屯田,提高颍川郡内的粮食产出。
在这个时代,人口较之后世少之又少,荒地也有极多。然而,因为生产力水平有限,一个人所能料理的农田规模也极为有限,因此即便是在相对来说人口众多的颍川郡,荒地的面积也是大得惊人,短时间内根本不用担心土地不够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