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回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清凉殿里面,长乐公主正眯着眼睛望着眼前不请自来的端荣长公主,那张漂亮的脸,在贾玖面前总是笑盈盈的脸,此时此刻却宛如罩着一层冰雪,没有一丝温度。
和亲之前的长乐公主对端荣长公主并不熟悉。他原来就是端荣长公主和亲之后才出生的,端荣长公主对于从小生在在宫廷、一步都没有离开过的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从小就没有见过面的姑姑而已。
长乐公主幼年就没有了亲生母亲,是被身边的宫人们养大的,如果不是皇帝暗中留意,如果不是现任皇后对所有的庶出公主皇子们都一视同仁、不肯让宫人欺负了他们去,长乐公主的生活也没有这么平静。那时候的长乐公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讨好皇后不要让皇后厌恶了他,如何讨好太上皇后让太上皇后偶尔能够照拂他,以及不要惹皇祖父和父皇不高兴。
当年的长乐公主对草原上的事,知道得并不比身边的那些宫女们多。端荣长公主在草原上的遭遇,也从来没有人在长乐公主面前提起过。
谁让长乐公主只是一个小女孩呢?有些事情,大人们是不会允许女孩子沾染的,哪怕长乐公主贵为一国公主,哪怕长乐公主对大齐的国情有深度了解的义务。
端荣长公主真正进入长乐公主的视线的时候,正好是太上皇跟当今皇帝之间权力斗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即便从来没有人在长乐公主耳边开过这个口,长乐公主也知道。作为一个曾经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人,太上皇绝对不会甘心失去自己的权力;而作为一个真正拥有名分的人,他的父皇、当今皇帝也绝对不会甘心一直做一个傀儡。
这也是当时宫廷中的每一个人都清楚的事实。也是当年的宫廷里面每一个人都不敢说出口的事实。
当今皇帝已经做了十余年的傀儡了。那根紧绷的弦也差不多到了一个临界值。
所以,那一年的中秋节,太上皇突然提出思念女儿、要把端荣长公主接回来的时候,在宫廷之中,不亚于一场地震。
那个时候的长乐公主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比当年第一次进宫的贾玖大不了几岁。那个时候的他,根本就不知道太上皇提出这个要求会对朝廷有什么意义。也不会想到,最后这场战火,会延烧到他的头上。那个时候的他。还在忙着讨好太上皇、讨好太上皇后、讨好他的父皇、讨好当今皇后。
当年的长乐公主并不了解端荣长公主在草原上遭遇过什么,也不了解端荣长公主对于他的皇祖父和他的父皇的意义,他只知道,那个时候。宫里提起端荣长公主的都是好话。
是的。没有人跟他说起过端荣长公主的为人,也没有跟他说大齐女子在草原上会遭遇何等可怕的事情。而他会被隔绝在这些事情之外,原因也只是因为他是个小女孩,一个尚未及笄的小女孩。
因为太上皇对端荣长公主的牵挂,因为皇帝每每提起这个妹妹,他的形象也总是深明大义的,让长乐公主对这位姑母充满了向往之心,即便从来没有见过面。长乐公主对这个姑姑也是保持着相当的好感的。
这种好感,一直维持到长乐公主与端荣长公主的第一次见面。端荣长公主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当年的长乐公主不清楚端荣长公主的那个笑容背后的意义,只是凭着宫廷生活锻炼出来的感觉隐隐发现这位姑母对自己似乎不那么喜欢。经过草原上那段噩梦一般的日子、至今还被噩梦困扰着的长乐公主现在终于明白了端荣长公主当初那个笑容的含义。
如今的大齐比二十多年前的大齐情况要好多了,国家也恢复了元气,可是身为和亲公主的长乐公主,依旧遭遇了那么可怕的事情。那么二十多年前,大齐的国力衰力弱到了极致,差一点就亡了国。那个时候作为和亲公主的端荣长公主,他的遭遇势必比他长乐公主更加悲惨。
因为草原上奉行的便是弱肉强食,弱者是没有权力的。
现在的长乐公主,已经明白了当年端荣长公主的那个笑容的含义了。那个笑容背后是深深的憎恨。端荣长公主在恨着大齐,也在恨着大齐的皇族。在他的心中,是大齐送他去和亲的,也是大齐的皇族,在明明可以选择宫女代替的情况下却拍板决定让他这个真正的公主去和亲。
所以,端荣长公主恨着大齐,恨着大齐的一切,大齐的皇族、大齐的臣子、大齐的百姓。他从地狱里面爬回来,为的就是跟这些人报仇。
这样的端荣长公主,让长乐公主非常厌恶,也非常憎恨,偏偏长乐公主没有抓到这个女人的小尾巴,所以只能忍耐。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长乐公主依旧厌恶着那些主和派的朝臣们,但是也仅仅是厌恶他们给他带来了灾难而已,还不到憎恨的地步。就连长乐公主自己也承认,并不是所有的主和派大臣都是卖国贼,也不是当初所有的主和派大臣都是他父皇的政敌。
当初,朝廷会作出和亲的决定,也是因为许多考量。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长年军备不足导致的大齐边军战斗力严重不足。这件事情,长乐公主是很清楚的。即便是长乐公主这样的宫廷女眷也听说过,草原人能够跟大齐斗得旗鼓相当、平起平坐,那是因为草原人马快、刀快,因为草原人悍不畏死、以伤换伤;而大齐能够抵挡住草原的进攻,那是因为大齐军备优良。
同样是刀,草原人用的弯刀工艺简陋。几乎是一块铁片,与大齐军队常备的唐刀对砍的时候,没有不被磕出一个缺口的。可是这样的弯刀。却靠着马匹的速度和草原人在艰难的环境中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身手,成了一次又一次地掠过大齐军人咽喉的恶魔之刃。
至于大齐边军,那就要说一说,大齐那坑爹的军队制度了。在大齐,只有京师禁军是职业军人,而大齐边军,除了少部分被流放过去的亡命徒。更多的则是应召入伍的农夫。如果是边关的农夫,那也就算了。因为边关战事频繁,就连女人也会舞枪弄棒。可是常年的战乱。尤其是常年被打草谷,使得边关的人口一直维持着负增长。
于是,朝廷上就出台了一条非常坑爹的政策,那就是。把各地流民收入军队系统。然后分配到边关为士兵。天知道,那些流民在入伍之前,根本就是个只会种地的农夫!这些农夫不要说什么军事素养了,在面对着狄人的箭雨的时候,连盾牌都撑不起来。如果边军原来的士兵一直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之上,再加上军粮足够的话,又遇见个有点本事的将领,也许还能够把人训练出来。可实际上。能够得到兵员补充的边关卫所,基本上。兵员都在一个危险的数值以下,军粮严重不足,即便有那么两个将领有心做一番事业,上面还有那贪财的监军压着呢。
至于为什么每年被收入军队的流民那么多,可到达边关的实际人数却不足一半,那是因为隐户,因为高门大户需要人手,因为那些百姓不想去边关送死所以贿赂了带队的官吏,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
这也是第二个理由,那就是,大齐面对草原人总是输,从上将军去世之后一直输,大齐的边军早就没了士气二字。现在的大齐边军们,在面对百十个狄人骑兵的冲刺的时候,哪怕自己有几千人也会不顾一切地往后面跑。
刚刚被贾玖救下的时候,长乐公主除了害怕之外,也恨那些边军将士,可是三年的军旅生活,让他知道了大齐边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他们的处境又是何等的艰难。
连肚子都吃不饱、全军上下个个面黄肌瘦,甚至连人手一根长枪都保证不了,这样的军队,谈什么战斗力!
刚刚从草原上被救回来的长乐公主心里是怨恨的,他怨恨自己的父亲,怨恨他送自己和亲,怨恨朝廷那些主张可亲的大臣,也怨恨边关这些一直吃败仗的将士们。那个时候长乐公主,根本就不想听,也不想看,只想缩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自怨自艾哀叹自己不幸的命运。
也可以说,如果他一直保持着那个状态,他就真的毁掉了自己,
那个时候,贾玖几乎是半拉半压着他在安远卫里到处走动,让他看到,安远卫的将士们的伙食,让他看到安远卫将士们的武器,让他看到安远卫将士的防具,也让他看到安远卫的军防设施是多么地简陋和匮乏。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长乐公主这位生长在宫廷里面的深宫公主终于睁开了双眼,用自己的心去了解大齐边军的实际情况,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长乐公主才没有继续反抗,任由贾玖拉着他去卫所外面种植那种不好吃却管饱的粮食,拉着他一起为安远卫缝制帐篷,拉着他一起修补拒马等城防设施。
长乐公主还记得,那一年,自己正跟着贾玖在安远卫外收获红苕,结果收到一半的时候,狄人来袭。当时已经在走火入魔中煎熬了许久、功力降低到了一个极限的贾玖立刻就抽出了自己的剑,而那些将士们则不顾一切地扛着自己抢上马背往卫所里面跑。
那个时候,自己是何等的害怕,趴在马背上的自己想起了自己凄惨的遭遇,控制不住地尖叫连连、拼命挣扎,结果,却直接造成了三十多个将士死在狄人的手中。
也是那一次,贾玖第一次甩了他一个巴掌。
回到京师的长乐公主心中已经不再怨恨,他不再怨恨自己悲惨的命运,也不再怨恨那些主和派的大臣,也不再怨恨那些边军将士。甚至皇帝要求严惩那些大臣们的时候,他还为他们求了情。
因为长乐公主知道。除去那些主战派和中立派的大臣,那些主和派的大臣们,他们要求和亲的理由也是不同的。有相当一部分官员是清楚边关的情况。也知道大齐军备严重不足,这才提出主动求和。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两国交战,以大齐边关的实际情况,绝对不可能把狄人的铁骑挡在边关之外。这些大臣们在主和派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他们不过是在发动战争对大齐的伤害和主动求亲对大齐的伤害的两个方式中,选择了伤害比较小的一个而已。
即便是长乐公主自己,经过了最初的愤怒之后。对这些大臣也充满的敬重。因为这些大臣,很多都是真心为大齐打算的,而且在这些大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提出了拖字诀,先拖着狄人,然后抓紧时间准备军备。
可以说,如果不是背后有人搞鬼的话。按照这些大臣们的计划。只需要三五年的时间,边关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问题是,端荣长公主出手了。
现在的长乐公主很理解当初端午长公主的想法:我是那么的不幸,如果大家跟我一起不幸,那么大家就能够体会我当初的痛苦了;我是那么的痛苦,如果大家跟我一起痛苦,那么大家就能感觉我的悲伤了;我是那么的悲伤,如果大家跟我一起悲伤。那么就能够体会我被背叛之后的不幸了。
因为自己不幸,所以要所有的人跟他一起不幸;因为自己痛苦。所以要所有的人跟他一起痛苦。
这就是端荣长公主的心态。
长乐公主不再怨恨他人,却厌恶和亲的政策,更恨不得生吃了端荣长公主。
在长乐公主看来,当年上将军守卫边关的时候,草原上一提起大齐就是胆战心惊,因为那个时候大齐兵强马壮、将士们骁勇善战,草原民族根本就不是大齐的对手。可是这种状况却是因为那个王氏女被毁了,大齐的良将被害死,大齐的军队一蹶不振,大齐的国力一泻千里。
而那个时候,王氏女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权力,固然是因为那位老义忠亲王的缘故,也是因为端荣长公主跟他交好,为他在宫里活动的缘故。
换而言之,在长乐公主看来,当初端荣长公主会和亲,完全是他跟王氏女交好,为了王氏女给他带来的蝇头小利而出卖了大齐的利益的缘故。
在长乐公主看来,身为臣子,在危难发生之时,在小家和国家之间先选择小家,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家国家国,先家后国。一个连自己的小家都不知道维护的人,不是真正的圣人,便是无情无义的小人,哪一种都不能让人放心使唤。
但是皇族是不一样的。皇族的每一个人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尤其是跟端荣长公主这样的皇家公主,身为帝王的女儿,他的利益更是跟大齐紧紧缠绕在一起。可是过去的那个他,竟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毁了大齐的军队。他会被送去和亲,真的一点都不冤枉。之后,他又为了自己,让自己的儿子去毁掉大齐边关的卫所,为狄人南下创造条件,更是让长乐公主瞧不起。
在长乐公主看来,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怨恨朝廷,唯有端荣长公主没有这个资格。在边关,无数死在贾玖手里的人都可以怨恨贾玖怨恨贾家,唯有端荣长公主没有这个资格。
因为是端荣长公主先背叛了大齐。
因为他的儿子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大齐人。
看着望着自己不出声的长乐公主,端荣长公主挑了挑眉,道:“怎么,长乐,姑姑来看你,你不高兴?我记得你离京之前,可是很喜欢找姑姑说话的。”
长乐公主冷冷地道:“因为那个时候本宫以为你是好人。可实际上你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做我大齐的公主。”
端荣长公主轻笑一声,道:“长乐,你这话就有些冤枉姑姑了,难道姑姑就不是你皇祖父的女儿吗?我知道,你和亲回来之后,心里就充满了怨恨,因为是姑姑害了你。不过姑姑要提醒你一句,如果姑姑真的有罪,你皇祖父容得下姑姑吗?要我提醒你一下那位老义忠亲王的事儿么?”
老义忠亲王是宫廷里面的禁忌,从他死去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人敢在宫里面提起。端荣长公主竟然这么轻易就出了口,让长乐公主着实愣了一下,就连兰陵长公主和嘉善长公主两位也放下了脸。
兰陵长公主和嘉善长公主对视了一眼,立刻就知道这位姐妹今天是来者不善。
对于端荣长公主的事情,兰陵长公主与嘉善长公主知道得比长乐公主多得多了。毕竟,他们可是端荣长公主的亲姐妹——虽然不是同一个妈的肚子里面爬出来的。
当年,还是帝女的端荣长公主是宫里的小透明,生母本是宫女、位分低下由不得宠爱,自己也不得上面的欢心,即便当时的皇后娘娘对下面的庶出公主们还不错,可是诸王夺嫡,也着实败坏了当时宫里的风气。兰陵长公主与嘉善长公主这样,母妃出身不错或者得到君王的怜惜的还好些,跟端荣长公主这样的小透明,那是妥妥地被欺负的节奏。
那个时候,那个王氏女正值他的上升期,虽然不是他最风光的时候,却也勾搭上了还不是太子的老义忠亲王,也是那个时候,王氏女开始活动起来,也是那个时候,端荣长公主搭上了那个女人,开始从姐妹中的小透明变得风光无限。
不过,对于当初还没有得到册封、仅仅是个帝女(又称帝姬)的端荣长公主的行为,众多皇女们只有少数几个人是艳羡的,其余的人,都敬而远之。
身为公主,哪怕是不那么得宠的,只要不是身处夹缝之中不得不另作打算的,其他的人对那个王氏女根本就不那么客气。
谁都明白,王氏女在很多人面前不停地装委屈,说嫡母不贤良,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他身上的衣裳首饰比他的嫡妹还要华丽,因为他年纪稍长,所以很多时候,像簪花会这样的活动,他的嫡母都只带他不带他的嫡妹,可是他是如何对待他的嫡母嫡妹的?
所有的人都看在眼里,所有的人都在心里鄙夷那个女人的为人。
就连老义忠亲王,如果不是需要那个女人的脑子的话,他也不会跟这个女人虚与委蛇。看老义忠亲王对那个女人的哥哥就知道了。如果老义忠亲王真的爱那个女人,就会给那个女人的哥哥安排一个好位置,可实际上,那个女人的哥哥至始至终都不过是个摆设。
有句老话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个王氏女既然品行不好,那么跟他走到一起的人,品行自然是有待斟酌的。
当年的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只所以保持沉默,那是因为,皇帝这个位置需要是治国的能力,是维持平衡的能力,对比之下,品行两个字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如果当时还只是一个普通皇子的老义忠亲王能够通过考验,力压众多皇子成为储君,那么,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也不介意那背后的小手段。
但是,那个王氏女做得太出格了。
为了一己私欲,他差一点就葬送了整个大齐。
这些事情,随着王氏女获罪而被一点一点沉埋,如今宫里年轻的一辈知道这些事情的人已经很少了。如果当年长乐公主知道这些事情的话,他一定不会跟端荣长公主走得那么近。
谁都知道,为了自己的私欲,那个王氏女可是会毫不犹豫地害死自己的嫡出的哥哥。能够跟那个王氏女臭味相投的端荣长公主怎么不能出卖一个跟他不熟的侄女儿?(未完待续。。)
清凉殿里面,长乐公主正眯着眼睛望着眼前不请自来的端荣长公主,那张漂亮的脸,在贾玖面前总是笑盈盈的脸,此时此刻却宛如罩着一层冰雪,没有一丝温度。
和亲之前的长乐公主对端荣长公主并不熟悉。他原来就是端荣长公主和亲之后才出生的,端荣长公主对于从小生在在宫廷、一步都没有离开过的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从小就没有见过面的姑姑而已。
长乐公主幼年就没有了亲生母亲,是被身边的宫人们养大的,如果不是皇帝暗中留意,如果不是现任皇后对所有的庶出公主皇子们都一视同仁、不肯让宫人欺负了他们去,长乐公主的生活也没有这么平静。那时候的长乐公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讨好皇后不要让皇后厌恶了他,如何讨好太上皇后让太上皇后偶尔能够照拂他,以及不要惹皇祖父和父皇不高兴。
当年的长乐公主对草原上的事,知道得并不比身边的那些宫女们多。端荣长公主在草原上的遭遇,也从来没有人在长乐公主面前提起过。
谁让长乐公主只是一个小女孩呢?有些事情,大人们是不会允许女孩子沾染的,哪怕长乐公主贵为一国公主,哪怕长乐公主对大齐的国情有深度了解的义务。
端荣长公主真正进入长乐公主的视线的时候,正好是太上皇跟当今皇帝之间权力斗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即便从来没有人在长乐公主耳边开过这个口,长乐公主也知道。作为一个曾经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人,太上皇绝对不会甘心失去自己的权力;而作为一个真正拥有名分的人,他的父皇、当今皇帝也绝对不会甘心一直做一个傀儡。
这也是当时宫廷中的每一个人都清楚的事实。也是当年的宫廷里面每一个人都不敢说出口的事实。
当今皇帝已经做了十余年的傀儡了。那根紧绷的弦也差不多到了一个临界值。
所以,那一年的中秋节,太上皇突然提出思念女儿、要把端荣长公主接回来的时候,在宫廷之中,不亚于一场地震。
那个时候的长乐公主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比当年第一次进宫的贾玖大不了几岁。那个时候的他,根本就不知道太上皇提出这个要求会对朝廷有什么意义。也不会想到,最后这场战火,会延烧到他的头上。那个时候的他。还在忙着讨好太上皇、讨好太上皇后、讨好他的父皇、讨好当今皇后。
当年的长乐公主并不了解端荣长公主在草原上遭遇过什么,也不了解端荣长公主对于他的皇祖父和他的父皇的意义,他只知道,那个时候。宫里提起端荣长公主的都是好话。
是的。没有人跟他说起过端荣长公主的为人,也没有跟他说大齐女子在草原上会遭遇何等可怕的事情。而他会被隔绝在这些事情之外,原因也只是因为他是个小女孩,一个尚未及笄的小女孩。
因为太上皇对端荣长公主的牵挂,因为皇帝每每提起这个妹妹,他的形象也总是深明大义的,让长乐公主对这位姑母充满了向往之心,即便从来没有见过面。长乐公主对这个姑姑也是保持着相当的好感的。
这种好感,一直维持到长乐公主与端荣长公主的第一次见面。端荣长公主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当年的长乐公主不清楚端荣长公主的那个笑容背后的意义,只是凭着宫廷生活锻炼出来的感觉隐隐发现这位姑母对自己似乎不那么喜欢。经过草原上那段噩梦一般的日子、至今还被噩梦困扰着的长乐公主现在终于明白了端荣长公主当初那个笑容的含义。
如今的大齐比二十多年前的大齐情况要好多了,国家也恢复了元气,可是身为和亲公主的长乐公主,依旧遭遇了那么可怕的事情。那么二十多年前,大齐的国力衰力弱到了极致,差一点就亡了国。那个时候作为和亲公主的端荣长公主,他的遭遇势必比他长乐公主更加悲惨。
因为草原上奉行的便是弱肉强食,弱者是没有权力的。
现在的长乐公主,已经明白了当年端荣长公主的那个笑容的含义了。那个笑容背后是深深的憎恨。端荣长公主在恨着大齐,也在恨着大齐的皇族。在他的心中,是大齐送他去和亲的,也是大齐的皇族,在明明可以选择宫女代替的情况下却拍板决定让他这个真正的公主去和亲。
所以,端荣长公主恨着大齐,恨着大齐的一切,大齐的皇族、大齐的臣子、大齐的百姓。他从地狱里面爬回来,为的就是跟这些人报仇。
这样的端荣长公主,让长乐公主非常厌恶,也非常憎恨,偏偏长乐公主没有抓到这个女人的小尾巴,所以只能忍耐。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长乐公主依旧厌恶着那些主和派的朝臣们,但是也仅仅是厌恶他们给他带来了灾难而已,还不到憎恨的地步。就连长乐公主自己也承认,并不是所有的主和派大臣都是卖国贼,也不是当初所有的主和派大臣都是他父皇的政敌。
当初,朝廷会作出和亲的决定,也是因为许多考量。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长年军备不足导致的大齐边军战斗力严重不足。这件事情,长乐公主是很清楚的。即便是长乐公主这样的宫廷女眷也听说过,草原人能够跟大齐斗得旗鼓相当、平起平坐,那是因为草原人马快、刀快,因为草原人悍不畏死、以伤换伤;而大齐能够抵挡住草原的进攻,那是因为大齐军备优良。
同样是刀,草原人用的弯刀工艺简陋。几乎是一块铁片,与大齐军队常备的唐刀对砍的时候,没有不被磕出一个缺口的。可是这样的弯刀。却靠着马匹的速度和草原人在艰难的环境中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身手,成了一次又一次地掠过大齐军人咽喉的恶魔之刃。
至于大齐边军,那就要说一说,大齐那坑爹的军队制度了。在大齐,只有京师禁军是职业军人,而大齐边军,除了少部分被流放过去的亡命徒。更多的则是应召入伍的农夫。如果是边关的农夫,那也就算了。因为边关战事频繁,就连女人也会舞枪弄棒。可是常年的战乱。尤其是常年被打草谷,使得边关的人口一直维持着负增长。
于是,朝廷上就出台了一条非常坑爹的政策,那就是。把各地流民收入军队系统。然后分配到边关为士兵。天知道,那些流民在入伍之前,根本就是个只会种地的农夫!这些农夫不要说什么军事素养了,在面对着狄人的箭雨的时候,连盾牌都撑不起来。如果边军原来的士兵一直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之上,再加上军粮足够的话,又遇见个有点本事的将领,也许还能够把人训练出来。可实际上。能够得到兵员补充的边关卫所,基本上。兵员都在一个危险的数值以下,军粮严重不足,即便有那么两个将领有心做一番事业,上面还有那贪财的监军压着呢。
至于为什么每年被收入军队的流民那么多,可到达边关的实际人数却不足一半,那是因为隐户,因为高门大户需要人手,因为那些百姓不想去边关送死所以贿赂了带队的官吏,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
这也是第二个理由,那就是,大齐面对草原人总是输,从上将军去世之后一直输,大齐的边军早就没了士气二字。现在的大齐边军们,在面对百十个狄人骑兵的冲刺的时候,哪怕自己有几千人也会不顾一切地往后面跑。
刚刚被贾玖救下的时候,长乐公主除了害怕之外,也恨那些边军将士,可是三年的军旅生活,让他知道了大齐边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他们的处境又是何等的艰难。
连肚子都吃不饱、全军上下个个面黄肌瘦,甚至连人手一根长枪都保证不了,这样的军队,谈什么战斗力!
刚刚从草原上被救回来的长乐公主心里是怨恨的,他怨恨自己的父亲,怨恨他送自己和亲,怨恨朝廷那些主张可亲的大臣,也怨恨边关这些一直吃败仗的将士们。那个时候长乐公主,根本就不想听,也不想看,只想缩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自怨自艾哀叹自己不幸的命运。
也可以说,如果他一直保持着那个状态,他就真的毁掉了自己,
那个时候,贾玖几乎是半拉半压着他在安远卫里到处走动,让他看到,安远卫的将士们的伙食,让他看到安远卫将士们的武器,让他看到安远卫将士的防具,也让他看到安远卫的军防设施是多么地简陋和匮乏。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长乐公主这位生长在宫廷里面的深宫公主终于睁开了双眼,用自己的心去了解大齐边军的实际情况,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长乐公主才没有继续反抗,任由贾玖拉着他去卫所外面种植那种不好吃却管饱的粮食,拉着他一起为安远卫缝制帐篷,拉着他一起修补拒马等城防设施。
长乐公主还记得,那一年,自己正跟着贾玖在安远卫外收获红苕,结果收到一半的时候,狄人来袭。当时已经在走火入魔中煎熬了许久、功力降低到了一个极限的贾玖立刻就抽出了自己的剑,而那些将士们则不顾一切地扛着自己抢上马背往卫所里面跑。
那个时候,自己是何等的害怕,趴在马背上的自己想起了自己凄惨的遭遇,控制不住地尖叫连连、拼命挣扎,结果,却直接造成了三十多个将士死在狄人的手中。
也是那一次,贾玖第一次甩了他一个巴掌。
回到京师的长乐公主心中已经不再怨恨,他不再怨恨自己悲惨的命运,也不再怨恨那些主和派的大臣,也不再怨恨那些边军将士。甚至皇帝要求严惩那些大臣们的时候,他还为他们求了情。
因为长乐公主知道。除去那些主战派和中立派的大臣,那些主和派的大臣们,他们要求和亲的理由也是不同的。有相当一部分官员是清楚边关的情况。也知道大齐军备严重不足,这才提出主动求和。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两国交战,以大齐边关的实际情况,绝对不可能把狄人的铁骑挡在边关之外。这些大臣们在主和派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他们不过是在发动战争对大齐的伤害和主动求亲对大齐的伤害的两个方式中,选择了伤害比较小的一个而已。
即便是长乐公主自己,经过了最初的愤怒之后。对这些大臣也充满的敬重。因为这些大臣,很多都是真心为大齐打算的,而且在这些大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提出了拖字诀,先拖着狄人,然后抓紧时间准备军备。
可以说,如果不是背后有人搞鬼的话。按照这些大臣们的计划。只需要三五年的时间,边关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问题是,端荣长公主出手了。
现在的长乐公主很理解当初端午长公主的想法:我是那么的不幸,如果大家跟我一起不幸,那么大家就能够体会我当初的痛苦了;我是那么的痛苦,如果大家跟我一起痛苦,那么大家就能感觉我的悲伤了;我是那么的悲伤,如果大家跟我一起悲伤。那么就能够体会我被背叛之后的不幸了。
因为自己不幸,所以要所有的人跟他一起不幸;因为自己痛苦。所以要所有的人跟他一起痛苦。
这就是端荣长公主的心态。
长乐公主不再怨恨他人,却厌恶和亲的政策,更恨不得生吃了端荣长公主。
在长乐公主看来,当年上将军守卫边关的时候,草原上一提起大齐就是胆战心惊,因为那个时候大齐兵强马壮、将士们骁勇善战,草原民族根本就不是大齐的对手。可是这种状况却是因为那个王氏女被毁了,大齐的良将被害死,大齐的军队一蹶不振,大齐的国力一泻千里。
而那个时候,王氏女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权力,固然是因为那位老义忠亲王的缘故,也是因为端荣长公主跟他交好,为他在宫里活动的缘故。
换而言之,在长乐公主看来,当初端荣长公主会和亲,完全是他跟王氏女交好,为了王氏女给他带来的蝇头小利而出卖了大齐的利益的缘故。
在长乐公主看来,身为臣子,在危难发生之时,在小家和国家之间先选择小家,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家国家国,先家后国。一个连自己的小家都不知道维护的人,不是真正的圣人,便是无情无义的小人,哪一种都不能让人放心使唤。
但是皇族是不一样的。皇族的每一个人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尤其是跟端荣长公主这样的皇家公主,身为帝王的女儿,他的利益更是跟大齐紧紧缠绕在一起。可是过去的那个他,竟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毁了大齐的军队。他会被送去和亲,真的一点都不冤枉。之后,他又为了自己,让自己的儿子去毁掉大齐边关的卫所,为狄人南下创造条件,更是让长乐公主瞧不起。
在长乐公主看来,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怨恨朝廷,唯有端荣长公主没有这个资格。在边关,无数死在贾玖手里的人都可以怨恨贾玖怨恨贾家,唯有端荣长公主没有这个资格。
因为是端荣长公主先背叛了大齐。
因为他的儿子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大齐人。
看着望着自己不出声的长乐公主,端荣长公主挑了挑眉,道:“怎么,长乐,姑姑来看你,你不高兴?我记得你离京之前,可是很喜欢找姑姑说话的。”
长乐公主冷冷地道:“因为那个时候本宫以为你是好人。可实际上你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做我大齐的公主。”
端荣长公主轻笑一声,道:“长乐,你这话就有些冤枉姑姑了,难道姑姑就不是你皇祖父的女儿吗?我知道,你和亲回来之后,心里就充满了怨恨,因为是姑姑害了你。不过姑姑要提醒你一句,如果姑姑真的有罪,你皇祖父容得下姑姑吗?要我提醒你一下那位老义忠亲王的事儿么?”
老义忠亲王是宫廷里面的禁忌,从他死去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人敢在宫里面提起。端荣长公主竟然这么轻易就出了口,让长乐公主着实愣了一下,就连兰陵长公主和嘉善长公主两位也放下了脸。
兰陵长公主和嘉善长公主对视了一眼,立刻就知道这位姐妹今天是来者不善。
对于端荣长公主的事情,兰陵长公主与嘉善长公主知道得比长乐公主多得多了。毕竟,他们可是端荣长公主的亲姐妹——虽然不是同一个妈的肚子里面爬出来的。
当年,还是帝女的端荣长公主是宫里的小透明,生母本是宫女、位分低下由不得宠爱,自己也不得上面的欢心,即便当时的皇后娘娘对下面的庶出公主们还不错,可是诸王夺嫡,也着实败坏了当时宫里的风气。兰陵长公主与嘉善长公主这样,母妃出身不错或者得到君王的怜惜的还好些,跟端荣长公主这样的小透明,那是妥妥地被欺负的节奏。
那个时候,那个王氏女正值他的上升期,虽然不是他最风光的时候,却也勾搭上了还不是太子的老义忠亲王,也是那个时候,王氏女开始活动起来,也是那个时候,端荣长公主搭上了那个女人,开始从姐妹中的小透明变得风光无限。
不过,对于当初还没有得到册封、仅仅是个帝女(又称帝姬)的端荣长公主的行为,众多皇女们只有少数几个人是艳羡的,其余的人,都敬而远之。
身为公主,哪怕是不那么得宠的,只要不是身处夹缝之中不得不另作打算的,其他的人对那个王氏女根本就不那么客气。
谁都明白,王氏女在很多人面前不停地装委屈,说嫡母不贤良,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他身上的衣裳首饰比他的嫡妹还要华丽,因为他年纪稍长,所以很多时候,像簪花会这样的活动,他的嫡母都只带他不带他的嫡妹,可是他是如何对待他的嫡母嫡妹的?
所有的人都看在眼里,所有的人都在心里鄙夷那个女人的为人。
就连老义忠亲王,如果不是需要那个女人的脑子的话,他也不会跟这个女人虚与委蛇。看老义忠亲王对那个女人的哥哥就知道了。如果老义忠亲王真的爱那个女人,就会给那个女人的哥哥安排一个好位置,可实际上,那个女人的哥哥至始至终都不过是个摆设。
有句老话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个王氏女既然品行不好,那么跟他走到一起的人,品行自然是有待斟酌的。
当年的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只所以保持沉默,那是因为,皇帝这个位置需要是治国的能力,是维持平衡的能力,对比之下,品行两个字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如果当时还只是一个普通皇子的老义忠亲王能够通过考验,力压众多皇子成为储君,那么,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也不介意那背后的小手段。
但是,那个王氏女做得太出格了。
为了一己私欲,他差一点就葬送了整个大齐。
这些事情,随着王氏女获罪而被一点一点沉埋,如今宫里年轻的一辈知道这些事情的人已经很少了。如果当年长乐公主知道这些事情的话,他一定不会跟端荣长公主走得那么近。
谁都知道,为了自己的私欲,那个王氏女可是会毫不犹豫地害死自己的嫡出的哥哥。能够跟那个王氏女臭味相投的端荣长公主怎么不能出卖一个跟他不熟的侄女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