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勘破星河 > 第5章 李慕白

第5章 李慕白

作者:洒酒慰平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九拾弈与周华直奔盘古实验室,只见一切如常。生物体介质吸纳数据的速度相对于硅基介质要缓慢许多,这可不像是硬盘对拷,一蹴而就。

    数据传输期间还需要对各种参数进行观测和修正,以免在这过程中超脑出现过载。好在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八九十次,实验团队对中间的步骤及参数指标还是驾轻就熟的。所以,九周二人也才能忙里偷闲回厂区里稍微放松半天。

    周华留在了实验室,与团队的同事们继续照看着数据传输,并对照前期的数据统一纳入到专门的软件中进行分析和运算。九拾弈则从实验室退了出来,慢慢踱步回到自己的宿舍中。

    九拾弈的宿舍在实验室的西侧,中间通过一个二十多米的甬道相连。站在宿舍门口,人脸及虹膜识别系统同时启动,大门随后便轻轻打开了。

    其内一共有四间大小不一的房间,分别被改造成了客厅、书房、卧室和卫生间,各个房间的房门上,都装有智能门锁,需要验证身份后方可进入。目前最新的识别系统早已不是过去的扫描速度,几乎人到门前半米处,房门便自然打开,感觉不到丝毫阻滞。

    进门便看见客厅中间被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纸箱,满满的二十二箱。其中两箱是手稿,另外二十箱是手稿对应计算用的稿纸。正是李慕白的《记忆结构导论》。

    九拾弈很早之前就给了周华进出客厅的权限,使得周华可以把二十多箱的稿纸堆放在其间。他蹲坐在地上,开始逐一查看纸箱的编号。最后,他搬起其中一个纸箱,慢慢走到书房,准备好好开始研究一番。

    书房非常宽大,早就被九拾弈改造成了一个小型实验室,左侧的墙上在微磁环境下齐齐整整吸附着各式各样工具,右侧则是分为三层摆放着各种实验器具。

    正前方的书桌前摆放着两个电脑屏幕,还有一台智能机械臂。虽说三维投影的无实体显示屏在目前还属于高端,但是他若想要搞两台过来使用的话,却并非什么难事。

    不过九拾弈依然喜欢使用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的那种实体显示屏,触摸着实体,使他更能感觉到这个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把虚无缥缈数据投射到现实的空间,用一个实体来承载,会让他觉得更加踏实。

    《记忆结构导论》是李慕白博士在三十余岁时所发表的论着,这本发表在八九十年前的着作,成为了其后来所有生物记忆相关理论研究的总纲,同时也是深入分析人体大脑拆解人类记忆构成的奠基之作。

    在个人历史记载中,李慕白天赋值拉满,才华横溢,不过其主要的科研成果均集中在四十岁之前。

    传闻李慕白四十岁之后,逍遥于山水,更多的时间是在四处自驾云游。

    国内各大名胜古迹,山川大河都曾出现过他的身影。然而,在李慕白四十三岁的时候,却突然失踪,人间消失,成为当年的一桩悬案,令人唏嘘不已。

    不过,与九拾弈相同的是,李慕白也是终生未娶,这使得九拾弈不由得苦笑,是不是搞科研使得成为单身狗的几率大增啊。

    九拾弈小心翼翼的拿出手稿,从第一页开始,缓缓的翻看过去。手稿书写的非常规整,书写的笔迹来自于随处可见的极普通的办公用签字笔,想来李博士并不是一个讲究造作之人。

    九拾弈细细看这笔迹,只觉得笔力刚猛,字迹洒脱,力透纸背,心中更生崇敬。照理说,一般的科研工作者都更习惯于使用键盘打字电脑输入,笔迹方面自是多数归于潦草。而李慕白的手稿虽说是理论文章,但看上去却更像是书法字帖。

    九拾弈手捧书稿,伏案细观。他对此书的内容自是熟的不能再熟,心中亦是对每个字都了然于胸,所以看着最前面的手稿颇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

    文章的前段,主要是理论说明和研究方向的阐述,九拾弈阅读的速度颇快,没多久就进入到文章的中段部分。文章在中段开始引入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及计算结论。

    有不少着名的实验,都在中段进行了完整的罗列和描述。读到中段的时候,九拾弈站起身来,回到客厅开始整理和搜索当时对应章节的计算稿纸。

    这本也是他此次的研究目的,通过观摩和学习这位前辈大牛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照最初具体的演算思路,以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计算的稿纸显然是被前面的研究者仔仔细细的研读整理过,排列的非常整齐,周华去取计算稿纸的时候,也是异常小心,生怕弄乱了先后的顺序。

    所以,在九拾弈去查找计算稿纸的时候,倒是没有遇到什么阻滞,皆按照顺序一一寻到。

    就这样,九拾弈一边阅读手稿,一边按照顺序逐一的查看当时计算的稿纸,时间自是过得飞快。

    这次查阅手稿的时候,除了仔细阅读正文,同时他也仔仔细细的检查每篇手稿的正反面以及角落处的文字算式。

    要知道,之所以要拿作者的手稿来看,其主要的目地就是想看看在手稿之内,有没有作者本人其他的一些思绪遗留或思维轨迹。果然,在极少数计算稿纸的边边角角,真还发现了一些不完整的公式和文字。

    不过,大多的文字或公式都写的比较潦草,在旁边大段的计算过程算式的簇拥下,一般极难发现。

    九拾弈耐心的把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式子和文字都逐一誊抄下来,并标注好对应的章节,同时也用扫描仪将这些内容扫描电脑内进行保存,以方便后期通过解析软件的数据库的来进行批量查阅和分析。

    科研工作就是这样,总是得做大量繁杂而细致的工作,然后再小心翼翼的归纳整理,之后大胆推论,严密论证,最后再合乎逻辑和理论地推导出结果。

    一晃就是一周多的时间过去,服务机器人每天三顿按时给九拾弈送饭,九拾弈饿了就吃,累了就回卧室眯一会儿,醒来之后又接着干。

    要不是在所里的一日三餐之中,早餐是按照九拾弈的习惯给专门配送了包子油条和豆浆,九拾弈自己都昏昏然的搞不清楚到底过去了多少天了。

    在进宿舍第七天的时候,九拾弈出了一趟宿舍再次了解一下本次实验的进展,看来这次的数据导入的情况要好于上次,在再次优化了基本粒子的排列结构和加大对超脑的营养刺激支撑之后,这次的导入的数据容量要明显高于上次。

    普通人的记忆容量大概在1000tb左右,看似庞大,不过,有相当部分是散乱的片段以及其个人人生经历的一些细枝末节,还有部分是其以前看过的各类影视画面,以及杂糅汇合着个人的推想感慨甚至于妄想类的一些虚构图影。

    比如一个人对感情生活中的某个暗恋对象,哪怕到最后其实并没有与当事人生活在一起,形成了遗憾,但解析当事人的大脑之后却发现,他的记忆中会出现许多与其暗恋对象在一起的各种生活细节,及虚构的欲望。这造成了记忆中的无效冗余量很是庞大。从而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无效导入。

    其实,在普通人的大脑中,真正涉及到理论知识,公式定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联想、推论与思考的这类抽象记忆,并不多。

    当然,在科学家的大脑中,这类抽象记忆的构成会比普通人大得多。

    九拾弈暗叹,怪不得好多真正的天才,都基本没有感情生活,莫不是完全是为了给脑子的容量腾地方啊。

    想来,自己的脑子里面就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感情经历,生活经历也基本就是学校、工作单位加上个宿舍,反而倒是比一般人在记忆结构上简单了不少。

    自己脑子里面最多的,应该就是他的那些庞杂繁复到成建制的抽象知识记忆了吧。

    研究发现,庞杂的记忆系统之上,有一个类似于操作系统的存在,掌管着这些记忆的存储和读写,并把需要运算的信息分配到大脑的运算区域进行运算。

    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都是装载在这个操作系统下面的运行软件。只有足够强大的操作系统,才能够支撑足够强大的运行软件。

    九拾弈欣慰的是,自己的这个操作系统似乎还不错,虽然自己已经将近六十,但脑子还算是清楚,逻辑清晰、推理强大。

    只不过,支撑这一套系统的躯壳,最近几年看来却似乎是越来越不行了。身体的消化系统没有以前好了,腹内时常无故饱胀,吃好了隔食上火,吃差了怕寒畏冷。

    作为循环系统中枢的心脏似乎也没有以前跳得那么卖力,稍微做些体力活,便气喘吁吁。精力更是没有以前旺盛,熬两个夜就头昏眼花虚汗直冒。

    从实验室回到宿舍又过了三四天,九拾弈终于又再次觉得天昏地暗地体力不支,便马上原地躺下去,闭目放空了自己,书房的地毯温暖而踏实,被机器人打扫的很干净,倒是不用担心着凉。

    过了良久,他缓缓睁开双眼,伸了一个懒腰,幽幽叹道,真是不服老不行啊。

    迷迷糊糊的又睡了三四个小时,此刻客厅的大门又缓缓打开,一个服务机器人正托着包子油条和豆浆的托盘轻声的驶了进来,它的履带做过静音处理,没发出什么什么声响。

    只见它灵巧的将托盘轻放在客厅的茶几之上,缓缓收回前臂,随后柔和的女声响起:

    “您好,拾弈博士,早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