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开明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沈晨的官职其实是雍益凉大都督,兼凉州牧,迁使持节,督巴蜀、关中、凉州军事,治凉州民事。
也就是说,他管益州和西凉关中的军事,管凉州的民事。
汉中属于益州,因此实际上他管不了汉中的民事,自然也做不了任何指导工作。
但没有傻子会敢找他的茬,不只是他位高权重的身份,而是以他的能力管一地民生,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既然他做的事情是对的,又何必反驳呢?
所以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沈晨考察了各地山中水源,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垦梯田,扩大汉中生产力。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沈晨跑遍了秦岭、巴山、米仓山,寻找合适的水源,这关乎到将来出兵关中,后方粮草能否运达的大事,马虎不得。
寻遍整个汉中之后,他找到了上百余处适合开垦的山里水源上游,以一个村庄二十户,一百丁口,能开垦出千亩地来算,这些地方能开出十万余亩大田,其余菜地、池塘、桑林不计其数。
但这还远远不够,沈晨在离开汉中之前,叮嘱黄忠李严等人,让他们继续在汉中、上庸等地寻找合适的地区开垦梯田,给百姓优待政策,吸引百姓进山开垦新的田地。
除了开梯田以外,以前的旧平原区也不能就此废弃。没有水源就想办法开垦水渠,水源地实在太远开水渠成本大,就挖水井、建水塘,寻找优质地下水。
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按照沈晨的三年北伐政策,从章武二年到章武四年是休养生息阶段,章武四年后半年就可以开始进行北伐筹备,章武五年就可以正式出兵。
因此沈晨希望在章武五年之前,汉中要有总计五百万亩大田,丁口七十万人以上,且青壮劳动力居多最好。
这样在出动大军的时候,就不需要从巴蜀抽调民夫徭役,不至于像之前刘备打关中之战那样,仅仅打了一两个月,就弄得益州民生凋敝,一个富裕大州,几近崩溃的局面。
还是那句话,汉中不缺粮,缺的永远是运粮方式。
而除了视察了汉中的田亩情况以外,沈晨也并没有急着前往西凉,而是之后顺着褒斜道去了斜峪关,再从连云道进入陈仓道,沿途视察道路情况。
确实如徐庶说得那样,褒斜道只有前半段路还算好走,中间那一段就是悬崖栈道,连绵百余里。
至于傥骆道和子午道更不用多说,全程几乎悬崖峭壁。
唯有陈仓道的确好走。
难怪在绕那么远路的情况下,它能够成为关中进入汉中的唯一大道,其中原因自然还是道路宽敞平整,少有高岭悬崖。
为此沈晨根据道路情况改进了手推车,发明出了独轮车以及四轮转向马车来运送粮食。
巴蜀之地从来都不缺马,缺的是战马。
因为西南自古以来就是蜀马和滇马的发源地,茶马古道用的马匹就是西南马种,它们较为矮小,耐力俱佳,虽不如西北凉州马或者并州马适合做战马,却适合做运送物资的马匹。
所以沈晨也示意李严他们在汉中引进大量西南马种,汉中平原区虽然是耕地多,但汉中盆地五千平方公里,平原区只占了一千四百平方公里。
剩余三千多平方公里多的是丘陵、山地可以放养马匹,只需要多多养殖西南马,同时把汉中的农业搞起来,让汉中能够做到自给自足,那么将来北伐的时候,自然也就不需要再由巴蜀出人出力出物资,搞得后方民不聊生。
在汉中待了三个多月,然后又视察了陈仓道和褒斜道之后,沈晨于章武二年十月份前往凉州,自祁山道北上,过武都郡进入天水郡的范畴,然后前往了目前凉州的治所冀县。
冀县位于后世甘肃甘谷县,这里地形平坦,是甘肃少有的一块狭长平原区,北面是北部为六盘山余脉黄土梁峁沟壑区,山势较低;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延石质山区,海拔较高。中间被渭河贯穿,属于断陷河谷地貌。
出乎意料的是,当沈晨骑在马背上,向着冀县城池缓缓而去的时候,看到旷野上居然广种水稻。正是晚稻收割时节,渭河南北大量民夫百姓正在地里收割稻谷,金黄的稻穗随风飘荡,充满勃勃生机。
陪同在沈晨身边的是凉州长史邓芝和天水太守庞淯,庞淯以勇烈出名,在刘备得到凉州之后,征他为掾属,后拜为天水太守,与邓芝李严一起辅佐张飞镇守凉州。
张飞今年年初就被刘备召回襄阳去了,沈晨在江州的时候还与张飞打了个照面,而之所以凉州在没有主将之后还能够维持稳定,就是因为目前凉州长史邓芝以及天水太守庞淯维持了秩序。
沈晨马队缓缓进入冀县外的广袤平原区,扭过头对邓芝和庞淯说道:“这凉州竟也种植水稻?”
邓芝就回到道:“禀大都督,自商周时凉州就已经种植水稻了,如今又引进交趾稻,因其早熟、耐旱的特性,天水郡渭河两岸的中陶、冀县、新阳、天水等县,都已广泛种植,以交替汉稻,形成两熟。”
“原来如此,水稻喜高温、湿润,西北地势较高,光照确实较为充足。”
沈晨点点头。
庞淯则说道:“只是稻谷需要的水太多,因而除了渭河、长离川两岸以外,其余地方还是以粟麦为主。”
“嗯。”
沈晨说道:“我初来凉州,不知道凉州具体情况,我记得陛下曾经迁天水、陇右等地百姓至汉中,怎么我看这地里民众还挺多的样子。”
庞淯笑道:“大都督有所不知,陛下当初迁徙的都是凉州无地民和自愿跟随去汉中的汉民百姓,而世家大族很多人都不愿意迁徙,因此世家大族治下的丁口还剩余了不少,其余的都是羌氐或者北胡。”
“羌氐北胡?”
“是的。”
邓芝说道:“凉州羌人、氐人、胡人、汉人杂居,汉人有的放牧,羌、氐、胡也有的种地,且互相通婚,因而才有那么多民众耕作。”
“不止天水,就连西域也是。”
庞淯也道:“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羌,西至葱领数千里,有月氏馀种葱茈羌、白马、黄牛羌,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氐有福禄、汧、陇氐,青氐、白氐、蚺氐等,语不及羌杂胡同,各自有姓,姓如中国之姓矣。其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
“善。”
沈晨满意地说道:“看来西凉不管是羌人还是胡人,生活习性都已经与汉人无异,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他们在思想文化、生活习惯上已经与汉人接壤,这更能方便我们的治理。”
后面一名官员说道:“大都督,《左传》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羌人不服王化,还是应当小心看待。”
“切不可乱语。”
沈晨皱起眉头,回头说道:“孔子之做《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不管是狄夷还是汉人,只要能够遵守中国之礼仪,便为中国之臣民。羌人、氐人、胡人、汉人既在我凉州,便为我凉州之民。先贤当年以夷夏之论,并非是指汉人血脉就一定是夏,夷人血脉就一定是夷,而是指夏有礼仪、文明,代表了先进的文化;夷人野蛮、尊卑不分、代表了落后的文化。若夷人能够读书识字,通晓礼仪,得以智慧,自当也是华夏之民也,岂能视之蛮夷?因而尔等切记对待胡汉当一视同仁,不可像王弘、来机、刘秉等撩那般有失偏颇,歧视夷人,造成夷人叛乱不断,就把他们当做同样的汉人对待即可,明白了吗?”
“是。”
身后的凉州官员都愣了一下,然后纷纷应是。
“入夷则夷,入夏则夏”这句话其实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元朝大儒许衡为了给元朝正统提供合法性提出来的。
孔子原意其实是不强调以种族、血脉为标准,而以文明礼义作度量。
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若夷狄向慕中原,能行礼义,则褒扬而进之。若华夏却偏行蛮夷之事就会沦为蛮夷;反之亦然。
所以自古以来的先贤在这个问题上看待的还是很精确,不以血脉为标准,而是看他是否遵从义礼。以文明的形势来判断某个种族是否为华夷,这是最好最客观的评判方式。
只是就像某国自诩老星条旗的国民歧视其他族裔一样,汉时也有汉人歧视和打压羌氐人,造成羌氐与汉人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比如第一次羌族叛乱就因为骑都尉王弘出使西域的时候,逼迫当地羌兵跟随,不提供武器装备,不给工资,还让他们自备马匹武器,让他们白打工。羌人不从,各自散逃,结果各郡就派人来拦截,还灭掉了他们的部落,使得第一次羌乱爆发。
羌乱给东汉造成的财政压力是空前巨大的,这次叛乱持续了十一年时间,耗掉了东汉朝廷二百四十亿钱的军费开支,严重拖垮了东汉财政,使得东汉末期汉桓帝汉灵帝手里都没有钱,被迫用各种办法搜刮钱财。
除此之外,汉顺帝时期并州与幽州刺史来机、刘秉,二人为酷吏,横征暴敛,对羌人继续肆无忌惮的压榨,据说当时的羌人对二人稍有不如意,则立即破家灭族,整个族都要被屠戮。
如此凶残暴戾之下,羌人再次反抗,造成了第二次大规模羌乱。
这场羌乱一直持续到汉桓帝时期,直到凉州三明陆续平叛,最后才结束,耗费的军费则是四十四亿钱,规模虽然不如第一次羌乱,却也是给予东汉朝廷沉重一击。
简单来说。
凉州的汉人官员太坑爹了,欺负和打压羌氐等少数民族,弄得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矛盾过于尖锐,双方互相仇杀,导致西凉动荡不稳。
和帝时期凉州在籍汉人才不到五十万,即便刨除掉没有入籍的隐户,最多不超过百万。
而羌、氐、胡、蛮等少数民族呢?
有数百万之众。
凉州的官员欺负打压羌氐,但凉州军队和汉人数量不如胡人,于是就被胡人打败。然后东汉朝廷再派大军来远征西凉,耗费大量财政。
这样反复几次,就几乎把东汉朝廷拖垮,同时没有把胡人全部剿灭,还更加加深了胡汉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这样动荡背景之下,羌汉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大的,无人来解决这样矛盾的后果就是,西晋五胡乱华,胡人疯狂仇视汉人,开启血腥报复。
而沈晨如今来到了西凉,当务之急自然要解决这些问题。
他提倡孔子“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之说并不是提倡“入夷则夷,入夏则夏”,而是提倡的民族和谐。
如果凉州官员继续对蛮夷采取仇视态度,那么双方就会持续仇视,一旦沈晨开展北伐战争,曹魏串联后方敌视汉人的蛮夷发动叛乱,就极可能造成后方不稳定因素出现。
所以他必须谋求稳定,以一个正常的三观对少数民族进行平等对待。
就像后世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一样。
稳定。
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
沈晨继续说道:“我听闻车骑将军在凉州时,多有攻伐,以至于羌氐有些许叛乱?”
庞淯说道:“确实是有一些,但也是因羌氐不服王化所致。”
“嗯。”
沈晨说道:“政策要改,凉州既已收归汉地,那便是王土所在。不管是凉州世家豪族,还是羌氐部落,都应该遵从王化。这是官府的职责,也是陛下派我来凉州的目的。若要兴兵北伐,必先治理汉中和凉州,从今日起,尔等当遵从华夷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可歧视,不可偏袒。若被我纠察出再有汉官蔑视夷人,以至于夷人掀起叛乱者,必严惩不怠。”
“唯!”
众人齐齐应是。
随后邓芝问道:“都督,这夷人叛乱,原因也往往不止是汉官歧视夷人,也有夷人部落素来蔑视朝廷,欺压汉人之事,若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又该如何?”
“哼!”
沈晨冷冷说道:“正如汉人亦是山贼、叛乱之事一样,尔等就把他们当做叛乱的贼寇处置便是,汉人不可随意欺凌夷人,夷人又怎能肆意欺凌汉人?部落首领如此就诛杀部落首领,举族如此就诛杀全族。但切记,诛族是不到万不得已而为之,若是族人被首领裹挟,自当赦免,尔等明白了吗?”
“唯!”
众人再次应是。
凉州胡汉之间的矛盾,便在今日沈晨入城之前先定下一个基调。
那就是胡汉平等,双方不可互相仇视、敌视。
原则上他们都是汉民,都应该平等对待,而不许再向从前那样打压、剥削。
事实上汉代的羌氐数量以百万众,可到了后世五十六民族之时,传统羌人已经不足三十万。
并非他们被消灭了,而是千百年来胡汉在凉州甘肃之地互相融合,早就成为汉人。
所以民族融合本就是趋势,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接受对方的文化、习俗,尊重对方的饮食、生活习惯,那么大家都是中国人。
这也是后世我国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尊重各民族文化的体现。
沈晨的官职其实是雍益凉大都督,兼凉州牧,迁使持节,督巴蜀、关中、凉州军事,治凉州民事。
也就是说,他管益州和西凉关中的军事,管凉州的民事。
汉中属于益州,因此实际上他管不了汉中的民事,自然也做不了任何指导工作。
但没有傻子会敢找他的茬,不只是他位高权重的身份,而是以他的能力管一地民生,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既然他做的事情是对的,又何必反驳呢?
所以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沈晨考察了各地山中水源,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垦梯田,扩大汉中生产力。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沈晨跑遍了秦岭、巴山、米仓山,寻找合适的水源,这关乎到将来出兵关中,后方粮草能否运达的大事,马虎不得。
寻遍整个汉中之后,他找到了上百余处适合开垦的山里水源上游,以一个村庄二十户,一百丁口,能开垦出千亩地来算,这些地方能开出十万余亩大田,其余菜地、池塘、桑林不计其数。
但这还远远不够,沈晨在离开汉中之前,叮嘱黄忠李严等人,让他们继续在汉中、上庸等地寻找合适的地区开垦梯田,给百姓优待政策,吸引百姓进山开垦新的田地。
除了开梯田以外,以前的旧平原区也不能就此废弃。没有水源就想办法开垦水渠,水源地实在太远开水渠成本大,就挖水井、建水塘,寻找优质地下水。
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按照沈晨的三年北伐政策,从章武二年到章武四年是休养生息阶段,章武四年后半年就可以开始进行北伐筹备,章武五年就可以正式出兵。
因此沈晨希望在章武五年之前,汉中要有总计五百万亩大田,丁口七十万人以上,且青壮劳动力居多最好。
这样在出动大军的时候,就不需要从巴蜀抽调民夫徭役,不至于像之前刘备打关中之战那样,仅仅打了一两个月,就弄得益州民生凋敝,一个富裕大州,几近崩溃的局面。
还是那句话,汉中不缺粮,缺的永远是运粮方式。
而除了视察了汉中的田亩情况以外,沈晨也并没有急着前往西凉,而是之后顺着褒斜道去了斜峪关,再从连云道进入陈仓道,沿途视察道路情况。
确实如徐庶说得那样,褒斜道只有前半段路还算好走,中间那一段就是悬崖栈道,连绵百余里。
至于傥骆道和子午道更不用多说,全程几乎悬崖峭壁。
唯有陈仓道的确好走。
难怪在绕那么远路的情况下,它能够成为关中进入汉中的唯一大道,其中原因自然还是道路宽敞平整,少有高岭悬崖。
为此沈晨根据道路情况改进了手推车,发明出了独轮车以及四轮转向马车来运送粮食。
巴蜀之地从来都不缺马,缺的是战马。
因为西南自古以来就是蜀马和滇马的发源地,茶马古道用的马匹就是西南马种,它们较为矮小,耐力俱佳,虽不如西北凉州马或者并州马适合做战马,却适合做运送物资的马匹。
所以沈晨也示意李严他们在汉中引进大量西南马种,汉中平原区虽然是耕地多,但汉中盆地五千平方公里,平原区只占了一千四百平方公里。
剩余三千多平方公里多的是丘陵、山地可以放养马匹,只需要多多养殖西南马,同时把汉中的农业搞起来,让汉中能够做到自给自足,那么将来北伐的时候,自然也就不需要再由巴蜀出人出力出物资,搞得后方民不聊生。
在汉中待了三个多月,然后又视察了陈仓道和褒斜道之后,沈晨于章武二年十月份前往凉州,自祁山道北上,过武都郡进入天水郡的范畴,然后前往了目前凉州的治所冀县。
冀县位于后世甘肃甘谷县,这里地形平坦,是甘肃少有的一块狭长平原区,北面是北部为六盘山余脉黄土梁峁沟壑区,山势较低;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延石质山区,海拔较高。中间被渭河贯穿,属于断陷河谷地貌。
出乎意料的是,当沈晨骑在马背上,向着冀县城池缓缓而去的时候,看到旷野上居然广种水稻。正是晚稻收割时节,渭河南北大量民夫百姓正在地里收割稻谷,金黄的稻穗随风飘荡,充满勃勃生机。
陪同在沈晨身边的是凉州长史邓芝和天水太守庞淯,庞淯以勇烈出名,在刘备得到凉州之后,征他为掾属,后拜为天水太守,与邓芝李严一起辅佐张飞镇守凉州。
张飞今年年初就被刘备召回襄阳去了,沈晨在江州的时候还与张飞打了个照面,而之所以凉州在没有主将之后还能够维持稳定,就是因为目前凉州长史邓芝以及天水太守庞淯维持了秩序。
沈晨马队缓缓进入冀县外的广袤平原区,扭过头对邓芝和庞淯说道:“这凉州竟也种植水稻?”
邓芝就回到道:“禀大都督,自商周时凉州就已经种植水稻了,如今又引进交趾稻,因其早熟、耐旱的特性,天水郡渭河两岸的中陶、冀县、新阳、天水等县,都已广泛种植,以交替汉稻,形成两熟。”
“原来如此,水稻喜高温、湿润,西北地势较高,光照确实较为充足。”
沈晨点点头。
庞淯则说道:“只是稻谷需要的水太多,因而除了渭河、长离川两岸以外,其余地方还是以粟麦为主。”
“嗯。”
沈晨说道:“我初来凉州,不知道凉州具体情况,我记得陛下曾经迁天水、陇右等地百姓至汉中,怎么我看这地里民众还挺多的样子。”
庞淯笑道:“大都督有所不知,陛下当初迁徙的都是凉州无地民和自愿跟随去汉中的汉民百姓,而世家大族很多人都不愿意迁徙,因此世家大族治下的丁口还剩余了不少,其余的都是羌氐或者北胡。”
“羌氐北胡?”
“是的。”
邓芝说道:“凉州羌人、氐人、胡人、汉人杂居,汉人有的放牧,羌、氐、胡也有的种地,且互相通婚,因而才有那么多民众耕作。”
“不止天水,就连西域也是。”
庞淯也道:“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羌,西至葱领数千里,有月氏馀种葱茈羌、白马、黄牛羌,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氐有福禄、汧、陇氐,青氐、白氐、蚺氐等,语不及羌杂胡同,各自有姓,姓如中国之姓矣。其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
“善。”
沈晨满意地说道:“看来西凉不管是羌人还是胡人,生活习性都已经与汉人无异,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他们在思想文化、生活习惯上已经与汉人接壤,这更能方便我们的治理。”
后面一名官员说道:“大都督,《左传》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羌人不服王化,还是应当小心看待。”
“切不可乱语。”
沈晨皱起眉头,回头说道:“孔子之做《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不管是狄夷还是汉人,只要能够遵守中国之礼仪,便为中国之臣民。羌人、氐人、胡人、汉人既在我凉州,便为我凉州之民。先贤当年以夷夏之论,并非是指汉人血脉就一定是夏,夷人血脉就一定是夷,而是指夏有礼仪、文明,代表了先进的文化;夷人野蛮、尊卑不分、代表了落后的文化。若夷人能够读书识字,通晓礼仪,得以智慧,自当也是华夏之民也,岂能视之蛮夷?因而尔等切记对待胡汉当一视同仁,不可像王弘、来机、刘秉等撩那般有失偏颇,歧视夷人,造成夷人叛乱不断,就把他们当做同样的汉人对待即可,明白了吗?”
“是。”
身后的凉州官员都愣了一下,然后纷纷应是。
“入夷则夷,入夏则夏”这句话其实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元朝大儒许衡为了给元朝正统提供合法性提出来的。
孔子原意其实是不强调以种族、血脉为标准,而以文明礼义作度量。
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若夷狄向慕中原,能行礼义,则褒扬而进之。若华夏却偏行蛮夷之事就会沦为蛮夷;反之亦然。
所以自古以来的先贤在这个问题上看待的还是很精确,不以血脉为标准,而是看他是否遵从义礼。以文明的形势来判断某个种族是否为华夷,这是最好最客观的评判方式。
只是就像某国自诩老星条旗的国民歧视其他族裔一样,汉时也有汉人歧视和打压羌氐人,造成羌氐与汉人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比如第一次羌族叛乱就因为骑都尉王弘出使西域的时候,逼迫当地羌兵跟随,不提供武器装备,不给工资,还让他们自备马匹武器,让他们白打工。羌人不从,各自散逃,结果各郡就派人来拦截,还灭掉了他们的部落,使得第一次羌乱爆发。
羌乱给东汉造成的财政压力是空前巨大的,这次叛乱持续了十一年时间,耗掉了东汉朝廷二百四十亿钱的军费开支,严重拖垮了东汉财政,使得东汉末期汉桓帝汉灵帝手里都没有钱,被迫用各种办法搜刮钱财。
除此之外,汉顺帝时期并州与幽州刺史来机、刘秉,二人为酷吏,横征暴敛,对羌人继续肆无忌惮的压榨,据说当时的羌人对二人稍有不如意,则立即破家灭族,整个族都要被屠戮。
如此凶残暴戾之下,羌人再次反抗,造成了第二次大规模羌乱。
这场羌乱一直持续到汉桓帝时期,直到凉州三明陆续平叛,最后才结束,耗费的军费则是四十四亿钱,规模虽然不如第一次羌乱,却也是给予东汉朝廷沉重一击。
简单来说。
凉州的汉人官员太坑爹了,欺负和打压羌氐等少数民族,弄得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矛盾过于尖锐,双方互相仇杀,导致西凉动荡不稳。
和帝时期凉州在籍汉人才不到五十万,即便刨除掉没有入籍的隐户,最多不超过百万。
而羌、氐、胡、蛮等少数民族呢?
有数百万之众。
凉州的官员欺负打压羌氐,但凉州军队和汉人数量不如胡人,于是就被胡人打败。然后东汉朝廷再派大军来远征西凉,耗费大量财政。
这样反复几次,就几乎把东汉朝廷拖垮,同时没有把胡人全部剿灭,还更加加深了胡汉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这样动荡背景之下,羌汉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大的,无人来解决这样矛盾的后果就是,西晋五胡乱华,胡人疯狂仇视汉人,开启血腥报复。
而沈晨如今来到了西凉,当务之急自然要解决这些问题。
他提倡孔子“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之说并不是提倡“入夷则夷,入夏则夏”,而是提倡的民族和谐。
如果凉州官员继续对蛮夷采取仇视态度,那么双方就会持续仇视,一旦沈晨开展北伐战争,曹魏串联后方敌视汉人的蛮夷发动叛乱,就极可能造成后方不稳定因素出现。
所以他必须谋求稳定,以一个正常的三观对少数民族进行平等对待。
就像后世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一样。
稳定。
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
沈晨继续说道:“我听闻车骑将军在凉州时,多有攻伐,以至于羌氐有些许叛乱?”
庞淯说道:“确实是有一些,但也是因羌氐不服王化所致。”
“嗯。”
沈晨说道:“政策要改,凉州既已收归汉地,那便是王土所在。不管是凉州世家豪族,还是羌氐部落,都应该遵从王化。这是官府的职责,也是陛下派我来凉州的目的。若要兴兵北伐,必先治理汉中和凉州,从今日起,尔等当遵从华夷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可歧视,不可偏袒。若被我纠察出再有汉官蔑视夷人,以至于夷人掀起叛乱者,必严惩不怠。”
“唯!”
众人齐齐应是。
随后邓芝问道:“都督,这夷人叛乱,原因也往往不止是汉官歧视夷人,也有夷人部落素来蔑视朝廷,欺压汉人之事,若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又该如何?”
“哼!”
沈晨冷冷说道:“正如汉人亦是山贼、叛乱之事一样,尔等就把他们当做叛乱的贼寇处置便是,汉人不可随意欺凌夷人,夷人又怎能肆意欺凌汉人?部落首领如此就诛杀部落首领,举族如此就诛杀全族。但切记,诛族是不到万不得已而为之,若是族人被首领裹挟,自当赦免,尔等明白了吗?”
“唯!”
众人再次应是。
凉州胡汉之间的矛盾,便在今日沈晨入城之前先定下一个基调。
那就是胡汉平等,双方不可互相仇视、敌视。
原则上他们都是汉民,都应该平等对待,而不许再向从前那样打压、剥削。
事实上汉代的羌氐数量以百万众,可到了后世五十六民族之时,传统羌人已经不足三十万。
并非他们被消灭了,而是千百年来胡汉在凉州甘肃之地互相融合,早就成为汉人。
所以民族融合本就是趋势,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接受对方的文化、习俗,尊重对方的饮食、生活习惯,那么大家都是中国人。
这也是后世我国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尊重各民族文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