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工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世民也惊讶不已,忘了去笑话别人,他知道朝贡的人带了礼物,但是想不到会带这么多贵重物品前来,毕竟翡翠产地已经被王牧占领了。
“骠国那么富有!”随后,许多人脑海中浮现出这个念头。前有翡翠,后有各种宝石,简直让人眼红。
“可惜晚了!”不少人心里叹息了一声。如果消息没有暴露出来,还能想办法搭上王牧的线,从中去获取宝石,财物;但是现在所有勋贵都知道了,想要谋取的难度就太大了,更何况还有皇帝这个最大的饕餮。
不过如此巨大的诱惑,没人愿意放弃,聪明的都把目光落在了年轻的骠国王子身上。
“年轻好啊!”一些老狐狸心里想着,脸上带着自以为慈祥的笑容,就等雍景看过来的时候,展现自己的亲切。
可惜这些老狐狸不知道,他们的媚眼完全抛给了瞎子看,雍景和别的番邦不一样,骠国对于大唐,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攻打他们,除此之外,别无所求,自然也对万里之外的官员没多大兴趣,更何况雍景可不知道大唐世家谁是谁。
“好!诸位有心了,朕很高兴,你们的请求朕允了!”李世民控制住心情,微微颌首说道,随后对身边内侍示意。
内侍立即上前一步,拿出一卷圣旨,朗声读了起来,这些都是对使团的赏赐,根据他们的地位来定,这些是李世民根据名单,和心腹重臣,最近两天,紧急商议出来的。
两天前!
接到番邦朝贡的消息,李世民高兴得和群臣吃喝了一顿,第二天就召集房玄龄等人商谈,相对自己的判断来说,他更习惯听取意见,然后总结。
对于王牧的分析,没有出李世民的预料,这让他松了一口气,微微一笑说道:“中书省拟诏,姑复郡太守王牧,进京述职。”
李世民的旨意,让长孙无忌等人心脏猛的一跳,一般驻守边关的士卒和将领,四年有一次探亲假,但是主将必须有皇帝旨意才行。招王牧回京述职不意外,毕竟好几年了,皇帝还没有见过这位边关将领,有些说不过去,叫回来述职,一来正好试探一下,如果心怀鬼胎,多半不敢进京,二来皇帝要展示一下自己,无论是武力还是亲和力。
招边关将领回京,不是另行安排,就是要升官或者问责,王牧显然是要升官,关键是没有指定谁临时代理太守一职,这说明李世民对他非常信任,同时也是释放一个信号,这个人朕不会动,其他人最好别打他的主意。
“喏!”房玄龄不动声色的应了一声,他比其他人都要清楚,李世民从王牧那里得到了多少财富,同时又掏出了多少好东西。
“中书省拟一份名单,看下给这次朝贡的小国,部落,如何赏赐。”李世民又说道。
“喏!”房玄龄再次应了一声,这对他来说,并不麻烦,他拟订的,不过是需要赏赐的物品和房子,至于官职,则需要李世民来定,毕竟这些人领的都是虚职,更何况这次还有五个郡王,中书省有谁敢定官职。
脑子里想起两天前的决议,李世民突然发现,定得有些草率,应该先摸摸底,知道大概上供物品的价值,如此一来,今天的赏赐,显得有些小气。
“赏骠国,绫罗绸缎各百,南诏各部,丝绸百匹,其余诸部五十。”等内侍念完诏书,李世民开口补充了一句。
大唐的丝绸工艺很高,有名的丝绸产地各不相同,如剑南,河北的绫罗,江南的纱,彭越二州的缎,宋,毫二州的绢,常州的绸,润州的绫,益州的锦等等,种类琳琅满目,工艺巧夺天工。李世民所赏赐的,自然是来至于这几个地方的贡品,只不过属于一级货,最顶级的,只有皇家才能使用;并不是其他人不能用,主要是产量不多,皇家都不够分,赏赐重臣,李世民都得抠搜着。
雍景等人自然听不懂李世民他们在说什么,哪怕他们已经学了一段时间汉语,但是语速一快,加上一点地方口音,就完全懵了,不过有人提醒他们谢恩。
很早以前,朝廷就规定了官方语言,选用《诗经》的语言,即雅言;只不过各国又会根据自己所在地,略做修改,这种语言叫做“正语”或者“通语”。
隋朝统一中国,编《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国语为“汉音”,或“秦音”
不然的话,想想一个皇帝,满口方言,岂不是威信全无,引得大臣发笑。
虽然加赏了一些东西,李世民还是觉得有些羞涩,主要是大国心思闹的总以为赏赐应该比贡品多才对,这才能彰显大国风范。
赏赐结束,雍景等人离开,被鸿胪寺的人带着去自己的新家参观,而李世民没了早朝的心思,立即散朝,开始欣赏上供的宝石。
好东西当然不能一个人欣赏,那样岂不是和锦衣夜行一样,而最佳伙伴,当然是皇后。
没办法,东西太好也是一个麻烦,其他人一起看,你能不分点?所以任何一个妃子都没叫,夫妻两在丽正殿观赏宝石,还叫了不少内侍,宫女把宝石分出来,登记之后,才会归入内库。
“你说朕是不是太穷了。”李世民咂咂嘴问道。
作为皇帝,拥有和见过的宝物自然不少,不过还是那句话,皇帝也有皇帝的苦恼,每年有收获,自然也有赏赐,被他留下来的,只有一些顶级的东西。
关键历朝历代的皇帝,还喜欢把自己的最爱,带进地里,所以留在宫里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还有的因为朝廷灭亡,被人抢走了。
大唐立国才十二年,李渊刚上位的时候,前朝得来的宝物,就被赏赐了许多下去,轮到李世民上位,又被赏赐了一批,所以内库里面,最多的珍品,反而是翡翠。
都说女人和龙一样,喜欢亮晶晶的东西,长孙也不例外,几颗晶莹剔透,拳头大的宝石,就被她挑选出来,放在桌上,不停的把玩。
听到李世民的感叹,这才抬起头,笑着宽慰道:“各地都有自己的特产,这些东西,或许在他们看来,并不太值钱,或者没有想象中那么贵重。陛下不必在意!”
“唉!都说朕富有四海,却不知道已经穷得连皇后都要节衣缩食,真是辛苦你了。”李世民拉着长孙感叹道。
后宫开支很大,所以李世民才会同意放出了三千宫女,长孙知道李世民的难处,主动提出节衣缩食,作为皇后都如此节约,其她妃子又怎么敢铺张浪费,不然岂不是惹李世民不喜。
“陛下说得哪里话,这有什么辛苦的,饭能吃饱就行,衣服暖和就好,说来还是这羽绒服好,轻便暖和。”长孙笑着摇摇头说道。
“朕招王牧进京,给他一个惊喜。”李世民笑着说道。
这两年王牧带给他惊喜和好处太多,让他日子好过不少,所以提起的时候,心里带着一些感激之情,毕竟李世民并非常人,他不会觉得臣子做的都是应该的。
“陛下是已经决定了,选的是哪个郡王的孩子?”眼珠转动,长孙问道。
虽然李世民去年就说要给王平赐婚,不过作为皇帝,事情太多,一忙起来,也就忘了。
“汝南如何?”李世民问道。
“这…也行,汝南也到了定亲的年龄。”长孙略微犹豫,点点头说道。
李世民是大业九年成亲,当时才十六岁,长孙虚岁十三,所以在他们看来,女子十三四完全可以定亲,甚至成亲。
李世民已经嫁了一个女儿,那是贞观元年的时候,或许是出于拉拢萧禹的考虑,把长女襄城公主嫁萧瑀长子萧锐。
作为世家子弟出身的李世民,身边从来不缺女人,加上成亲很早,少年人食髓知味,长孙还没有生,另外几个小妾就给他生了四个女儿,而长孙直到武德二年才生下长子李承乾。
王牧并不知道,他又引起了长安的骚动,在使团走后不久,他就开始召集人手修建医学院,同时把平川镇少年,不分男女,挑选了两百人,加入医学院,成为第一批学生。
平川镇有一些孩子,已经接受了几年教学,可惜没有天赋出众的人,只能说识字,会算数,所以王牧让他们学医,以后最少可以成为军医,也算一条出路,还没有多大风险。
等到医学院落成,孙思邈邀请的人也到了,三个道士,两个游方郎中,加上王牧找的十个普通文人,组成了医学院老师队伍。
门诊也展开了,每天两个医生,带十个学生坐镇,对此孙思邈有些不满,他觉得人太少了,难以救治更多的人,没有办法,老道就是见不得病人,因为闻讯而来的病人太多了。
不过被王牧劝住了,答应只要学生学有所成,就在全国不停义诊。
一来是孙思邈名声太大,蜀中赶过来治病的人都有,二来是知道可以免费治疗,所以来的人确实很多,每天都有好几百人,这还是因为路途距离各不相同,不然王牧估计能挤破头。
好在医学院建立之初,就是奔着上千人规模而去的,可以临时当作住院部,把重病百姓安置在里面。
别以为千人医学院就很小,要知道医学院培养人才,本来就不快,所以王牧一开始就想好了,实在不行的就抓药做护士,处理外伤,学两年就可以去军中实习,所以千人学院,完全够用。
了解到王牧整个计划,孙思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开始通过各种关系,邀请人过来当老师。
等到雍景等人回来,早已等不及的袁天罡,立即带着人跟着前去了骠国。
先一步到克钦城的信使,已经传达了要王牧进京述职的消息,王牧正在对工作进行安排。
“我去长安之后,就在医学院对岸,建立一个能容纳五千人的学院,里面空地一定要大,这是规划图。”王牧把一卷图纸递给了凌敬和岑文本。
“这么大!这个学院教什么?”岑文本惊讶的问道。
得知萧怜身份暴露,岑文本不得不接受了解语花的建议,娶了萧怜,当然!他知道这背后是王牧的意思,不过他不敢去赌,虽然说推测李世民不会追究萧铣的事情,但是万一呢?当年他就对那个可爱的女孩,很有好感,如今这样,似乎也很不错,只不过让他绝了入主中枢的想法,毕竟一个可能受到猜忌的臣子,永远别想成为皇帝的心腹。
如此情况,还不如一心留在这里,至少王牧放权,和他没有任何冲突。
“这是技术学院,召集所有愿意前来学习的少年,教导他们技术,主要是学习水车制作,船只制作。”王牧解释道。
“需要这么多人吗?百姓会不会不愿意?”岑文本迟疑着说道。
“长史不用担心,这里并非中原,再说太守肯定不会让这些人成为匠户的,只不过成本有些高。”凌敬笑着说道。
如今工匠有番匠﹐即工匠在官手工作坊内服番役二十天。番匠亦称蕃匠﹑短番匠。番匠服役期满后﹐如接受其它应上番工匠的“帮贴钱”﹐继续代人应役﹐称长上匠。
王牧也是做官之后,才了解到这些,他愕然发现,许多东西,和记忆之中,区别很大。
也难怪很多人把唐朝和唐朝之前,划分为一个时代,如今虽然物资比起宋元明要匮乏,但是王牧看来,要合理不少,也没有禁锢别人思想,岑文本身上随时就带着宝剑,身手还不错,一般的士卒,三五个不是他的对手。
匠户也不像宋元明那么悲惨,虽然每年也有劳役,但是并不沉重,唯一缺点是没有种地稳定,毕竟普通百姓,很少有请工匠的时候,这也是岑文本为何担心百姓不愿意让子女学习的原因。
李世民也惊讶不已,忘了去笑话别人,他知道朝贡的人带了礼物,但是想不到会带这么多贵重物品前来,毕竟翡翠产地已经被王牧占领了。
“骠国那么富有!”随后,许多人脑海中浮现出这个念头。前有翡翠,后有各种宝石,简直让人眼红。
“可惜晚了!”不少人心里叹息了一声。如果消息没有暴露出来,还能想办法搭上王牧的线,从中去获取宝石,财物;但是现在所有勋贵都知道了,想要谋取的难度就太大了,更何况还有皇帝这个最大的饕餮。
不过如此巨大的诱惑,没人愿意放弃,聪明的都把目光落在了年轻的骠国王子身上。
“年轻好啊!”一些老狐狸心里想着,脸上带着自以为慈祥的笑容,就等雍景看过来的时候,展现自己的亲切。
可惜这些老狐狸不知道,他们的媚眼完全抛给了瞎子看,雍景和别的番邦不一样,骠国对于大唐,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攻打他们,除此之外,别无所求,自然也对万里之外的官员没多大兴趣,更何况雍景可不知道大唐世家谁是谁。
“好!诸位有心了,朕很高兴,你们的请求朕允了!”李世民控制住心情,微微颌首说道,随后对身边内侍示意。
内侍立即上前一步,拿出一卷圣旨,朗声读了起来,这些都是对使团的赏赐,根据他们的地位来定,这些是李世民根据名单,和心腹重臣,最近两天,紧急商议出来的。
两天前!
接到番邦朝贡的消息,李世民高兴得和群臣吃喝了一顿,第二天就召集房玄龄等人商谈,相对自己的判断来说,他更习惯听取意见,然后总结。
对于王牧的分析,没有出李世民的预料,这让他松了一口气,微微一笑说道:“中书省拟诏,姑复郡太守王牧,进京述职。”
李世民的旨意,让长孙无忌等人心脏猛的一跳,一般驻守边关的士卒和将领,四年有一次探亲假,但是主将必须有皇帝旨意才行。招王牧回京述职不意外,毕竟好几年了,皇帝还没有见过这位边关将领,有些说不过去,叫回来述职,一来正好试探一下,如果心怀鬼胎,多半不敢进京,二来皇帝要展示一下自己,无论是武力还是亲和力。
招边关将领回京,不是另行安排,就是要升官或者问责,王牧显然是要升官,关键是没有指定谁临时代理太守一职,这说明李世民对他非常信任,同时也是释放一个信号,这个人朕不会动,其他人最好别打他的主意。
“喏!”房玄龄不动声色的应了一声,他比其他人都要清楚,李世民从王牧那里得到了多少财富,同时又掏出了多少好东西。
“中书省拟一份名单,看下给这次朝贡的小国,部落,如何赏赐。”李世民又说道。
“喏!”房玄龄再次应了一声,这对他来说,并不麻烦,他拟订的,不过是需要赏赐的物品和房子,至于官职,则需要李世民来定,毕竟这些人领的都是虚职,更何况这次还有五个郡王,中书省有谁敢定官职。
脑子里想起两天前的决议,李世民突然发现,定得有些草率,应该先摸摸底,知道大概上供物品的价值,如此一来,今天的赏赐,显得有些小气。
“赏骠国,绫罗绸缎各百,南诏各部,丝绸百匹,其余诸部五十。”等内侍念完诏书,李世民开口补充了一句。
大唐的丝绸工艺很高,有名的丝绸产地各不相同,如剑南,河北的绫罗,江南的纱,彭越二州的缎,宋,毫二州的绢,常州的绸,润州的绫,益州的锦等等,种类琳琅满目,工艺巧夺天工。李世民所赏赐的,自然是来至于这几个地方的贡品,只不过属于一级货,最顶级的,只有皇家才能使用;并不是其他人不能用,主要是产量不多,皇家都不够分,赏赐重臣,李世民都得抠搜着。
雍景等人自然听不懂李世民他们在说什么,哪怕他们已经学了一段时间汉语,但是语速一快,加上一点地方口音,就完全懵了,不过有人提醒他们谢恩。
很早以前,朝廷就规定了官方语言,选用《诗经》的语言,即雅言;只不过各国又会根据自己所在地,略做修改,这种语言叫做“正语”或者“通语”。
隋朝统一中国,编《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国语为“汉音”,或“秦音”
不然的话,想想一个皇帝,满口方言,岂不是威信全无,引得大臣发笑。
虽然加赏了一些东西,李世民还是觉得有些羞涩,主要是大国心思闹的总以为赏赐应该比贡品多才对,这才能彰显大国风范。
赏赐结束,雍景等人离开,被鸿胪寺的人带着去自己的新家参观,而李世民没了早朝的心思,立即散朝,开始欣赏上供的宝石。
好东西当然不能一个人欣赏,那样岂不是和锦衣夜行一样,而最佳伙伴,当然是皇后。
没办法,东西太好也是一个麻烦,其他人一起看,你能不分点?所以任何一个妃子都没叫,夫妻两在丽正殿观赏宝石,还叫了不少内侍,宫女把宝石分出来,登记之后,才会归入内库。
“你说朕是不是太穷了。”李世民咂咂嘴问道。
作为皇帝,拥有和见过的宝物自然不少,不过还是那句话,皇帝也有皇帝的苦恼,每年有收获,自然也有赏赐,被他留下来的,只有一些顶级的东西。
关键历朝历代的皇帝,还喜欢把自己的最爱,带进地里,所以留在宫里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还有的因为朝廷灭亡,被人抢走了。
大唐立国才十二年,李渊刚上位的时候,前朝得来的宝物,就被赏赐了许多下去,轮到李世民上位,又被赏赐了一批,所以内库里面,最多的珍品,反而是翡翠。
都说女人和龙一样,喜欢亮晶晶的东西,长孙也不例外,几颗晶莹剔透,拳头大的宝石,就被她挑选出来,放在桌上,不停的把玩。
听到李世民的感叹,这才抬起头,笑着宽慰道:“各地都有自己的特产,这些东西,或许在他们看来,并不太值钱,或者没有想象中那么贵重。陛下不必在意!”
“唉!都说朕富有四海,却不知道已经穷得连皇后都要节衣缩食,真是辛苦你了。”李世民拉着长孙感叹道。
后宫开支很大,所以李世民才会同意放出了三千宫女,长孙知道李世民的难处,主动提出节衣缩食,作为皇后都如此节约,其她妃子又怎么敢铺张浪费,不然岂不是惹李世民不喜。
“陛下说得哪里话,这有什么辛苦的,饭能吃饱就行,衣服暖和就好,说来还是这羽绒服好,轻便暖和。”长孙笑着摇摇头说道。
“朕招王牧进京,给他一个惊喜。”李世民笑着说道。
这两年王牧带给他惊喜和好处太多,让他日子好过不少,所以提起的时候,心里带着一些感激之情,毕竟李世民并非常人,他不会觉得臣子做的都是应该的。
“陛下是已经决定了,选的是哪个郡王的孩子?”眼珠转动,长孙问道。
虽然李世民去年就说要给王平赐婚,不过作为皇帝,事情太多,一忙起来,也就忘了。
“汝南如何?”李世民问道。
“这…也行,汝南也到了定亲的年龄。”长孙略微犹豫,点点头说道。
李世民是大业九年成亲,当时才十六岁,长孙虚岁十三,所以在他们看来,女子十三四完全可以定亲,甚至成亲。
李世民已经嫁了一个女儿,那是贞观元年的时候,或许是出于拉拢萧禹的考虑,把长女襄城公主嫁萧瑀长子萧锐。
作为世家子弟出身的李世民,身边从来不缺女人,加上成亲很早,少年人食髓知味,长孙还没有生,另外几个小妾就给他生了四个女儿,而长孙直到武德二年才生下长子李承乾。
王牧并不知道,他又引起了长安的骚动,在使团走后不久,他就开始召集人手修建医学院,同时把平川镇少年,不分男女,挑选了两百人,加入医学院,成为第一批学生。
平川镇有一些孩子,已经接受了几年教学,可惜没有天赋出众的人,只能说识字,会算数,所以王牧让他们学医,以后最少可以成为军医,也算一条出路,还没有多大风险。
等到医学院落成,孙思邈邀请的人也到了,三个道士,两个游方郎中,加上王牧找的十个普通文人,组成了医学院老师队伍。
门诊也展开了,每天两个医生,带十个学生坐镇,对此孙思邈有些不满,他觉得人太少了,难以救治更多的人,没有办法,老道就是见不得病人,因为闻讯而来的病人太多了。
不过被王牧劝住了,答应只要学生学有所成,就在全国不停义诊。
一来是孙思邈名声太大,蜀中赶过来治病的人都有,二来是知道可以免费治疗,所以来的人确实很多,每天都有好几百人,这还是因为路途距离各不相同,不然王牧估计能挤破头。
好在医学院建立之初,就是奔着上千人规模而去的,可以临时当作住院部,把重病百姓安置在里面。
别以为千人医学院就很小,要知道医学院培养人才,本来就不快,所以王牧一开始就想好了,实在不行的就抓药做护士,处理外伤,学两年就可以去军中实习,所以千人学院,完全够用。
了解到王牧整个计划,孙思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开始通过各种关系,邀请人过来当老师。
等到雍景等人回来,早已等不及的袁天罡,立即带着人跟着前去了骠国。
先一步到克钦城的信使,已经传达了要王牧进京述职的消息,王牧正在对工作进行安排。
“我去长安之后,就在医学院对岸,建立一个能容纳五千人的学院,里面空地一定要大,这是规划图。”王牧把一卷图纸递给了凌敬和岑文本。
“这么大!这个学院教什么?”岑文本惊讶的问道。
得知萧怜身份暴露,岑文本不得不接受了解语花的建议,娶了萧怜,当然!他知道这背后是王牧的意思,不过他不敢去赌,虽然说推测李世民不会追究萧铣的事情,但是万一呢?当年他就对那个可爱的女孩,很有好感,如今这样,似乎也很不错,只不过让他绝了入主中枢的想法,毕竟一个可能受到猜忌的臣子,永远别想成为皇帝的心腹。
如此情况,还不如一心留在这里,至少王牧放权,和他没有任何冲突。
“这是技术学院,召集所有愿意前来学习的少年,教导他们技术,主要是学习水车制作,船只制作。”王牧解释道。
“需要这么多人吗?百姓会不会不愿意?”岑文本迟疑着说道。
“长史不用担心,这里并非中原,再说太守肯定不会让这些人成为匠户的,只不过成本有些高。”凌敬笑着说道。
如今工匠有番匠﹐即工匠在官手工作坊内服番役二十天。番匠亦称蕃匠﹑短番匠。番匠服役期满后﹐如接受其它应上番工匠的“帮贴钱”﹐继续代人应役﹐称长上匠。
王牧也是做官之后,才了解到这些,他愕然发现,许多东西,和记忆之中,区别很大。
也难怪很多人把唐朝和唐朝之前,划分为一个时代,如今虽然物资比起宋元明要匮乏,但是王牧看来,要合理不少,也没有禁锢别人思想,岑文本身上随时就带着宝剑,身手还不错,一般的士卒,三五个不是他的对手。
匠户也不像宋元明那么悲惨,虽然每年也有劳役,但是并不沉重,唯一缺点是没有种地稳定,毕竟普通百姓,很少有请工匠的时候,这也是岑文本为何担心百姓不愿意让子女学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