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炮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沐天波欣喜地看着眼前的两门火炮,炮师托德,匠头李有金,两个传教士等人在一旁跟随着,从这两门火炮开始,工匠们已然按照统一的游标卡尺标准了度量衡,并记录了铸炮时各个步骤的用料,今后出产的火炮将会是统一的规格。
两门火炮一门是四磅炮,按照大明的度量衡是打三斤的炮子,用药一斤半,炮身重三百八十斤,能打二百五十步,一门是六磅炮,炮身四百三十斤,打不到五斤的炮子,用药两斤多,能打三百步出头,明代一步约合后世一米三。
两门炮都是青铜制成,铜八锡二,可两轮的炮车也是重达二百六十斤,用的是托德建议的铁力木,关键部位用铜箍强化过,除了加上了青铜支撑杆做简易制退器抵消后坐力之外,还根据传教士的建议加上了木螺杆,让炮车上的火炮可以上下移动。
炮车上还加装了两块厚木板,用以抵挡敌人的箭矢,至于沐天波要求学习后世甲午日军的可拆卸青铜炮,炮师们表示根本没法做到,炮车可以拆解,此时的炮身根本没法拆解,便是四磅炮也重达三百八十斤,此时善于负重的滇马也只能负重两百多斤罢了。
李有金建议可以造轻型佛郎机炮,只有两百多斤,可以放在独轮车上推行,滇马也完全可以负重,还有种更轻的马上炮,只有七十多斤,沐天波表示将来再考虑。
有些失望的沐天波也只能作罢,开始看炮师们试炮。
“距离一百五十步,炮规上升三尺一刻,铁弹预备装填!”
托德摆弄着炮规炮尺等观瞄器械,一帮文科的伴当们在一旁学习着,几个伴当正争着看作为炮镜的千里镜,他们的小队长牛栓狗在一边维持着秩序,此时千里镜都是西方工匠手工打磨,颇为金贵。
一名西人技师摇动着炮车上的手柄,木螺杆上升,顶端的铁环托起炮尾珠,将炮口压低,青铜支撑杆抵在地上,几个伴当赶忙过去用铲子将支撑杆的底端埋起来,前方的西人技师装填手将棉布封装的定装炮弹用推弹杆推入炮膛,压实弹药。
另一名华人技师炮手用铁钉在炮身火门处刺破棉布,倒入引药,随着托德一声令下,华人炮手将点火叉放到火门处,点火叉上的火绳瞬间引燃引药,炮弹急射而出,炮身连带炮车猛地一退,又因为半埋在地里的青铜支撑杆,只位移了少许,伴当们赶忙过去将炮车复位。
炮师与工匠们随即用炭笔在纸板上记录着各种数据,作为今后改良的依据。
沐天波依次看了两门火炮依次实验,两门炮都需要一个四五个人的炮组便可,炮手将来熟练后,射速比火枪还要快,让沐天波有些疑虑的是作为制退器的青铜杆,此时造不出液压,弹簧强度也不够,要是在战场上断裂了这个制退系统就废。
因此还不如干脆用青铜杆支在地上半埋设的笨办法,但这要求青铜杆承受巨大的后坐力,因此它的强度还要改良,使用寿命也要经过试验测算。
总体上沐天波对这两门炮还算是满意,两门炮用滇马拉动的话需要四匹,北方河曲马那样的大马拉动则需要两匹,沐天波相信未来滇马进行育种改良后,两匹马也能拉动。
试验了一番后,沐天波更中意六磅炮,与四磅炮相比它的重量没多重多少,射程却多了不少,此时炮弹炮子都是实心铁球,杀伤力远不如近代加装炸药底火的金属炮弹,沐天波还打算试制霰弹,这在大明也不算稀罕玩意,大明早已经有开花弹。
“各位辛苦了,托德先生,李有金匠头与二位教士赏银五两,余下技师工匠凡是参与铸炮都赏银二两,还请大家规整一下铸炮的各种规程文案,以后咱们就铸六磅炮了,另外,通知食堂今天中午加个肉菜。”沐天波笑眯眯地说。
炮师们与伴当们都是欢喜地谢恩,沐天波也是乐呵呵的,眼下地球的另一端,瑞典的古斯塔夫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首次提出了步炮协同这个概念,在每个步兵团中都配备了两门连炮架重六百二十五磅的三磅炮,称为团属炮,沐天波的六磅炮就是他计划中新军的步兵炮。
沐天波想了一下,这种六磅炮以后连同铜佛郎机炮,虎蹲炮作为步兵的支援火力,对付敌人的炮兵与攻城,就必须要造更大的炮,明代的大红夷炮基本都是三千多斤,相当于西方的十八磅炮。
可此时火炮铸造不容易,泥模法耗时数月不说,一旦渗入水汽炮就算废了,时人说铸百炮成一炮就可称国手,虽有所夸张,可此时铸个五六门炮只铸成一门是个很正常的比例,沐天波这回铸炮,也是两种炮同时开铸三门,只各铸成一门。
有两种各穿越小说用烂了的铸炮法,一为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内模水冷罗德曼铸炮法,原理是生铁浇筑时内外炮管的冷却速度不一致,影响火炮的机械性能与增高了废品率,罗德曼铸炮法便是在炮膛内灌注流水,先让炮膛冷却,从而提高火炮质量降低废品率。
原理虽然简单,但这个方法是要精准测温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流水速度与铁料温度都要进行精确测算,还有比热容,罗德曼铸炮法在十九世纪的技术条件下,历时将近十年才根本成型,此时根本不可能。
还有鸦片战争时清朝发明的铁模铸炮法就更可笑了,说白了就是将泥模换成了铁模,省去了数月泥模烘干的功夫,可以短时间内大量铸炮,铁模在汉代就用来铸农具了,铁模铸炮只不过是将农具换成了火炮,没什么创新。
关键是铁模冷却过快,铁料的石墨化来不及形成就凝固了,成型的铁料都是碳化铁,也就是白口铁,铁质极脆,用来铸农具与铁锅可以,用来铸炮极易炸膛,要想不炸膛只能加大火炮厚度,同时降低装药量,让火炮更加笨重与不堪用。
铁模铸炮法本就是清朝缺少火炮,事急从权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根本不是什么神器,鸦片战争之后就被清朝摒弃了。
要想提高火炮质量,此时只能提高铁料的质量与火药的质量,没有什么取巧的路子。
沐天波欣喜地看着眼前的两门火炮,炮师托德,匠头李有金,两个传教士等人在一旁跟随着,从这两门火炮开始,工匠们已然按照统一的游标卡尺标准了度量衡,并记录了铸炮时各个步骤的用料,今后出产的火炮将会是统一的规格。
两门火炮一门是四磅炮,按照大明的度量衡是打三斤的炮子,用药一斤半,炮身重三百八十斤,能打二百五十步,一门是六磅炮,炮身四百三十斤,打不到五斤的炮子,用药两斤多,能打三百步出头,明代一步约合后世一米三。
两门炮都是青铜制成,铜八锡二,可两轮的炮车也是重达二百六十斤,用的是托德建议的铁力木,关键部位用铜箍强化过,除了加上了青铜支撑杆做简易制退器抵消后坐力之外,还根据传教士的建议加上了木螺杆,让炮车上的火炮可以上下移动。
炮车上还加装了两块厚木板,用以抵挡敌人的箭矢,至于沐天波要求学习后世甲午日军的可拆卸青铜炮,炮师们表示根本没法做到,炮车可以拆解,此时的炮身根本没法拆解,便是四磅炮也重达三百八十斤,此时善于负重的滇马也只能负重两百多斤罢了。
李有金建议可以造轻型佛郎机炮,只有两百多斤,可以放在独轮车上推行,滇马也完全可以负重,还有种更轻的马上炮,只有七十多斤,沐天波表示将来再考虑。
有些失望的沐天波也只能作罢,开始看炮师们试炮。
“距离一百五十步,炮规上升三尺一刻,铁弹预备装填!”
托德摆弄着炮规炮尺等观瞄器械,一帮文科的伴当们在一旁学习着,几个伴当正争着看作为炮镜的千里镜,他们的小队长牛栓狗在一边维持着秩序,此时千里镜都是西方工匠手工打磨,颇为金贵。
一名西人技师摇动着炮车上的手柄,木螺杆上升,顶端的铁环托起炮尾珠,将炮口压低,青铜支撑杆抵在地上,几个伴当赶忙过去用铲子将支撑杆的底端埋起来,前方的西人技师装填手将棉布封装的定装炮弹用推弹杆推入炮膛,压实弹药。
另一名华人技师炮手用铁钉在炮身火门处刺破棉布,倒入引药,随着托德一声令下,华人炮手将点火叉放到火门处,点火叉上的火绳瞬间引燃引药,炮弹急射而出,炮身连带炮车猛地一退,又因为半埋在地里的青铜支撑杆,只位移了少许,伴当们赶忙过去将炮车复位。
炮师与工匠们随即用炭笔在纸板上记录着各种数据,作为今后改良的依据。
沐天波依次看了两门火炮依次实验,两门炮都需要一个四五个人的炮组便可,炮手将来熟练后,射速比火枪还要快,让沐天波有些疑虑的是作为制退器的青铜杆,此时造不出液压,弹簧强度也不够,要是在战场上断裂了这个制退系统就废。
因此还不如干脆用青铜杆支在地上半埋设的笨办法,但这要求青铜杆承受巨大的后坐力,因此它的强度还要改良,使用寿命也要经过试验测算。
总体上沐天波对这两门炮还算是满意,两门炮用滇马拉动的话需要四匹,北方河曲马那样的大马拉动则需要两匹,沐天波相信未来滇马进行育种改良后,两匹马也能拉动。
试验了一番后,沐天波更中意六磅炮,与四磅炮相比它的重量没多重多少,射程却多了不少,此时炮弹炮子都是实心铁球,杀伤力远不如近代加装炸药底火的金属炮弹,沐天波还打算试制霰弹,这在大明也不算稀罕玩意,大明早已经有开花弹。
“各位辛苦了,托德先生,李有金匠头与二位教士赏银五两,余下技师工匠凡是参与铸炮都赏银二两,还请大家规整一下铸炮的各种规程文案,以后咱们就铸六磅炮了,另外,通知食堂今天中午加个肉菜。”沐天波笑眯眯地说。
炮师们与伴当们都是欢喜地谢恩,沐天波也是乐呵呵的,眼下地球的另一端,瑞典的古斯塔夫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首次提出了步炮协同这个概念,在每个步兵团中都配备了两门连炮架重六百二十五磅的三磅炮,称为团属炮,沐天波的六磅炮就是他计划中新军的步兵炮。
沐天波想了一下,这种六磅炮以后连同铜佛郎机炮,虎蹲炮作为步兵的支援火力,对付敌人的炮兵与攻城,就必须要造更大的炮,明代的大红夷炮基本都是三千多斤,相当于西方的十八磅炮。
可此时火炮铸造不容易,泥模法耗时数月不说,一旦渗入水汽炮就算废了,时人说铸百炮成一炮就可称国手,虽有所夸张,可此时铸个五六门炮只铸成一门是个很正常的比例,沐天波这回铸炮,也是两种炮同时开铸三门,只各铸成一门。
有两种各穿越小说用烂了的铸炮法,一为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内模水冷罗德曼铸炮法,原理是生铁浇筑时内外炮管的冷却速度不一致,影响火炮的机械性能与增高了废品率,罗德曼铸炮法便是在炮膛内灌注流水,先让炮膛冷却,从而提高火炮质量降低废品率。
原理虽然简单,但这个方法是要精准测温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流水速度与铁料温度都要进行精确测算,还有比热容,罗德曼铸炮法在十九世纪的技术条件下,历时将近十年才根本成型,此时根本不可能。
还有鸦片战争时清朝发明的铁模铸炮法就更可笑了,说白了就是将泥模换成了铁模,省去了数月泥模烘干的功夫,可以短时间内大量铸炮,铁模在汉代就用来铸农具了,铁模铸炮只不过是将农具换成了火炮,没什么创新。
关键是铁模冷却过快,铁料的石墨化来不及形成就凝固了,成型的铁料都是碳化铁,也就是白口铁,铁质极脆,用来铸农具与铁锅可以,用来铸炮极易炸膛,要想不炸膛只能加大火炮厚度,同时降低装药量,让火炮更加笨重与不堪用。
铁模铸炮法本就是清朝缺少火炮,事急从权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根本不是什么神器,鸦片战争之后就被清朝摒弃了。
要想提高火炮质量,此时只能提高铁料的质量与火药的质量,没有什么取巧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