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鸿胪寺女官 > 第六十七章 但望长长久久

第六十七章 但望长长久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秋宴过后,太子妃的册封礼定在了九月初九。

    对于此事,薛龄曾这样问过萧礼:“听说礼官选了很多个黄道吉日,殿下如何挑了个这么近的?”

    她每日在鸿胪寺出入,看见陆大人和秦大人他们刚刚忙完祭祀和中秋宴,又要马不停蹄地张罗半个月后的册封礼,觉得十分对不住他们。

    萧礼正在看鸿胪寺丞送来的礼单,其中的几处似乎有些不妥当。他提笔修改,并没有立刻回答她。

    “可是南齐战事的缘故?”薛龄将宽袖挽起,在他身侧为他研磨,还不忘一个劲儿地瞧他写字的样子。

    待萧礼把最后一处改动做完,放下笔,看着薛龄的眼睛道:“九月初九成婚,但望我与龄儿长长久久。”

    他说这话的时候神情十分认真,眸中盈满笑意,比她初见他时更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气息。

    后来在册封礼的大典上,她与他并肩站在殿中,在礼官们的指引下叩拜行礼。

    那时薛龄想,华服盛宴金玉器具,加于此身的无限尊荣和一道道繁琐隆重的仪式,她今后大约都会忘记,但她却唯独忘不掉他执起她手时,掌心的温度与触感。

    从台阶走到大殿的那段距离,她听见珠翠琳琅,丝竹乐器不绝,赞颂唱和悠长,脑中却依旧是萧礼注视她时说的那句话:“但望我与龄儿,长长久久。”

    是啊,此生漫漫,前路如何,他都想要与她长长久久。

    九月初九,长安城内万家庆贺。

    九月初九,薛龄与萧礼相互执起的手,共同牵着一道喜庆地红绸锦缎,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开过。

    婚后,薛龄依旧照常生活,只是原先需要从薛府出发前往鸿胪寺,现在改成了从东宫出发。

    对于太子妃依旧在鸿胪寺出任主簿一事,朝中也有两种派系说法。

    一派是以辛尚书与吕瑞为首的反对派,他们认为太子妃应当从鸿胪寺卸任,从此不再插手朝政。

    一派是以陆籍和魏清颐为首的赞成派,他们认为现任的主簿大人是至关重要不可替换的,不能因为主簿大人成了婚,就忽视了大人的才华。

    对于这两种意见,帝后的意思是——全权交给太子。

    而太子殿下呢,初次听闻这两种意见时,他言简意赅的说了一句话;“太子妃是关乎我的私事,薛主簿则是鸿胪寺的公事。公私分明,一直是我要告诫诸位大人的。”

    当时辛尚书还要说什么,萧礼略略提了提辛家子侄在南海任官时的罪责,尚书大人知道自己有许多把柄,又不敢得罪未来的储君,只好闭口不提。

    有了萧礼在背后的支持,薛龄觉得自己的主簿生涯除了太过忙碌以外,其余都十分顺心。

    从前她只是个小小主簿,只能自己教贺兰亭这些留学生们汉语,随着他们进步越来愈大,她希望能找汉语水平更高的人来做他们的老师。

    如今薛龄看来看去,决定亲自去弘文馆拜访魏清颐。

    原本她还担心,自己没有出入令牌,怕是走不进弘文馆,没想到自己报上姓名与官阶后,门口的卫兵竟然晓得她。

    “太子妃请!”卫兵恭敬地行礼,立刻放行。

    薛龄谢过,连连小声嘱咐那个卫兵:“如今我穿着官服,便还是鸿胪寺主簿。”

    “主簿大人来看我了吗?”魏清颐刚刚准备出门,便看见薛龄青碧色七品文官袍子,鬼鬼祟祟怕人发现似的,正在和守门的卫兵说规矩。

    说来也巧,薛龄升任主簿后,一直没有合适的七品官的官袍穿,因此她还照旧穿了很久的黑色官袍。如今这一身青碧色官袍,魏清颐倒是第一次见她上身。

    “魏校书好!”薛龄回首,看见自己的大媒人十分开心。那日册封典礼后设宴,魏清颐最是尽兴,一杯接一杯地给薛龄和萧礼这对新人灌酒。还好萧礼与她这方面的实力都尚可,两人互相配合着,薛龄才堪堪摸清了魏清颐的酒

    量——

    真正的千杯不倒!

    “不知馆主大人可在?”薛龄也不废话,直入主题。

    “大人正好在厅内授课,我带你过去。”

    弘文馆从外面看去,就是一片清幽竹林,魏清颐带薛龄走进去,这才看见庭院深深,四周简朴素雅,布置的颇有一番古意。

    薛龄在心中赞叹,弘文馆不愧是本朝文人最向往的地方!

    今日恰逢馆主大人亲自授课,讲的是卫国的一段历史。十多名学子在厅中正襟危坐,都听得很认真。

    “卫英帝一朝开始,卫国不与邻国往来,导致后来几代国力衰弱。”馆主大人名叫徐英,当年十九岁时便状元及第,文采绝佳。

    “这是为何?”一个清俊少年十分活跃,当先问到。

    馆主大人声音老迈,他缓慢说着,带着无限睿智:“文化、经济、军事等等方面都影响深远。至于如何影响,散学后你们写一篇文章来分析,五日后交给我看。”

    “是。”

    学生们三三两两散去后,魏清颐正好找那清俊少年有事,于是两人也同薛龄告别了。

    薛龄走进厅内,对着馆主躬身行礼后说:“方才下官听大人说起卫国与邻国的往来,觉得甚有道理。”

    “你说说看?”

    馆主从未见过薛龄,但瞧着她身穿七品文官的袍子,气度从容大方,于是请她坐下说话。

    “卫国一朝本来经济就弱,当年卫英帝下令禁止边境贸易,实际是为了保护卫国边境的百姓。但卫英帝以后的几代君主却沿用这一政策,不加变通。”薛龄想了想读过的《卫史》,继续分析道:“久而久之,边境封闭日益严重,后来竟演变成卫国百姓对邻国之事闻所未闻,更休要提文化交流进步了。是以到了最后,卫灵

    帝极力改革,引进无数邻国书籍,却罕有通晓两国语言之人。因此,灵帝一朝的重开边境,被后世人当作是一场笑谈。”

    馆主大人点点头。当时卫国的边境情况少有人知,更是认为卫灵帝的改革不值一提,看来面前这位官员,对当年卫国的外交景象了解颇多。“下官是鸿胪寺主簿薛龄,此次来便是同大人商议我朝与丰罗的文化交流之事。”薛龄说到最后,缓缓道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