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做回手擀面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们早就返回学校了。听嫣然说了,大家就商量要一起过来。看,你多有面子啊,逛街的一个都没落下。”小清笑着说道。
“白杨,倒底什么情况,我们能帮上忙儿吗?”
“约到饭店,不会是请我们吃饭吧,哈哈。”
“快说话啊,有什么事儿呀,都急死我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围拢过来叽叽喳喳催问详情。
“有求于大家,当然要请吃饭了,不过不是在这儿。咱们一边走一边说吧。”我做起了向导,准备引导大家往石磊家去。
“去哪儿呀?”“借了个地方,就在小河沿魁星楼附近。”我应道。
由于念小学的时候就住在祖母家,常听她讲些沈城的陈年旧事,因此对这一带的情况比较了解。为了缓解大家焦躁的情绪,我开始介绍周边的一些景致和趣闻。
“说起这魁星楼,可有些典故。”我告诉大家,这座只留下了个名字的建筑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殿中魁星一手捧斗,一手持笔,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一只大鳌的头部,意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因为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明清两代,每逢北方的举子们进京赶考,都会先到这里祭祀叩拜,祈求金榜题名。据说“三江才子”王尔烈也到此祭拜过。接着又介绍了《沈阳县志》中有关魁星楼夕照景致的记载——“魁星阁高峙城东,夕照晚霞,一望千里。”告诉大家,这“星阁晴霞”的景观还曾被列为沈阳八景之一。可惜高阁毁于十年之乱,不但美景看不到了,就连这魁星楼的确切位置大多数沈城的老人都找不到了。我边走边说这些杂闻趣事,就是不提请求帮忙的事儿,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贴近依依身旁的时候,我佯装不经意地问道,“小清说你们早就返回学校了,怎么来的这么迟?”
“就是猜不出你让大家帮什么忙啊,七嘴八舌才过了点儿。”依依回答。
“你怎么也来了?”我问道。
也许觉得我问得奇怪,依依瞄了我一眼,嗔道,“怎么,不希望我来吗?”
“不,不——说错话了,”我忙不迭地说,“高兴还来不及。”环顾左右,胡乱找些别的话题岔开来。
石磊家本就不远,穿过一条窄巷子,上了一个小慢坡向左一转就到了。这院落儿杂居着七八户人家,又各自圈了小院儿。为了解决返城子女的居住问题,本来紧巴的老四合院儿里又搭了不少偏厦子。石磊家在大院落胡同入口处,是正面朝东的厢房。自家小院儿里种了不少花草,长势不错,有的才出苗,有的已经开出了花骨朵儿。大院里几个半大的孩子相互追逐着玩耍,见到一下子从外面进来这么多漂亮的大姐姐,显得有些惊奇,停住了脚儿,瞪大了眼珠子往这边瞧。
“请进吧。”我推开石磊家半人高的木栅栏门,摆了一个邀请的手式,招呼她们进来。
路上我已经告诉大家,借石磊家的地盘儿主要是为了商量点儿事情,当然顺便为大家准备了点吃的,如果有慢待之处还请海涵云云。
石磊家虽然有些寒酸,但屋子收拾得整洁干净,红砖铺的地面,一铺土炕,炕稍儿一个大纸箱里养了十来只鸡雏。地上摆着一个简陋的衣柜、一张写字桌和几把木椅。正面的窗台上有一台新式的双卡带录放机,比较醒目。事先准备的几样水果已用白瓷盘儿盛好,摆在写字桌上。
“说吧。白杨,需要我们帮什么忙啊?”小清开门见山。
“是啊,快说,神神秘秘的。说你没告诉我和叶青,大家都不信。”嫣然也催促道。
“路上也不说,真急人。”大家七嘴八舌。
“好了,好了。容我喘口气还不行吗?像催命似的,要把人吃了。”为了不让大家吃了我,我连连作揖,满脸堆笑。
“快说吧。”
“不急,都晌午了。刚才是谁说要我请吃饭来着?也饿了吧,还真是在这儿准备了。帮忙儿的事儿急什么,待会儿再说。”我把桌边的几把凳子都摆开,请大家就坐,接着又把瓷盘儿里的水果一一分给大家,开着玩笑说道,“是特意买的水果啊,都还热乎着呢——嘿嘿,先吃点儿,休息休息。”
见大家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好奇地四处打量,便顺势说明我那发小儿还在忙着,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解释虽然这房子看似简陋了些,呆在这里却随便得很,不受拘束。还说,能把大家请来实在难得,首先要感谢给我这么大一个面子。为此,今天特意准备要露一手儿。
“什么呀?”
“手擀面。之前不是说要请大家吃饭了嘛,就给大家做个手擀面,怎么样?”我说道,随后把醒好的面从厨房端了进来。
听说了这个节目,女生们的情绪明显高涨起来。显然,当前她们对手擀面的兴趣似乎要更浓厚一些。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为师校的同学们做手擀面,这可不是头一回了。依依也是吃过的。抹不去的记忆中,有着相同的场景。那是在师校毕业前夕即将分离之际,同学们相互间依依不舍,自发组织起了串联的车队,浩浩荡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去了林健家、一鸣家,去了唐燕家……依依家也去了,她的爸爸妈妈早早为大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而当时,我家的状况就如同眼前的石磊家一样寒酸,一样窘迫,迎接朋友们的只有那颗赤诚之心,我为大家做了手擀面……
正追忆着往日的光景,空气里又隐隐出现波纹,脑子有些发晕,眼前一丝恍惚,不敢再去多想。我走去旁边的灶台忙活,打发走了跟过来要打下手的房淑云和刘梅,眼角余光里看到依依和明菲围在炕稍儿的纸盒子边上,逗弄着里面的鸡雏儿。其余女生也暂时放下执念,去聊些校园里旁的趣闻。开始还听到她们在聊班级联谊、学生诗社之类,渐渐就转移到了与“吃”有关的话题上。我听到嫣然介绍女生宿舍里,她是如何将跳绳串起来顺到一楼去买雪糕,听到小清绘声绘色地演义佳音同学用雪糕拌奶粉制作冰激凌,听到房淑云描述好吃的桥头包子,听到刘梅讲和米娜一起买了筋饼就着蒜蓉辣酱吃,叙述如何美味儿绝伦。
我一边忙活,一边听大家聊着各种美食的体验,正感悟女人才是天生美食家的时候,突然从里面传来了班副小清清亮亮的声音,“饿了——饿了,白杨啊,你的手擀面啥时候能吃上啊?”
“我们早就返回学校了。听嫣然说了,大家就商量要一起过来。看,你多有面子啊,逛街的一个都没落下。”小清笑着说道。
“白杨,倒底什么情况,我们能帮上忙儿吗?”
“约到饭店,不会是请我们吃饭吧,哈哈。”
“快说话啊,有什么事儿呀,都急死我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围拢过来叽叽喳喳催问详情。
“有求于大家,当然要请吃饭了,不过不是在这儿。咱们一边走一边说吧。”我做起了向导,准备引导大家往石磊家去。
“去哪儿呀?”“借了个地方,就在小河沿魁星楼附近。”我应道。
由于念小学的时候就住在祖母家,常听她讲些沈城的陈年旧事,因此对这一带的情况比较了解。为了缓解大家焦躁的情绪,我开始介绍周边的一些景致和趣闻。
“说起这魁星楼,可有些典故。”我告诉大家,这座只留下了个名字的建筑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殿中魁星一手捧斗,一手持笔,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一只大鳌的头部,意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因为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明清两代,每逢北方的举子们进京赶考,都会先到这里祭祀叩拜,祈求金榜题名。据说“三江才子”王尔烈也到此祭拜过。接着又介绍了《沈阳县志》中有关魁星楼夕照景致的记载——“魁星阁高峙城东,夕照晚霞,一望千里。”告诉大家,这“星阁晴霞”的景观还曾被列为沈阳八景之一。可惜高阁毁于十年之乱,不但美景看不到了,就连这魁星楼的确切位置大多数沈城的老人都找不到了。我边走边说这些杂闻趣事,就是不提请求帮忙的事儿,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贴近依依身旁的时候,我佯装不经意地问道,“小清说你们早就返回学校了,怎么来的这么迟?”
“就是猜不出你让大家帮什么忙啊,七嘴八舌才过了点儿。”依依回答。
“你怎么也来了?”我问道。
也许觉得我问得奇怪,依依瞄了我一眼,嗔道,“怎么,不希望我来吗?”
“不,不——说错话了,”我忙不迭地说,“高兴还来不及。”环顾左右,胡乱找些别的话题岔开来。
石磊家本就不远,穿过一条窄巷子,上了一个小慢坡向左一转就到了。这院落儿杂居着七八户人家,又各自圈了小院儿。为了解决返城子女的居住问题,本来紧巴的老四合院儿里又搭了不少偏厦子。石磊家在大院落胡同入口处,是正面朝东的厢房。自家小院儿里种了不少花草,长势不错,有的才出苗,有的已经开出了花骨朵儿。大院里几个半大的孩子相互追逐着玩耍,见到一下子从外面进来这么多漂亮的大姐姐,显得有些惊奇,停住了脚儿,瞪大了眼珠子往这边瞧。
“请进吧。”我推开石磊家半人高的木栅栏门,摆了一个邀请的手式,招呼她们进来。
路上我已经告诉大家,借石磊家的地盘儿主要是为了商量点儿事情,当然顺便为大家准备了点吃的,如果有慢待之处还请海涵云云。
石磊家虽然有些寒酸,但屋子收拾得整洁干净,红砖铺的地面,一铺土炕,炕稍儿一个大纸箱里养了十来只鸡雏。地上摆着一个简陋的衣柜、一张写字桌和几把木椅。正面的窗台上有一台新式的双卡带录放机,比较醒目。事先准备的几样水果已用白瓷盘儿盛好,摆在写字桌上。
“说吧。白杨,需要我们帮什么忙啊?”小清开门见山。
“是啊,快说,神神秘秘的。说你没告诉我和叶青,大家都不信。”嫣然也催促道。
“路上也不说,真急人。”大家七嘴八舌。
“好了,好了。容我喘口气还不行吗?像催命似的,要把人吃了。”为了不让大家吃了我,我连连作揖,满脸堆笑。
“快说吧。”
“不急,都晌午了。刚才是谁说要我请吃饭来着?也饿了吧,还真是在这儿准备了。帮忙儿的事儿急什么,待会儿再说。”我把桌边的几把凳子都摆开,请大家就坐,接着又把瓷盘儿里的水果一一分给大家,开着玩笑说道,“是特意买的水果啊,都还热乎着呢——嘿嘿,先吃点儿,休息休息。”
见大家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好奇地四处打量,便顺势说明我那发小儿还在忙着,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解释虽然这房子看似简陋了些,呆在这里却随便得很,不受拘束。还说,能把大家请来实在难得,首先要感谢给我这么大一个面子。为此,今天特意准备要露一手儿。
“什么呀?”
“手擀面。之前不是说要请大家吃饭了嘛,就给大家做个手擀面,怎么样?”我说道,随后把醒好的面从厨房端了进来。
听说了这个节目,女生们的情绪明显高涨起来。显然,当前她们对手擀面的兴趣似乎要更浓厚一些。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为师校的同学们做手擀面,这可不是头一回了。依依也是吃过的。抹不去的记忆中,有着相同的场景。那是在师校毕业前夕即将分离之际,同学们相互间依依不舍,自发组织起了串联的车队,浩浩荡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去了林健家、一鸣家,去了唐燕家……依依家也去了,她的爸爸妈妈早早为大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而当时,我家的状况就如同眼前的石磊家一样寒酸,一样窘迫,迎接朋友们的只有那颗赤诚之心,我为大家做了手擀面……
正追忆着往日的光景,空气里又隐隐出现波纹,脑子有些发晕,眼前一丝恍惚,不敢再去多想。我走去旁边的灶台忙活,打发走了跟过来要打下手的房淑云和刘梅,眼角余光里看到依依和明菲围在炕稍儿的纸盒子边上,逗弄着里面的鸡雏儿。其余女生也暂时放下执念,去聊些校园里旁的趣闻。开始还听到她们在聊班级联谊、学生诗社之类,渐渐就转移到了与“吃”有关的话题上。我听到嫣然介绍女生宿舍里,她是如何将跳绳串起来顺到一楼去买雪糕,听到小清绘声绘色地演义佳音同学用雪糕拌奶粉制作冰激凌,听到房淑云描述好吃的桥头包子,听到刘梅讲和米娜一起买了筋饼就着蒜蓉辣酱吃,叙述如何美味儿绝伦。
我一边忙活,一边听大家聊着各种美食的体验,正感悟女人才是天生美食家的时候,突然从里面传来了班副小清清亮亮的声音,“饿了——饿了,白杨啊,你的手擀面啥时候能吃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