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败军之将是否堪用

第一百七十四章 败军之将是否堪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孟羲沉思很久,直到执法军士押着犯事的车夫回来,李孟羲也未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见李孟羲眉头紧皱,怕打扰了李孟羲思考,刘备朝亲兵摆了摆手,示意亲兵把人压下去。

    李孟羲一皱眉,事情就绝不简单。

    篝火旁刘备耐心等着,只有篝火中的木头时不时被烧的噼啪轻响。

    好长时间之后,见李孟羲眉头舒展,“孟羲,在想何事?”刘备出声相问。

    “我在想,若他日独领一军,手下将领败阵丧师,我是该让此人再领兵杀回将功补过的好,还是从此不用此人?

    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不知玄德公可能指教?”李孟羲抬头问到。

    李孟羲这一问,问的问题很深,刘备皱眉沉思,一时也难以作答。

    由今日车夫这件事,和李孟羲想到前世的诸多案例,学到了不能给恶人再次犯错的机会这一条宝贵的经验。

    思维再一扩展,李孟羲就联想到最近正在研究和学习的兵法,既然不能给恶人再次犯错的机会,那么让败军之将再次领兵将功补过,是否恰当呢?

    有强敌在前,今领兵拒敌是死,逃亡也是死,举大事亦死。既然都是死,说不定把自家主帅砍了投敌,说不定能有条活路,甚至能加官进爵。

    在这种条件下,败军之将会如何选呢?是拒敌送死,是丢下军队逃亡,还是临阵倒戈呢?

    人心本恶,先把把所有人恶人来考量,想到人心最恶能做出的事,并能加以防备,然后可将因错判了人性而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少。

    李孟羲还想到,打了败仗,还能拼命想报仇的将领和士兵,这个时代是很少的。

    除了刘关张三人这种特殊身份的将领,一人身死另一人愿豁出性命去报仇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无论将领还是普通士卒,都无这般心气。

    第一,汉末是诸侯混战,非是国战,没有宋明只时与外族作战上下同仇敌忾的军心。

    第二,封建王朝,甚少有军队能有比肩现代化国家军队的军魂。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可以为了营救兄弟部队,可抛头颅洒热血,至生死于不顾。

    而封建王朝是什么情况,两支军队的关系,靠将领个人的私交,将领关系好,就拼死相救。将领关系不好,就见死不救,甚至坑友军去填旋,甚至溃逃的时候,嫌友军人死的少,没能多拖住敌军一会儿。

    兵非好战,普通士卒只要脑子正常,都是想能少打仗就少打仗。普通士兵如此,这个时代绝大数普通将领也都没有什么一雪前耻报仇雪恨的心劲儿。

    即如此,一将溃败,肯定是遇到了难挡之敌,再让已经败过一仗的败军之将领兵再战,先不说败军之将的战斗意志有没有被敌军摧毁,但说既然成了败军之将,能力就很大可能就不如敌军的将领。

    所以,让败军之将再次领兵杀回,再次大败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李孟羲认为,败军之将,不能大用,至少多时间内不能再用。

    刘备对李孟羲的分析大为赞同,两人一致认为,说什么将功补过,立用败军之将,实在是太过冒险。

    还有,李孟羲说败军之将,从此不用,刘备对此有很大的不同意见。

    胜败无常,哪有常胜不败之将?一战失利,便从此不用,岂不很快无人可用?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纵是败军之将,危急之时,怎能不用?

    孟羲你之顾虑,让败军之将带兵再战敌军,是否会临阵倒戈,嗯……此不绝对,我看,得分人。”刘备面带轻笑,眼中智慧的光芒闪现。

    “分人?”李孟羲抬头看着刘备,眉头微皱。

    “对,分人。”刘备点头,“看为将之人,是勇毅之人,还是无胆之辈;看其是否与我军中之人有怨,是否与敌军军中之人有旧;再看此人是否有家眷亲属在我军中,若其孤身一人,了无牵挂,或敢临阵倒戈,不得不防。若是军中有其眷属,则无有此忧虑,可委以重任。”

    刘备把自己所想,娓娓道来。

    史上刘备有识人之能,还真是如此,听刘备这么分析下来,李孟羲大为受教。

    刘备的分别从性格,人际关系,还有利害三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一个将领是否会临阵倒戈。

    懦弱的将领,比勇敢的将领倒戈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一个将领跟军中其他人有矛盾,而这时敌军军中又恰有一人是此人军中相交甚厚,那么这个将领也有可能临阵倒戈。

    不仅是人际关系的矛盾,假如败军之将逃了回来,被打了几十军棍,或是被破口大骂了一番,纵然和别人没什么矛盾,也可能因为这几十军棍心中有怨。

    打仗这件事,搏命的勾当,战场上刀剑无眼,纵然是打了败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李孟羲自付,若是自己领兵打仗,奶奶个腿了,拼死拼活厮杀半天,然后好不容易死里逃生逃了回来,老子水还没喝一口呢,你他娘的打老子军棍。李孟羲觉得,自己遇到这种破事会很不爽,当然会反他娘的。

    以己度人,李孟羲认为自己忍不了,为了防止别人也忍不了然后倒戈反水,李孟羲认为对待败军之将,不能立刻处罚,不仅不能立刻处罚,反而还得先端茶送水,好吃好喝的让他歇歇再说。

    这即是对刚从人头滚滚的战场上下来的厮杀之将的人文关怀,而且这个时代信息传递速度也慢,对败军之将的处理,还需要时间去摸清是敌军势众,败阵是情有可原,还是因为主将玩忽职守,还是能力问题,贸然处罚不好。

    李孟羲认为,如何对待败军之将,可以就此立定个章程,并推广全军,以为永例。

    毕竟,不是谁都像李孟羲这么聪明,也不是谁都像刘备那样洞悉人情事故。

    日后铺子摊的大了,几万十几万的军队,总会出现有些主将能力不足或者就是缺心眼,人家虽说是败阵败退下来了,但拼死拼活的,你不说两句安慰的话就算了,还打人家。遇见脾气火爆的愣子,直接就火并了狗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