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解偈语秉烛山中夜 敲竹杠先说口头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居正抖开那张揭帖,只见上面写了一首五言四句的顺口溜:
田边有个人,
踩石捉鹭鸶。
此鸟一展翅,
飞入白云里。
反复看了几遍,张居正也没看出其中有什么玄机,只是觉得这字迹似曾相识,便问道:
“这揭帖是谁写的?”
何心隐答道:“就是你的总角之交初幼嘉。”
“是他?”张居正又是一惊,立马追问,“他现在哪里?”
“他远在武昌。”
“在武昌,他在武昌做甚?”
张居正神态急切,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对自己当年的布衣朋友依然十分挂念。何心隐看到这一点,内心不免感动,于是答道:“初幼嘉皈依佛门已经二十多年了,释名无可。如今是禅门临济宗的传人,驻锡在武昌府城外小洪山上的宝通寺。”
“宝通寺?”张居正当年赴武昌乡试曾去小洪山游玩过,依稀记得那是一座小庙,“幼嘉既是临济传人,也该住个有名的大庙。”
“叔大兄此话差矣,”何心隐答道,“幼嘉,也就是现在名震禅林的无可大禅师,曾立下志向,一生要建十座临济宗禅门巨刹,这宝通寺是第四座,自从他三年前出任住持,临济宗弟子纷纷前来依附,十方施主也纷纷解囊相助,如今的宝通寺,已经是恢宏壮丽的禅佛丛林了。”
“啊!”张居正一阵激动,心想这人生际遇真是一篇不可记述详尽的大块文章,感叹再三,说道,“你们两个人,如今一个是大禅师,一个是大学者,用佛家话说,都修成了正果。”
“比起叔大兄,我和无可禅师,都只能算是边缘人物了。”
“柱乾兄何必如此自谦。”
“不是自谦,我这是掏心窝的话。”何心隐悠悠说道,“大禅师也好,大学者也好,虽然也算是七尺须眉的事业,但毕竟无补苍生,算不得经天纬地的大业。倒是叔大兄,眼看就要登首辅之位,这才是铁血男儿的伟业啊!”
何心隐声音不大,但由于夜静,句句话都如雷贯耳。张居正虽然知道客厅外头是长长的回廊,周围并无闲杂人等,但他还是担心隔墙有耳,连忙示意何心隐不要再说下去,并压低声音说道:
“柱乾兄,你是闲云野鹤,可以由着心性说话,但我可是官身不自由啊,你万万不可瞎说。”
何心隐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道:“叔大兄,我何心隐是个狂人,天天都在说狂话,但绝对不会说瞎话。”
张居正不愿意与刚刚重逢的故友发生争执,便掉转话题,指着案几上那张揭帖问道:“无可禅师写这几句顺口溜,到底是何用意?”
“是送给你的。五月初,我游学武昌,特意到宝通寺拜佛,与无可相会,并说要来京师,有可能还会来见你,问他有何言语捎给你,他想了想,就写了这四句顺口溜。”
“如此说来,这不叫顺口溜,用禅家话说,应该是偈语。”
“是偈语,”何心隐朝案几上放着的揭帖略一注目,接着说道,“刚拿到手时,我也琢磨不出什么意思,及至到了京城,看到这里的局势,才逐渐理会了其中的奥妙。”
张居正来了兴趣,迫不及待地说:“请柱乾兄快快解释。”
何心隐指着揭帖,问张居正:“你看这些偈语中的字,都由哪些偏旁部首组成?”不待张居正回答,他又接着说,“这二十个字中,一共有十个口字,一个石字,三个鸟字,还有一个尸字。”
张居正又拿起揭帖看了一回,果然含了这么多部首,便问道:“这又是什么意思?”
何心隐笑道:“奥妙就在这里头,尸下有十口,是张居正的居字,很明显,这偈语透露了天机。”
张居正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道:“我倒看不出什么天机来,而且,有居而无正,怎可就证明是写给我的?”
“这就是无可禅师的过人之处,”何心隐深不可测的眼神中闪着睿智的光芒,继续说道,“你虽久居内阁,但一直是次辅而未能荣膺正职,因此这偈语中便隐去了正字。”
“哦?”
看到张居正满脸惊讶,何心隐又说:“虽然正字隐去,但偈语中还是含了正字。唐诗人王维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鹭鸶之于水田,可谓正居之地。我看田边的这个捉鹭鸶的人,指的就是你。”
张居正敛眉沉思了一会儿,答道:“如果无可真的是这么认为,他就曲解了故友的襟抱。”
“叔大兄,我知道你一直为人谨慎,但在故友面前,你就不必遮掩了。二十六年前,你才二十二岁,就写下了‘环佩相将侍禁庐’这样的诗句,而且,从那以后,你年复一年,锲而不舍,凭着坚忍的意志和过人的才智,终于跻身内阁。现在,你离首辅之位,只有一步之遥,难道你真的不想捉这只鹭鸶吗?”
何心隐一番慷慨陈词,倒把张居正说得怦然心动,他叹了一口气,答道:“当年年轻气盛,不知人世深浅,故好作妄语,经历这么多年,才明白到大业原非人事所及。”
“叔大兄此话又差矣,”何心隐快人快语,当即驳道,“古人言,天道酬勤,只这一个勤字,便有做不尽的文章。”
“是吗?”张居正苦笑了笑,说道,“即便我是那个想捉鹭鸶的人,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话怎讲?”
“无可禅师的这首偈子,不是已经说明了吗,那只鹭鸶没有捉住,飞到白云里去了。”
何心隐哈哈一笑,善意地揶揄道:“我看叔大兄是让官场的是非弄糊涂了。我且问你,武昌府城另有一个称呼叫什么?”
“古称江夏。”
“那是史称,还有一个呢?”
张居正摇摇头。
何心隐又问:“你登过黄鹤楼吗?”
“登过。”
“登过黄鹤楼,总该记得崔灏的那首诗吧,其中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
经这么一点拨,张居正顿时恍然大悟,连忙答道:“记起来了,武昌府另有一说,称为白云黄鹤之地。”
“这就对了。”何心隐一拍大腿,兴奋说道,“鹭鸶飞进白云,不是飞到了你的故乡吗?这首辅之位,该稳稳地落在你的手里。”
听何心隐如此解释,张居正甚是喜欢,但嘴上却说:“这是幼嘉,啊不,这是无可禅师的文字游戏,不可当真,不可当真。”
何心隐看透张居正的心思,也不争辩,想了想,宕开一句问道:“叔大兄,自从洪武皇帝创建大明天下,一晃两百年了,期间有了九位皇帝。依你之见,这九位皇帝中,哪一位可享有太平天子的美誉?”
张居正回答:“应该是永乐皇帝。”
“对,是永乐皇帝!”何心隐以激赏的口气回答,接着说,“洪武年间,永乐皇帝还是燕王,龙潜王邸,住在这北京的燕王府中。听说有个叫袁珙的相士,相术精致入微,只是隐居山中,不肯在江湖走动。燕王便派遣特使,恭请袁珙到燕王府中给他相面。袁珙沐浴斋戒后日夜兼程到了北京,择了一个吉日来燕王府与燕王见面。燕王一见袁珙,仙风道骨,一派大家风范,未及言谈就已对袁珙肃然心仪了。这袁珙也肃恭而前,围着燕王转了一圈,接着就面对圣容,俯仰左右,几眼睛就把燕王的相看了个里外透彻。看完,袁珙先跪下给燕王磕了一个头,然后再坐起来说:‘燕王是太平天子之相,龙形而凤姿,天广地阔,日丽中天;重瞳龙髯,双肘若肉印之状,龙行虎步,声亮如钟,实乃苍生真主。朱明江山,皇帝事业,文治武功,要在你的身上发扬光大,这正是太平天子的作为。等到你年交四十,一部髯须长过肚脐,即是你高登宝位之时。’一番话说得燕王将信将疑。须知袁珙说这话时,朱元璋已经把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也许正是袁珙这席话起了作用,促使朱棣挥师南下,从侄儿手中抢得皇帝宝位。等到洪武三十五年壬午六月十七,燕王四十二岁生日这一天,上膺天箓,嗣登大宝。这位建下百世之功的太平天子,才相信袁珙所言丝毫不差。”
何心隐一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却不能引起张居正多大兴趣。他酷爱读书,平日留心的虽都是经邦济世的学问,但像《太清神鉴》《珞禄子三命消息赋》《李虚中命书》《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之类的命理术数书籍,闲来时也读过几十本。有了这个根基,再加上何心隐所讲的这段野史他也耳熟能详,所以听来并不激动。待何心隐讲完,他只是敷衍答道:
“永乐皇帝四十而不惑,知道自己威加四海而情系万机的龙种天命。国家神器,本属天机,只不过碰巧被袁珙言中耳。”
“不是碰巧,而是一言中的!”何心隐听出张居正口气轻蔑,遂不满地反驳,“叔大兄,你我都做学问,臧否古人并无不可,但并不是以半桶水讥笑满桶水,更不是以无知批驳有知。”
受此一番抢白,张居正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甚为难堪。好在他久历官场练出涵养,加之又是故友初次见面,便强咽下极度的不快,勉强一笑说:
“柱乾兄,我开句玩笑,你反倒认真了,这么多年没见,没想到你多了这么多学问。”
刚发完火,何心隐就感到后悔,但话既出口,他决不肯认错,这会儿见张居正主动赔了笑脸,也就趁势下台阶,说道:
“我这犟牛脾气,只怕到死都改不了,还望叔大兄海涵。我方才说到袁珙一节,其实还有下文。太平天子是燕王出身的永乐皇帝,这个没有异议。但是,本朝的内阁首辅,也就是相当于前朝的宰相一职,自洪武时的解缙起,到高拱这一任,任过首辅一职的有四十多人,但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太平宰相。从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推断,高拱之后,必然有一位太平宰相出现。叔大兄,据我之见,这位太平宰相,是非君莫属了。”
张居正望着面前这一位侃侃而论如同少年的故友,问道:“柱乾兄,你觉得何等样人才能得到太平宰相之美誉?”
何心隐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有口不私言。让天下黎庶万民,怀志者得志,怀土者得土,无苛政、无酷吏,国泰民安,疆土永固。国家有此中兴之象,必是太平宰相之作为。”
张居正微微一点头,随即苦笑答道:“依你这番高见,太平宰相只怕是镜花水月,过去不曾有得,将来也不会出现。”
“是的,当太平宰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可是,叔大兄,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却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
“何以见得?”
“明朝的第十四个皇帝,昨日已经登基,是个只有十岁的少年天子。无可的偈子中,出现了十个口,正好暗示了这件事。如此少年君父懂得什么,治国安民还不是依靠首辅?所以,这一任首辅,尽可把满腹经纶用于指点江山,激浊扬清,开创太平盛世。”
何心隐嘴上所言,正是张居正心中所想之事。他感到这位故友虽然目中无人宏论滔滔的习性没有改变,但的确不愧是名噪士林的大学者,于是笑谑道:“柱乾兄,你今晚所言,好像都不是阳明先生的心学。”
“这叫帝王学。”何心隐越发兴致勃勃,不无卖弄地说,“阳明先生是我学问的祖师爷,他创立的心学是知的范畴,而帝王学则立足于用。”
张居正说:“知行合一本是阳明先生学问的根本,从这一点讲,你倒是心学的正宗传人。我想,你若是生在战国时代,行合纵连横之术的苏秦、张仪,一定在你之下。”
“叔大兄过奖了,”何心隐表面虽然谦逊,但骨子里头仍是不可磨灭的自负,“经邦济世的学问,对于叔大兄来讲,是用,是行,对我何心隐来讲,是知,若我俩联合起来,才叫知行合一。”
“怎么,你又回心转意想做官了?”张居正惊讶地问。
何心隐一笑,理了理被穿堂风吹得凌乱的山羊胡子,说道:“叔大兄把我的意思理解错了。俗话说,一道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当太平宰相,我略献匠心,起一点帮衬的作用。不要说做官,我连你的幕僚都不想当,只是在你觉得需要之时,帮你出出主意而已。”
“他大老远赶到天寿山来见我,原来是想当国师。”张居正心中忖道,因此又多了一份警觉,说道:
“你口口声声说我是太平宰相,好像我现在已荣登首辅之位了。”
“这个是迟早的事。”何心隐的口气不容置疑。
张居正笑了笑,揶揄道:“柱乾兄又不是天子肚里的蛔虫,怎么说得这么有把握?”
何心隐回道:“这本来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嘛。你想想,昨日登基的少年天子,四年前被册立太子时,叔大兄你是立了大功的,如今满朝文武,在这件事上的有功之臣,除了你还有一个高仪,但高仪已是病入膏肓的人。新皇上的大伴是冯保,他已下中旨让冯保取代孟冲当上了司礼监掌印,下一步,肯定就会让你取代高拱出掌内阁。”
张居正心里头承认何心隐分析得有道理,也希望有这样的结局。但表面上却显得对此事漠不关心,故以提醒的口气回道:“柱乾兄,妄测圣意不应该是人臣所为。”
“如果不揣摩圣意,人臣之道又从何体现呢?”何心隐机智地反问了一句,接着说道,“现在来说无可禅师这首偈语中的第三层意思,方才说过,这二十字中,隐含了一个石,三个鸟。”
“一石三鸟,”张居正立即接腔说道,“无可弄这么个成语在里头,又是什么天机?”
“一石三鸟究竟有何意义,我也不得知,但依我猜测,应该是指叔大兄出任首辅后应该做的三件事情。”
“哪三件事?”
“当然是廓清政治,开创新风。”
“请具体讲。”
一论及政治,张居正便有了官场上那种颐指气使的口气,何心隐很是听不惯,但因为下面所要谈的是他多年来萦绕于胸的治国大计,便也计较不得态度,遂呷了一口茶水,清清喉咙,从容说道:
“这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进贤用贤,消除朋党政治。古人言,官乃治国之本。百官得人,则以仁抚世,泽及草木。反之则生灵涂炭,国无宁日。综观本朝两百年来,三公九卿禄秩丰隆者,却是没有几个肯为朝廷办事,为百姓谋求福祉。这是为何?就因为贤人多不在朝。远的不说,就说嘉靖皇帝时的首辅严嵩,这是有明一朝以来最大的奸相,他所用之人,多为同年、学生、乡谊、亲戚。朋党政治到他手上已是登峰造极。再说近一点,如今还在首辅之位的高拱,天下各州府宪台,两京各大衙门,一半官员出自门下。平心而论,高拱是难得的干练任事之臣,但亦陷入朋党政治之泥淖而不能自拔……”
何心隐打开话匣子,便收不住势头。但他所讲述之事,张居正有更深切的体验。他知道照这么议论下去,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便打断何心隐的话头,说道:
“柱乾兄,实例就不必举了,朋党政治实乃官场的毒瘤,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进贤用贤,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也非易事。有人的确是贤臣,声名很大,但让他具体办事,不是办糟就是办不成。”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件事情,你要多用循吏,少用清流。”
“唔,”张居正眸子幽幽一闪,说道,“这倒有些新意,不才愿闻其详。”
何心隐受到鼓舞,更是讲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了:“循吏一词,本为太史公所创,意指那些勤政利民、刚正不阿、执法无私的官员。而清流者,是指那些遇事不讲变通,一味寻章摘句的雕虫式人物。这些人讲求操守,敢与官场恶人抗抵,这是好的一面。但他们好名而无实,缺乏慷慨任事的英雄侠气。大凡年轻士子,甫入仕途,都愿做循吏,想干一番伟业。但随着涉世日深,他们不免两极分化,一部分熏染官场腐朽之气,日渐堕落;另一部分人则洁身自好,归到清流门下,除了空发议论,也就无所作为了。真正坚持初衷,执著循吏之途,则属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说得好,”张居正这次的激动是由衷发生,他起身在厅堂里来回走了几步,在何心隐跟前停下,肃然动容地说,“柱乾兄这番议论,痛快淋漓,切中时弊,这才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你且讲第三条。”
“这第三条嘛,”何心隐目送张居正回到座位,慢悠悠说道,“比之前两件事,做起来恐怕更难。”
“是吗?”张居正随口问道。
何心隐点点头,一字一顿地说:“你应该做的第三件事情是:清巨室,利庶民。”
何心隐说罢,专注地看着张居正的表情,只见他双眉紧锁,半晌都不作声。此时,感恩殿外月明如水,松涛飒飒。山风过处,已把白日的暑气吹送净尽。张居正起身踱到窗前,看了看近在咫尺的黑色峰峦,长出一口气之后,才开口说道:
“孟子说过,‘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可是,你却要我清巨室,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叔大兄,史书昭昭,记载甚详。历代衍成社稷祸变者,莫不都是巨室所为。所以,像唐太宗这样一代明主,登基之初,便把江右巨室统统贬为庶民。本朝开国皇帝朱洪武,惟恐死后巨室生乱,也千方百计剪除干净……”
“别说了,”依然站在窗前的张居正,连头都不回,只是摆手制止何心隐说下去,“柱乾兄,你既然千里迢迢,前来赐教于我,当然会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巨室之害。我只问你,何为巨室?”
张居正猛地一转身,两道犀利的目光朝何心隐射来,一丝寒悸突然从何心隐心头掠过,他顿了顿,答道:“巨室,顾名思义,应是皇亲国戚,显宦之家,只有这帮人,才有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巧取豪夺,鱼肉百姓。”
张居正冷冷一笑,说话口气带有申斥的意味:“柱乾兄,照你这么说,岂不是成心要我与皇上作对吗?”
“可是,这样做也符合朝廷的利益。”
“你这是书生意气,算了吧,我们还是不要谈什么帝王学,还是谈谈你研究多年的阳明心学吧。”
何心隐本来就是心气很高的人,一听张居正的口气不想再谈下去,顿时长叹一声,说道:“叔大兄,我游学京师,怀有一腔热血来见你,谁知遭你一盆冷水。罢,罢,我们就此别过。”说罢,何心隐起身一揖,闪身就要出门。
“柱乾兄,且慢!”
张居正这么一喊,已走到门口的何心隐又站住了。
“这么晚了,你去哪里?”张居正问。
“回京城。”何心隐气鼓鼓地回答。
“明日我们一起回去嘛,”张居正显然有些过意不去,便把一脸冷漠尽数收起,换成笑脸说道,“我们分别整整二十六年,今宵月色如此之好,我们应该温一壶酒,做竟夕之谈,畅叙别后之情。”
何心隐原来还有一份企盼,以为张居正回心转意,叫他回来再共商国是。现在见张居正如此表态,也就不再存什么指望,于是再次拱手一揖,决然说道:“叔大兄,该说的话我也都说了,还是就此别过吧。”话音刚落,人已抬脚出门。
“柱乾兄且慢,我派人送你。”
“不用了,山门外头,还拴着我骑来的一头小驴子。”
就在张居正与何心隐天寿山秉烛夜谈的时候,冯保坐着一乘四人抬蓝呢便轿,来到丁香胡同孟冲家中。其时孟冲从驴市胡同街北的昭宁寺请了一位高僧到家里来为他讲解佛法。
却说隆庆皇帝死后,孟冲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便已有心让位给冯保。新皇上登基前两天,孟冲就差不多把自己值房里的东西收拾清楚了,并派人去把冯保找来,恭敬地说:“冯公公,司礼监掌印这把交椅,本不该我来坐,论资历名望,都该是你。只怪他高胡子推荐了我,没法子,胡乱当了两年,也就挡了你两年的道。现在,我把这把交椅还给你。你看看,这值房我都收拾好了,你随时都可以搬进来。”冯保一笑,说道:“孟公公也是宫里头的老人了,怎讲出这等没规矩的话,你的掌印太监是先帝任命的,又不是什么私物,可以随便送人。”孟冲答:“如今先帝宾天,新皇上即将登基,走马换将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你是新皇上的大伴,坐进这值房是迟早的事,我孟冲坐在这位子上,好比是戴碓臼玩狮子,自己累死了,别人还说不好看,何必呢,不如趁早让给你,我这就去乾清宫向太子跪奏。”孟冲这份主动,倒是出乎冯保意料,尽管他心中高兴,表面上还是虚情假意把孟冲劝阻一番。昨日,新皇上任命冯保为司礼监掌印的中旨颁下之前,孟冲就已向冯保办理了交卸手续,然后蔫耷耷地回到了丁香胡同。这处私宅是隆庆皇帝赏给他的,平日里在宫中办事,很少回到这里来居住,就是偶尔来住一夜,也是天不亮就慌着赶回宫中。今儿早上,他第一次睡了个懒觉。其实他仍是鼓打四更就醒了,一咕噜坐起来,正要唤小童服侍穿衣,这才想起现在已是赋闲之身,禁不住鼻子一酸,含了两泡眼泪,又懒洋洋躺下去,蜷在炕席上想心思。思量自己的升降沉浮,感到人生如梦,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因此便想到把昭宁寺的高僧请来。
听说冯保登门造访,正在静心聆听佛法的孟冲吓了一大跳,不知是祸是福,便把高僧丢在书房里,踅身到客厅里来。
“冯公公,是什么风儿把你吹来了?”孟冲一落座,就一脸奉承地寒暄起来。
冯保笑了笑,说:“孟公公这么说,倒有些责怪我的意思了。”
“哪里哪里,我是说你冯公公现在是大忙人,怎么还有空到我这荒宅子里来。”
“昨儿夜里就说来看你,因忙着新皇上登基的事,分不开身,故拖到今天。”冯保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四周,又把孟冲打量了一番,接着说,“看你的气色还不坏。”
“冯公公,是什么风儿把你吹来了?”孟冲一落座,就一脸奉承地寒暄起来。冯保笑了笑,说:“孟公公这么说,倒有些责怪我的意思了。”
孟冲实人实语:“今儿上午我还闷得慌,请了个高僧到家里来,为我宣讲佛法,堵在胸口的那块石头,总算搬开了。”
孟冲说着就笑起来,冯保虽也跟着一起笑,却多了一道心眼,问道:“高僧是哪里来的?”
“昭宁寺的。”
“昭宁寺的?”冯保耸了耸鼻子,书房里飘出一股檀香味。冯保伸头朝连着客厅的书房看了一眼,问道,“方才我在门口落轿时,还听到了木鱼声,是你敲的还是别人敲的?”
“就是那位高僧敲的,他教我念经。”孟冲回答,他想把这件事支吾过去,便改了话题说,“冯公公带来的人呢?”
“都在轿厅里歇着。”
“呀,这怎好怠慢。老杨!”孟冲扯着嗓子喊来管家,吩咐道,“去弄些酒菜,把冯公公手下班头好好侍候。别忘了,临走前每人封一些脚力银。”
老杨退下办事去了。冯保不置可否,依旧望着书房,问孟冲:“孟公公,那位高僧还在里头吧。”
“啊,在。”孟冲回答。
“能否请出来相见,我也正想听听佛法。”
孟冲知道冯保这是多疑,怕里头藏了什么是非之人,连忙起身走回书房,领了一个约莫六十来岁身披玄色袈裟的老和尚出来。
老和尚显然已经知道冯公公的来历,一进客厅就朝冯保双手合十行礼,说道:“贫僧一如与冯施主结得佛缘,好在这里相见。”
冯保也起身还了一礼,坐下说道:“你就是一如师父!久仰久仰。听说你在昭宁寺开坛讲授《妙法莲华经》,京城善男信女蜂拥而至,把个昭宁寺挤得水泄不通,可见一如师父道行高深。”
一如答道:“阿弥陀佛,那是佛法精妙,吸引了十方施主,不是贫僧的功劳。”
冯保转头问坐在一如对面的孟冲:“孟公公,你今儿个向一如师父请教什么?”
“一如师父为我讲授《心经》。”
“《心经》?好哇,讲了多少?”
“讲了差不多三个时辰,才讲了第一句,”孟冲挠了挠后脑勺儿,想了想,结结巴巴念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这一句。”
“请问哪五蕴?”冯保跟着发问,见一如和尚准备回答,他连忙摆手制止,笑道,“我是问孟公公的。”
“五蕴,哪五蕴?我刚才还记得,”孟冲一时记不起来,又拍脑袋又搓手,自嘲道,“看我这木疙瘩脑袋,左边捡,右边丢,硬是记不全,只记得第一蕴是个色字。”
“对,色、想、受、行、识,是为五蕴,不知我说得对不对,一如师父?”
一如点点头:“冯施主说得一字不差。”
“请教一如师父,五蕴皆空,这个空当指何讲?”
冯保神情专注地望着一如和尚,仿佛他今晚是特意来这里请教佛法似的。一如师父两眼微闭,悠悠答道:“《心经》里已回答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告子有言:‘食、色,性也。’请教一如师父,告子所言之色,与《心经》所言之色,是一回事呢,还是两回事?”
“既是一回事,也是两回事。”一如师父睁开眼睛看了冯保一眼,又缓缓答道:“告子之色,是乃女色,《心经》之色,乃大千世界诸般物相。亦有‘质碍’之意。凡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言、身之所触,皆为色。《心经》之色包含了告子之色,所以说既是一回事,又是两回事。”
“那么,色为何就是空呢?”
冯保问话的口气虽然恭敬,但细心人仍能听出有考问的意思。一如师父并不计较,他盘腿坐在椅子上,从容答道:“五蕴之中,尚分两法。第一蕴为色法,其余四蕴皆为心法。色法指大千世界诸般物相,心法乃众生本体感悟之道。五蕴皆空这一句乃整个《心经》关键之所在。需知大千世界诸般物相,没有任何一件一成不变,就说冯施主你,童年时的样子现在已无法追回,入宫前和入宫后也大不一样,昨日之你与今日之你也迥然不同,请问哪一个时间的冯公公是一个真我呢?如果你认为当下坐在这儿的冯公公是真我,那么过去所有时日的冯公公岂不是假的吗?所以,父母所造之色身,总在变幻之中,这叫无常,无常生妄见。往往我们认为的真,其实是妄。在色身中,你找不到真实的体性,所以说,色即是空。”
一如和尚隐约感到冯保心火正旺,故委婉地借解释《心经》之机加以规劝。冯保向来心细,哪会听不懂一如话中的玄妙。一如话音一落,他就说道: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一如师父这么一解释,我冯某也明白了不少道理。”
一如微微一笑,说道:“冯施主也是有大乘根器的人,若不是这样,不会对《心经》如此熟悉。”
“一如师父这是过奖了,我这点东西,是从主子那儿捡来的。”冯保说着,看着木讷坐在一旁的孟冲,又接着说,“孟公公也应该知道,当今皇上的生母贵妃李娘娘,在宫里头被人称作观音再世。她老人家每天早晨起来,必定焚香净手,恭恭敬敬抄一遍《心经》,如今,她抄过的经文,怕要码半间屋子。”
“啊,如此虔敬向佛,必是社稷苍生的福报,善哉,善哉!”一如由衷赞叹。
冯保接着说道:“前几日,贵妃娘娘还把我找去,说是要为皇上找一个替身剃度出家,并把这件事交给我来办。我准备把这几天忙过了,把京城各大寺庙的高僧都请来共同进行这件事,到时候,还望一如师父能够参加。”
“阿弥陀佛,贫僧愿躬逢其盛。”一如答过,他感到冯保夜访孟冲一定有事,自己不方便再待在这里,遂起身告辞。孟冲还想挽留,冯保却说道:“孟公公有心向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今晚就先让人送一如师父回昭宁寺安歇。何时想学了,就坐轿子过去,或者再把一如师父接过来,也不差这半会儿工夫。”
孟冲害怕冯保在这里久坐,故想留住一如牵制。见冯保如此婉转逐客,也没了法,遂安排人把一如送回昭宁寺。
一如刚离开客厅,冯保听着笃笃而去的脚步声,回头来问孟冲:“孟公公不是相信道教吗,怎么又改信佛教了?”
孟冲一听话中有话,耳朵立刻竖了起来,紧张地说:“冯公公真会开玩笑,我哪信过什么道教?”
冯保冷冷一笑,讥刺道:“你既压根儿没信过道教,为何要把那个妖道王九思吹得神乎其神,还推荐给先帝?”
“这……”
孟冲一时语塞,他偷偷觑了冯保一眼,心里头更是突突地打鼓。刚才在一如面前,冯保春风拂面,谦逊有加。如今虽然还是一张笑脸,但却是笑里藏刀,孟冲顿时有了不祥之兆。
“冯公公,你知道,咱们都是皇上的奴才,皇上想要做的事情,我们哪能推诿?”
“理虽然是这个理,但凡事总得想个后果。”冯保摸着光溜溜的下巴,故意拿腔拿调地说,“孟公公,我今天来这里,主要是想给你透个信儿。”
“有什么祸事吗?”孟冲的心提到嗓子眼上。
“是不是祸事,我说出来,孟公公你自个儿揣摩。”冯保狡狯地眨眨眼,接着说道,“咱们有什么说什么,先帝在的时候,你这个司礼监掌印的确让先帝满意,但是,你却无意中伤害了一个人。”
“谁?”
“李贵妃。”
“她?”孟冲倒吸了一口冷气,紧张地问,“冯公公,贵妃娘娘她说什么了?”
“她今天把我找到乾清宫,数落了你四大罪状。第一,你把奴儿花花弄进宫来,把先帝迷得神魂颠倒;第二,你偷偷领着先帝乔装出宫,跑到帘子胡同找娈童,让先帝长了一身杨梅疮;第三,你把四个小娈童化装成小太监弄进宫来,被太子爷,也就是当今皇上瞧见了,你又指使钟鼓司杀人灭口,弄死了那个王凤池;第四,也是贵妃娘娘最不能饶恕的,你把那个妖道王九思引荐给先帝,还弄出征召一百双童男童女配制‘阴阳大补丹’的闹剧。先帝英年早逝,就因为你这一系列的馊主意。”
冯保娓娓道来不见火气,可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孟冲听来都如巨雷轰顶。冯保一席话说完,孟冲已如木头人一般,惟一证明他是个活人的,是脑门子上密密地渗出一层豆大的汗珠。冯保见他这副样子,心中有一种快感。他把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提着嗓门儿说道:
“孟公公,你怎么不回话呀?”
“啊,”孟冲如梦初醒,定了定神,然后哭丧着脸说道,“冯公公,你也别绕弯子了,是不是新皇上让你传旨来了?”
“传什么旨?”冯保一愣。
“赐死呀,”孟冲撩起袖子往脸上连汗带泪胡乱揩了一把,哽咽道,“先帝宾天之日我就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
看孟冲这副德性,冯保差一点没笑出声来,但他忍住了。想了想,说道:“皇上昨日刚登基,还顾不上下这道旨,但我听李贵妃的口气,倒真恨不能立刻就把你孟冲打入十八层地狱。”
孟冲噙着泪花说道:“事到如今,我也无需辩冤了。不过,冯公公你也清楚,你数落的那四条罪状,条条款款,都是奉先帝旨意办的。”
“孟公公,你若这么说,只会惹怒李贵妃,真的招来杀身之祸。而且,把四件事全都推在先帝身上,亦与事实不符。”
“有何不符?”
“没有你从中撺掇,先帝怎么会知道那个王九思?”
孟冲勾头不语,冯保又说:“王九思现就拘押在东厂,几次受刑下来,他把什么都交代了。”
“啊,他说了些什么?”孟冲一脸惊慌。
“他说得太多了,”冯保欲擒故纵,兜着圈子说,“若把他的口供交到三法司,孟公公,你恐怕十个脑袋也保不住啊。”
孟冲再也坐不住了,起身走进内院抱出一个红木匣子来,双手把匣子递给冯保,失魂落魄地说道:“冯公公,王九思让我把他引荐给先帝,答应事成后送我十万两银子,后来又给我送过两张银票,总共十五万两银票,都在这匣子里了,我现在全都交给你。”
冯保打开匣子一看,果然躺了三张银票,他仔细看了看,都是京城头号钱庄丰隆号见票即兑的一等一银票,顿时心中一阵狂喜,他今夜前来,要诈取的就是这个。其实,王九思在东厂大牢里屁事也没交代,冯保凭直觉就断定孟冲在王九思身上吃了不少好处,就想诈他一诈。没想到这个憨头,一诈就灵。银票到手,抬头再看看孟冲一副待剐的狗熊样儿,顿时又动了恻隐之心。
“孟公公毕竟是老实人,”冯保假惺惺地叹口气说,“但总该记得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孟冲心里头酸楚,咕哝着说:“古训太多了,我记得还有一条,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现在是寇了,说是寇,这是我孟冲抬举自己,其实我是被绑到案板上的猪,等着被剥皮。”
冯保扑哧一笑,打趣说:“谁敢剥孟公公的皮,我冯保不依。”
“你?”孟冲听出话中有缝儿。
“老孟啊,”冯保改了一个亲切的称呼,动情地说,“我们两个,差不多同时进宫,都四十多年了,平常虽然锅里不碰碗里碰,闹些小别扭,但真正碰到较劲儿的大事,立时间,那份感情就塞满心窝子。你想想,你眼下这个处境,我冯某能见死不救吗?”
孟冲深知冯保的秉性:哪怕明天就要动你的刀子,今天看见你还是一个哈哈三个笑,绝不让你看出任何蛛丝马迹来。现在见冯保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根本不敢相信。但他毕竟是出了名的“憨头”,言语上兜不了弯子,这时忍不住直通通地问:
“冯公公此话当真?”
“我冯某什么时候说过假话?”冯保信誓旦旦,“我如果想加害于你,今夜里就不会专门到你府上来通报。”
“那你说,如何能够救我?”
“只要你按我说的去做,我就保你平安无事。”
“好,那就请讲。”
“第一,对任何人不得讲你曾受贿王九思十五万两银子。”
“这个我一定做到。”
“第二,不要同闲杂人来往,在眼下这非常时期,最好不要出门。若闷得慌了,就去把一如师父请来讲讲佛法,这个做得到吧?”
“这不是把我软禁在家吗?”孟冲心里忖道,嘴上却回答干脆:“做得到。从现在起,凡不三不四没有来历的人,不让他踏进我家门槛。”
“就是有来历的人,更要提防。”说到这里,冯保加重了语气,“老孟啊,你我都是宫中的老人,宫里的事知道不少。如果你万一在什么人面前说漏了嘴,到时候我想帮你也帮不成啊。”
“冯公公的意思我明白,怕我孟冲离开司礼监不服气,人前人后发牢骚,这你就多心了。让我孟冲把一头羊拆零打散,做出几十道菜来,哪样该烩,哪样该爆,哪样该卤,哪样该炖,我眼到手到,保证不出一点差错。可是自从到了司礼监,每天见到那成堆的奏折就像见到一堆烂白菜,别提心里头多腻味,偏内廷外廷为了这些折子,每天扯死扯活的,鸡眼瞪成驴眼。想起来也真是没啥意思。老实说了吧,司礼监的那颗印,在我看来,真的不如尚膳监的一把锅铲。熘一道菜出来,你还能喝二两老酒,一颗印盖下去,却不知要遭多少人嫉恨,这是何苦呢?因此,我早就想离开司礼监,只是先帝在时,我不敢开这个口,这回新皇上颁一个中旨,倒真是遂了我多年的心愿,冯公公你说得对,我从此可以享清福了。”
孟冲说着倒也真动了情,说完了自个儿发起呆来。冯保觉得他的话有夸张的成分,但基本真实可信。但话既已说到这个地步,索性就说得更通透些。
“老孟,”冯保声音更显温和,“你的这种心情,我冯某能理解。实不相瞒,你的这颗脑袋,还在掉与不掉两可之间。现在外头都在传,高拱对新皇上不恭,可能会有造逆之举,他若找到你,你可要小心啊!”
“这个请冯公公放一百二十个心,”孟冲拍着胸脯说道,“他高胡子真是来了,我虽不敢推他出去,但我可以当个扎嘴葫芦。”
看到孟冲犟着脖子发狠,冯保忍不住又是“扑哧”一笑。便故意逗他:“高胡子如果真的来了,你怎么办?”
“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套路,”孟冲也学着卖关子,“你冯公公猜猜,我会怎么对他?”
“闭门不见。”
“不敢,人家是首辅。”
“装病。”
“好端端的,为啥要装病?”
“那……”冯保摇摇头,表示猜不出来。孟冲说:“我会满脸堆笑地把高胡子迎进门,然后让管家陪他聊天下棋,我则亲自下厨,把他平素喜欢吃的糟凤翅、大葱爆牛心、红枣炖驴尾等几样家常菜做一桌出来,陪他喝酒。”
“美酒佳肴,不正好说话吗?”
“不会的,酒不过三巡,高胡子就会主动告辞。”
“为什么?”
“十年陈卤水,毒性胜砒霜,这句话你该听说过吧?我会在大葱爆牛心的那道菜里头,微微加点陈卤。你放心,剂量小死不了人,但吃下去发作得快,不消片刻工夫,屁股底下便像是有条蛇在窜,高胡子还不会趁早告退?”
冯保忍俊不禁,又一次大笑出声,指着孟冲一面喘气一面说道:“这等主意,只有你孟冲想得出。”
只在这时,孟冲才找回一点自信,凑趣地说:“这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孟公公,今后有空儿,我还会经常来看你,”冯保眼看时候不早,拿起那只红木匣子起身告辞,走到院子里又站住对孟冲说,“你现在闲居在家,不比当差时各方面都有照应,一应用度肯定吃紧。我已同内宫监打过招呼,从现在起每月给你这里送十担米,另外,明天就过来十个小火者在你这里听差。”
“这……”孟冲一时语塞。
明朝祖制,凡宦官私宅闲居,一切用度自行开销,内宫概不负责。冯保这么处置,实在是前无先例。孟冲既心存感激,又有些惶惶不安。
张居正抖开那张揭帖,只见上面写了一首五言四句的顺口溜:
田边有个人,
踩石捉鹭鸶。
此鸟一展翅,
飞入白云里。
反复看了几遍,张居正也没看出其中有什么玄机,只是觉得这字迹似曾相识,便问道:
“这揭帖是谁写的?”
何心隐答道:“就是你的总角之交初幼嘉。”
“是他?”张居正又是一惊,立马追问,“他现在哪里?”
“他远在武昌。”
“在武昌,他在武昌做甚?”
张居正神态急切,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对自己当年的布衣朋友依然十分挂念。何心隐看到这一点,内心不免感动,于是答道:“初幼嘉皈依佛门已经二十多年了,释名无可。如今是禅门临济宗的传人,驻锡在武昌府城外小洪山上的宝通寺。”
“宝通寺?”张居正当年赴武昌乡试曾去小洪山游玩过,依稀记得那是一座小庙,“幼嘉既是临济传人,也该住个有名的大庙。”
“叔大兄此话差矣,”何心隐答道,“幼嘉,也就是现在名震禅林的无可大禅师,曾立下志向,一生要建十座临济宗禅门巨刹,这宝通寺是第四座,自从他三年前出任住持,临济宗弟子纷纷前来依附,十方施主也纷纷解囊相助,如今的宝通寺,已经是恢宏壮丽的禅佛丛林了。”
“啊!”张居正一阵激动,心想这人生际遇真是一篇不可记述详尽的大块文章,感叹再三,说道,“你们两个人,如今一个是大禅师,一个是大学者,用佛家话说,都修成了正果。”
“比起叔大兄,我和无可禅师,都只能算是边缘人物了。”
“柱乾兄何必如此自谦。”
“不是自谦,我这是掏心窝的话。”何心隐悠悠说道,“大禅师也好,大学者也好,虽然也算是七尺须眉的事业,但毕竟无补苍生,算不得经天纬地的大业。倒是叔大兄,眼看就要登首辅之位,这才是铁血男儿的伟业啊!”
何心隐声音不大,但由于夜静,句句话都如雷贯耳。张居正虽然知道客厅外头是长长的回廊,周围并无闲杂人等,但他还是担心隔墙有耳,连忙示意何心隐不要再说下去,并压低声音说道:
“柱乾兄,你是闲云野鹤,可以由着心性说话,但我可是官身不自由啊,你万万不可瞎说。”
何心隐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道:“叔大兄,我何心隐是个狂人,天天都在说狂话,但绝对不会说瞎话。”
张居正不愿意与刚刚重逢的故友发生争执,便掉转话题,指着案几上那张揭帖问道:“无可禅师写这几句顺口溜,到底是何用意?”
“是送给你的。五月初,我游学武昌,特意到宝通寺拜佛,与无可相会,并说要来京师,有可能还会来见你,问他有何言语捎给你,他想了想,就写了这四句顺口溜。”
“如此说来,这不叫顺口溜,用禅家话说,应该是偈语。”
“是偈语,”何心隐朝案几上放着的揭帖略一注目,接着说道,“刚拿到手时,我也琢磨不出什么意思,及至到了京城,看到这里的局势,才逐渐理会了其中的奥妙。”
张居正来了兴趣,迫不及待地说:“请柱乾兄快快解释。”
何心隐指着揭帖,问张居正:“你看这些偈语中的字,都由哪些偏旁部首组成?”不待张居正回答,他又接着说,“这二十个字中,一共有十个口字,一个石字,三个鸟字,还有一个尸字。”
张居正又拿起揭帖看了一回,果然含了这么多部首,便问道:“这又是什么意思?”
何心隐笑道:“奥妙就在这里头,尸下有十口,是张居正的居字,很明显,这偈语透露了天机。”
张居正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道:“我倒看不出什么天机来,而且,有居而无正,怎可就证明是写给我的?”
“这就是无可禅师的过人之处,”何心隐深不可测的眼神中闪着睿智的光芒,继续说道,“你虽久居内阁,但一直是次辅而未能荣膺正职,因此这偈语中便隐去了正字。”
“哦?”
看到张居正满脸惊讶,何心隐又说:“虽然正字隐去,但偈语中还是含了正字。唐诗人王维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鹭鸶之于水田,可谓正居之地。我看田边的这个捉鹭鸶的人,指的就是你。”
张居正敛眉沉思了一会儿,答道:“如果无可真的是这么认为,他就曲解了故友的襟抱。”
“叔大兄,我知道你一直为人谨慎,但在故友面前,你就不必遮掩了。二十六年前,你才二十二岁,就写下了‘环佩相将侍禁庐’这样的诗句,而且,从那以后,你年复一年,锲而不舍,凭着坚忍的意志和过人的才智,终于跻身内阁。现在,你离首辅之位,只有一步之遥,难道你真的不想捉这只鹭鸶吗?”
何心隐一番慷慨陈词,倒把张居正说得怦然心动,他叹了一口气,答道:“当年年轻气盛,不知人世深浅,故好作妄语,经历这么多年,才明白到大业原非人事所及。”
“叔大兄此话又差矣,”何心隐快人快语,当即驳道,“古人言,天道酬勤,只这一个勤字,便有做不尽的文章。”
“是吗?”张居正苦笑了笑,说道,“即便我是那个想捉鹭鸶的人,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话怎讲?”
“无可禅师的这首偈子,不是已经说明了吗,那只鹭鸶没有捉住,飞到白云里去了。”
何心隐哈哈一笑,善意地揶揄道:“我看叔大兄是让官场的是非弄糊涂了。我且问你,武昌府城另有一个称呼叫什么?”
“古称江夏。”
“那是史称,还有一个呢?”
张居正摇摇头。
何心隐又问:“你登过黄鹤楼吗?”
“登过。”
“登过黄鹤楼,总该记得崔灏的那首诗吧,其中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
经这么一点拨,张居正顿时恍然大悟,连忙答道:“记起来了,武昌府另有一说,称为白云黄鹤之地。”
“这就对了。”何心隐一拍大腿,兴奋说道,“鹭鸶飞进白云,不是飞到了你的故乡吗?这首辅之位,该稳稳地落在你的手里。”
听何心隐如此解释,张居正甚是喜欢,但嘴上却说:“这是幼嘉,啊不,这是无可禅师的文字游戏,不可当真,不可当真。”
何心隐看透张居正的心思,也不争辩,想了想,宕开一句问道:“叔大兄,自从洪武皇帝创建大明天下,一晃两百年了,期间有了九位皇帝。依你之见,这九位皇帝中,哪一位可享有太平天子的美誉?”
张居正回答:“应该是永乐皇帝。”
“对,是永乐皇帝!”何心隐以激赏的口气回答,接着说,“洪武年间,永乐皇帝还是燕王,龙潜王邸,住在这北京的燕王府中。听说有个叫袁珙的相士,相术精致入微,只是隐居山中,不肯在江湖走动。燕王便派遣特使,恭请袁珙到燕王府中给他相面。袁珙沐浴斋戒后日夜兼程到了北京,择了一个吉日来燕王府与燕王见面。燕王一见袁珙,仙风道骨,一派大家风范,未及言谈就已对袁珙肃然心仪了。这袁珙也肃恭而前,围着燕王转了一圈,接着就面对圣容,俯仰左右,几眼睛就把燕王的相看了个里外透彻。看完,袁珙先跪下给燕王磕了一个头,然后再坐起来说:‘燕王是太平天子之相,龙形而凤姿,天广地阔,日丽中天;重瞳龙髯,双肘若肉印之状,龙行虎步,声亮如钟,实乃苍生真主。朱明江山,皇帝事业,文治武功,要在你的身上发扬光大,这正是太平天子的作为。等到你年交四十,一部髯须长过肚脐,即是你高登宝位之时。’一番话说得燕王将信将疑。须知袁珙说这话时,朱元璋已经把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也许正是袁珙这席话起了作用,促使朱棣挥师南下,从侄儿手中抢得皇帝宝位。等到洪武三十五年壬午六月十七,燕王四十二岁生日这一天,上膺天箓,嗣登大宝。这位建下百世之功的太平天子,才相信袁珙所言丝毫不差。”
何心隐一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却不能引起张居正多大兴趣。他酷爱读书,平日留心的虽都是经邦济世的学问,但像《太清神鉴》《珞禄子三命消息赋》《李虚中命书》《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之类的命理术数书籍,闲来时也读过几十本。有了这个根基,再加上何心隐所讲的这段野史他也耳熟能详,所以听来并不激动。待何心隐讲完,他只是敷衍答道:
“永乐皇帝四十而不惑,知道自己威加四海而情系万机的龙种天命。国家神器,本属天机,只不过碰巧被袁珙言中耳。”
“不是碰巧,而是一言中的!”何心隐听出张居正口气轻蔑,遂不满地反驳,“叔大兄,你我都做学问,臧否古人并无不可,但并不是以半桶水讥笑满桶水,更不是以无知批驳有知。”
受此一番抢白,张居正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甚为难堪。好在他久历官场练出涵养,加之又是故友初次见面,便强咽下极度的不快,勉强一笑说:
“柱乾兄,我开句玩笑,你反倒认真了,这么多年没见,没想到你多了这么多学问。”
刚发完火,何心隐就感到后悔,但话既出口,他决不肯认错,这会儿见张居正主动赔了笑脸,也就趁势下台阶,说道:
“我这犟牛脾气,只怕到死都改不了,还望叔大兄海涵。我方才说到袁珙一节,其实还有下文。太平天子是燕王出身的永乐皇帝,这个没有异议。但是,本朝的内阁首辅,也就是相当于前朝的宰相一职,自洪武时的解缙起,到高拱这一任,任过首辅一职的有四十多人,但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太平宰相。从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推断,高拱之后,必然有一位太平宰相出现。叔大兄,据我之见,这位太平宰相,是非君莫属了。”
张居正望着面前这一位侃侃而论如同少年的故友,问道:“柱乾兄,你觉得何等样人才能得到太平宰相之美誉?”
何心隐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有口不私言。让天下黎庶万民,怀志者得志,怀土者得土,无苛政、无酷吏,国泰民安,疆土永固。国家有此中兴之象,必是太平宰相之作为。”
张居正微微一点头,随即苦笑答道:“依你这番高见,太平宰相只怕是镜花水月,过去不曾有得,将来也不会出现。”
“是的,当太平宰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可是,叔大兄,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却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
“何以见得?”
“明朝的第十四个皇帝,昨日已经登基,是个只有十岁的少年天子。无可的偈子中,出现了十个口,正好暗示了这件事。如此少年君父懂得什么,治国安民还不是依靠首辅?所以,这一任首辅,尽可把满腹经纶用于指点江山,激浊扬清,开创太平盛世。”
何心隐嘴上所言,正是张居正心中所想之事。他感到这位故友虽然目中无人宏论滔滔的习性没有改变,但的确不愧是名噪士林的大学者,于是笑谑道:“柱乾兄,你今晚所言,好像都不是阳明先生的心学。”
“这叫帝王学。”何心隐越发兴致勃勃,不无卖弄地说,“阳明先生是我学问的祖师爷,他创立的心学是知的范畴,而帝王学则立足于用。”
张居正说:“知行合一本是阳明先生学问的根本,从这一点讲,你倒是心学的正宗传人。我想,你若是生在战国时代,行合纵连横之术的苏秦、张仪,一定在你之下。”
“叔大兄过奖了,”何心隐表面虽然谦逊,但骨子里头仍是不可磨灭的自负,“经邦济世的学问,对于叔大兄来讲,是用,是行,对我何心隐来讲,是知,若我俩联合起来,才叫知行合一。”
“怎么,你又回心转意想做官了?”张居正惊讶地问。
何心隐一笑,理了理被穿堂风吹得凌乱的山羊胡子,说道:“叔大兄把我的意思理解错了。俗话说,一道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当太平宰相,我略献匠心,起一点帮衬的作用。不要说做官,我连你的幕僚都不想当,只是在你觉得需要之时,帮你出出主意而已。”
“他大老远赶到天寿山来见我,原来是想当国师。”张居正心中忖道,因此又多了一份警觉,说道:
“你口口声声说我是太平宰相,好像我现在已荣登首辅之位了。”
“这个是迟早的事。”何心隐的口气不容置疑。
张居正笑了笑,揶揄道:“柱乾兄又不是天子肚里的蛔虫,怎么说得这么有把握?”
何心隐回道:“这本来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嘛。你想想,昨日登基的少年天子,四年前被册立太子时,叔大兄你是立了大功的,如今满朝文武,在这件事上的有功之臣,除了你还有一个高仪,但高仪已是病入膏肓的人。新皇上的大伴是冯保,他已下中旨让冯保取代孟冲当上了司礼监掌印,下一步,肯定就会让你取代高拱出掌内阁。”
张居正心里头承认何心隐分析得有道理,也希望有这样的结局。但表面上却显得对此事漠不关心,故以提醒的口气回道:“柱乾兄,妄测圣意不应该是人臣所为。”
“如果不揣摩圣意,人臣之道又从何体现呢?”何心隐机智地反问了一句,接着说道,“现在来说无可禅师这首偈语中的第三层意思,方才说过,这二十字中,隐含了一个石,三个鸟。”
“一石三鸟,”张居正立即接腔说道,“无可弄这么个成语在里头,又是什么天机?”
“一石三鸟究竟有何意义,我也不得知,但依我猜测,应该是指叔大兄出任首辅后应该做的三件事情。”
“哪三件事?”
“当然是廓清政治,开创新风。”
“请具体讲。”
一论及政治,张居正便有了官场上那种颐指气使的口气,何心隐很是听不惯,但因为下面所要谈的是他多年来萦绕于胸的治国大计,便也计较不得态度,遂呷了一口茶水,清清喉咙,从容说道:
“这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进贤用贤,消除朋党政治。古人言,官乃治国之本。百官得人,则以仁抚世,泽及草木。反之则生灵涂炭,国无宁日。综观本朝两百年来,三公九卿禄秩丰隆者,却是没有几个肯为朝廷办事,为百姓谋求福祉。这是为何?就因为贤人多不在朝。远的不说,就说嘉靖皇帝时的首辅严嵩,这是有明一朝以来最大的奸相,他所用之人,多为同年、学生、乡谊、亲戚。朋党政治到他手上已是登峰造极。再说近一点,如今还在首辅之位的高拱,天下各州府宪台,两京各大衙门,一半官员出自门下。平心而论,高拱是难得的干练任事之臣,但亦陷入朋党政治之泥淖而不能自拔……”
何心隐打开话匣子,便收不住势头。但他所讲述之事,张居正有更深切的体验。他知道照这么议论下去,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便打断何心隐的话头,说道:
“柱乾兄,实例就不必举了,朋党政治实乃官场的毒瘤,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进贤用贤,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也非易事。有人的确是贤臣,声名很大,但让他具体办事,不是办糟就是办不成。”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件事情,你要多用循吏,少用清流。”
“唔,”张居正眸子幽幽一闪,说道,“这倒有些新意,不才愿闻其详。”
何心隐受到鼓舞,更是讲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了:“循吏一词,本为太史公所创,意指那些勤政利民、刚正不阿、执法无私的官员。而清流者,是指那些遇事不讲变通,一味寻章摘句的雕虫式人物。这些人讲求操守,敢与官场恶人抗抵,这是好的一面。但他们好名而无实,缺乏慷慨任事的英雄侠气。大凡年轻士子,甫入仕途,都愿做循吏,想干一番伟业。但随着涉世日深,他们不免两极分化,一部分熏染官场腐朽之气,日渐堕落;另一部分人则洁身自好,归到清流门下,除了空发议论,也就无所作为了。真正坚持初衷,执著循吏之途,则属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说得好,”张居正这次的激动是由衷发生,他起身在厅堂里来回走了几步,在何心隐跟前停下,肃然动容地说,“柱乾兄这番议论,痛快淋漓,切中时弊,这才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你且讲第三条。”
“这第三条嘛,”何心隐目送张居正回到座位,慢悠悠说道,“比之前两件事,做起来恐怕更难。”
“是吗?”张居正随口问道。
何心隐点点头,一字一顿地说:“你应该做的第三件事情是:清巨室,利庶民。”
何心隐说罢,专注地看着张居正的表情,只见他双眉紧锁,半晌都不作声。此时,感恩殿外月明如水,松涛飒飒。山风过处,已把白日的暑气吹送净尽。张居正起身踱到窗前,看了看近在咫尺的黑色峰峦,长出一口气之后,才开口说道:
“孟子说过,‘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可是,你却要我清巨室,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叔大兄,史书昭昭,记载甚详。历代衍成社稷祸变者,莫不都是巨室所为。所以,像唐太宗这样一代明主,登基之初,便把江右巨室统统贬为庶民。本朝开国皇帝朱洪武,惟恐死后巨室生乱,也千方百计剪除干净……”
“别说了,”依然站在窗前的张居正,连头都不回,只是摆手制止何心隐说下去,“柱乾兄,你既然千里迢迢,前来赐教于我,当然会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巨室之害。我只问你,何为巨室?”
张居正猛地一转身,两道犀利的目光朝何心隐射来,一丝寒悸突然从何心隐心头掠过,他顿了顿,答道:“巨室,顾名思义,应是皇亲国戚,显宦之家,只有这帮人,才有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巧取豪夺,鱼肉百姓。”
张居正冷冷一笑,说话口气带有申斥的意味:“柱乾兄,照你这么说,岂不是成心要我与皇上作对吗?”
“可是,这样做也符合朝廷的利益。”
“你这是书生意气,算了吧,我们还是不要谈什么帝王学,还是谈谈你研究多年的阳明心学吧。”
何心隐本来就是心气很高的人,一听张居正的口气不想再谈下去,顿时长叹一声,说道:“叔大兄,我游学京师,怀有一腔热血来见你,谁知遭你一盆冷水。罢,罢,我们就此别过。”说罢,何心隐起身一揖,闪身就要出门。
“柱乾兄,且慢!”
张居正这么一喊,已走到门口的何心隐又站住了。
“这么晚了,你去哪里?”张居正问。
“回京城。”何心隐气鼓鼓地回答。
“明日我们一起回去嘛,”张居正显然有些过意不去,便把一脸冷漠尽数收起,换成笑脸说道,“我们分别整整二十六年,今宵月色如此之好,我们应该温一壶酒,做竟夕之谈,畅叙别后之情。”
何心隐原来还有一份企盼,以为张居正回心转意,叫他回来再共商国是。现在见张居正如此表态,也就不再存什么指望,于是再次拱手一揖,决然说道:“叔大兄,该说的话我也都说了,还是就此别过吧。”话音刚落,人已抬脚出门。
“柱乾兄且慢,我派人送你。”
“不用了,山门外头,还拴着我骑来的一头小驴子。”
就在张居正与何心隐天寿山秉烛夜谈的时候,冯保坐着一乘四人抬蓝呢便轿,来到丁香胡同孟冲家中。其时孟冲从驴市胡同街北的昭宁寺请了一位高僧到家里来为他讲解佛法。
却说隆庆皇帝死后,孟冲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便已有心让位给冯保。新皇上登基前两天,孟冲就差不多把自己值房里的东西收拾清楚了,并派人去把冯保找来,恭敬地说:“冯公公,司礼监掌印这把交椅,本不该我来坐,论资历名望,都该是你。只怪他高胡子推荐了我,没法子,胡乱当了两年,也就挡了你两年的道。现在,我把这把交椅还给你。你看看,这值房我都收拾好了,你随时都可以搬进来。”冯保一笑,说道:“孟公公也是宫里头的老人了,怎讲出这等没规矩的话,你的掌印太监是先帝任命的,又不是什么私物,可以随便送人。”孟冲答:“如今先帝宾天,新皇上即将登基,走马换将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你是新皇上的大伴,坐进这值房是迟早的事,我孟冲坐在这位子上,好比是戴碓臼玩狮子,自己累死了,别人还说不好看,何必呢,不如趁早让给你,我这就去乾清宫向太子跪奏。”孟冲这份主动,倒是出乎冯保意料,尽管他心中高兴,表面上还是虚情假意把孟冲劝阻一番。昨日,新皇上任命冯保为司礼监掌印的中旨颁下之前,孟冲就已向冯保办理了交卸手续,然后蔫耷耷地回到了丁香胡同。这处私宅是隆庆皇帝赏给他的,平日里在宫中办事,很少回到这里来居住,就是偶尔来住一夜,也是天不亮就慌着赶回宫中。今儿早上,他第一次睡了个懒觉。其实他仍是鼓打四更就醒了,一咕噜坐起来,正要唤小童服侍穿衣,这才想起现在已是赋闲之身,禁不住鼻子一酸,含了两泡眼泪,又懒洋洋躺下去,蜷在炕席上想心思。思量自己的升降沉浮,感到人生如梦,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因此便想到把昭宁寺的高僧请来。
听说冯保登门造访,正在静心聆听佛法的孟冲吓了一大跳,不知是祸是福,便把高僧丢在书房里,踅身到客厅里来。
“冯公公,是什么风儿把你吹来了?”孟冲一落座,就一脸奉承地寒暄起来。
冯保笑了笑,说:“孟公公这么说,倒有些责怪我的意思了。”
“哪里哪里,我是说你冯公公现在是大忙人,怎么还有空到我这荒宅子里来。”
“昨儿夜里就说来看你,因忙着新皇上登基的事,分不开身,故拖到今天。”冯保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四周,又把孟冲打量了一番,接着说,“看你的气色还不坏。”
“冯公公,是什么风儿把你吹来了?”孟冲一落座,就一脸奉承地寒暄起来。冯保笑了笑,说:“孟公公这么说,倒有些责怪我的意思了。”
孟冲实人实语:“今儿上午我还闷得慌,请了个高僧到家里来,为我宣讲佛法,堵在胸口的那块石头,总算搬开了。”
孟冲说着就笑起来,冯保虽也跟着一起笑,却多了一道心眼,问道:“高僧是哪里来的?”
“昭宁寺的。”
“昭宁寺的?”冯保耸了耸鼻子,书房里飘出一股檀香味。冯保伸头朝连着客厅的书房看了一眼,问道,“方才我在门口落轿时,还听到了木鱼声,是你敲的还是别人敲的?”
“就是那位高僧敲的,他教我念经。”孟冲回答,他想把这件事支吾过去,便改了话题说,“冯公公带来的人呢?”
“都在轿厅里歇着。”
“呀,这怎好怠慢。老杨!”孟冲扯着嗓子喊来管家,吩咐道,“去弄些酒菜,把冯公公手下班头好好侍候。别忘了,临走前每人封一些脚力银。”
老杨退下办事去了。冯保不置可否,依旧望着书房,问孟冲:“孟公公,那位高僧还在里头吧。”
“啊,在。”孟冲回答。
“能否请出来相见,我也正想听听佛法。”
孟冲知道冯保这是多疑,怕里头藏了什么是非之人,连忙起身走回书房,领了一个约莫六十来岁身披玄色袈裟的老和尚出来。
老和尚显然已经知道冯公公的来历,一进客厅就朝冯保双手合十行礼,说道:“贫僧一如与冯施主结得佛缘,好在这里相见。”
冯保也起身还了一礼,坐下说道:“你就是一如师父!久仰久仰。听说你在昭宁寺开坛讲授《妙法莲华经》,京城善男信女蜂拥而至,把个昭宁寺挤得水泄不通,可见一如师父道行高深。”
一如答道:“阿弥陀佛,那是佛法精妙,吸引了十方施主,不是贫僧的功劳。”
冯保转头问坐在一如对面的孟冲:“孟公公,你今儿个向一如师父请教什么?”
“一如师父为我讲授《心经》。”
“《心经》?好哇,讲了多少?”
“讲了差不多三个时辰,才讲了第一句,”孟冲挠了挠后脑勺儿,想了想,结结巴巴念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这一句。”
“请问哪五蕴?”冯保跟着发问,见一如和尚准备回答,他连忙摆手制止,笑道,“我是问孟公公的。”
“五蕴,哪五蕴?我刚才还记得,”孟冲一时记不起来,又拍脑袋又搓手,自嘲道,“看我这木疙瘩脑袋,左边捡,右边丢,硬是记不全,只记得第一蕴是个色字。”
“对,色、想、受、行、识,是为五蕴,不知我说得对不对,一如师父?”
一如点点头:“冯施主说得一字不差。”
“请教一如师父,五蕴皆空,这个空当指何讲?”
冯保神情专注地望着一如和尚,仿佛他今晚是特意来这里请教佛法似的。一如师父两眼微闭,悠悠答道:“《心经》里已回答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告子有言:‘食、色,性也。’请教一如师父,告子所言之色,与《心经》所言之色,是一回事呢,还是两回事?”
“既是一回事,也是两回事。”一如师父睁开眼睛看了冯保一眼,又缓缓答道:“告子之色,是乃女色,《心经》之色,乃大千世界诸般物相。亦有‘质碍’之意。凡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言、身之所触,皆为色。《心经》之色包含了告子之色,所以说既是一回事,又是两回事。”
“那么,色为何就是空呢?”
冯保问话的口气虽然恭敬,但细心人仍能听出有考问的意思。一如师父并不计较,他盘腿坐在椅子上,从容答道:“五蕴之中,尚分两法。第一蕴为色法,其余四蕴皆为心法。色法指大千世界诸般物相,心法乃众生本体感悟之道。五蕴皆空这一句乃整个《心经》关键之所在。需知大千世界诸般物相,没有任何一件一成不变,就说冯施主你,童年时的样子现在已无法追回,入宫前和入宫后也大不一样,昨日之你与今日之你也迥然不同,请问哪一个时间的冯公公是一个真我呢?如果你认为当下坐在这儿的冯公公是真我,那么过去所有时日的冯公公岂不是假的吗?所以,父母所造之色身,总在变幻之中,这叫无常,无常生妄见。往往我们认为的真,其实是妄。在色身中,你找不到真实的体性,所以说,色即是空。”
一如和尚隐约感到冯保心火正旺,故委婉地借解释《心经》之机加以规劝。冯保向来心细,哪会听不懂一如话中的玄妙。一如话音一落,他就说道: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一如师父这么一解释,我冯某也明白了不少道理。”
一如微微一笑,说道:“冯施主也是有大乘根器的人,若不是这样,不会对《心经》如此熟悉。”
“一如师父这是过奖了,我这点东西,是从主子那儿捡来的。”冯保说着,看着木讷坐在一旁的孟冲,又接着说,“孟公公也应该知道,当今皇上的生母贵妃李娘娘,在宫里头被人称作观音再世。她老人家每天早晨起来,必定焚香净手,恭恭敬敬抄一遍《心经》,如今,她抄过的经文,怕要码半间屋子。”
“啊,如此虔敬向佛,必是社稷苍生的福报,善哉,善哉!”一如由衷赞叹。
冯保接着说道:“前几日,贵妃娘娘还把我找去,说是要为皇上找一个替身剃度出家,并把这件事交给我来办。我准备把这几天忙过了,把京城各大寺庙的高僧都请来共同进行这件事,到时候,还望一如师父能够参加。”
“阿弥陀佛,贫僧愿躬逢其盛。”一如答过,他感到冯保夜访孟冲一定有事,自己不方便再待在这里,遂起身告辞。孟冲还想挽留,冯保却说道:“孟公公有心向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今晚就先让人送一如师父回昭宁寺安歇。何时想学了,就坐轿子过去,或者再把一如师父接过来,也不差这半会儿工夫。”
孟冲害怕冯保在这里久坐,故想留住一如牵制。见冯保如此婉转逐客,也没了法,遂安排人把一如送回昭宁寺。
一如刚离开客厅,冯保听着笃笃而去的脚步声,回头来问孟冲:“孟公公不是相信道教吗,怎么又改信佛教了?”
孟冲一听话中有话,耳朵立刻竖了起来,紧张地说:“冯公公真会开玩笑,我哪信过什么道教?”
冯保冷冷一笑,讥刺道:“你既压根儿没信过道教,为何要把那个妖道王九思吹得神乎其神,还推荐给先帝?”
“这……”
孟冲一时语塞,他偷偷觑了冯保一眼,心里头更是突突地打鼓。刚才在一如面前,冯保春风拂面,谦逊有加。如今虽然还是一张笑脸,但却是笑里藏刀,孟冲顿时有了不祥之兆。
“冯公公,你知道,咱们都是皇上的奴才,皇上想要做的事情,我们哪能推诿?”
“理虽然是这个理,但凡事总得想个后果。”冯保摸着光溜溜的下巴,故意拿腔拿调地说,“孟公公,我今天来这里,主要是想给你透个信儿。”
“有什么祸事吗?”孟冲的心提到嗓子眼上。
“是不是祸事,我说出来,孟公公你自个儿揣摩。”冯保狡狯地眨眨眼,接着说道,“咱们有什么说什么,先帝在的时候,你这个司礼监掌印的确让先帝满意,但是,你却无意中伤害了一个人。”
“谁?”
“李贵妃。”
“她?”孟冲倒吸了一口冷气,紧张地问,“冯公公,贵妃娘娘她说什么了?”
“她今天把我找到乾清宫,数落了你四大罪状。第一,你把奴儿花花弄进宫来,把先帝迷得神魂颠倒;第二,你偷偷领着先帝乔装出宫,跑到帘子胡同找娈童,让先帝长了一身杨梅疮;第三,你把四个小娈童化装成小太监弄进宫来,被太子爷,也就是当今皇上瞧见了,你又指使钟鼓司杀人灭口,弄死了那个王凤池;第四,也是贵妃娘娘最不能饶恕的,你把那个妖道王九思引荐给先帝,还弄出征召一百双童男童女配制‘阴阳大补丹’的闹剧。先帝英年早逝,就因为你这一系列的馊主意。”
冯保娓娓道来不见火气,可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孟冲听来都如巨雷轰顶。冯保一席话说完,孟冲已如木头人一般,惟一证明他是个活人的,是脑门子上密密地渗出一层豆大的汗珠。冯保见他这副样子,心中有一种快感。他把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提着嗓门儿说道:
“孟公公,你怎么不回话呀?”
“啊,”孟冲如梦初醒,定了定神,然后哭丧着脸说道,“冯公公,你也别绕弯子了,是不是新皇上让你传旨来了?”
“传什么旨?”冯保一愣。
“赐死呀,”孟冲撩起袖子往脸上连汗带泪胡乱揩了一把,哽咽道,“先帝宾天之日我就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
看孟冲这副德性,冯保差一点没笑出声来,但他忍住了。想了想,说道:“皇上昨日刚登基,还顾不上下这道旨,但我听李贵妃的口气,倒真恨不能立刻就把你孟冲打入十八层地狱。”
孟冲噙着泪花说道:“事到如今,我也无需辩冤了。不过,冯公公你也清楚,你数落的那四条罪状,条条款款,都是奉先帝旨意办的。”
“孟公公,你若这么说,只会惹怒李贵妃,真的招来杀身之祸。而且,把四件事全都推在先帝身上,亦与事实不符。”
“有何不符?”
“没有你从中撺掇,先帝怎么会知道那个王九思?”
孟冲勾头不语,冯保又说:“王九思现就拘押在东厂,几次受刑下来,他把什么都交代了。”
“啊,他说了些什么?”孟冲一脸惊慌。
“他说得太多了,”冯保欲擒故纵,兜着圈子说,“若把他的口供交到三法司,孟公公,你恐怕十个脑袋也保不住啊。”
孟冲再也坐不住了,起身走进内院抱出一个红木匣子来,双手把匣子递给冯保,失魂落魄地说道:“冯公公,王九思让我把他引荐给先帝,答应事成后送我十万两银子,后来又给我送过两张银票,总共十五万两银票,都在这匣子里了,我现在全都交给你。”
冯保打开匣子一看,果然躺了三张银票,他仔细看了看,都是京城头号钱庄丰隆号见票即兑的一等一银票,顿时心中一阵狂喜,他今夜前来,要诈取的就是这个。其实,王九思在东厂大牢里屁事也没交代,冯保凭直觉就断定孟冲在王九思身上吃了不少好处,就想诈他一诈。没想到这个憨头,一诈就灵。银票到手,抬头再看看孟冲一副待剐的狗熊样儿,顿时又动了恻隐之心。
“孟公公毕竟是老实人,”冯保假惺惺地叹口气说,“但总该记得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孟冲心里头酸楚,咕哝着说:“古训太多了,我记得还有一条,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现在是寇了,说是寇,这是我孟冲抬举自己,其实我是被绑到案板上的猪,等着被剥皮。”
冯保扑哧一笑,打趣说:“谁敢剥孟公公的皮,我冯保不依。”
“你?”孟冲听出话中有缝儿。
“老孟啊,”冯保改了一个亲切的称呼,动情地说,“我们两个,差不多同时进宫,都四十多年了,平常虽然锅里不碰碗里碰,闹些小别扭,但真正碰到较劲儿的大事,立时间,那份感情就塞满心窝子。你想想,你眼下这个处境,我冯某能见死不救吗?”
孟冲深知冯保的秉性:哪怕明天就要动你的刀子,今天看见你还是一个哈哈三个笑,绝不让你看出任何蛛丝马迹来。现在见冯保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根本不敢相信。但他毕竟是出了名的“憨头”,言语上兜不了弯子,这时忍不住直通通地问:
“冯公公此话当真?”
“我冯某什么时候说过假话?”冯保信誓旦旦,“我如果想加害于你,今夜里就不会专门到你府上来通报。”
“那你说,如何能够救我?”
“只要你按我说的去做,我就保你平安无事。”
“好,那就请讲。”
“第一,对任何人不得讲你曾受贿王九思十五万两银子。”
“这个我一定做到。”
“第二,不要同闲杂人来往,在眼下这非常时期,最好不要出门。若闷得慌了,就去把一如师父请来讲讲佛法,这个做得到吧?”
“这不是把我软禁在家吗?”孟冲心里忖道,嘴上却回答干脆:“做得到。从现在起,凡不三不四没有来历的人,不让他踏进我家门槛。”
“就是有来历的人,更要提防。”说到这里,冯保加重了语气,“老孟啊,你我都是宫中的老人,宫里的事知道不少。如果你万一在什么人面前说漏了嘴,到时候我想帮你也帮不成啊。”
“冯公公的意思我明白,怕我孟冲离开司礼监不服气,人前人后发牢骚,这你就多心了。让我孟冲把一头羊拆零打散,做出几十道菜来,哪样该烩,哪样该爆,哪样该卤,哪样该炖,我眼到手到,保证不出一点差错。可是自从到了司礼监,每天见到那成堆的奏折就像见到一堆烂白菜,别提心里头多腻味,偏内廷外廷为了这些折子,每天扯死扯活的,鸡眼瞪成驴眼。想起来也真是没啥意思。老实说了吧,司礼监的那颗印,在我看来,真的不如尚膳监的一把锅铲。熘一道菜出来,你还能喝二两老酒,一颗印盖下去,却不知要遭多少人嫉恨,这是何苦呢?因此,我早就想离开司礼监,只是先帝在时,我不敢开这个口,这回新皇上颁一个中旨,倒真是遂了我多年的心愿,冯公公你说得对,我从此可以享清福了。”
孟冲说着倒也真动了情,说完了自个儿发起呆来。冯保觉得他的话有夸张的成分,但基本真实可信。但话既已说到这个地步,索性就说得更通透些。
“老孟,”冯保声音更显温和,“你的这种心情,我冯某能理解。实不相瞒,你的这颗脑袋,还在掉与不掉两可之间。现在外头都在传,高拱对新皇上不恭,可能会有造逆之举,他若找到你,你可要小心啊!”
“这个请冯公公放一百二十个心,”孟冲拍着胸脯说道,“他高胡子真是来了,我虽不敢推他出去,但我可以当个扎嘴葫芦。”
看到孟冲犟着脖子发狠,冯保忍不住又是“扑哧”一笑。便故意逗他:“高胡子如果真的来了,你怎么办?”
“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套路,”孟冲也学着卖关子,“你冯公公猜猜,我会怎么对他?”
“闭门不见。”
“不敢,人家是首辅。”
“装病。”
“好端端的,为啥要装病?”
“那……”冯保摇摇头,表示猜不出来。孟冲说:“我会满脸堆笑地把高胡子迎进门,然后让管家陪他聊天下棋,我则亲自下厨,把他平素喜欢吃的糟凤翅、大葱爆牛心、红枣炖驴尾等几样家常菜做一桌出来,陪他喝酒。”
“美酒佳肴,不正好说话吗?”
“不会的,酒不过三巡,高胡子就会主动告辞。”
“为什么?”
“十年陈卤水,毒性胜砒霜,这句话你该听说过吧?我会在大葱爆牛心的那道菜里头,微微加点陈卤。你放心,剂量小死不了人,但吃下去发作得快,不消片刻工夫,屁股底下便像是有条蛇在窜,高胡子还不会趁早告退?”
冯保忍俊不禁,又一次大笑出声,指着孟冲一面喘气一面说道:“这等主意,只有你孟冲想得出。”
只在这时,孟冲才找回一点自信,凑趣地说:“这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孟公公,今后有空儿,我还会经常来看你,”冯保眼看时候不早,拿起那只红木匣子起身告辞,走到院子里又站住对孟冲说,“你现在闲居在家,不比当差时各方面都有照应,一应用度肯定吃紧。我已同内宫监打过招呼,从现在起每月给你这里送十担米,另外,明天就过来十个小火者在你这里听差。”
“这……”孟冲一时语塞。
明朝祖制,凡宦官私宅闲居,一切用度自行开销,内宫概不负责。冯保这么处置,实在是前无先例。孟冲既心存感激,又有些惶惶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