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心碎的收获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贤弟真是豁达!这样大一艘给10文太少了,100文才合适,还请贤弟为这种船赐名!”
杨浩哪里敢拿人家这么多?于是推脱道:“我啥也不干,拿100文好意思么?10文就够了。”
张掌柜再劝,杨浩不允,讨价还价一会儿后,以以后买出载货500斤的这种船,支付杨浩30文为例,载货1000斤支付60文,2000斤支付120文……
“这种船全名应该叫‘小型单桅纵帆船’,太长了麻烦,简单点叫‘纵帆快船’如何?”
张掌柜摇头“不妥,愚兄以为‘杨氏纵帆快船’更合适,不然以后同行仿造出来,谁还记得这种船是谁发明的?”
杨浩苦笑,这个张掌柜,品牌和发明人起名效应都搞出来了。
“哈哈哈……愚弟以为‘张杨纵帆快船’更合适。”
张掌柜摇头道:“这种船的设计是你的,愚兄不过敲敲边鼓查漏补缺,更何况‘张杨’二字很容易让人听成‘张扬’,太张扬了不好,还是‘杨张纵帆快船’好一些。”
杨浩不以为意道:“不,张扬一点才好,这样你舅舅的造船作坊才能有名气,这叫广告效应,知道的人越多,名气就越大,越能招揽来更多生意!”
“真的么?”
“当然是真的!”
秀才出身的张掌柜虽然有一定的经营能力,但总归是个技术宅,掌管造船作坊没两年,造船质量提升了,可碰到这么个乱世,造船业多少受了点影响,一直经营惨淡,仅仅能保证不亏本罢了。
要是靠‘张杨纵帆快船’打响名气,生意更红火,自个儿也好对舅舅有个交代了。
生意人谁不希望自家名气大生意好?于是张掌柜厚着脸皮答应下来。
天色不早,张掌柜请杨浩到酒楼吃了顿饭,两人对饮几杯,亲自操船把杨浩送回去,这才一个人操船回去。
不知道这年代有没有人查酒驾?
回到家次日,杨浩和妹妹把麻布裁剪好,请妹妹和隔壁凤嫂一起拼接缝补成三角风帆,缝好后绑在拆下来的桅杆上,两艘小舢板改造完成。
杨浩和赵向阳,还有村里几个少年青年出海试了一下,效果比造船作坊的要差一些,不过海上风大,也能跑到每小时12公里,就是转弯得减速,不然船倾斜的有点多。
快要秋收了,每家每户都忙碌的准备起来,在赵地主的吆喝带领下,镰刀拿出来磨一磨,打谷场垫土洒水石碾子碾几遍等等,谁也不得闲。
杨浩深知镰刀割稻谷的辛苦和费时,再捕了两次鱼赚到点银子后,去台州城里铁匠铺定做了一把近一米长的夹钢镰刀刃,再找竹制品店做了一个镰刀架子,组装起来就是一架大镰刀。
一个用竹条编制的半径一米左右的不规则扇形,下方装长条形镰刀,右侧装一米来长的把手,再绑上一根绳子借力把手,大号镰刀就成了。
收割起稻谷来只用架着镰刀挥一条弧形,一束稻谷就能轻松收割下来,效率比小镰刀快了三五倍。
现在手里有28两多银子,能动的有18两多,为了不让自己累成狗,每次去台州城跑断腿,杨浩顾不得在村里低调行事。
忍痛带了10两银子和妹妹到台州,花了8两四钱银子买了头两岁口的健壮驴,农忙前夕牲口还贵了两钱,再花了八钱银子买了辆两轮板车,一些喂驴的豆子,兄妹俩既心痛又幸福的赶着驴子坐着车子回家。
秋收终于来了,先生家里也有田要收割,所以私塾放假十天,人人满眼期待地等着稻谷彻底干黄。
收割这天,赵地主把家里的镰刀牛车驴车手推车等工具牲口都拿出来,在家门口讲了一番话,告诉乡亲们该怎么干,把工具牲口分给佃户们,带领佃户们先收割自家稻子,指导佃户们正确收割处理方式。
杨浩感觉这个地主老财还不错,起到了古代乡绅的指导规范带头作用,也就心甘情愿地先收割租种他家的两亩田。
大丫给驴子喂饱草,再喂了一些豆子,让驴子再喝饱盐水,套上车带上饭菜和水赶去田里,见哥哥已经费力的挥舞起大镰刀了,赶紧栓好驴子,拿着小镰刀下田查漏补缺。
杨浩感觉自己的身板还是有点弱,大镰刀不算重,收割速度是很快,但一直挥舞下去还是很累,又不好意思偷懒,只能硬撑着。
“浩哥儿,这么大镰刀哪里来的?收割起来还真是快!”赵地主扶着老太君视察过来道。
别人家两个人才收割了两分田,杨浩这里已经收割了四分田,而且杨浩不是弯腰收割的,而是挺着腰挥舞大镰刀,由不得赵地主不惊奇。
“是老太君和赵老爷啊,晚辈有礼了!”杨浩停下来擦把汗行晚辈礼道。
人家赵地主可是有功名在身的,虽说是个小秀才……
老太太看面相苍老程度已经六七十岁了,杨浩知道她其实才五十来岁,可见古代人生活条件是有多差。
“这是俺让人做的大镰刀,收割起来稍微快点。”
赵地主点头夸赞道:“浩哥儿耕读有道,是个有前途的!你力气小,俺来试试。”
“呵呵……赵老爷缪赞了……”
赵老爷“呸呸”给手里吐点唾沫,学着杨浩的样子握住木杆把手和绳子把手,挺腰一扭一挥一扔,标准粗细的一束稻谷就躺地上了。
“赵老爷好身手!老把式!”杨浩竖起大拇指夸道。
确实比自己干得好,速度快,游刃有余。
赵老爷几下就掌握了技巧,心道这镰刀可真是个好东西,比三个人收割的还快,得找浩哥儿讨来!
“浩哥儿,你家收完了这镰刀可能让俺用用?俺看着镰刀收割快的邪乎,要不多打造几个?”老太君笑眯眯道。
杨浩无所谓恭敬地对老太君道:“改良农具助农兴农本就是我辈读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俺要不了两三天就能收割完,到时候送到赵老爷家里。”
赵地主停下活,正色拱手行礼道:“浩哥儿心怀天下,吾佩服!亦多不如也!”
老太君抓着杨浩手夸赞:“浩哥儿是俺看着长大的,可真是个好孩子!正儿,以后可要多和浩哥儿亲近亲近。”
赵地主恭敬地回话:“是,娘,孩儿知晓了,以后一定和浩哥儿多亲近。”
赵地主再留了会儿,扶着老太君继续视察指导,杨浩和妹子继续干活,没一会儿赵地主家长工赵二栓来了,说是老爷让他过来帮忙。
杨浩一乐,这赵地主还真是等不及了,刚好自己累的要死,收割主力让给赵二栓,拿出卷烟让他抽,把赵二栓高兴坏了。
赵二栓卖力的挺腰收割稻谷,杨浩在后面扎成捆,差不多后把驴车拉到田里,妹妹帮忙装满一车拉回打谷场。
效率飞快,别人家两个汉子一两个妇女一亩田还没收割完呢,杨浩家一亩田不仅收完了,还拉回去了。
赵二栓舍得下力气,10点半左右就把两亩收割完了,杨浩也舍得给吃饱饭,兄妹俩的午饭,两碗大白米饭,一碗菜一碗肉都让他吃了,三人一驴把稻谷拉回家,吃饭休息一下继续收割另一片两亩田。
下午收割完另外两亩,稍微摸黑了一会儿把稻谷拉回打谷场,杨浩请赵二栓吃饭,米饭有菜有肉,还给倒了二两酒。
把他给美的不要不要的,临了再给了二十文钱,说啥都不要,杨浩硬塞过去的,再让他把大镰刀带走。
一个村里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能亏待人家。
这四亩田要是让自己收割的话,就算有大镰刀,也要累死累活收割一天半,再一天半拉回打谷场,要遭老罪的。
收割完了的田把撒落的稻子捡回去,放水泡着,边上就是灵江,浇灌没有一点问题。
打谷场的稻子晒一天,再用赵地主家的木制脚踏脱粒机脱粒,趁着天没下雨,晒三天晒干。
称了一下,四亩田共收了1130斤稻谷,两亩田的收获给赵地主家送去六成350斤。
里长再来收了两石多386斤,还收了340文钱作为赋税,其中有给皇帝家的赋、给朝廷的税、给辽东的辽响练响剿响三响加派、工部礼部兵部等六部杂税等等赋税,其中种类有十多种,绕是杨浩数学不差也算不泠清,可见这年代老百姓的赋税有多重。
赵地主今年只收了杨浩家五成租,没收的一成算是买断大镰刀的专利。
对于农民,尤其是地主来说,大镰刀可是个宝贝。
最后杨浩一算,四亩田收了1130斤稻谷,相当于现代一亩田的收获。
交完了租子和赋税,自家只剩下452斤稻谷,还交了340文钱,相当于只剩下400斤稻谷,脱壳后估计只有320斤大米。
320斤够谁吃的?只够一个人吃一年,兄妹俩只能吃半干不稀一年,还吃不饱,这狗世道,真不让人活啊!
452斤稻谷拉回家,拿出30来斤捣成大米吃,稻草扎成堆,秋收算是结束了。
没有高产稻种和高效耕种法,赋税不降低,种田吃饭是没有前途的!
“贤弟真是豁达!这样大一艘给10文太少了,100文才合适,还请贤弟为这种船赐名!”
杨浩哪里敢拿人家这么多?于是推脱道:“我啥也不干,拿100文好意思么?10文就够了。”
张掌柜再劝,杨浩不允,讨价还价一会儿后,以以后买出载货500斤的这种船,支付杨浩30文为例,载货1000斤支付60文,2000斤支付120文……
“这种船全名应该叫‘小型单桅纵帆船’,太长了麻烦,简单点叫‘纵帆快船’如何?”
张掌柜摇头“不妥,愚兄以为‘杨氏纵帆快船’更合适,不然以后同行仿造出来,谁还记得这种船是谁发明的?”
杨浩苦笑,这个张掌柜,品牌和发明人起名效应都搞出来了。
“哈哈哈……愚弟以为‘张杨纵帆快船’更合适。”
张掌柜摇头道:“这种船的设计是你的,愚兄不过敲敲边鼓查漏补缺,更何况‘张杨’二字很容易让人听成‘张扬’,太张扬了不好,还是‘杨张纵帆快船’好一些。”
杨浩不以为意道:“不,张扬一点才好,这样你舅舅的造船作坊才能有名气,这叫广告效应,知道的人越多,名气就越大,越能招揽来更多生意!”
“真的么?”
“当然是真的!”
秀才出身的张掌柜虽然有一定的经营能力,但总归是个技术宅,掌管造船作坊没两年,造船质量提升了,可碰到这么个乱世,造船业多少受了点影响,一直经营惨淡,仅仅能保证不亏本罢了。
要是靠‘张杨纵帆快船’打响名气,生意更红火,自个儿也好对舅舅有个交代了。
生意人谁不希望自家名气大生意好?于是张掌柜厚着脸皮答应下来。
天色不早,张掌柜请杨浩到酒楼吃了顿饭,两人对饮几杯,亲自操船把杨浩送回去,这才一个人操船回去。
不知道这年代有没有人查酒驾?
回到家次日,杨浩和妹妹把麻布裁剪好,请妹妹和隔壁凤嫂一起拼接缝补成三角风帆,缝好后绑在拆下来的桅杆上,两艘小舢板改造完成。
杨浩和赵向阳,还有村里几个少年青年出海试了一下,效果比造船作坊的要差一些,不过海上风大,也能跑到每小时12公里,就是转弯得减速,不然船倾斜的有点多。
快要秋收了,每家每户都忙碌的准备起来,在赵地主的吆喝带领下,镰刀拿出来磨一磨,打谷场垫土洒水石碾子碾几遍等等,谁也不得闲。
杨浩深知镰刀割稻谷的辛苦和费时,再捕了两次鱼赚到点银子后,去台州城里铁匠铺定做了一把近一米长的夹钢镰刀刃,再找竹制品店做了一个镰刀架子,组装起来就是一架大镰刀。
一个用竹条编制的半径一米左右的不规则扇形,下方装长条形镰刀,右侧装一米来长的把手,再绑上一根绳子借力把手,大号镰刀就成了。
收割起稻谷来只用架着镰刀挥一条弧形,一束稻谷就能轻松收割下来,效率比小镰刀快了三五倍。
现在手里有28两多银子,能动的有18两多,为了不让自己累成狗,每次去台州城跑断腿,杨浩顾不得在村里低调行事。
忍痛带了10两银子和妹妹到台州,花了8两四钱银子买了头两岁口的健壮驴,农忙前夕牲口还贵了两钱,再花了八钱银子买了辆两轮板车,一些喂驴的豆子,兄妹俩既心痛又幸福的赶着驴子坐着车子回家。
秋收终于来了,先生家里也有田要收割,所以私塾放假十天,人人满眼期待地等着稻谷彻底干黄。
收割这天,赵地主把家里的镰刀牛车驴车手推车等工具牲口都拿出来,在家门口讲了一番话,告诉乡亲们该怎么干,把工具牲口分给佃户们,带领佃户们先收割自家稻子,指导佃户们正确收割处理方式。
杨浩感觉这个地主老财还不错,起到了古代乡绅的指导规范带头作用,也就心甘情愿地先收割租种他家的两亩田。
大丫给驴子喂饱草,再喂了一些豆子,让驴子再喝饱盐水,套上车带上饭菜和水赶去田里,见哥哥已经费力的挥舞起大镰刀了,赶紧栓好驴子,拿着小镰刀下田查漏补缺。
杨浩感觉自己的身板还是有点弱,大镰刀不算重,收割速度是很快,但一直挥舞下去还是很累,又不好意思偷懒,只能硬撑着。
“浩哥儿,这么大镰刀哪里来的?收割起来还真是快!”赵地主扶着老太君视察过来道。
别人家两个人才收割了两分田,杨浩这里已经收割了四分田,而且杨浩不是弯腰收割的,而是挺着腰挥舞大镰刀,由不得赵地主不惊奇。
“是老太君和赵老爷啊,晚辈有礼了!”杨浩停下来擦把汗行晚辈礼道。
人家赵地主可是有功名在身的,虽说是个小秀才……
老太太看面相苍老程度已经六七十岁了,杨浩知道她其实才五十来岁,可见古代人生活条件是有多差。
“这是俺让人做的大镰刀,收割起来稍微快点。”
赵地主点头夸赞道:“浩哥儿耕读有道,是个有前途的!你力气小,俺来试试。”
“呵呵……赵老爷缪赞了……”
赵老爷“呸呸”给手里吐点唾沫,学着杨浩的样子握住木杆把手和绳子把手,挺腰一扭一挥一扔,标准粗细的一束稻谷就躺地上了。
“赵老爷好身手!老把式!”杨浩竖起大拇指夸道。
确实比自己干得好,速度快,游刃有余。
赵老爷几下就掌握了技巧,心道这镰刀可真是个好东西,比三个人收割的还快,得找浩哥儿讨来!
“浩哥儿,你家收完了这镰刀可能让俺用用?俺看着镰刀收割快的邪乎,要不多打造几个?”老太君笑眯眯道。
杨浩无所谓恭敬地对老太君道:“改良农具助农兴农本就是我辈读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俺要不了两三天就能收割完,到时候送到赵老爷家里。”
赵地主停下活,正色拱手行礼道:“浩哥儿心怀天下,吾佩服!亦多不如也!”
老太君抓着杨浩手夸赞:“浩哥儿是俺看着长大的,可真是个好孩子!正儿,以后可要多和浩哥儿亲近亲近。”
赵地主恭敬地回话:“是,娘,孩儿知晓了,以后一定和浩哥儿多亲近。”
赵地主再留了会儿,扶着老太君继续视察指导,杨浩和妹子继续干活,没一会儿赵地主家长工赵二栓来了,说是老爷让他过来帮忙。
杨浩一乐,这赵地主还真是等不及了,刚好自己累的要死,收割主力让给赵二栓,拿出卷烟让他抽,把赵二栓高兴坏了。
赵二栓卖力的挺腰收割稻谷,杨浩在后面扎成捆,差不多后把驴车拉到田里,妹妹帮忙装满一车拉回打谷场。
效率飞快,别人家两个汉子一两个妇女一亩田还没收割完呢,杨浩家一亩田不仅收完了,还拉回去了。
赵二栓舍得下力气,10点半左右就把两亩收割完了,杨浩也舍得给吃饱饭,兄妹俩的午饭,两碗大白米饭,一碗菜一碗肉都让他吃了,三人一驴把稻谷拉回家,吃饭休息一下继续收割另一片两亩田。
下午收割完另外两亩,稍微摸黑了一会儿把稻谷拉回打谷场,杨浩请赵二栓吃饭,米饭有菜有肉,还给倒了二两酒。
把他给美的不要不要的,临了再给了二十文钱,说啥都不要,杨浩硬塞过去的,再让他把大镰刀带走。
一个村里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能亏待人家。
这四亩田要是让自己收割的话,就算有大镰刀,也要累死累活收割一天半,再一天半拉回打谷场,要遭老罪的。
收割完了的田把撒落的稻子捡回去,放水泡着,边上就是灵江,浇灌没有一点问题。
打谷场的稻子晒一天,再用赵地主家的木制脚踏脱粒机脱粒,趁着天没下雨,晒三天晒干。
称了一下,四亩田共收了1130斤稻谷,两亩田的收获给赵地主家送去六成350斤。
里长再来收了两石多386斤,还收了340文钱作为赋税,其中有给皇帝家的赋、给朝廷的税、给辽东的辽响练响剿响三响加派、工部礼部兵部等六部杂税等等赋税,其中种类有十多种,绕是杨浩数学不差也算不泠清,可见这年代老百姓的赋税有多重。
赵地主今年只收了杨浩家五成租,没收的一成算是买断大镰刀的专利。
对于农民,尤其是地主来说,大镰刀可是个宝贝。
最后杨浩一算,四亩田收了1130斤稻谷,相当于现代一亩田的收获。
交完了租子和赋税,自家只剩下452斤稻谷,还交了340文钱,相当于只剩下400斤稻谷,脱壳后估计只有320斤大米。
320斤够谁吃的?只够一个人吃一年,兄妹俩只能吃半干不稀一年,还吃不饱,这狗世道,真不让人活啊!
452斤稻谷拉回家,拿出30来斤捣成大米吃,稻草扎成堆,秋收算是结束了。
没有高产稻种和高效耕种法,赋税不降低,种田吃饭是没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