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帝国海权 > 第2章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第2章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杯牛奶,一根香肠,一个煎蛋,外加一个面包,约阿希姆王子殿下心情舒畅的享用着自己的早餐。

    一转眼,小家伙5岁了。虽然在他3岁那年,普鲁士王国变成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欧陆的新兴崛起强国,不过很显然,这种“军国大事”和这个大而化之的小屁孩没有任何关系。

    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约亨对于自己的新身份也越来越适应了。虽然现在的整个身份按照历史来说只有11年的阳寿,但是白喉病这种空气传播的疾病在弄死了自己的同时没弄死自己那两个整天板着脸的哥哥,也没弄死自己的那两个妹妹。哦,上帝原谅我,我不应该这么心理阴暗的,索菲和玛格丽特这么可爱,上帝保佑她们,阿门。咦,我是不是漏掉了什么?嗯,应该不太重要,不去想了。

    好吧,我的意思是,既然别人没有被传染上,那么我自己小心点也应该没有问题。而就算命运的车轮碾过了我这个妄图螳臂当车的小家伙,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而很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王子,生死不去说,富贵很显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自己就算躲过了11岁的那道坎,未来又能做些什么?一战德国的战败,很显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当然世人普遍认为是威廉二世妄图挑战英国的海权挑起了战争最终导致德国坠入深渊的这种结论自然被约亨嗤之以鼻。这种胜利者给失败者扣屎盆子的行为很显然是颠倒是非的强盗逻辑。

    在19世纪末的帝国主义经济体系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排他性垄断贸易和畸形化地域性产业分工,而德国的崛起太晚了,当国内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威廉二世和俾斯麦的矛盾根源并不是德皇想要建立一支海军违反了俾斯麦不想刺激英国的外交政策,而是帝国经济发展需要海外市场的需求和遏制帝国经济发展的本土策略的根本性对立。

    1881年,俾斯麦就曾干脆利落的告诉那些不安分的人:“只要我当一天宰相,德国就不会有殖民地政策。”。当然俾斯麦也不是无理取闹,根据俾斯麦主政时期的数据,德国出口总额中销往殖民地的只有0.1%,而进口总额中来自殖民地的也只有0.2%,那么面对在英法已经瓜分了世界上最好的殖民地的时候,德国人对着这些平时倒贴钱,战时守不住的鸡肋,还不如弃掉以为帝国减少些麻烦,尤其在为了维护殖民地需要花钱建立一支强大海军会刺激到英国人的时候。

    俾斯麦看不到的是到了1914年,德国队殖民地的津贴已经下降到了17.8%,而东非和喀麦隆这样较早开发的殖民地分别下降到了5.38%和9.85%,同年德国殖民地总津贴不过2930万马克,还不到当时一艘现代化超无畏舰的60%,仅相当于1913年德国预算的0.8%,而从1893年~1913年20年的殖民地津贴总额也不过7.251亿马克,仅占殖民地全部开支总额的47.6%。换而言之,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殖民地已经开始变成可以为帝国下金蛋的母鸡了。而这一切俾斯麦没有耐心和兴趣。而这,资本经济的扩张和俾斯麦的固步自封的矛盾才是俾斯麦最终下台的根本原因。老首相OUT了。

    海权不是目的,海权只是手段,是经济建立了海权,而不是海权建立了经济。德国的经济发展可能不去开拓海外市场并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吗?而分不清到底是海权成就了帝国,还是帝国成就了海权的愚蠢英国人,自然将德国人的举动归结到想要挑战“英国人的海权”这一颠倒黑白的结论上了。且不说英国人自己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疯狂发展海军的强盗逻辑,法国人的海军发展和美国人的大白舰队环球航行也都没有让英国人大动干戈,归其原因就是相对于大洋对岸的美国和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法国,和德国发生直接冲突对英国来说是更容易收拾的局面。

    所以,一战真正的罪恶源头应该是英国而不是德国,而愚蠢的英国人不仅毁掉了德国,也把自己的海权拱手相让。这也从侧面显示了德国人的风险舰队思路是正确的,那就是与德国开战,英国人就会丢掉自己的海权,以此作为德国和英国和平共处的筹码。然而愚蠢的英国人无法认识到这一点,而当他们认识到的时候,伴随着而来的是日不落帝国的毁灭。而在一战后认识到和一个工业大国开战的恶果后,英国人不得不和美国、日本坐到谈判桌前分享海权。可以说,英国人的海权是自己葬送掉的,而非某些“邪恶国家”的挑战。

    而很多人认为威廉二世破坏了俾斯麦给德国打下的外交基础从而四面受敌也是无稽之谈。1878年的柏林会议,俾斯麦对奥匈和土耳其的偏袒就已经导致了作为表面上的最大输家的俄国和德国关系紧张,而1879年的《德奥同盟条约》更是把德国拴在了巴尔干的火药桶上。果不其然,1885年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危机,彻底导致了俄奥关系破裂,而为了防止德国介入,俄法关系迅速拉近,而又导致了俾斯麦对俄国进行经济制裁,而俄国人为了应对德国的制裁,立刻向法国获取贷款,俄法联盟的经济基础基本成型。

    1887年所谓的《德俄再保险条约》更是无聊透顶,这个期限仅为3年的条约不仅把对改善德国安全形势毫无帮助,而且把“联俄”通过“联奥”变成了事实上的“反俄”,而且再保险条约还同时刺激了英国和奥匈,而事实上当时德国的所有外交官都反对签订这个条约,因为这个条约完全违背了三国同盟中奥匈的利益,资深外交官荷尔斯泰因认为一旦内容泄密,仅凭这一点德国就面临被俄国要挟的困境。而继任的帝国宰相卡普里维也认为这个条约和亲英的外交路线格格不入,甚至怀疑俄国续约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分裂德国的盟友作为和英国交好的工具。

    俾斯麦天真的认为自己不参与“进攻性”战争专职防御德国就是安全的,殊不知德国此时外交关系已经被自己搞的一团乱了。而俄国真的会仅仅因为一个所谓的“再保险”就放弃“渴望沙皇陛下拯救的斯拉夫兄弟”吗?而事实是,条约仅仅签订了1个月,现实就狠狠的扇了俾斯麦的耳光,1887年7月7日,科堡家族的费迪南成为保加利亚沙皇,而这位和奥匈帝国关系密切的沙皇让俄国愤怒不已,而开始认真考虑与法国结盟。而惊恐的俾斯麦被迫将《德奥同盟条约》送到伦敦,声称如果奥匈、英国受到威胁,德国有责任对俄国或者法国作战,而苦于法俄干涉英国在埃及的事物的英国人再次联手德国对俄国施压,而这一次彻底埋下了俄国对德意志仇恨的种子。

    而这一切,约亨无力改变,一战德国的战败并非是军事的失败,而是经济和外交的失败。而作为一个年幼且没有继承权的王子,约亨无法去影响自己的祖父威廉一世,无法去反驳身为德意志三杰之一的铁血宰相,也许自己的父亲会是一位开明君主,然而英国庸医的误诊让他在位不足百日。而自己的那位哥哥威廉二世,则是个根本听不进别人意见的家伙。

    在明白一切无法改变之后,小家伙心安理得的过起了书虫的生活。德国王子的生活条件自然对前世的自己来说堪称奢华,而生活上不需要操心劳力的约亨,自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读书这个自己最大的乐趣中来。虽然前世的自己并不喜欢学习,但是通过不断的阅读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是他最大的爱好。假设自己能熬过11岁,那么自己到德国战败还有39年。利用自己的先知优势,利用皇室身份为自己创下一番家业并非太难,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出一些建议,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自己知道的就不要吝啬,该说的全说。有人听最好,没人听就算。运气好,自己这只蝴蝶扇动的翅膀让一战德国打赢了,那么自己还能继续能当个亲王,运气不好如历史上一样德国战败了就流亡荷兰、瑞士这些中立国当个资本家。

    因此,想通了的小家伙明白,趁现在努力的吸收养分吧。无论自己能做什么,能改变什么,都需要自己有足够的才能。自己虽然有远超这个时代的眼光,但那时建立在21世纪那资讯大爆炸的时代成果之上的,但是论才能,约亨知道自己不过中人之姿。所以与其为帝国的未来烦恼,不如珍惜眼前的时光。自己这只小蝴蝶,能够扇动怎样的风暴,等以后再去说吧。

    作者语:

    文中对德国的海权需求和对俾斯麦的错误外交政策的思路主要来自于《海权与国家力量近代卷》,这本书也算是作者写这本小说的根本思路的框架吧。强烈建议对一战感兴趣的朋友们读读。

    顺带一提,作者不是德棍,而且尤其反对纳粹德国,但是正如文中所说,一战德国真的是被扣了屎盆子,里外不是人。也因此有了这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