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射雕之大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不提徐为民还在因为“融合”的副作用,记忆力的大幅度增强而苦恼不已,这边才刚刚结束与徐狗蛋的斗嘴大战,从“小黑洞”出来的徐凡也遇到了难题。
作为徐家村附近十里八乡最俊的崽,又有身为富二代的钞能力傍身的徐凡,自打他成年以后,徐家的大门就快被数不清的媒婆给硬生生踏平了。
在如今这个年代,能吃饱饭就已经是百姓们最大的念想了,更别说还有可能让自家闺女钓到一个“金龟婿”,这也就难怪徐家村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们会如此疯狂!
哪怕这位姑爷可能脑袋不好使,还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谁会管那么多呢?能吃饱饭就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吃饱饭也只是指一天两顿饭的那种。
没错,即使是在淳朴的百姓们心中,徐凡这位徐家大少爷,什么都好,就是脑子有点不正常,放着偌大的家业不继承,整日不务正业,也就是一心只想舞刀弄枪,这不是脑袋里进水了吗?
而且,徐凡长得白白净净的,天生就有官老爷像,一看就知道是读书当官的料,跑去争取一下文举,不提考个状元公回来,考个进士回来光宗耀祖也不错嘛!
在朝代大势的影响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这也是大宋立国以来就不断宣传的思想,历经数百年时间的不断努力下,就连底层百姓也难逃洗脑。
在底层百姓心中,在得到功名之前,弃笔从戎,或是投身江湖,那简直是傻缺!
甚至宋真宗还有千古传诵的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不是比喻,也不是夸张手法,是特么的现实!
因为这两句还只是简略版本,真正的篇章是这样的: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
这些话绝无半点夸张,正所谓上行下效,士大夫的福利和地位,可想而知。
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后世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但具体有多重,又有多轻呢?
在大宋,武将开疆拓土的功劳,不如文人金榜题名的荣耀。
金榜题名,也就是中进士,注意,考中进士并不是中状元,状元那是第一名,有且只有一个,但进士的数目就多了,大概相当于考试的及格线以上就行。
宋朝每一次举行科举考试,大概有三百多个进士名额。
历年累积下来,整个朝廷的文官中,有十分之一是进士出身。
虽说这固然也是大浪淘沙,千里挑一,但纵观一个国家,开疆拓土的又有几位?
但凡能够为国家开疆拓土的武将,哪一个不是名留史册的存在?
结果在宋朝,好处还不如一个进士!
一将功成万骨枯,拼死拼活大半辈子,到头来还比不过别人家随便动一动笔杆子,这谁能受得了?可偏偏大宋的武将们受不了也得受得了!
武将们难道就不想改变这一切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但就算要改变制度,首先就得站在巅峰位置,处于底层之时,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改变不公,唯有出人头地,才有一丝机会,即使这一丝机会也很渺茫!
久而久之,谁还会想要舞刀弄枪?这也就难怪号称华夏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富宋”会被敌人当成提款机了!
大家都在讲道理,你们文人多,站着说话不腰疼,满嘴的仁义道德,满嘴的之乎者也,我讲不过你们!
但我们也有我们的道理,我们只信奉拳头,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物理说服法,管你道理连篇,一拳下去,你还能站着说话我再跟你说,再废话下去就再来一遍。
没有什么事是一拳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拳!
事实的结果也证明,还是我们的道理好使!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可在徐凡心中,只有拳头硬才是最重要的,嘴上说得再好听,也得有人愿意听再行!
学武,不是为了和傻缺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让傻缺心平气和地和你讲道理。
只要学武不是为了争强斗狠,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谁还能说个不是呢?
至于时代所趋,人心所向?
呵呵!这一切还不都是老赵家搞出来的玩意儿?
一看赵匡胤那浓眉大眼的磕碜样,就不是什么正经人,十足的老阴比了,做事风格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大型双标现场的典范。
自从赵匡胤这老小子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老赵家的人上上下下就没有一个不忌惮武将集团的力量的,生怕别人有样学样,掀翻桌子来上位,威胁到赵家江山。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老赵家恨不得马上将之拔除,就连利益的最大获得者赵匡胤也自己亲自下手搞了一个杯酒释兵权。
既然无法彻底根治武将集团逐渐做大的隐患,那就要想个法子抑制住。
况且,自己一个堂堂的天下共主,动不动就亲自动手又太掉价,还极其容易导致别人兔死狐悲之下,不给老赵家卖命打工,那怎么办?
这时候,提倡“忠君爱国”思想的儒家学说就印入老赵家眼帘,一下子就挠到了老赵家的痒点。
要说诸子百家学说中最会顺杆爬,最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学说,儒家思想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这也是儒家思想能贯穿华夏历史数千年不倒的原因。
不得不说,能在诸子百家学说的重重包围之下杀出重围,脱颖而出的儒家学说,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不凡。
更别说它后来还达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史无前例的最高成就,这其中绝对不止是董仲舒一个人的功劳,儒家学说自身的适应能力也绝对功不可没。
对于老赵家来说,扶持文臣还是武将,两者之间都各有优劣,优点自然是照单全收,缺点恨不能有点远滚多远。
(PS:感谢大家的推荐票支持!谢谢!)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不提徐为民还在因为“融合”的副作用,记忆力的大幅度增强而苦恼不已,这边才刚刚结束与徐狗蛋的斗嘴大战,从“小黑洞”出来的徐凡也遇到了难题。
作为徐家村附近十里八乡最俊的崽,又有身为富二代的钞能力傍身的徐凡,自打他成年以后,徐家的大门就快被数不清的媒婆给硬生生踏平了。
在如今这个年代,能吃饱饭就已经是百姓们最大的念想了,更别说还有可能让自家闺女钓到一个“金龟婿”,这也就难怪徐家村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们会如此疯狂!
哪怕这位姑爷可能脑袋不好使,还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谁会管那么多呢?能吃饱饭就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吃饱饭也只是指一天两顿饭的那种。
没错,即使是在淳朴的百姓们心中,徐凡这位徐家大少爷,什么都好,就是脑子有点不正常,放着偌大的家业不继承,整日不务正业,也就是一心只想舞刀弄枪,这不是脑袋里进水了吗?
而且,徐凡长得白白净净的,天生就有官老爷像,一看就知道是读书当官的料,跑去争取一下文举,不提考个状元公回来,考个进士回来光宗耀祖也不错嘛!
在朝代大势的影响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这也是大宋立国以来就不断宣传的思想,历经数百年时间的不断努力下,就连底层百姓也难逃洗脑。
在底层百姓心中,在得到功名之前,弃笔从戎,或是投身江湖,那简直是傻缺!
甚至宋真宗还有千古传诵的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不是比喻,也不是夸张手法,是特么的现实!
因为这两句还只是简略版本,真正的篇章是这样的: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
这些话绝无半点夸张,正所谓上行下效,士大夫的福利和地位,可想而知。
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后世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但具体有多重,又有多轻呢?
在大宋,武将开疆拓土的功劳,不如文人金榜题名的荣耀。
金榜题名,也就是中进士,注意,考中进士并不是中状元,状元那是第一名,有且只有一个,但进士的数目就多了,大概相当于考试的及格线以上就行。
宋朝每一次举行科举考试,大概有三百多个进士名额。
历年累积下来,整个朝廷的文官中,有十分之一是进士出身。
虽说这固然也是大浪淘沙,千里挑一,但纵观一个国家,开疆拓土的又有几位?
但凡能够为国家开疆拓土的武将,哪一个不是名留史册的存在?
结果在宋朝,好处还不如一个进士!
一将功成万骨枯,拼死拼活大半辈子,到头来还比不过别人家随便动一动笔杆子,这谁能受得了?可偏偏大宋的武将们受不了也得受得了!
武将们难道就不想改变这一切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但就算要改变制度,首先就得站在巅峰位置,处于底层之时,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改变不公,唯有出人头地,才有一丝机会,即使这一丝机会也很渺茫!
久而久之,谁还会想要舞刀弄枪?这也就难怪号称华夏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富宋”会被敌人当成提款机了!
大家都在讲道理,你们文人多,站着说话不腰疼,满嘴的仁义道德,满嘴的之乎者也,我讲不过你们!
但我们也有我们的道理,我们只信奉拳头,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物理说服法,管你道理连篇,一拳下去,你还能站着说话我再跟你说,再废话下去就再来一遍。
没有什么事是一拳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拳!
事实的结果也证明,还是我们的道理好使!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可在徐凡心中,只有拳头硬才是最重要的,嘴上说得再好听,也得有人愿意听再行!
学武,不是为了和傻缺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让傻缺心平气和地和你讲道理。
只要学武不是为了争强斗狠,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谁还能说个不是呢?
至于时代所趋,人心所向?
呵呵!这一切还不都是老赵家搞出来的玩意儿?
一看赵匡胤那浓眉大眼的磕碜样,就不是什么正经人,十足的老阴比了,做事风格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大型双标现场的典范。
自从赵匡胤这老小子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老赵家的人上上下下就没有一个不忌惮武将集团的力量的,生怕别人有样学样,掀翻桌子来上位,威胁到赵家江山。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老赵家恨不得马上将之拔除,就连利益的最大获得者赵匡胤也自己亲自下手搞了一个杯酒释兵权。
既然无法彻底根治武将集团逐渐做大的隐患,那就要想个法子抑制住。
况且,自己一个堂堂的天下共主,动不动就亲自动手又太掉价,还极其容易导致别人兔死狐悲之下,不给老赵家卖命打工,那怎么办?
这时候,提倡“忠君爱国”思想的儒家学说就印入老赵家眼帘,一下子就挠到了老赵家的痒点。
要说诸子百家学说中最会顺杆爬,最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学说,儒家思想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这也是儒家思想能贯穿华夏历史数千年不倒的原因。
不得不说,能在诸子百家学说的重重包围之下杀出重围,脱颖而出的儒家学说,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不凡。
更别说它后来还达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史无前例的最高成就,这其中绝对不止是董仲舒一个人的功劳,儒家学说自身的适应能力也绝对功不可没。
对于老赵家来说,扶持文臣还是武将,两者之间都各有优劣,优点自然是照单全收,缺点恨不能有点远滚多远。
(PS:感谢大家的推荐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