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扩大内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又是一个晴朗的天,卢象升的心情有些忐忑,走在这紫禁城内,清风徐来,吹动着所穿那身官袍。
看着前方的乾清宫,卢象升神情凝重,对此次奉诏进京,他的心中是带有疑虑的,时下直隶巡抚衙门,有大堆事宜需要他处置,可偏偏天子却下旨召见,这让卢象升安排好相应事宜,就紧急赶赴京城。
嗯?
思绪杂乱的卢象升,在乾清宫正殿前,见到一道熟悉的身影,这让卢象升下意识停下了脚步。
当看清崇祯皇帝面带笑意,快步朝自己走来时,卢象升的脸色微变,当即便快步朝天子走去。
“臣…卢象升,拜见陛下。”
“卿家消瘦不少啊。”
崇祯皇帝弯腰搀起卢象升,心中生出感慨,这就是大明的栋梁啊,赴任直隶巡抚才多久啊,不到两载,竟消瘦成这副模样。
倘若大明的众多官员,皆能像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袁可立他们一样,事事都想着大明社稷,那大明何以至此落得这般境遇。
“卿家就任直隶巡抚,所取得的那些政绩,朕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卢象升说道。
“在北直隶的局势,那般复杂的前提下,卿家依旧能不惧艰险,排除万难,将一项项部署都明确下来,这很不容易。
当前北直隶治下的发展,朕很满意,倘若能保持住这等势头,那对大明今后的发展,必然能取得不小的助力。”
“臣不敢居功。”
卢象升微微欠身道:“北直隶能有当前的局面,并非臣一人之功,而是有众多心忧社稷、克忠职守者,在各自的领域踏实做事。
就直隶赈灾行署这边,所明确落实的诸多部署,那批忠君爱民的行署吏员,就默默做出很多……”
卢象升所说的这些,崇祯皇帝心里是清楚的,赈灾行署聚拢的读书人,那是他构建的人才梯队。
是捧起赈灾的大旗,在大明北方诸省治下,做着很多本属地方官府该做,但是却不做的事情。
单单是大明北方诸省治下,所聚拢起的那批破产群体,规模都是极其庞大的存在,要不是有各地赈灾行署统筹,只怕现在的大明啊,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
“这次召卿家进京,是有几件事情要和卿家详谈。”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卢象升说道:“鉴于当前北直隶治下,所聚拢起的大批脱产群体,不断增多的趋势,朕觉得对他们的部分待遇,必须要有序的跟进。
像朕所知晓的,直隶所辖各府州县治下,不少脱产的群体都通过自身劳作,赚取到相应的钱财,可是他们和亲眷,多住在简易的棚户区内。
这不好。
直隶巡抚衙门,包括直隶赈灾行署,要在各地有序解决此事,城池内的区域,不便于大规模营建住宅,那是否能在城池之外,寻找合适的地域,营建起相应的住宅?
像不少官办诸厂的工匠,他们明明有能力赚到钱财,可是所住的地方,简直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朝廷不能只单纯的让这些破产群体,通过赈灾行署这一体系,不再饿肚子,就不再去管他们了。”
卢象升眉头微皱起来。
崇祯皇帝所讲的这些情况,在北直隶所辖的各府州县,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的层面很多。
倘若只是在部分府县,存在这种现象的话,那直隶巡抚衙门和直隶赈灾行署,还能设法解决好。
可现在是涉及多数的府州县,各地的情况还不一样,就算卢象升想解决此事,那面临的困境和麻烦会很多。
“这件事情必须要设法解决。”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要让各府的赈灾分署,和各地的官府协调好,划拨出相应的区域,统一修建相应的住宅。
可集中在各府城、县城进行安置,这样不仅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还能加快各地的工坊发展。
如果说安置的这部分群体,没有足够的钱财去购买房产,可让直隶赈灾行署牵头,和汇通票号进行低息贷款……”
卢象升露出诧异的神情。
崇祯皇帝此次召卢象升进京,所想表明的意图很明确,就是增加北直隶的内需,继而推动直隶各地的工坊发展。
原始工业化的有序推进,必然需要极强的需求才行,不管是内需也好,亦或是外需也罢,那都能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既然崇祯皇帝决定走这条路,那就会有序的推动既定谋划,可摆在面前的现实,却让崇祯皇帝不得不考虑更多。
仅仅是安置性住宅、低息贷款这些事情,让一群文盲的脱产群体,去有序的朝他所构想的方向迈进,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所以这些重担啊,无一例外都压在卢象升身上,压在他所领的直隶赈灾行署身上,让他们进行兜底,在地方逐步的理顺这些。
“陛下,这等事情在我大明治下,过往还没有过这等先例。”
卢象升想了想,看向崇祯皇帝说道:“纵使和京城这边的改建对比,也存在着不少差异性,想要有序促成此事,只怕短期内无法见到成效,三年,这是臣能够确保该事,可以有序落实下来的期限。
通过这一期限内的逐步梳理,臣和赈灾行署这边,能在各地完善制度,确保这些被安置的脱产群体,不会受到任何风波的影响。”
“卿家所说的这个期限,朕能给。”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朕也知此事千头万绪,不过要是能做好,做扎实的话,那给大明今后的发展,会带来很好的先导性。
除了这件事情外,还有扶持产业建设的政策调整,筹建一批冶炼产业,扩大驰道建设规模等,都需要卿家多多的为朕分忧。”
既然是扩大内需,那崇祯皇帝就不可能只盯着一点,对其他领域的谋划,也向卢象升提出相应的要求。
尽管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清楚,这些担子真压在卢象升身上,会让卢象升的压力与日俱增,可当前这种形势下不压担子不行,崇祯皇帝要增快倒逼大明上下变动的效率。
(本章完)
又是一个晴朗的天,卢象升的心情有些忐忑,走在这紫禁城内,清风徐来,吹动着所穿那身官袍。
看着前方的乾清宫,卢象升神情凝重,对此次奉诏进京,他的心中是带有疑虑的,时下直隶巡抚衙门,有大堆事宜需要他处置,可偏偏天子却下旨召见,这让卢象升安排好相应事宜,就紧急赶赴京城。
嗯?
思绪杂乱的卢象升,在乾清宫正殿前,见到一道熟悉的身影,这让卢象升下意识停下了脚步。
当看清崇祯皇帝面带笑意,快步朝自己走来时,卢象升的脸色微变,当即便快步朝天子走去。
“臣…卢象升,拜见陛下。”
“卿家消瘦不少啊。”
崇祯皇帝弯腰搀起卢象升,心中生出感慨,这就是大明的栋梁啊,赴任直隶巡抚才多久啊,不到两载,竟消瘦成这副模样。
倘若大明的众多官员,皆能像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袁可立他们一样,事事都想着大明社稷,那大明何以至此落得这般境遇。
“卿家就任直隶巡抚,所取得的那些政绩,朕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卢象升说道。
“在北直隶的局势,那般复杂的前提下,卿家依旧能不惧艰险,排除万难,将一项项部署都明确下来,这很不容易。
当前北直隶治下的发展,朕很满意,倘若能保持住这等势头,那对大明今后的发展,必然能取得不小的助力。”
“臣不敢居功。”
卢象升微微欠身道:“北直隶能有当前的局面,并非臣一人之功,而是有众多心忧社稷、克忠职守者,在各自的领域踏实做事。
就直隶赈灾行署这边,所明确落实的诸多部署,那批忠君爱民的行署吏员,就默默做出很多……”
卢象升所说的这些,崇祯皇帝心里是清楚的,赈灾行署聚拢的读书人,那是他构建的人才梯队。
是捧起赈灾的大旗,在大明北方诸省治下,做着很多本属地方官府该做,但是却不做的事情。
单单是大明北方诸省治下,所聚拢起的那批破产群体,规模都是极其庞大的存在,要不是有各地赈灾行署统筹,只怕现在的大明啊,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
“这次召卿家进京,是有几件事情要和卿家详谈。”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卢象升说道:“鉴于当前北直隶治下,所聚拢起的大批脱产群体,不断增多的趋势,朕觉得对他们的部分待遇,必须要有序的跟进。
像朕所知晓的,直隶所辖各府州县治下,不少脱产的群体都通过自身劳作,赚取到相应的钱财,可是他们和亲眷,多住在简易的棚户区内。
这不好。
直隶巡抚衙门,包括直隶赈灾行署,要在各地有序解决此事,城池内的区域,不便于大规模营建住宅,那是否能在城池之外,寻找合适的地域,营建起相应的住宅?
像不少官办诸厂的工匠,他们明明有能力赚到钱财,可是所住的地方,简直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朝廷不能只单纯的让这些破产群体,通过赈灾行署这一体系,不再饿肚子,就不再去管他们了。”
卢象升眉头微皱起来。
崇祯皇帝所讲的这些情况,在北直隶所辖的各府州县,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的层面很多。
倘若只是在部分府县,存在这种现象的话,那直隶巡抚衙门和直隶赈灾行署,还能设法解决好。
可现在是涉及多数的府州县,各地的情况还不一样,就算卢象升想解决此事,那面临的困境和麻烦会很多。
“这件事情必须要设法解决。”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要让各府的赈灾分署,和各地的官府协调好,划拨出相应的区域,统一修建相应的住宅。
可集中在各府城、县城进行安置,这样不仅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还能加快各地的工坊发展。
如果说安置的这部分群体,没有足够的钱财去购买房产,可让直隶赈灾行署牵头,和汇通票号进行低息贷款……”
卢象升露出诧异的神情。
崇祯皇帝此次召卢象升进京,所想表明的意图很明确,就是增加北直隶的内需,继而推动直隶各地的工坊发展。
原始工业化的有序推进,必然需要极强的需求才行,不管是内需也好,亦或是外需也罢,那都能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既然崇祯皇帝决定走这条路,那就会有序的推动既定谋划,可摆在面前的现实,却让崇祯皇帝不得不考虑更多。
仅仅是安置性住宅、低息贷款这些事情,让一群文盲的脱产群体,去有序的朝他所构想的方向迈进,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所以这些重担啊,无一例外都压在卢象升身上,压在他所领的直隶赈灾行署身上,让他们进行兜底,在地方逐步的理顺这些。
“陛下,这等事情在我大明治下,过往还没有过这等先例。”
卢象升想了想,看向崇祯皇帝说道:“纵使和京城这边的改建对比,也存在着不少差异性,想要有序促成此事,只怕短期内无法见到成效,三年,这是臣能够确保该事,可以有序落实下来的期限。
通过这一期限内的逐步梳理,臣和赈灾行署这边,能在各地完善制度,确保这些被安置的脱产群体,不会受到任何风波的影响。”
“卿家所说的这个期限,朕能给。”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朕也知此事千头万绪,不过要是能做好,做扎实的话,那给大明今后的发展,会带来很好的先导性。
除了这件事情外,还有扶持产业建设的政策调整,筹建一批冶炼产业,扩大驰道建设规模等,都需要卿家多多的为朕分忧。”
既然是扩大内需,那崇祯皇帝就不可能只盯着一点,对其他领域的谋划,也向卢象升提出相应的要求。
尽管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清楚,这些担子真压在卢象升身上,会让卢象升的压力与日俱增,可当前这种形势下不压担子不行,崇祯皇帝要增快倒逼大明上下变动的效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