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缺做官的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爷,这是司礼监所收,通政司转呈,涉及到弹劾的奏疏。”
王承恩捧着一摞奏疏,走进东暖阁,对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禀道:“合计有67封,都是……”
嗯?
崇祯皇帝放下御笔,皱眉看向王承恩,这好端端的,朝中为何出现这般多弹劾奏疏。
毕竟周延儒、徐光启他们,虽说就地方火耗、清查赈灾等事,奉旨巡察北方诸省,不过查明的情况,呈递进京的奏疏多转到都察院、廉政公署。
“都是什么情况?”
看着御案上的奏疏,崇祯皇帝拿起一封,皱眉道:“都是哪些人所呈,又牵扯到哪些人了?”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启禀皇爷,据司礼监整理所查,和地方火耗、清查赈灾相关,牵扯到户部、工部、兵部等有司。
这些被弹劾的官员,多是些东林党人,也有一部分……”
党争?!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当即就联想到了什么。
通过王承恩所禀明的情况,让崇祯皇帝敏锐的觉察到,这次所掀起的所谓党争,矛头将会指向韩爌。
“闵洪学?”
看到一封奏疏的署名,崇祯皇帝似笑非笑道:“这个温体仁啊,只怕是不满足于次辅之位,又见周延儒、徐光启他们,在地方所查成效颇多,所以有些安耐不住了。
王伴伴,近期周延儒在北直隶治下,清查地方火耗一事,揪出多少硕鼠?”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启禀皇爷,因清查地方火耗而牵扯的官员,合计有73人,其中知府1人,同知7人,知县16人。
由这些被查出的官员,所供恶绅奸商合计134家,涉及到的火耗银子,高达197万两之多。
不过当前周阁老已不在北直隶,而赶赴到山西治下,司礼监这边,汇总有相应的奏疏和案牍。”
还真是不少啊。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大明官场的吏治整顿,并非是朝夕间就能扭转过来的。
现在还没到大刀阔斧的地步。
想要对付文官群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文官出手,暂时用所谓‘党争版吏治革新’,清查出部分表象弊政。
周延儒这把刀,要是诱惑得当,要是利用好了,能帮崇祯皇帝省去不少烦恼,继而让崇祯皇帝能专心落实,他所谋定的那些部署。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崇祯皇帝就算是大明天子,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索性就利用周延儒、温体仁他们的野心,来帮着自己完成些事情。
处在当前这等境遇下,崇祯皇帝首要做的事情,是给大明引来新的改变,并通过这些新改变,吸引更多的群体增补进去。
这远比亲自下场,去和整个文官群体为敌,要来的实际多了。
大明文官群体的背后,所聚拢的众多群体,他们所在意的是土地,是土地附加的各项产出。
现阶段崇祯皇帝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充分的避重就轻,用最少的土地,来聚拢最多的破产群体,继而增强大明治下的各领域底蕴。
等到北直隶这边,北方诸省治下,皆能达到崇祯皇帝预期目标,国库相对充盈,以京营为首的军队彻改,那轰轰烈烈的新政改革,就能旗帜鲜明的亮出来了。
“所牵扯出的火耗银子,是否都足额追缴回来?”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伸手对王承恩说道:“所追缴的火耗银子,要以户部的名义,都押解到西山去,悉数制造成新制钱,继而推动新制钱流通。”
“据司礼监所掌情况,当前已追缴回来6成。”
王承恩拱手作揖道:“剩下的那部分火耗银子,有司还在抓紧追缴中,可能会拍卖部分田产,才能补齐这部分。”
“司礼监盯紧了,有任何情况,要第一时间呈递御前。”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道:“另外给刑部去一道口谕,告诉刑部的人,所查明的这部分贪官,要全部夺去功名,谴派到辽东戍边,包括他们的亲眷也要跟着。
此外让司礼监谴派人手,去辽东一趟,向宁远平虏前指传达口谕,所流放戍边的罪官群体,以后归他们直辖,让这些戍边者以劳赎罪!”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别看崇祯皇帝没亲自出手,去整顿大明吏治,而是让韩继思、温体仁、周延儒他们,代替自己去整顿。
不过所查出的那些罪官,可不会像过去那般,简简单单的免职、夺籍就了事了,崇祯皇帝要将这些人,都分批的流放到辽东、琉球镇等地去。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想彻改大明腐败的吏治环境,这没十年八年的高强度整顿,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可现阶段大明还要稳定,还要发展,所以要一步一步的来。
“将这些弹劾奏疏,全部送到内阁去。”
崇祯皇帝指着眼前的奏疏,对王承恩说道:“问问韩爌、温体仁他们,内阁辅佐朕处理朝政,治理大明,出现这等情况,难道就一点没觉察吗?
另外斥问温体仁,朕让他兼领廉政公署,弹劾的这些情况,如果说都是真的,那朕要廉政公署何用?”
“奴婢遵旨。”
王承恩再度拜道。
对温体仁、闵洪学他们,所藏着的小心思,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不过当前的内阁,还不能让韩爌倒台。
至少没补充进新鲜血液前,是不能倒台的。
像温体仁、周延儒他们,想当上大明的内阁首辅,是断然不可能的,这两个老谋深算的政客,断不能独掌内阁,不然这刀就该伤己了。
“斗吧,闹吧,朕倒要看看,还能玩出点什么新花样。”
看着王承恩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似笑非笑道:“你们彼此间不争斗起来,那注意力都集中在朕身上了,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做官的。”
对当前这种朝堂格局,崇祯皇帝心里是满意的,或许在这过程中,会牵扯到部分无辜官员,但是没关系,毕竟承接戍边流放的各平叛、平虏分指,还会再进行相应考察,大不了将他们聚拢到新体系下,而多数被牵扯出的官员,都是懒政怠政、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者,能揪出这些蛀虫,那大明社稷的元气,就能相应的减少些损耗。
(本章完)
“皇爷,这是司礼监所收,通政司转呈,涉及到弹劾的奏疏。”
王承恩捧着一摞奏疏,走进东暖阁,对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禀道:“合计有67封,都是……”
嗯?
崇祯皇帝放下御笔,皱眉看向王承恩,这好端端的,朝中为何出现这般多弹劾奏疏。
毕竟周延儒、徐光启他们,虽说就地方火耗、清查赈灾等事,奉旨巡察北方诸省,不过查明的情况,呈递进京的奏疏多转到都察院、廉政公署。
“都是什么情况?”
看着御案上的奏疏,崇祯皇帝拿起一封,皱眉道:“都是哪些人所呈,又牵扯到哪些人了?”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启禀皇爷,据司礼监整理所查,和地方火耗、清查赈灾相关,牵扯到户部、工部、兵部等有司。
这些被弹劾的官员,多是些东林党人,也有一部分……”
党争?!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当即就联想到了什么。
通过王承恩所禀明的情况,让崇祯皇帝敏锐的觉察到,这次所掀起的所谓党争,矛头将会指向韩爌。
“闵洪学?”
看到一封奏疏的署名,崇祯皇帝似笑非笑道:“这个温体仁啊,只怕是不满足于次辅之位,又见周延儒、徐光启他们,在地方所查成效颇多,所以有些安耐不住了。
王伴伴,近期周延儒在北直隶治下,清查地方火耗一事,揪出多少硕鼠?”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启禀皇爷,因清查地方火耗而牵扯的官员,合计有73人,其中知府1人,同知7人,知县16人。
由这些被查出的官员,所供恶绅奸商合计134家,涉及到的火耗银子,高达197万两之多。
不过当前周阁老已不在北直隶,而赶赴到山西治下,司礼监这边,汇总有相应的奏疏和案牍。”
还真是不少啊。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大明官场的吏治整顿,并非是朝夕间就能扭转过来的。
现在还没到大刀阔斧的地步。
想要对付文官群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文官出手,暂时用所谓‘党争版吏治革新’,清查出部分表象弊政。
周延儒这把刀,要是诱惑得当,要是利用好了,能帮崇祯皇帝省去不少烦恼,继而让崇祯皇帝能专心落实,他所谋定的那些部署。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崇祯皇帝就算是大明天子,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索性就利用周延儒、温体仁他们的野心,来帮着自己完成些事情。
处在当前这等境遇下,崇祯皇帝首要做的事情,是给大明引来新的改变,并通过这些新改变,吸引更多的群体增补进去。
这远比亲自下场,去和整个文官群体为敌,要来的实际多了。
大明文官群体的背后,所聚拢的众多群体,他们所在意的是土地,是土地附加的各项产出。
现阶段崇祯皇帝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充分的避重就轻,用最少的土地,来聚拢最多的破产群体,继而增强大明治下的各领域底蕴。
等到北直隶这边,北方诸省治下,皆能达到崇祯皇帝预期目标,国库相对充盈,以京营为首的军队彻改,那轰轰烈烈的新政改革,就能旗帜鲜明的亮出来了。
“所牵扯出的火耗银子,是否都足额追缴回来?”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伸手对王承恩说道:“所追缴的火耗银子,要以户部的名义,都押解到西山去,悉数制造成新制钱,继而推动新制钱流通。”
“据司礼监所掌情况,当前已追缴回来6成。”
王承恩拱手作揖道:“剩下的那部分火耗银子,有司还在抓紧追缴中,可能会拍卖部分田产,才能补齐这部分。”
“司礼监盯紧了,有任何情况,要第一时间呈递御前。”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道:“另外给刑部去一道口谕,告诉刑部的人,所查明的这部分贪官,要全部夺去功名,谴派到辽东戍边,包括他们的亲眷也要跟着。
此外让司礼监谴派人手,去辽东一趟,向宁远平虏前指传达口谕,所流放戍边的罪官群体,以后归他们直辖,让这些戍边者以劳赎罪!”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别看崇祯皇帝没亲自出手,去整顿大明吏治,而是让韩继思、温体仁、周延儒他们,代替自己去整顿。
不过所查出的那些罪官,可不会像过去那般,简简单单的免职、夺籍就了事了,崇祯皇帝要将这些人,都分批的流放到辽东、琉球镇等地去。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想彻改大明腐败的吏治环境,这没十年八年的高强度整顿,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可现阶段大明还要稳定,还要发展,所以要一步一步的来。
“将这些弹劾奏疏,全部送到内阁去。”
崇祯皇帝指着眼前的奏疏,对王承恩说道:“问问韩爌、温体仁他们,内阁辅佐朕处理朝政,治理大明,出现这等情况,难道就一点没觉察吗?
另外斥问温体仁,朕让他兼领廉政公署,弹劾的这些情况,如果说都是真的,那朕要廉政公署何用?”
“奴婢遵旨。”
王承恩再度拜道。
对温体仁、闵洪学他们,所藏着的小心思,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不过当前的内阁,还不能让韩爌倒台。
至少没补充进新鲜血液前,是不能倒台的。
像温体仁、周延儒他们,想当上大明的内阁首辅,是断然不可能的,这两个老谋深算的政客,断不能独掌内阁,不然这刀就该伤己了。
“斗吧,闹吧,朕倒要看看,还能玩出点什么新花样。”
看着王承恩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似笑非笑道:“你们彼此间不争斗起来,那注意力都集中在朕身上了,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做官的。”
对当前这种朝堂格局,崇祯皇帝心里是满意的,或许在这过程中,会牵扯到部分无辜官员,但是没关系,毕竟承接戍边流放的各平叛、平虏分指,还会再进行相应考察,大不了将他们聚拢到新体系下,而多数被牵扯出的官员,都是懒政怠政、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者,能揪出这些蛀虫,那大明社稷的元气,就能相应的减少些损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