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带着宝藏复大明 > 第181章 科举

第181章 科举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朕,深深为北归和西来的臣子的行动所感动,他们,是我大明大大的忠臣。”

    就这一句话一出,立刻给那些北归西来的臣子,定了性。立刻让他们对这个小皇帝充满了感激。

    也让他们彻底的安了心。

    从此,再也不必为南明搞出的,?那些纠察投降的事而战战兢兢了。

    南明东林大臣的政治洁癖,使得他们搞出来的北归逆案,不但让那些千辛万苦,冒着风险南归的臣子们,蒙受不白之冤,身心遭受巨大的打击了。更让许多心怀大明的仁人志士心灰意冷。

    现在,他们可以堂堂正正的走在人前,?自豪的说一句:“我是皇上承认的忠臣。”

    这就为以后对他们的安排,?打下了一个人情基础。

    “但是这些大臣们,?毕竟从原先的朝廷里,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弊端。就比如说造成先朝败亡的党争,还有就是那夸夸其谈误国的习惯。”

    在这一点,在座的有识之士,早就深恶痛绝。

    “所以朕和摄政王研究决定,这一次让那些官员们,和天下的举子们一起,重新参加考试。这一次不搞八股取士,这一次直接考治国策论。到时候有能力者上,没有能力者下。只会夸夸其谈者退,实干兴邦者进。”

    就在群臣们惊讶的时候。

    王学军接过了话头:“当然那些官员的忠诚,也应该被认可被照顾。虽然他们暂时不适合我们现在这个朝廷的作风和需要。但我和皇上决定,成立一个参知政事院,那些没有被任官职的,就带着原先的官职,到参知政事院去上班,拿一份俸禄,?在那里讨论咱们这个政府所有政策的利弊得失,继续为国效力,为皇上尽忠。”

    你们不是爱夸夸其谈吗?你们不是爱吹毛求疵,为反对而反对吗?

    到那里去,吹着茶水,嗑着瓜子,互相喷吧。

    说不定,也能把新政中的缺点给喷出来,这也算是废物利用吧。

    至于那份俸禄,就算是收买人心吧。

    现在的王学军,实行的是原先三倍的俸禄。

    也就是说,一个五品官的俸禄原先是十六石,折算成银子,是十五两左右。

    三倍,就是四十五两银子,而且不再用折7折8的东西折算,是地地道道的银元。

    四十五块,已经足够一个官员过上体面的,和他身份相符的日子了。

    其实这就是朝廷白养活他们,用以表彰他们的忠诚,?承认他们原先的官员身份地位。

    这样的政策一出,?立刻彻底打消了那些归来官员的怨恨,彰显了皇上和摄政王对待老臣的仁德,又无形中平息了一场风波。

    一道道政策诏书颁布天下,获悉具体内容的闲置官员和士子,感觉到这个朝廷,什么都没变,但似乎又什么都在变。

    比如,沿袭旧制,有内阁,但却加了一个军机处。

    有六部,但却多了一个部,民政部。改了一个部,工部,叫工商部。

    民部可以理解,但工商部,其实收税是小,为商人和工厂作坊张目是真。

    但,你还不能太过反对。

    因为这个年代,商业已经渗透到每个阶层,你敢说你没经商?

    即便你没经商,那你的家族,氏族也一定有人经商。商人,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小觑的阶层。

    你什么能力,和一个阶层,尤其是他们身后的那士大夫阶层抗衡?

    闭嘴吧。

    工厂作坊就更不能反驳了。

    因为同样这个年代,工厂作坊的发展,早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就比如说远在天启年间,杭州的知府轻贱压迫纺织作坊主,结果造成了罢市罢工风潮。

    最终朝廷采取的方法,就是砍了那个引发事端的知府,才安抚下去这件事情。

    尤其在这一段时间,整个新明最大的工厂头子,就是摄政王。

    他不但有新明命脉铸币厂,钢铁厂,还有军工厂。

    至于在他名下参股的那些酿酒厂,联网的信用社,养殖场,小农具制造厂,林林种种几乎覆盖了整个行业。

    你敢反对他?分分钟给你罢工停产,就让你这个国家彻底的停摆。

    而这不是关键中关键。

    关键是摄政王这个名头。

    而摄政王的名头也并不是最关键的,是因为人家的身后还站着大明的公主。

    大明的公主是谁?是皇帝的姐姐。

    而当今的皇帝最注重亲情,最有人情味,这也是被天下百姓士绅所承认的。你根本就撼动不了他。

    还有就是似是而非的与众不同,那就是在8部之中,户部的当家人是公主,民部的当家人是张紫妍。

    你想反对吗?

    一个是皇上的姐姐,摄政王的夫人。一个是掌握天下军权的英国公的妹妹,未来摄政王的夫人。

    而掌握天下情报的锦衣卫,是摄政王的死忠。

    你还是乖乖的闭嘴吧。你要敢得罪提出反对意见,那曾经上串下跳反对的老谁家的小谁,就是你的榜样。

    反对的话刚刚出口,锦衣卫转眼就到。然后这个世界就再也见不到这个人了,这个世界就安静了。

    还有就是这个科举考试制度。

    人家是按照惯例来的,依旧给学子们以上进的机会,开科取士。

    但是却不考八股文章,却考什么策论?

    当时有人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这与理教不和。

    结果谦虚的摄政王,接待了这个反对者的代表,仅仅一句话,就驳的这个代表哑口无言。

    “科举考试从隋唐设立,他们考的是八股吗?他们考的就是治国理论,才有了隋唐盛世,才有了唐宋八大家。而进行了8股考试之后,你看看现在这么长的时间,几百年下来,还有隋唐灿若星辰的贤臣能臣吗?还有唐宋八大家,那样的杰出的政治英才,杰出的大文豪吗?”

    于是这个代表,就羞愧的用袖子掩住了脸面,狼狈而去。

    一切都在尊寻古理,按部就班,但一切又都是那么的似是而非,让人说不出来的诡异。

    但真要是凭良心坐在暗夜里自思,似乎这样走下去,大明才能真有光复的希望。

    但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大家只能拭目以待了。

    既然要开科举取士,这个主考就非常关键了。

    有一些大臣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不想再让摄政王出风头,不想再让这个王学军的势力无限的膨胀下去,无限制的压制皇权。

    所以选择一个不是王学军的人,而是按照正统,忠于皇上的人做主考,才是最关键的。

    不要以为这是小题大做。

    按照正常的规矩,一届主考,点选上来的人才,就都是这个主考的门生。

    天地君亲师。

    只要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你这一辈子的身上,就都落上了老师的这个标签印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政治风波里,你想抹都抹不掉。

    所以这些门生,就终其一生,为自己的老师的想法而奋斗。

    在这里,就不能有什么政治的正确,只有门户之见了。

    如果这次摄政王,做了主考,那么这一场新朝的第1次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就一定是未来影响几十乃至上百年朝局的主力。

    于是那些守旧的大臣,为了压制王学军,便提出了一个足够压制他的人选——刘宗周做主考。

    对于刘宗周,这个在当时已经名冠天下的人物,王学军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因为这个家伙的名声太大了,是这个穿越人士绝对不能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