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方寸大乱史督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实话,被后世树立成抗清标杆的史可法的一生功绩,真的乏善可陈。
他在整个崇祯年间并没有多少值得称赞的业绩;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时期。
然而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他作为南明的中流砥柱却大权旁落;
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掌握四镇,却又一味的幻想联虏,不思北伐恢复神京,空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毫无作为。
而他统帅的江北四镇,因为他的和稀泥的性格,没有杀伐果断的决心,?又众叛亲离,?纷纷降清,连一个凝聚力的能力都没有。
清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
多择南下,先取徐州。
结果刚刚被史可法任命的高杰部提督李本深,中军胡茂祯,徐州总兵李成栋,一见清兵势大,而自己的周围,刘泽请黄得功,不但不是自己的援军,而且还时时想要吞并自己。
而就在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求援两人的时候,这两个家伙,竟然借口去南京勤王,阻挡左良玉,直接撒丫子跑了。而刘良佐更绝,满清大队还没到,?就直接投降了。
内无战心,外无援兵,这仗怎么打?
打不过,那就投降吧。
于是,以保护邢氏母子安全富贵为条件,三人一起降清。
而这时候,坐镇后方的督师史可法,面对这必然的战争,却显得惊慌失措,胸中毫无主见了。
四处看去,身边只有高邮还驻守一支南明的军队,官员邳宿屯田道应廷吉是自己的心腹,还听自己调度。
于是,经过一夜谋划,一早立刻下令高邮应廷吉,帅所部屯田军三千,立刻携带器械,到浦口,准备汇缴左良玉。
应廷吉接到命令,?毫不犹豫的立刻将正在屯田的将士召集起来,和自己的参政冯英伦紧急商量依照命令开拔事。
结果正在这时候,?史可法的另一道命令火急送达,打开一看,却是史可法命令,大军立刻回扬州听调。
应廷吉立刻改变制定的行军路线,紧急南下扬州。
结果刚走半路,又有快马追了上来,接过快马传来的史可法的命令,竟然是让他们火速赶往天长,救援盱眙。
当时应廷吉就蒙圈了,扬州在南,盱眙在北,这根本就南辕北辙吗。
拿着调令,应廷吉苦笑对冯英伦道:“完了,面对这样的局势,阁部已经乱了方寸啦。”
冯英伦也只能苦笑:“这么一出一进,得有上千里路,但凭借我们这点携带的粮草,也不见沿途安排,更是一日三调,不要敌人来打,我们自己就会溃败啦。”
说这话,是有根据典故的。
当初,崇祯二年,皇太极第一次入寇京畿,崇祯下旨各地勤王,当时山西巡抚耿如杞,率领拼凑出来的六千援军,千辛万苦的赶到直隶附近。
结果兵部早上下令他们赶往密云,第二天中午又命令他们杀向丰台。
还没等耿如杞到达丰台呢,兵部又行文,让他再回密云。
如此三日五调,让耿如杞彻底的转蒙圈了。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的就是刚刚冯英伦说的沿途粮草安排。
大明为防备武将形成藩镇,那真的是做到了严防死守。
规定武将带兵出征,不许自备粮草,只能沿途县供应。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你一天只能从一个县经过,来早了不管饭,来晚了,吃不上饭。
所以耿如杞这么三日五调,那就是沿途三县,谁也不管饭。
结局就是,往来奔命疲惫不堪的将士,竟然三天吃不到饭。
于是,六千将士偾而哗变,直接回老家去了。
结果耿如杞却被崇祯以救援不利,致使将兵哗变之名下狱,最后斩首弃市,死的实在不能再冤了。
应廷吉当然知道自己的属下兼好友所指,但看着军令文书,也只能苦笑:“虽然督师有乱命之嫌。但我是阁部一手提拔起来的,我们还是遵命执行吧。”
冯英伦也只能遵命,但还是提议:“那我们还是先回高邮,筹备一些军粮,以备不时之需吧。”
这才是万全之策。
于是,应廷吉又带着人马,疲惫不堪的回到了高邮。
一到高邮,两个人立刻召集商贾,以本军屯田为抵押,借贷了足够的粮草和军饷公费,再次北上盱眙,与史可法汇合。
等史可法于四月十一,风尘仆仆赶到盱眙城外的应廷吉的军营时候,刚要责备应廷吉为什么顿兵不前,增援盱眙的时候,却接到了先一步赶到的应廷吉的汇报——盱眙守军,已经全部投降了满清。
当时虎的史可法呆若木鸡。
现在局势已经完全失控,他手中现在只剩下手中应廷吉的这点兵了。
这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跑吧,跑回扬州就是胜利。
于是,史可法和应廷吉冒雨极速赶回扬州。
刚进扬州,还没喘息一下,就有巡哨禀报:“满清大军追过来啦,已经到了扬州城外二十里处下营啦。”
听到这样的军报,史可法一个踉跄,若不是应廷吉手快扶住,就已经瘫倒在地了。
“快快,速速发文,招四镇援兵。”
然而,就在天明,清军扑向城下,史可法在满清的军阵中,看到了刘良佐,李成栋,张天福,张天禄的大旗。
江北,除了扬州孤城,全部陷入满清之手了。
但这时候的扬州城内,只有总兵刘肇基部和何刚为首的忠贯营,外加上刚刚带进来的应廷吉的三千人马,总共不过八千,兵力相当薄弱。
但由于城墙高峻,护城河宽广,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于是多铎派张天福出阵招降。
张天福来到扬州城下,面对城上那个干瘦的老人,张天福不由心中一酸。
放眼整个南明,也只有这个老人在忙里忙外苦苦支撑,其实史可法这时候不老,今年才四十三,正当人生壮年,但千钧重担,却压在这个能力平平的肩膀上,让他未老先衰,看着怎么不可怜?
看着张天福,史可法已经没有心思再斥责他的卖国投敌了。
手扶着女墙,努力的站稳,让自己变得坚强。
不等张天福开口,就大义凛然的道:“我无力回天,却有死战报国之志。多说无益,你,回去吧。”
张天福张张嘴,最终无话可说,也知道面对这个坚定的爱国者,他也羞于开口,只能默默的冲城上的史可法拱拱手:“督师保重。”然后掉头回去了。
从这一刻起,惨烈的扬州保卫战,开始了。
说实话,被后世树立成抗清标杆的史可法的一生功绩,真的乏善可陈。
他在整个崇祯年间并没有多少值得称赞的业绩;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时期。
然而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他作为南明的中流砥柱却大权旁落;
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掌握四镇,却又一味的幻想联虏,不思北伐恢复神京,空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毫无作为。
而他统帅的江北四镇,因为他的和稀泥的性格,没有杀伐果断的决心,?又众叛亲离,?纷纷降清,连一个凝聚力的能力都没有。
清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
多择南下,先取徐州。
结果刚刚被史可法任命的高杰部提督李本深,中军胡茂祯,徐州总兵李成栋,一见清兵势大,而自己的周围,刘泽请黄得功,不但不是自己的援军,而且还时时想要吞并自己。
而就在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求援两人的时候,这两个家伙,竟然借口去南京勤王,阻挡左良玉,直接撒丫子跑了。而刘良佐更绝,满清大队还没到,?就直接投降了。
内无战心,外无援兵,这仗怎么打?
打不过,那就投降吧。
于是,以保护邢氏母子安全富贵为条件,三人一起降清。
而这时候,坐镇后方的督师史可法,面对这必然的战争,却显得惊慌失措,胸中毫无主见了。
四处看去,身边只有高邮还驻守一支南明的军队,官员邳宿屯田道应廷吉是自己的心腹,还听自己调度。
于是,经过一夜谋划,一早立刻下令高邮应廷吉,帅所部屯田军三千,立刻携带器械,到浦口,准备汇缴左良玉。
应廷吉接到命令,?毫不犹豫的立刻将正在屯田的将士召集起来,和自己的参政冯英伦紧急商量依照命令开拔事。
结果正在这时候,?史可法的另一道命令火急送达,打开一看,却是史可法命令,大军立刻回扬州听调。
应廷吉立刻改变制定的行军路线,紧急南下扬州。
结果刚走半路,又有快马追了上来,接过快马传来的史可法的命令,竟然是让他们火速赶往天长,救援盱眙。
当时应廷吉就蒙圈了,扬州在南,盱眙在北,这根本就南辕北辙吗。
拿着调令,应廷吉苦笑对冯英伦道:“完了,面对这样的局势,阁部已经乱了方寸啦。”
冯英伦也只能苦笑:“这么一出一进,得有上千里路,但凭借我们这点携带的粮草,也不见沿途安排,更是一日三调,不要敌人来打,我们自己就会溃败啦。”
说这话,是有根据典故的。
当初,崇祯二年,皇太极第一次入寇京畿,崇祯下旨各地勤王,当时山西巡抚耿如杞,率领拼凑出来的六千援军,千辛万苦的赶到直隶附近。
结果兵部早上下令他们赶往密云,第二天中午又命令他们杀向丰台。
还没等耿如杞到达丰台呢,兵部又行文,让他再回密云。
如此三日五调,让耿如杞彻底的转蒙圈了。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的就是刚刚冯英伦说的沿途粮草安排。
大明为防备武将形成藩镇,那真的是做到了严防死守。
规定武将带兵出征,不许自备粮草,只能沿途县供应。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你一天只能从一个县经过,来早了不管饭,来晚了,吃不上饭。
所以耿如杞这么三日五调,那就是沿途三县,谁也不管饭。
结局就是,往来奔命疲惫不堪的将士,竟然三天吃不到饭。
于是,六千将士偾而哗变,直接回老家去了。
结果耿如杞却被崇祯以救援不利,致使将兵哗变之名下狱,最后斩首弃市,死的实在不能再冤了。
应廷吉当然知道自己的属下兼好友所指,但看着军令文书,也只能苦笑:“虽然督师有乱命之嫌。但我是阁部一手提拔起来的,我们还是遵命执行吧。”
冯英伦也只能遵命,但还是提议:“那我们还是先回高邮,筹备一些军粮,以备不时之需吧。”
这才是万全之策。
于是,应廷吉又带着人马,疲惫不堪的回到了高邮。
一到高邮,两个人立刻召集商贾,以本军屯田为抵押,借贷了足够的粮草和军饷公费,再次北上盱眙,与史可法汇合。
等史可法于四月十一,风尘仆仆赶到盱眙城外的应廷吉的军营时候,刚要责备应廷吉为什么顿兵不前,增援盱眙的时候,却接到了先一步赶到的应廷吉的汇报——盱眙守军,已经全部投降了满清。
当时虎的史可法呆若木鸡。
现在局势已经完全失控,他手中现在只剩下手中应廷吉的这点兵了。
这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跑吧,跑回扬州就是胜利。
于是,史可法和应廷吉冒雨极速赶回扬州。
刚进扬州,还没喘息一下,就有巡哨禀报:“满清大军追过来啦,已经到了扬州城外二十里处下营啦。”
听到这样的军报,史可法一个踉跄,若不是应廷吉手快扶住,就已经瘫倒在地了。
“快快,速速发文,招四镇援兵。”
然而,就在天明,清军扑向城下,史可法在满清的军阵中,看到了刘良佐,李成栋,张天福,张天禄的大旗。
江北,除了扬州孤城,全部陷入满清之手了。
但这时候的扬州城内,只有总兵刘肇基部和何刚为首的忠贯营,外加上刚刚带进来的应廷吉的三千人马,总共不过八千,兵力相当薄弱。
但由于城墙高峻,护城河宽广,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于是多铎派张天福出阵招降。
张天福来到扬州城下,面对城上那个干瘦的老人,张天福不由心中一酸。
放眼整个南明,也只有这个老人在忙里忙外苦苦支撑,其实史可法这时候不老,今年才四十三,正当人生壮年,但千钧重担,却压在这个能力平平的肩膀上,让他未老先衰,看着怎么不可怜?
看着张天福,史可法已经没有心思再斥责他的卖国投敌了。
手扶着女墙,努力的站稳,让自己变得坚强。
不等张天福开口,就大义凛然的道:“我无力回天,却有死战报国之志。多说无益,你,回去吧。”
张天福张张嘴,最终无话可说,也知道面对这个坚定的爱国者,他也羞于开口,只能默默的冲城上的史可法拱拱手:“督师保重。”然后掉头回去了。
从这一刻起,惨烈的扬州保卫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