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政府大改革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张旭重新回到妈祖宫,担任财税署长。柳随风和屈杰被罢免,随后那些儒生弄出来的翰林院也被解散。大基官府不再对那些临安来的儒生们进行供养。这一切当然让柳随风和屈杰气得跳脚,但一时也没办法。他们来这儿后,拉拢的主要势力,两位执政官孙不三和郑岳也被元老院弹劾。在距离他们一年任期满差十天的时候,被迫辞职下台。
这个大基国在神圣元年成立,也就是宋开禧二年,宋发动开禧北伐的那年。但开始两个月只有两个执政官,还不能算是有政府。两个月后,张旭从临安回来,方才成立一个寒惨的政府。后来的的执政官任期都是从五月份开始算起。轮抽换也都是从五月廿一日这天。现在算是把这个轮换日提前了十天,改到了五月十一日了。这天,李得旺和周海涛正式替换了孙不三和郑岳,成为第五任的两位执政官。
李得旺和周海涛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重新让韩竹韵和韩梦蝶等一批女官回来。为了避免再发生柳随风屈杰那样的事情,同时为了完善政治制度,在新的执政官上台后,张旭和韩竹韵,韩梦蝶、李有财,孙大为,等人互相磋商,提出了一个庞大的《政府改革法令》。
这个法令当中,第一个建议改革的,便是元老院。基于元老院原来的元老本身的文化素质太差,全部都是文盲,同时通过培训进修改进提高的可能性不大,建议元老院成员换人。以后那些元老至少能够看得懂报纸书籍,能够直接审议各种书面议案。当然,张旭没有要求那些人交出族长的位置,只是要求他们在本族当中,挑选能够达得到要求的人上来。那些新上来的元老们任期暂时没有限制,由他们本族自己决定。五六年来,张旭军队推行军师教习识字制度,在地方上建立基隆学校,后来梦迷离又不断地努力,成效还是不错的。现在,十八宗族的大部份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是多多少少识得一些字的。
元老院改革的另一个内容就是要求给与给予白莲教,明教,景教三教的教首和圣女平等的投票权。原来那六个人只是没投票权的元老,现在给予他们投票权,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对原来十八宗族的元老们起到一个制约作用。
由于这第一项改革并没有太多触犯十八宗族的利益。再加上那些族长们由于不识字,随着国家的发展,已经日益不适应,确实心存自卑,让他们无话可说。再加上,他们虽然让出了元老职位,但那元老职位,仍然是他们本族子弟,对他们族长仍然必然尊敬。他们以后,仍然可以通过操控本族元老,来影响元老院决议。因此,对第一条,抵触不大,很快便同通过了。对于第二项,三个宗教也才六个席位,但他们十八宗族有十八个席位,占有绝对优势,对他们影响不大。因此,第二项,他们很快也同意通过了。
通过了元老院完成后,接着是关于行政系统的改革法令。由于大基立国五年后,行政系统是极其凌乱、粗疏、不成熟的。憋端已经日益暴露,需要大力改进。照搬宋朝当然不行,完全脱离时代背景搞现代政治也不行。张旭和韩竹韵等磋商后,提出了一个官府组织的改革方案。
这份建议书当中,首先建议把官府各个部门上升改称为部,以便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接着,把全体官员分成了官和吏两个系统,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政务官和事务官系统。这其实没什么稀奇的。宋就是把官和吏分成了两个系统,并且分得相当的彻底,两个系统几乎是老死不相来往。
宋的那些官就相当于政务官,都是科举正途出身,个个都鼻孔朝天,自居为圣贤门徒,是高贵的读书人。民间百姓则称呼他们为文曲星下凡之类的。反正就不是正常的,普通的人类。他们都是高贵的,有品级的,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异类。他们的任期是有限制的,任职的范围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有全国范围绕内到处流动的。也可称作是流官。
除了官以外,宋还有吏的系统。那些吏都是一些具体事务的操办人。包捕维护治安的衙役捕快啊,办理文书的胥吏啊,还有征收赋税的税吏啊。等等之类。《水浒传》中,宋江的宋押司,等都属于吏的系统。由于吏都是本地招幕任用,在种种的原因情况下,拥有严重的世袭性。这些吏直接面对千千万万的百姓,专制制度的黑暗,也主要是由这些人施加给百姓。对于自宋以后,那些读四书五经之类圣贤书的孔孟门徒来说,吏也是下贱之业,也是不稍为之的。
在张旭的设想中,把所有的公务员分为两个系统后,在中央设一个执政院,执政院长官,当然是两位执政官。执政院下辖陆军、海军、公安、文教、民政、工商、财税七部为行政部门,新建国家安全局为情报体系。为了加强对金融的管理,设立金管局,专司管理钱币的铸造流通事宜。
保留枢密院为海陆二军统帅。不过,枢密院里的主官和副主官为主席副主席,而不是像宋一样为什么枢密使之类的。平时枢密院不设主席,只有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战时,由两位执政官之一出任枢密院主席,统帅所有的武装力量。或者执政官自觉能力不足,提议其他人担任枢密院主席。枢密院下设立参谋部,教习部,后勤部,军械部,再加一个军事院校。
部下面设置局、处、科,为各级办事机构。此为军政行政系统。
同时为确定官员职级,明确行政严肃性,大基原封不动的照搬了品级制度。由于国君为妈祖,不必考虑她的品级。所有的官员,包括执政官,全部定为正一品到从九品的十八个品级。一个职务对应一个正品。初任下降一级。两年转正品。有功或任满年限可提升一级。比如部长职务对应从二品。初任职部长的官员下降一级低配正三品。任满三年合格。转从二品。任满十年或者政绩卓著。可以升为正二品。连续担任同一级别的职务。时间可累计。比如某人任工商部长。定级正三品。两年后民政部长。两边累计满三年。即可荣升从二品。
为了加强元老院的权威性,所以的元老也确立了品级。没办法,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眼里,你要是没有一个官职品级,那就不算是做了官,不能算是拥有权力。所有的元老一概从一品,当上执政官后正一品,即使从执政官职位上退下掉,仍然是正一品。
大基从一开始,张旭便有意识地设立了独立的法院体系,现在提一步提高法院的地位,以便更好的保证司法独立与公正。设立检查院,为国家的监察体系。与法院共同构成了司法体系。
为了抬高法院和检查院的权威性,保障司法的独立性。最高法院和最高检查院,对应为从一品。初任为正二品,干满三年升为从一品,干满十年后,各升为正一品。法院检查院主官由执政官提名,元老院商议后通过任命。同时规定法院任限期无限制,除非犯罪被元老院弹劾,方可罢免。否则,除非年满六十五岁必须退休或者自己不想干了辞职。
这样,就初步形成了一个元老院,执政院,法院三权分立的制度体系。
同时,张旭在这份《官府组织法令》当中提出,要想在大基出任官府官员,必须满足几个条件:第一项便是要在大基居住满三年,并且加入大基国国籍,也就是入籍归化,并且会读写白话文。第二项必须有在大基军中当兵服役三年,或者当吏员五年,熟悉官府运作的各项具体事务,方可出任大基国的高级别官员。就杜绝了柳随风之辈的可趁之机
同时,所有的吏员,也统一纳入品级升级考核体系,进行升迁。这样,将官和吏即互相分离,又让他们互相流通。又激发所有公务员的工作士气。
韩竹韵和韩梦蝶初次听到张旭的设想后,惊服道:“以前只觉得你学识浅薄,前段时间,柳随风、屈杰、史醒忠他们来了之后,言语议论起来,更是说你只是一个商贾之徒,很浅薄。实在没想到你却能想出如此清晰明子又紧密制约平衡的制度。宋朝廷常常有官无职,有职无差,叠床架屋,导致国家官职常常混乱不堪。张兄你这个方案却要妙得多啊,人人只有一个实职、最多再来个兼职。同一实职却有三种品级。这比宋朝廷胡乱加官、赠官。比如,检校太师,枢密院签押等,搞的官帽子满天飞好的多啊。”
张旭笑了笑道:“我比起你们这些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女来说,学识还是浅薄的。但我怎么说也是在这儿实打实地干了五年了。就算赶鸭子也上架了。想出这个也没什么啊。”
韩竹韵感叹地说道:“有些人对某些事物,就是天赋异禀,无师也能精通,着实令人我们这些饱读诗书的人惭愧。”然后就低头帮着张旭完善方案。
这话,让张旭听了,怎么觉得脸上火辣辣地烧得厉害呢?他这只不过是根据后世的制度设想的啊。
最新全本:、、、、、、、、、、
第二天,张旭重新回到妈祖宫,担任财税署长。柳随风和屈杰被罢免,随后那些儒生弄出来的翰林院也被解散。大基官府不再对那些临安来的儒生们进行供养。这一切当然让柳随风和屈杰气得跳脚,但一时也没办法。他们来这儿后,拉拢的主要势力,两位执政官孙不三和郑岳也被元老院弹劾。在距离他们一年任期满差十天的时候,被迫辞职下台。
这个大基国在神圣元年成立,也就是宋开禧二年,宋发动开禧北伐的那年。但开始两个月只有两个执政官,还不能算是有政府。两个月后,张旭从临安回来,方才成立一个寒惨的政府。后来的的执政官任期都是从五月份开始算起。轮抽换也都是从五月廿一日这天。现在算是把这个轮换日提前了十天,改到了五月十一日了。这天,李得旺和周海涛正式替换了孙不三和郑岳,成为第五任的两位执政官。
李得旺和周海涛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重新让韩竹韵和韩梦蝶等一批女官回来。为了避免再发生柳随风屈杰那样的事情,同时为了完善政治制度,在新的执政官上台后,张旭和韩竹韵,韩梦蝶、李有财,孙大为,等人互相磋商,提出了一个庞大的《政府改革法令》。
这个法令当中,第一个建议改革的,便是元老院。基于元老院原来的元老本身的文化素质太差,全部都是文盲,同时通过培训进修改进提高的可能性不大,建议元老院成员换人。以后那些元老至少能够看得懂报纸书籍,能够直接审议各种书面议案。当然,张旭没有要求那些人交出族长的位置,只是要求他们在本族当中,挑选能够达得到要求的人上来。那些新上来的元老们任期暂时没有限制,由他们本族自己决定。五六年来,张旭军队推行军师教习识字制度,在地方上建立基隆学校,后来梦迷离又不断地努力,成效还是不错的。现在,十八宗族的大部份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是多多少少识得一些字的。
元老院改革的另一个内容就是要求给与给予白莲教,明教,景教三教的教首和圣女平等的投票权。原来那六个人只是没投票权的元老,现在给予他们投票权,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对原来十八宗族的元老们起到一个制约作用。
由于这第一项改革并没有太多触犯十八宗族的利益。再加上那些族长们由于不识字,随着国家的发展,已经日益不适应,确实心存自卑,让他们无话可说。再加上,他们虽然让出了元老职位,但那元老职位,仍然是他们本族子弟,对他们族长仍然必然尊敬。他们以后,仍然可以通过操控本族元老,来影响元老院决议。因此,对第一条,抵触不大,很快便同通过了。对于第二项,三个宗教也才六个席位,但他们十八宗族有十八个席位,占有绝对优势,对他们影响不大。因此,第二项,他们很快也同意通过了。
通过了元老院完成后,接着是关于行政系统的改革法令。由于大基立国五年后,行政系统是极其凌乱、粗疏、不成熟的。憋端已经日益暴露,需要大力改进。照搬宋朝当然不行,完全脱离时代背景搞现代政治也不行。张旭和韩竹韵等磋商后,提出了一个官府组织的改革方案。
这份建议书当中,首先建议把官府各个部门上升改称为部,以便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接着,把全体官员分成了官和吏两个系统,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政务官和事务官系统。这其实没什么稀奇的。宋就是把官和吏分成了两个系统,并且分得相当的彻底,两个系统几乎是老死不相来往。
宋的那些官就相当于政务官,都是科举正途出身,个个都鼻孔朝天,自居为圣贤门徒,是高贵的读书人。民间百姓则称呼他们为文曲星下凡之类的。反正就不是正常的,普通的人类。他们都是高贵的,有品级的,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异类。他们的任期是有限制的,任职的范围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有全国范围绕内到处流动的。也可称作是流官。
除了官以外,宋还有吏的系统。那些吏都是一些具体事务的操办人。包捕维护治安的衙役捕快啊,办理文书的胥吏啊,还有征收赋税的税吏啊。等等之类。《水浒传》中,宋江的宋押司,等都属于吏的系统。由于吏都是本地招幕任用,在种种的原因情况下,拥有严重的世袭性。这些吏直接面对千千万万的百姓,专制制度的黑暗,也主要是由这些人施加给百姓。对于自宋以后,那些读四书五经之类圣贤书的孔孟门徒来说,吏也是下贱之业,也是不稍为之的。
在张旭的设想中,把所有的公务员分为两个系统后,在中央设一个执政院,执政院长官,当然是两位执政官。执政院下辖陆军、海军、公安、文教、民政、工商、财税七部为行政部门,新建国家安全局为情报体系。为了加强对金融的管理,设立金管局,专司管理钱币的铸造流通事宜。
保留枢密院为海陆二军统帅。不过,枢密院里的主官和副主官为主席副主席,而不是像宋一样为什么枢密使之类的。平时枢密院不设主席,只有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战时,由两位执政官之一出任枢密院主席,统帅所有的武装力量。或者执政官自觉能力不足,提议其他人担任枢密院主席。枢密院下设立参谋部,教习部,后勤部,军械部,再加一个军事院校。
部下面设置局、处、科,为各级办事机构。此为军政行政系统。
同时为确定官员职级,明确行政严肃性,大基原封不动的照搬了品级制度。由于国君为妈祖,不必考虑她的品级。所有的官员,包括执政官,全部定为正一品到从九品的十八个品级。一个职务对应一个正品。初任下降一级。两年转正品。有功或任满年限可提升一级。比如部长职务对应从二品。初任职部长的官员下降一级低配正三品。任满三年合格。转从二品。任满十年或者政绩卓著。可以升为正二品。连续担任同一级别的职务。时间可累计。比如某人任工商部长。定级正三品。两年后民政部长。两边累计满三年。即可荣升从二品。
为了加强元老院的权威性,所以的元老也确立了品级。没办法,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眼里,你要是没有一个官职品级,那就不算是做了官,不能算是拥有权力。所有的元老一概从一品,当上执政官后正一品,即使从执政官职位上退下掉,仍然是正一品。
大基从一开始,张旭便有意识地设立了独立的法院体系,现在提一步提高法院的地位,以便更好的保证司法独立与公正。设立检查院,为国家的监察体系。与法院共同构成了司法体系。
为了抬高法院和检查院的权威性,保障司法的独立性。最高法院和最高检查院,对应为从一品。初任为正二品,干满三年升为从一品,干满十年后,各升为正一品。法院检查院主官由执政官提名,元老院商议后通过任命。同时规定法院任限期无限制,除非犯罪被元老院弹劾,方可罢免。否则,除非年满六十五岁必须退休或者自己不想干了辞职。
这样,就初步形成了一个元老院,执政院,法院三权分立的制度体系。
同时,张旭在这份《官府组织法令》当中提出,要想在大基出任官府官员,必须满足几个条件:第一项便是要在大基居住满三年,并且加入大基国国籍,也就是入籍归化,并且会读写白话文。第二项必须有在大基军中当兵服役三年,或者当吏员五年,熟悉官府运作的各项具体事务,方可出任大基国的高级别官员。就杜绝了柳随风之辈的可趁之机
同时,所有的吏员,也统一纳入品级升级考核体系,进行升迁。这样,将官和吏即互相分离,又让他们互相流通。又激发所有公务员的工作士气。
韩竹韵和韩梦蝶初次听到张旭的设想后,惊服道:“以前只觉得你学识浅薄,前段时间,柳随风、屈杰、史醒忠他们来了之后,言语议论起来,更是说你只是一个商贾之徒,很浅薄。实在没想到你却能想出如此清晰明子又紧密制约平衡的制度。宋朝廷常常有官无职,有职无差,叠床架屋,导致国家官职常常混乱不堪。张兄你这个方案却要妙得多啊,人人只有一个实职、最多再来个兼职。同一实职却有三种品级。这比宋朝廷胡乱加官、赠官。比如,检校太师,枢密院签押等,搞的官帽子满天飞好的多啊。”
张旭笑了笑道:“我比起你们这些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女来说,学识还是浅薄的。但我怎么说也是在这儿实打实地干了五年了。就算赶鸭子也上架了。想出这个也没什么啊。”
韩竹韵感叹地说道:“有些人对某些事物,就是天赋异禀,无师也能精通,着实令人我们这些饱读诗书的人惭愧。”然后就低头帮着张旭完善方案。
这话,让张旭听了,怎么觉得脸上火辣辣地烧得厉害呢?他这只不过是根据后世的制度设想的啊。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