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余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年冬天,燕京连降大雪,燕京城被封在茫茫雪海之中,城里、城外的黎民百姓每天都有冻死、饿死的。
今个儿终于晴了,看着躲在云层中偶尔露个头的太阳,京兆尹高平郡王高逋都恨不得磕几个响头。
赶紧让两个少尹赶紧亲自到京兆尹管辖的昌平、军都、蓟县、大兴几个县上去赶紧组织救灾事宜。
派司录参军裴清去五军府去请武威将军曲预派遣驻京的左武卫、右武卫军士参与清楚积雪,趁着天晴赶紧打通连接外界的道路,调集在大兴囤放的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高逋忙的快要四脚朝天了,哪知道,皇帝高逸在宫中正和木钵提、支离堎商量着怎么对付他呢。
外面的天寒地冻影响不了烧着地龙,暖意融融的大兴殿。
三个好基友围在一张硕大的檀木桌前,桌上躺着一位只披着一缕薄纱的美艳女子。
“如何,是不是秀色可餐?”
“冯娘娘肌肤胜雪、美艳绝伦,这身体自然也是婀娜多姿,皇上真是艳福不浅。”木钵提赶紧赞赏。
“冰肌玉骨、卓然不凡。”支离堎也跟着奉承。
这女子正是高逸的淑妃冯怜儿。
听两个好基友赞赏完,高逸才高兴地叫冯怜儿下来去穿上衣服。
三人又凑在一起色眯眯研究了半天的美人身姿,直到中午饭的时候,意犹未尽的高逸将两人留下一起共进午餐。
吃完宫女端来几盘点心,高逸叫冯怜儿亲自煮茶,依旧挤在一起饮酒喝茶,谈头论足,不时引起冯怜儿的娇笑。
直到殿外有宦官送来五军府送来的急奏,附着京兆尹高逋的文书,请求调集左右武卫参与铲除积雪、开通道路的公文。
“高平郡王要调军队?他想干什么?”
本来很自然地事,不知怎么却触犯了高逸的神经。
“去年朕杀了渔阳王一家,他在私下叫屈,还说朕枉为君父,他是忘了当初他们的父亲高铿怎么对待朕的。”
“暗地里毒死朕的父亲,抢夺了朕的皇位,还把朕关在猪圈当猪养,要不是朕忍气吞声,趁高铿病倒,夺回皇位,怕早就猪一样被杀掉了。”
“朕容忍他一门很久了,原来高恭掌握着北军,朕如坐针毡,他还好死不活要南下,要不是支离堎提醒,现在这大齐怕又是他们的了。”
“趁着下点雪就想要武卫的兵权,他想干什么?”
木钵提趁机说:“臣蒙圣恩,暂领军令司,可渔阳王次子为了私仇,前年带着大半军令司高手潜入大魏延州刺杀魏国铁衣卫,刺杀没什么结果,倒是把军令司的高手全都葬送在延州。”
“臣当时就有疑惑,果然上月传来消息,说是那小子已经投靠了梁国做了驸马,还改了名字,叫野利思。”
支离堎说道:“他娶得那个梁国的公主也曾在大魏做过暗探,这样一想,臣怀疑这小子在魏国做暗探的时候就与梁国的公主暗中勾结,这才将朔州军情透漏给梁国,引导梁国侵袭我国的朔、汾两州。”
“连祖宗的姓都不要了!一定是他卖主求荣!”高逸大怒,拍着桌子喊道。
“这个高逋怕是也要对朕不利,支离堎,你赶紧带兵去将高逋一家抓起来,莫叫他阴谋得逞!”
眼看就要过年了,赵博南几位大臣公务逐渐繁忙起来,几位伴读的家里要准备回乡过年的事,族长亲自过来告假,于是赵博南和崔牧云、袁鉴修商议,提前放了年假。
元无极昨日就央求了母后,今天要带丹阳公主去兽场看麒麟。
崔韶华想着那天兽场的场面心里就发憷,可儿子抱着胳膊一撒娇,再黏糊糊叫了几声“嬢嬢”,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了。
后来想了想,又叫福安从拱卫司调来六个护卫,和四个健妇一起跟着太子和公主,方才放下心来。
太子家令常慕在东宫水清阁看着跪在地上一群拖家带口的工匠头大如斗。
这个时代,匠户属于贱户的一类,必须在官府或富贵人家的工坊中做事,方能入籍,手艺世代相袭,居无定所,在哪里做活便在哪里安家,每月从官家或是主家领些钱粮,以供全家果腹。
也有个别匠户在坊间,寄身在富贵人家的工坊做活,挣些辛苦钱,将儿孙放在私塾里读点书,或能碰碰运气,改变家族的命运。
所以,工匠走到哪,自然是拖家带口,要不,旧主家哪里还能给养着工匠的白吃饭的家属?
今天一早晋王府就调了十几名匠户给东宫,恰好宫中作坊也将元无极所要的匠户送了过来,只有崔牧云说是待年后将匠人送来。
这可是几十、上百号人,光吃饭怕是东宫的这点钱粮也无法供给。
好吧,东宫作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如何解决员工和家属的吃饭问题。
元无极也有些傻眼,待问了常慕才明白其中的曲折。
叫常慕将汇总的人数呈到面前时,仿佛看到了近百张嗷嗷待哺的嘴巴。
不过元无极是经过创业初期的艰难的,那种指点江山的感觉油然而生,心中充满豪情。
有一种跳上桌子来一场开业典礼的冲动。
心中暗暗盘算了一下,首先得解决这些人的吃住的棘手问题。
元无极带着连才跟随常慕来到水情阁,当看到这些更像舒利亚难民的匠户时,元无极才知道现实要比他想象的更加严重。
一群穿着破破烂烂的老老少少,见到太子,乱纷纷的跪倒,硬挤出来的笑容掩饰不住失落的心情。
原本混到晋王府和宫中,心里才想着有个铁饭碗了,哪知道被这个太子要来练手,天哪,又得过一年多的苦日子了。
倒是离着这帮匠户在台阶边跪着的两个炼丹童子,穿的齐整,捂着鼻子鄙夷地看着这群匠户。
今年冬天,燕京连降大雪,燕京城被封在茫茫雪海之中,城里、城外的黎民百姓每天都有冻死、饿死的。
今个儿终于晴了,看着躲在云层中偶尔露个头的太阳,京兆尹高平郡王高逋都恨不得磕几个响头。
赶紧让两个少尹赶紧亲自到京兆尹管辖的昌平、军都、蓟县、大兴几个县上去赶紧组织救灾事宜。
派司录参军裴清去五军府去请武威将军曲预派遣驻京的左武卫、右武卫军士参与清楚积雪,趁着天晴赶紧打通连接外界的道路,调集在大兴囤放的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高逋忙的快要四脚朝天了,哪知道,皇帝高逸在宫中正和木钵提、支离堎商量着怎么对付他呢。
外面的天寒地冻影响不了烧着地龙,暖意融融的大兴殿。
三个好基友围在一张硕大的檀木桌前,桌上躺着一位只披着一缕薄纱的美艳女子。
“如何,是不是秀色可餐?”
“冯娘娘肌肤胜雪、美艳绝伦,这身体自然也是婀娜多姿,皇上真是艳福不浅。”木钵提赶紧赞赏。
“冰肌玉骨、卓然不凡。”支离堎也跟着奉承。
这女子正是高逸的淑妃冯怜儿。
听两个好基友赞赏完,高逸才高兴地叫冯怜儿下来去穿上衣服。
三人又凑在一起色眯眯研究了半天的美人身姿,直到中午饭的时候,意犹未尽的高逸将两人留下一起共进午餐。
吃完宫女端来几盘点心,高逸叫冯怜儿亲自煮茶,依旧挤在一起饮酒喝茶,谈头论足,不时引起冯怜儿的娇笑。
直到殿外有宦官送来五军府送来的急奏,附着京兆尹高逋的文书,请求调集左右武卫参与铲除积雪、开通道路的公文。
“高平郡王要调军队?他想干什么?”
本来很自然地事,不知怎么却触犯了高逸的神经。
“去年朕杀了渔阳王一家,他在私下叫屈,还说朕枉为君父,他是忘了当初他们的父亲高铿怎么对待朕的。”
“暗地里毒死朕的父亲,抢夺了朕的皇位,还把朕关在猪圈当猪养,要不是朕忍气吞声,趁高铿病倒,夺回皇位,怕早就猪一样被杀掉了。”
“朕容忍他一门很久了,原来高恭掌握着北军,朕如坐针毡,他还好死不活要南下,要不是支离堎提醒,现在这大齐怕又是他们的了。”
“趁着下点雪就想要武卫的兵权,他想干什么?”
木钵提趁机说:“臣蒙圣恩,暂领军令司,可渔阳王次子为了私仇,前年带着大半军令司高手潜入大魏延州刺杀魏国铁衣卫,刺杀没什么结果,倒是把军令司的高手全都葬送在延州。”
“臣当时就有疑惑,果然上月传来消息,说是那小子已经投靠了梁国做了驸马,还改了名字,叫野利思。”
支离堎说道:“他娶得那个梁国的公主也曾在大魏做过暗探,这样一想,臣怀疑这小子在魏国做暗探的时候就与梁国的公主暗中勾结,这才将朔州军情透漏给梁国,引导梁国侵袭我国的朔、汾两州。”
“连祖宗的姓都不要了!一定是他卖主求荣!”高逸大怒,拍着桌子喊道。
“这个高逋怕是也要对朕不利,支离堎,你赶紧带兵去将高逋一家抓起来,莫叫他阴谋得逞!”
眼看就要过年了,赵博南几位大臣公务逐渐繁忙起来,几位伴读的家里要准备回乡过年的事,族长亲自过来告假,于是赵博南和崔牧云、袁鉴修商议,提前放了年假。
元无极昨日就央求了母后,今天要带丹阳公主去兽场看麒麟。
崔韶华想着那天兽场的场面心里就发憷,可儿子抱着胳膊一撒娇,再黏糊糊叫了几声“嬢嬢”,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了。
后来想了想,又叫福安从拱卫司调来六个护卫,和四个健妇一起跟着太子和公主,方才放下心来。
太子家令常慕在东宫水清阁看着跪在地上一群拖家带口的工匠头大如斗。
这个时代,匠户属于贱户的一类,必须在官府或富贵人家的工坊中做事,方能入籍,手艺世代相袭,居无定所,在哪里做活便在哪里安家,每月从官家或是主家领些钱粮,以供全家果腹。
也有个别匠户在坊间,寄身在富贵人家的工坊做活,挣些辛苦钱,将儿孙放在私塾里读点书,或能碰碰运气,改变家族的命运。
所以,工匠走到哪,自然是拖家带口,要不,旧主家哪里还能给养着工匠的白吃饭的家属?
今天一早晋王府就调了十几名匠户给东宫,恰好宫中作坊也将元无极所要的匠户送了过来,只有崔牧云说是待年后将匠人送来。
这可是几十、上百号人,光吃饭怕是东宫的这点钱粮也无法供给。
好吧,东宫作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如何解决员工和家属的吃饭问题。
元无极也有些傻眼,待问了常慕才明白其中的曲折。
叫常慕将汇总的人数呈到面前时,仿佛看到了近百张嗷嗷待哺的嘴巴。
不过元无极是经过创业初期的艰难的,那种指点江山的感觉油然而生,心中充满豪情。
有一种跳上桌子来一场开业典礼的冲动。
心中暗暗盘算了一下,首先得解决这些人的吃住的棘手问题。
元无极带着连才跟随常慕来到水情阁,当看到这些更像舒利亚难民的匠户时,元无极才知道现实要比他想象的更加严重。
一群穿着破破烂烂的老老少少,见到太子,乱纷纷的跪倒,硬挤出来的笑容掩饰不住失落的心情。
原本混到晋王府和宫中,心里才想着有个铁饭碗了,哪知道被这个太子要来练手,天哪,又得过一年多的苦日子了。
倒是离着这帮匠户在台阶边跪着的两个炼丹童子,穿的齐整,捂着鼻子鄙夷地看着这群匠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