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风云起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郭嘉等人推演的过程很漫长,但得出的结果并不复杂。以当前的形势而论,袁绍若举兵南下,必然要面对几条东西走向的大河和沿河部署的几个据点,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东面的任城,西面的浚仪,中间的睢阳。
孙策原本指望能夺取山阳,将第一道防线推进到兖州境内,后来力有不逮,只拿下了任城,算是在兖州打下了第一根钉子。任城和沛县、彭城各距百余里,形成东部防线,以太史慈、徐绲的能力和兵力,再辅以臧霸、纪灵等人,应该能挡住袁绍的攻势,至少可以将战事拖到明年春天。
未能如愿取得定陶,孙策只能将睢阳作为中部第一道防线,陈县和谯县为支撑点。吕范守睢阳,有过被袁谭围攻的经验,这次又参与了山阳之战,守住睢阳应该问题不大。就算情况危险,孙策率领主力,从平舆增援也很方便,至少可以保住汝南境内不受重大影响。
最困难的就是西部防线。张超不是将才,他守不住陈留,有黄琬在洛阳增援,袁绍从濮阳渡河,取道白马,直扑陈留是最佳选择。一旦陈留落入袁绍手中,颍川、陈国、梁国都会受到威胁。出于加强西部防线的考虑,孙策软硬兼施,要求进驻浚仪。以浚仪为顶点,以颍阴、陈县为支撑,可以建立起西部防线。
浚仪在陈留西侧,既能掩护陈留,又不至于涉及陈留郡太深,张邈权衡利弊后,同意了。
孙策最不放心的就是浚仪。与任城、睢阳不同,浚仪顶在最前面,两侧没有什么掩护,可能面临袁绍、黄琬的夹击。一旦被包围,浚仪就有可能成为一座孤城,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坚守数月甚至一年。让孙策更不安的是这里其实就是官渡之战的发生地,官渡就在浚仪城西不远。
曹操在官渡险胜袁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根基。孙坚能不能有这样的运气?孙策不敢说。孙坚也许很勇猛,但他麾下的文武成色远远不如曹操。本来他是计划亲自守浚仪的,但是被郭嘉否决了。郭嘉说,两人相斗,没有人会把头伸到对方的面前,如果你守浚仪,袁绍就算拼了最后一口气也要攻下浚仪,杀了你。相反,如果你安排别人守浚仪,袁绍未必会对浚仪感兴趣,反倒有可能形成分兵之势。
郭嘉建议让孙坚守浚仪。理由有两个:一是孙坚有很强的战斗力,浚仪城又适合防守,只要准备充足,部署妥当,守住浚仪并不难;一是孙坚有一定的重要性,袁绍不可能漠视他,却又不至于重视到将他与自己等量齐观,所以亲自出马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可能安排一个大将。如果是这样,既能起到分袁绍之兵的作用,又不至于让浚仪压力太大,对整个战局最有利。
退一步讲,就算袁绍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西线,全力进攻浚仪,那孙坚守其内,将袁绍的实力消耗到一定程度,孙策再攻其外,击败袁绍的把握也比孙策直接守城大。
郭嘉的计划不算万全,却是诸多方案中最稳妥的一个,获得了绝大多数军谋的认可。孙策综合评价之后,也觉得这个方案纵使有出入,也不会有多大问题。退一万步讲,就算孙坚守不住浚仪,也有机会突围,不至于一败涂地,阵亡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如今的孙坚已经不是那个好勇斗狠的孙坚,接连几次受挫,再加上人到中年,他已经沉稳了很多。
孙策把整个计划详细的讲给孙坚听。这件事原本可以由秦松来转达,但孙策担心秦松面对孙坚时未必毫无顾忌的表达清楚,最后决定还是自己亲自解说,确保孙坚能领会其中的关健,不会因为理解分歧出现重大的失误。
听完了孙策的解说,孙坚连连点头。他只提了一个意见:他要将吴夫人和孙尚华带到浚仪去,还有一部分将领的家属也要带去,以示必守浚仪之心。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再给他拨一些官奴婢。官奴婢在营里承担一些服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陪侍将领饮宴,能起到释放压力,稳定军心的作用。
孙策想了想,答应了。有颍川屯田,他为孙坚准备了足够一年的粮食,应该不会落到吃人的地步。
——
下邳,盱眙。
荀谌看着脸色阴沉的刘和,闭上了嘴巴。
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但刘和坚持讲和,不肯求和。说来说去,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不肯向孙策低头。人争一口气,荀谌可以理解,但不支持。只是他是谋士,可以进谏,却无法替刘和做出决定。
“友若,你肯定是被郭嘉骗了。”见荀谌心情不佳,刘和强笑道:“国之利器,岂能示人,孙策如果真有那样的军械,肯定是藏起来不让你见,哪有特意让你看的道理。君子可欺之以方,你肯定是被他骗了。”
荀谌笑了两声,没有再说什么。话说到这个地步,再说也没有意义了。他起身告辞,来到前庭,吕岱迎了过来,刚准备说话,荀谌冲他使了个眼色,摇了摇头,举步向外走去。进门的时候,一个髡头骑士匆匆走了进来。他走得很急,经过荀谌身边的时候,险些将荀谌撞倒。荀谌皱了皱眉,一声叹息。
“这些胡儿,真是失礼。”
吕岱扶住荀谌,瞅了那骑士一眼,轻声说道:“友若兄,这骑士风尘仆仆,看起来像是刚刚赶到的。”
荀谌一愣,也回头看了一眼,随即又紧迈两步出了大门。大门外立着一匹马,浑身是汗,皮毛都贴在身上,四肢打颤,嘴角全是白沫,一看就是长途奔驰到此。荀谌眉头紧皱,随即将吕岱拉到一旁。
“定公,刘公衡不肯向孙将军求和,对你也无重用之意,你留在这里没什么意义了,不如另择高枝。”
吕岱看了荀谌一眼,点点头,躬身而拜。“多谢友若兄。”说着,深施一礼,向后退了两步,再施一礼,转身匆匆走了。
荀谌看着吕岱的背影,轻叹一声,心情复杂。他摇摇着,来回踱了两步。门里冲出一个掾吏,四处一看,见荀谌还在门前,大喜过望,一边奔过来一边喊道:“荀长史,荀长史,将军有请。”
荀谌早有准备,此刻却不慌不忙,整理了一下衣服,迈着方步进了门。刚进前庭,就看到等候接见的掾吏们面面相觑,然后又听到中庭有撕心裂肺的痛哭声。他愣了一下,不敢怠慢,三步并作两步冲进中庭。只见刘和跪在院子里,面向北方,一边咚咚咚地磕头一边嚎陶大哭。
“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郭嘉等人推演的过程很漫长,但得出的结果并不复杂。以当前的形势而论,袁绍若举兵南下,必然要面对几条东西走向的大河和沿河部署的几个据点,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东面的任城,西面的浚仪,中间的睢阳。
孙策原本指望能夺取山阳,将第一道防线推进到兖州境内,后来力有不逮,只拿下了任城,算是在兖州打下了第一根钉子。任城和沛县、彭城各距百余里,形成东部防线,以太史慈、徐绲的能力和兵力,再辅以臧霸、纪灵等人,应该能挡住袁绍的攻势,至少可以将战事拖到明年春天。
未能如愿取得定陶,孙策只能将睢阳作为中部第一道防线,陈县和谯县为支撑点。吕范守睢阳,有过被袁谭围攻的经验,这次又参与了山阳之战,守住睢阳应该问题不大。就算情况危险,孙策率领主力,从平舆增援也很方便,至少可以保住汝南境内不受重大影响。
最困难的就是西部防线。张超不是将才,他守不住陈留,有黄琬在洛阳增援,袁绍从濮阳渡河,取道白马,直扑陈留是最佳选择。一旦陈留落入袁绍手中,颍川、陈国、梁国都会受到威胁。出于加强西部防线的考虑,孙策软硬兼施,要求进驻浚仪。以浚仪为顶点,以颍阴、陈县为支撑,可以建立起西部防线。
浚仪在陈留西侧,既能掩护陈留,又不至于涉及陈留郡太深,张邈权衡利弊后,同意了。
孙策最不放心的就是浚仪。与任城、睢阳不同,浚仪顶在最前面,两侧没有什么掩护,可能面临袁绍、黄琬的夹击。一旦被包围,浚仪就有可能成为一座孤城,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坚守数月甚至一年。让孙策更不安的是这里其实就是官渡之战的发生地,官渡就在浚仪城西不远。
曹操在官渡险胜袁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根基。孙坚能不能有这样的运气?孙策不敢说。孙坚也许很勇猛,但他麾下的文武成色远远不如曹操。本来他是计划亲自守浚仪的,但是被郭嘉否决了。郭嘉说,两人相斗,没有人会把头伸到对方的面前,如果你守浚仪,袁绍就算拼了最后一口气也要攻下浚仪,杀了你。相反,如果你安排别人守浚仪,袁绍未必会对浚仪感兴趣,反倒有可能形成分兵之势。
郭嘉建议让孙坚守浚仪。理由有两个:一是孙坚有很强的战斗力,浚仪城又适合防守,只要准备充足,部署妥当,守住浚仪并不难;一是孙坚有一定的重要性,袁绍不可能漠视他,却又不至于重视到将他与自己等量齐观,所以亲自出马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可能安排一个大将。如果是这样,既能起到分袁绍之兵的作用,又不至于让浚仪压力太大,对整个战局最有利。
退一步讲,就算袁绍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西线,全力进攻浚仪,那孙坚守其内,将袁绍的实力消耗到一定程度,孙策再攻其外,击败袁绍的把握也比孙策直接守城大。
郭嘉的计划不算万全,却是诸多方案中最稳妥的一个,获得了绝大多数军谋的认可。孙策综合评价之后,也觉得这个方案纵使有出入,也不会有多大问题。退一万步讲,就算孙坚守不住浚仪,也有机会突围,不至于一败涂地,阵亡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如今的孙坚已经不是那个好勇斗狠的孙坚,接连几次受挫,再加上人到中年,他已经沉稳了很多。
孙策把整个计划详细的讲给孙坚听。这件事原本可以由秦松来转达,但孙策担心秦松面对孙坚时未必毫无顾忌的表达清楚,最后决定还是自己亲自解说,确保孙坚能领会其中的关健,不会因为理解分歧出现重大的失误。
听完了孙策的解说,孙坚连连点头。他只提了一个意见:他要将吴夫人和孙尚华带到浚仪去,还有一部分将领的家属也要带去,以示必守浚仪之心。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再给他拨一些官奴婢。官奴婢在营里承担一些服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陪侍将领饮宴,能起到释放压力,稳定军心的作用。
孙策想了想,答应了。有颍川屯田,他为孙坚准备了足够一年的粮食,应该不会落到吃人的地步。
——
下邳,盱眙。
荀谌看着脸色阴沉的刘和,闭上了嘴巴。
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但刘和坚持讲和,不肯求和。说来说去,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不肯向孙策低头。人争一口气,荀谌可以理解,但不支持。只是他是谋士,可以进谏,却无法替刘和做出决定。
“友若,你肯定是被郭嘉骗了。”见荀谌心情不佳,刘和强笑道:“国之利器,岂能示人,孙策如果真有那样的军械,肯定是藏起来不让你见,哪有特意让你看的道理。君子可欺之以方,你肯定是被他骗了。”
荀谌笑了两声,没有再说什么。话说到这个地步,再说也没有意义了。他起身告辞,来到前庭,吕岱迎了过来,刚准备说话,荀谌冲他使了个眼色,摇了摇头,举步向外走去。进门的时候,一个髡头骑士匆匆走了进来。他走得很急,经过荀谌身边的时候,险些将荀谌撞倒。荀谌皱了皱眉,一声叹息。
“这些胡儿,真是失礼。”
吕岱扶住荀谌,瞅了那骑士一眼,轻声说道:“友若兄,这骑士风尘仆仆,看起来像是刚刚赶到的。”
荀谌一愣,也回头看了一眼,随即又紧迈两步出了大门。大门外立着一匹马,浑身是汗,皮毛都贴在身上,四肢打颤,嘴角全是白沫,一看就是长途奔驰到此。荀谌眉头紧皱,随即将吕岱拉到一旁。
“定公,刘公衡不肯向孙将军求和,对你也无重用之意,你留在这里没什么意义了,不如另择高枝。”
吕岱看了荀谌一眼,点点头,躬身而拜。“多谢友若兄。”说着,深施一礼,向后退了两步,再施一礼,转身匆匆走了。
荀谌看着吕岱的背影,轻叹一声,心情复杂。他摇摇着,来回踱了两步。门里冲出一个掾吏,四处一看,见荀谌还在门前,大喜过望,一边奔过来一边喊道:“荀长史,荀长史,将军有请。”
荀谌早有准备,此刻却不慌不忙,整理了一下衣服,迈着方步进了门。刚进前庭,就看到等候接见的掾吏们面面相觑,然后又听到中庭有撕心裂肺的痛哭声。他愣了一下,不敢怠慢,三步并作两步冲进中庭。只见刘和跪在院子里,面向北方,一边咚咚咚地磕头一边嚎陶大哭。
“不报此仇,誓不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