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文武之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面对王守义的指责,汪伯彦、张俊等人,只能是耐心的解释。
汪伯彦、范仲尹、张俊等人,都是地道的科举出身,是根正苗红的士大夫,是朝廷的一品大员;而王守义不过是六品武将,过去还是杀猪的出身,典型的下等民,即便是后来攀上了皇上,高升起来,底蕴也不足。
若是在太平年月,一个六品武官,遇到一品文臣,绝对是跪下请安,阿谀巴结,好似孙子一般。
可是此刻,在金军南下,敌情一抹黑,他们不得不重视这位低贱的武将,征求这位武将的意见。并一起协商作战细节。
枪杆子里出政权。先是有枪杆子,然后才有国家政权。当枪杆子失控时,国家就会出现混乱。唐朝之败,就在于枪杆子失控,武人势力过于膨胀,威胁了国家稳定。
而到了宋朝,借于唐朝之弊端,实现以文制武,为的就是压制枪杆子。
在宋朝,一直是文官压着武官,文官一直高高在上,武将一直低低在下。
可若是认为,武将没有一丝反抗之力,那就错了。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大宋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切要职,多由科第出身的文官担任,甚至掌握全权的枢密院,各地方州县的军队指挥权,都交给了文官,而武将主要是次要的官职,或是受到强制。
这时大宋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文官担任主职,武将担任副职;文官有决定权,武将有执行权;文官负责战略层次,武将负责战术层次。文官控制着军队的名分,靠着官位,靠着分化瓦解。使武将彼此对立,操控军队;而武将则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抗衡文官。
文官表面上掌控军队大权。可实际权力还是落在武将手中。
若是文官无能些,甚至有可能被武将架空。成了牌位。
此次武备学堂召开开幕仪式,多数武将参加,只留下少数武将呆在城内,皇上又被困在城外,此刻王守业成为了襄阳城内最高级别的武官,除了依靠他,没有武将可以依靠。
一旦王守义不配合。他们空有内阁的权威,空有枢密院的权威,也不一定能调动到一支兵;若是此刻王守义投降金军,襄阳铁定失守。他们这些文臣,铁定沦为金军的俘虏。
当然了,这只是假设。
实际上,王守义对陛下最为忠心耿耿,杀他容易。投降金军难。
可王守义,玩起非“暴力不合作”,他们也没辙。
汪伯彦、张俊等人不可能像后世的袁崇焕那样,不经请示就斩杀毛文龙。不说成功率有多高,即便是成功了。恶劣影响太大了,他们的官也做到了头。
况且,皇上说过,以文制武,不是内行插手外行,内行指挥外行;而是文人负责军队纪律,负责思想工作,负责后勤粮草运输;而武将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出击敌人。
此时,这些大臣只能“说服教育”为主…………
王守义道:“各位阁老,此次金军南下速度太快了,沿路州县根本来不及点燃烽火,或是快马报信,若是所料不错,此刻金军必然是昼伏夜行,专门行走偏僻的角落,才避开大城池,免去了被发觉。而这股金军人数少而精,若是派兵两万出击,必然重创,甚至是全歼!”
“此话有理!”张俊点头道,“只是二万似乎有些多了吧!”
这两万,不是指两万民夫,或是杂兵,而是指两万精兵,
“襄阳城内,兵马至少有二十万。这二十万军队中,一半是民夫,搬运攻城器械还可以,对战金军,绝对是一溃千里;还有五万是预备军,顶多是做到队形齐整,一旦遇到血战,也会崩溃。”汪伯彦道,“唯一善战的只有陛下亲卫近五万之众,若是抽调两万大军与金军一战。襄阳城必然空虚,一旦金军奇袭,襄阳恐不保!其实兵力空虚是小,一旦战败两万兵马覆没,那时襄阳可能就不保了。襄阳不保,全军士气必然溃散,士气一散,那时大军溃败,皇上就危险了。“
襄阳城,就是一个大龟壳。
只要是保住了襄阳,靠着襄阳巩固的城防,强兵在手,储备充足,足以抗住二十万金军进攻;可若是大龟壳丢了,即便是城外取得大捷,也是大败。
谨慎为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金军发起进攻,到渡过黄河,到兵临襄阳,都需要筹备粮饷、鼓励全军士气、任命元帅等,需要经过一系列过程,涉及极广,不可能一点风声也没有。可是金军就这样来了,好似天兵天将降临,一点征兆没有。”
张俊道,“金军,千里奇袭襄阳,我们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有得知,这不可能。我怀疑这是假的,是有人造谣,刻意蛊惑人心!”
张俊有些怀疑这是假消息,只是事关皇上安危,哪怕是假的,也要重视。
一旁的范仲尹沉思道:“只是万一是真的…………不能不防!”
接着,吕颐浩、朱胜非、沈该、陈康伯、权邦彦也是纷纷说出了意见,说一千,到一万,根本在于慎战。
因为此刻,对金军的一切虚实,都是不知晓,他们不得不采取最为保守,最为谨慎的战略,这固然会失去战机,但是也避免了犯下大错误。
而此时,仅仅是靠着猜测,就盲目大军出动,太冒失了。
“最多只能是一万!”最后,文臣们集体拍板。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一味的防御,处处防御等于处处不防御。而最好的防御,就是积极进攻,消灭了敌人,敌人死光光了在,自然不需要防御了。不需要防御才是最好的防御。”
“若是出动两万兵马,我有九层信心,将金军一股重创金军;可若是仅仅一万,救援有余,追杀不及!”王守义道,“若是这一战,不能全歼这股金军,让它从容退去,必然大涨敌人士气,不利于我军防守!”
汪伯彦作为文臣之首,率先道:“王将军,此战不求胜敌,只求救回陛下!!”
“是!”王守义无奈道。
尽管不赞同这个提议,王守义也只能接受。他只是一个武夫,在士大夫盛行的大宋,他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若不是战事危急,若不是急于救援陛下,这些文臣们,未必能记起他这个低等的六品武官。
如今,没有盲目下达命令,找他商议,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不要不识好歹。
只是,王守义感到很是可惜,一个歼灭金军精骑的机会,又要丢失了。
骑兵一旦不胜,可以从容撤离,想要狙杀骑兵,只能是守株待兔,在金军必经之处,进行伏击。而襄阳附近都是平原地形,想要伏击,人数必然众多,不然即便是敌人一头撞入口带着,也未必能扎紧口袋。
一万兵马,救援有余,重创不足,更不用说全歼了。
……………………
而此刻,在襄阳城内,也是暗流涌动。
在一个大户院落内,有几百的金军死士汇聚在一起。原本这些人分散在襄阳的各处,有的是农夫,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道人,有的是江湖卖艺的,各类行业都有,混杂在偌大的襄阳城,根本察觉不出异端。
只是随着,一道命令的下达,这些隐藏在各处的金军密探,迅速的汇聚在一起。
而发出号令的,正是金军密探首领素衣。
“各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素衣开口道,“四皇子打到了襄阳城下,不久之后就有三万大军,就要围攻襄阳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开城门,接应四皇子进城。只要进了襄阳,那个宋朝皇帝就是丧家之犬,必死无疑!”
“现在,颁发武器!”
打开地下室,各种武器被拿出,迅速的武装起来。
很快,七百全副武装的金军士兵出现了,身上穿着宋人的铠甲。
“襄阳沦陷,就在这几天了!”素衣想着。
最新全本:、、、、、、、、、、
面对王守义的指责,汪伯彦、张俊等人,只能是耐心的解释。
汪伯彦、范仲尹、张俊等人,都是地道的科举出身,是根正苗红的士大夫,是朝廷的一品大员;而王守义不过是六品武将,过去还是杀猪的出身,典型的下等民,即便是后来攀上了皇上,高升起来,底蕴也不足。
若是在太平年月,一个六品武官,遇到一品文臣,绝对是跪下请安,阿谀巴结,好似孙子一般。
可是此刻,在金军南下,敌情一抹黑,他们不得不重视这位低贱的武将,征求这位武将的意见。并一起协商作战细节。
枪杆子里出政权。先是有枪杆子,然后才有国家政权。当枪杆子失控时,国家就会出现混乱。唐朝之败,就在于枪杆子失控,武人势力过于膨胀,威胁了国家稳定。
而到了宋朝,借于唐朝之弊端,实现以文制武,为的就是压制枪杆子。
在宋朝,一直是文官压着武官,文官一直高高在上,武将一直低低在下。
可若是认为,武将没有一丝反抗之力,那就错了。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大宋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切要职,多由科第出身的文官担任,甚至掌握全权的枢密院,各地方州县的军队指挥权,都交给了文官,而武将主要是次要的官职,或是受到强制。
这时大宋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文官担任主职,武将担任副职;文官有决定权,武将有执行权;文官负责战略层次,武将负责战术层次。文官控制着军队的名分,靠着官位,靠着分化瓦解。使武将彼此对立,操控军队;而武将则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抗衡文官。
文官表面上掌控军队大权。可实际权力还是落在武将手中。
若是文官无能些,甚至有可能被武将架空。成了牌位。
此次武备学堂召开开幕仪式,多数武将参加,只留下少数武将呆在城内,皇上又被困在城外,此刻王守业成为了襄阳城内最高级别的武官,除了依靠他,没有武将可以依靠。
一旦王守义不配合。他们空有内阁的权威,空有枢密院的权威,也不一定能调动到一支兵;若是此刻王守义投降金军,襄阳铁定失守。他们这些文臣,铁定沦为金军的俘虏。
当然了,这只是假设。
实际上,王守义对陛下最为忠心耿耿,杀他容易。投降金军难。
可王守义,玩起非“暴力不合作”,他们也没辙。
汪伯彦、张俊等人不可能像后世的袁崇焕那样,不经请示就斩杀毛文龙。不说成功率有多高,即便是成功了。恶劣影响太大了,他们的官也做到了头。
况且,皇上说过,以文制武,不是内行插手外行,内行指挥外行;而是文人负责军队纪律,负责思想工作,负责后勤粮草运输;而武将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出击敌人。
此时,这些大臣只能“说服教育”为主…………
王守义道:“各位阁老,此次金军南下速度太快了,沿路州县根本来不及点燃烽火,或是快马报信,若是所料不错,此刻金军必然是昼伏夜行,专门行走偏僻的角落,才避开大城池,免去了被发觉。而这股金军人数少而精,若是派兵两万出击,必然重创,甚至是全歼!”
“此话有理!”张俊点头道,“只是二万似乎有些多了吧!”
这两万,不是指两万民夫,或是杂兵,而是指两万精兵,
“襄阳城内,兵马至少有二十万。这二十万军队中,一半是民夫,搬运攻城器械还可以,对战金军,绝对是一溃千里;还有五万是预备军,顶多是做到队形齐整,一旦遇到血战,也会崩溃。”汪伯彦道,“唯一善战的只有陛下亲卫近五万之众,若是抽调两万大军与金军一战。襄阳城必然空虚,一旦金军奇袭,襄阳恐不保!其实兵力空虚是小,一旦战败两万兵马覆没,那时襄阳可能就不保了。襄阳不保,全军士气必然溃散,士气一散,那时大军溃败,皇上就危险了。“
襄阳城,就是一个大龟壳。
只要是保住了襄阳,靠着襄阳巩固的城防,强兵在手,储备充足,足以抗住二十万金军进攻;可若是大龟壳丢了,即便是城外取得大捷,也是大败。
谨慎为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金军发起进攻,到渡过黄河,到兵临襄阳,都需要筹备粮饷、鼓励全军士气、任命元帅等,需要经过一系列过程,涉及极广,不可能一点风声也没有。可是金军就这样来了,好似天兵天将降临,一点征兆没有。”
张俊道,“金军,千里奇袭襄阳,我们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有得知,这不可能。我怀疑这是假的,是有人造谣,刻意蛊惑人心!”
张俊有些怀疑这是假消息,只是事关皇上安危,哪怕是假的,也要重视。
一旁的范仲尹沉思道:“只是万一是真的…………不能不防!”
接着,吕颐浩、朱胜非、沈该、陈康伯、权邦彦也是纷纷说出了意见,说一千,到一万,根本在于慎战。
因为此刻,对金军的一切虚实,都是不知晓,他们不得不采取最为保守,最为谨慎的战略,这固然会失去战机,但是也避免了犯下大错误。
而此时,仅仅是靠着猜测,就盲目大军出动,太冒失了。
“最多只能是一万!”最后,文臣们集体拍板。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一味的防御,处处防御等于处处不防御。而最好的防御,就是积极进攻,消灭了敌人,敌人死光光了在,自然不需要防御了。不需要防御才是最好的防御。”
“若是出动两万兵马,我有九层信心,将金军一股重创金军;可若是仅仅一万,救援有余,追杀不及!”王守义道,“若是这一战,不能全歼这股金军,让它从容退去,必然大涨敌人士气,不利于我军防守!”
汪伯彦作为文臣之首,率先道:“王将军,此战不求胜敌,只求救回陛下!!”
“是!”王守义无奈道。
尽管不赞同这个提议,王守义也只能接受。他只是一个武夫,在士大夫盛行的大宋,他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若不是战事危急,若不是急于救援陛下,这些文臣们,未必能记起他这个低等的六品武官。
如今,没有盲目下达命令,找他商议,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不要不识好歹。
只是,王守义感到很是可惜,一个歼灭金军精骑的机会,又要丢失了。
骑兵一旦不胜,可以从容撤离,想要狙杀骑兵,只能是守株待兔,在金军必经之处,进行伏击。而襄阳附近都是平原地形,想要伏击,人数必然众多,不然即便是敌人一头撞入口带着,也未必能扎紧口袋。
一万兵马,救援有余,重创不足,更不用说全歼了。
……………………
而此刻,在襄阳城内,也是暗流涌动。
在一个大户院落内,有几百的金军死士汇聚在一起。原本这些人分散在襄阳的各处,有的是农夫,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道人,有的是江湖卖艺的,各类行业都有,混杂在偌大的襄阳城,根本察觉不出异端。
只是随着,一道命令的下达,这些隐藏在各处的金军密探,迅速的汇聚在一起。
而发出号令的,正是金军密探首领素衣。
“各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素衣开口道,“四皇子打到了襄阳城下,不久之后就有三万大军,就要围攻襄阳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开城门,接应四皇子进城。只要进了襄阳,那个宋朝皇帝就是丧家之犬,必死无疑!”
“现在,颁发武器!”
打开地下室,各种武器被拿出,迅速的武装起来。
很快,七百全副武装的金军士兵出现了,身上穿着宋人的铠甲。
“襄阳沦陷,就在这几天了!”素衣想着。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