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选择?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勣毫不怀疑,这个关门弟子对于同袍们的情义。四时八节,婚丧嫁娶,不管军职、爵位,只要他知道的,一定会送上一份人心。
同样,李勣也看到过,李贤在为阵亡将士安葬时的真情流露。在他看来对生命心存敬畏的人,才配拥有更多的将士的拥戴。
不过,李贤身上,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他锋芒太露,不懂深藏功与名的道理,这也是招人忌讳的一个原因,包括与其亲厚的太子弘。
到晋阳一年多了,李贤与东宫之间的来往,逐渐降温,来往的信件也日渐减少。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路途遥远吗?扯淡,辽东比远多了,兄弟俩还不是一有时间就通信。
张文瓘、郭正一、郭瑜都是经世的大才,他们难道看不出李贤身上的不凡之处吗?
临敌不逃,可见其有胆略;战局混乱,择良将于瞬息,可见其有眼光;以性命担保,与将士同生共死,可见其有决断,精通带兵之道。
斩贼囚于军前,大壮大唐军威,高丽为之胆寒,可见其勇毅。他们看不出李贤是一位有胆略,有眼光,有决断,有勇毅的皇子。
无论从相貌,脾气,还是手段上,李贤与年轻时的太宗皇帝,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那些在贞观朝过来的老臣,哪个看不出这点。
行,就算他们三不说,别人就不说了吗?李贤手下,尚且有秦晙、李敬业、许昂、王勃这样的死忠。李弘堂堂的国家储君,身边能少这样的人?
从书信减少就能看出太子的态度,对待李贤这个能文能武的胞弟,已经有三分忌惮了。否则,绝不会对西域防务之事,抱着轻慢的态度。
“老夫带了一辈子兵,同袍之情甚于手足的道理,比你领会的深。”
“如果,你一意孤行,掺和到西北的战事,就会被人以为心存妄念,有争储之心。......”
这与抓两个贪官污吏,杀几个贺兰敏之那样的佞臣,不可同日而语。世上的所有人,都会认为他在仿效太宗皇帝,挑战早已定好的国本。
皇帝会保着他吗?别以为是父子就行,首先得看皇子是不是能得到皇帝的欢心。历代帝王,传位的第一标准就是“是否类我”。
李贤与李治,这对父子共同点可不多。南墙血挂三尺厚,一遇帝王终回头。成事在天,许多事本就是人可谋的,李贤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况且,李勣了解自己的学生,他重情好义,嫉恶如仇,当大军统帅没问题,可要说玩心眼,很难斗得过李治和武后。
“如果,你不想争这个储位,或者没做好重新掺和到东都烂摊子的准备,老夫建议你三缄其口。”
“至于前方的战事,老夫可以替你修书一封,送给薛仁贵、郭待封。老夫虽然致仕了,但说的话,还是有几分力道的。”
李勣话铿锵有力,犹如一把小刀子一样,刺进了李贤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他都尽力的维护与太子弘之间的兄弟情义。
哪怕开罪于帝后,也毫不在乎!他这个人就是这样的人,人家对他一个好,恨不得还十个。可就是有那么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挑拨他们的兄弟关系。
闭目沉思,李贤的内心一直在挣扎,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另一边是同生共死的同袍,这让李贤左右为难。
“兄弟情义,保持天家和睦,与薛仁贵部安危比起来,确实不是一个好做的选择!”
唉,“老夫理解你的心情,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好好想想吧!问问你的内心,你真实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样的。”
说完这话,李勣摆了摆手示意书房中伺候的侯诚等人可以退下,他自己也拄着拐棍,跟着走了出去。
李贤需要一个空寂的房间,好好地,仔细的想一想,他的路究竟该怎么走。
反正,李勣态度的表明了,选择权在李贤的手中,秦晙、李敬业等人的生死,也掌握在他的手里,何去何从,他总要说明白的。
李勣的意思,李贤哪能听不明白,自从太子大婚后,身体的状况每况愈下。好不夸张的说,甚至都闭不上李治。
但这不是最关键的,瞧不上他的李治,野心勃勃的母后,那个是好对付的人物,哪有想的那么简单。
沉思了到日落,李贤还是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定,赶上侯诚进来送饭,李贤便招了招手,将他招呼了过来。
“侯诚,你刚才也听到了,你觉得本王应该怎么做?”
“殿下,这!末将没法说,怕误导了殿下。”
摆了摆手,李贤淡淡言道:“该说说,与本王不要打哑谜!”
“末将以为殿下与叔父想的太多了,很多事不是你想与不想,而是人家怎么看!”
侯诚知道李贤从来都是个心思重的人,凡事都会反复衡量在做决定。可他再小心有什么用。当年的吴王恪够小心了吧,还不是被皇帝给咔嚓了。
就像刘子鸾说的那样: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之家。雍王这般文武全才,体恤部下,爱惜民力,生在帝王家,不居储位,本就是一种悲哀。
兰陵王高长恭,够牛了吧!还不是被一杯鸩酒送上路。只要太子起了那种心思,就会一辈子在其脑中挥之不去,与承乾恨魏王泰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爹当年跟着承乾太子造反,是被自己人卖了,可也不尽全是。关键就是他们识人不明,错信了人。”
“殿下与文弱的魏王不同,您已经掌握了并州军,有了自保的能力。当顺其自然,顺应本心。这样既不负兄长,也能不负同袍!”
侯诚这话让李贤颇为意外,这家伙平时连个屁都不愿意放,可心里却是门清。好家伙,与他那口无遮拦的爹不同,他学会闭嘴,学会了思考。
“侯诚啊侯诚,本王真是看轻你了!”
“不过,也对!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想那么多干嘛!”
话间,李贤掏出令牌,扔给侯诚:“擂鼓,聚将!”
李勣毫不怀疑,这个关门弟子对于同袍们的情义。四时八节,婚丧嫁娶,不管军职、爵位,只要他知道的,一定会送上一份人心。
同样,李勣也看到过,李贤在为阵亡将士安葬时的真情流露。在他看来对生命心存敬畏的人,才配拥有更多的将士的拥戴。
不过,李贤身上,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他锋芒太露,不懂深藏功与名的道理,这也是招人忌讳的一个原因,包括与其亲厚的太子弘。
到晋阳一年多了,李贤与东宫之间的来往,逐渐降温,来往的信件也日渐减少。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路途遥远吗?扯淡,辽东比远多了,兄弟俩还不是一有时间就通信。
张文瓘、郭正一、郭瑜都是经世的大才,他们难道看不出李贤身上的不凡之处吗?
临敌不逃,可见其有胆略;战局混乱,择良将于瞬息,可见其有眼光;以性命担保,与将士同生共死,可见其有决断,精通带兵之道。
斩贼囚于军前,大壮大唐军威,高丽为之胆寒,可见其勇毅。他们看不出李贤是一位有胆略,有眼光,有决断,有勇毅的皇子。
无论从相貌,脾气,还是手段上,李贤与年轻时的太宗皇帝,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那些在贞观朝过来的老臣,哪个看不出这点。
行,就算他们三不说,别人就不说了吗?李贤手下,尚且有秦晙、李敬业、许昂、王勃这样的死忠。李弘堂堂的国家储君,身边能少这样的人?
从书信减少就能看出太子的态度,对待李贤这个能文能武的胞弟,已经有三分忌惮了。否则,绝不会对西域防务之事,抱着轻慢的态度。
“老夫带了一辈子兵,同袍之情甚于手足的道理,比你领会的深。”
“如果,你一意孤行,掺和到西北的战事,就会被人以为心存妄念,有争储之心。......”
这与抓两个贪官污吏,杀几个贺兰敏之那样的佞臣,不可同日而语。世上的所有人,都会认为他在仿效太宗皇帝,挑战早已定好的国本。
皇帝会保着他吗?别以为是父子就行,首先得看皇子是不是能得到皇帝的欢心。历代帝王,传位的第一标准就是“是否类我”。
李贤与李治,这对父子共同点可不多。南墙血挂三尺厚,一遇帝王终回头。成事在天,许多事本就是人可谋的,李贤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况且,李勣了解自己的学生,他重情好义,嫉恶如仇,当大军统帅没问题,可要说玩心眼,很难斗得过李治和武后。
“如果,你不想争这个储位,或者没做好重新掺和到东都烂摊子的准备,老夫建议你三缄其口。”
“至于前方的战事,老夫可以替你修书一封,送给薛仁贵、郭待封。老夫虽然致仕了,但说的话,还是有几分力道的。”
李勣话铿锵有力,犹如一把小刀子一样,刺进了李贤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他都尽力的维护与太子弘之间的兄弟情义。
哪怕开罪于帝后,也毫不在乎!他这个人就是这样的人,人家对他一个好,恨不得还十个。可就是有那么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挑拨他们的兄弟关系。
闭目沉思,李贤的内心一直在挣扎,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另一边是同生共死的同袍,这让李贤左右为难。
“兄弟情义,保持天家和睦,与薛仁贵部安危比起来,确实不是一个好做的选择!”
唉,“老夫理解你的心情,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好好想想吧!问问你的内心,你真实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样的。”
说完这话,李勣摆了摆手示意书房中伺候的侯诚等人可以退下,他自己也拄着拐棍,跟着走了出去。
李贤需要一个空寂的房间,好好地,仔细的想一想,他的路究竟该怎么走。
反正,李勣态度的表明了,选择权在李贤的手中,秦晙、李敬业等人的生死,也掌握在他的手里,何去何从,他总要说明白的。
李勣的意思,李贤哪能听不明白,自从太子大婚后,身体的状况每况愈下。好不夸张的说,甚至都闭不上李治。
但这不是最关键的,瞧不上他的李治,野心勃勃的母后,那个是好对付的人物,哪有想的那么简单。
沉思了到日落,李贤还是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定,赶上侯诚进来送饭,李贤便招了招手,将他招呼了过来。
“侯诚,你刚才也听到了,你觉得本王应该怎么做?”
“殿下,这!末将没法说,怕误导了殿下。”
摆了摆手,李贤淡淡言道:“该说说,与本王不要打哑谜!”
“末将以为殿下与叔父想的太多了,很多事不是你想与不想,而是人家怎么看!”
侯诚知道李贤从来都是个心思重的人,凡事都会反复衡量在做决定。可他再小心有什么用。当年的吴王恪够小心了吧,还不是被皇帝给咔嚓了。
就像刘子鸾说的那样: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之家。雍王这般文武全才,体恤部下,爱惜民力,生在帝王家,不居储位,本就是一种悲哀。
兰陵王高长恭,够牛了吧!还不是被一杯鸩酒送上路。只要太子起了那种心思,就会一辈子在其脑中挥之不去,与承乾恨魏王泰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爹当年跟着承乾太子造反,是被自己人卖了,可也不尽全是。关键就是他们识人不明,错信了人。”
“殿下与文弱的魏王不同,您已经掌握了并州军,有了自保的能力。当顺其自然,顺应本心。这样既不负兄长,也能不负同袍!”
侯诚这话让李贤颇为意外,这家伙平时连个屁都不愿意放,可心里却是门清。好家伙,与他那口无遮拦的爹不同,他学会闭嘴,学会了思考。
“侯诚啊侯诚,本王真是看轻你了!”
“不过,也对!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想那么多干嘛!”
话间,李贤掏出令牌,扔给侯诚:“擂鼓,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