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臣社稷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黄台吉从来都不是一根筋的人,他做事素来谨慎。这个在战场上短兵相接的天才,打起仗来确实是不世出的人才。
从黄台吉的一生来看,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他很少有吃亏的时候。这一点,朱慈烺甚是畏惧。
面对这样的一个可怕对手,好在目前为止朱慈烺一直在占着便宜。黄台吉的数次吃亏,让朱慈烺重拾了不少的信心。
如今,小冰河时期不禁把大明折腾的死去活来,他们满清的百姓,更是水深火热。
目前来看,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战了。和大明开战,狠狠的抢上一把,才能解决大清的燃眉之急。
可是怎么打,黄台吉满脸愁容。他不是不知道明军的厉害,也知道多尔衮说的没错,济尔哈朗说的也没错。
打和不打,对于大清来说都是艰难的。不打,大清的百姓日子难熬,打,打赢了还好说。打输了,大清实在是输不起。
济尔哈朗忍不住怒道:“皇上,不要再想了。就让臣即刻带兵南下,我就不信那些明人能有多大的本事。这些人不过是咱们的手下败将,我看就是被吹上了天而已。真打起来,明军未必就是咱们的对手。”
武英王阿济格有打的打算,郑亲王济尔哈朗是一定要打。多罗贝勒多铎模棱两可,多尔衮反对出兵。
而黄台吉,黄台吉则是犹豫不决。
这次的议会,让黄台吉多少有些郁闷的。他没有期待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虽然手下的将领们都不错,打起仗来也足够的勇猛。可是,能入得了自己法眼的,没有一个。
也就多尔衮还行,但也仅仅是还行。这一场局势,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人看得清。
黄台吉叹了口气:“好,朕心意已决。下月初一,发兵南下。”
此言一出,诸将皆自欢喜。只有多尔衮忧心忡忡,他还是在担心,贸然出兵,八旗子弟怕是要损失惨重。
黄台吉淡淡的道:“多尔衮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诸将心满意足,他们喜欢打仗的。黄台吉的手下,没有一个不喜欢打仗。因为打仗意味着高回报,世界上没有什么担心,比打仗带来的丰厚回报更多的了。
攻占一座城池,洗劫一处土地。就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牛羊、粮食、女人还有金银财宝。
当然,打输了的后果也极其严重。但是高利润通常都是伴随着高风险的,这一点,每个人都清清楚楚。
都说明军厉害明军能打,但也仅限于清军几次不痛不痒的失败。无非就是第一次黄台吉在义州城下中了明国太子的诡计,吃了一次大亏。
第二次攻打锦州失败,但主力未损。满清的战斗力犹在,凭什么就说明军厉害了。
不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拉开阵势打一架,怎么知道谁最厉害。如今皇上愿意出兵,自是大合许多人的意思。
而多尔衮是个异类,他反对出兵,结果被皇上留下了。想来,多尔衮留下来要被皇上训斥,他活该。
诸将退下,多尔衮留了下来。黄台吉看着他:“多尔衮,你可知朕为何独把你留下?”
多尔衮摇摇头:“皇上,臣弟不知。”
“因为,你是唯一一个接近朕想法之人。”
多尔衮一愣,并没有理解黄台吉的意思。他只是感觉到,今天的皇上有些不对劲。是非常不对劲,这和黄台吉平日的作风不大一样。
黄台吉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背负双手看着殿外,眼神里充满了落寞:“朕一直在有个想法,明国这个太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多尔衮依旧是不太明白:“皇上,您说什么。”
黄台吉自顾自答:“这个十几岁的小娃娃,明年十四岁了吧。确实是成年了,估计也该成亲了。只是,朕奇怪的是,小小年纪的他,为何懂得这么多。研制火器、排兵布阵、兵法运用、训练士卒,他做到了许多朕想做却没能做成的事。多尔衮,你觉得这样的人不可怕么。”
多尔衮心头一寒,他其实有着同样的感觉:“皇上,那个明太子确实可怕。臣在战场上不畏惧明军的任何一个敌人,洪承畴、祖大寿、曹变蛟、吴三桂,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弱点。臣总还有法子去对付他们,但是在战场上若是遇到明太子,臣宁愿回长白山啃树皮。”
这让黄台吉着实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多尔衮会这么说。当下,他再次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其实朕一直在等,等一个机会。朕知道这小子的厉害,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干掉洪承畴。可是,朕等了这么久,等来的只是辽东军的愈发壮大。”
除了能打,黄台吉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就是情报工作。不夸张的说,他们满清的情报已经渗透到了大明的各个阶层。
从努尔哈赤开始,满清就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因为他们知道,一开始的满清实力弱小,他们容不得半点损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深入到了他们的骨髓。
到了黄台吉这一代,情报工作愈发的细致。就连那些发国难财的奸商们,都成了满清的细作,更别说别的了。
关宁锦防线的一举一动,都在黄台吉的掌控之中。包括,朱慈烺让虎贲军和辽东军演习的事。
这件事传到黄台吉耳朵里,着实把黄台吉给吓着了。当他知道,朱慈烺用清兵的打法和辽东军演习的时候,黄台吉更知道,要完犊子了。
多尔衮心中何尝不是如此:“皇上,您的意思是,咱们该怎么打?”
黄台吉摇摇头:“眼下的形势,除非等明国自己出现问题。不然,现在贸然发兵咱们只有一败涂地的下场。”
“那、那皇上为何要说,下月初一发兵南下。”多尔衮一脸的不解。
黄台吉哼了一声:“哼,朕不这么做,如何安定三军。多尔衮你记住,为君者,当以社稷先。朕想的是如何安抚八旗子弟,八旗兄弟们都在渴望一场胜仗。朕这个时候若是阻止他们,会乱的。而且,不打一仗,咱们的粮食如何解决。”
黄台吉从来都不是一根筋的人,他做事素来谨慎。这个在战场上短兵相接的天才,打起仗来确实是不世出的人才。
从黄台吉的一生来看,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他很少有吃亏的时候。这一点,朱慈烺甚是畏惧。
面对这样的一个可怕对手,好在目前为止朱慈烺一直在占着便宜。黄台吉的数次吃亏,让朱慈烺重拾了不少的信心。
如今,小冰河时期不禁把大明折腾的死去活来,他们满清的百姓,更是水深火热。
目前来看,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战了。和大明开战,狠狠的抢上一把,才能解决大清的燃眉之急。
可是怎么打,黄台吉满脸愁容。他不是不知道明军的厉害,也知道多尔衮说的没错,济尔哈朗说的也没错。
打和不打,对于大清来说都是艰难的。不打,大清的百姓日子难熬,打,打赢了还好说。打输了,大清实在是输不起。
济尔哈朗忍不住怒道:“皇上,不要再想了。就让臣即刻带兵南下,我就不信那些明人能有多大的本事。这些人不过是咱们的手下败将,我看就是被吹上了天而已。真打起来,明军未必就是咱们的对手。”
武英王阿济格有打的打算,郑亲王济尔哈朗是一定要打。多罗贝勒多铎模棱两可,多尔衮反对出兵。
而黄台吉,黄台吉则是犹豫不决。
这次的议会,让黄台吉多少有些郁闷的。他没有期待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虽然手下的将领们都不错,打起仗来也足够的勇猛。可是,能入得了自己法眼的,没有一个。
也就多尔衮还行,但也仅仅是还行。这一场局势,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人看得清。
黄台吉叹了口气:“好,朕心意已决。下月初一,发兵南下。”
此言一出,诸将皆自欢喜。只有多尔衮忧心忡忡,他还是在担心,贸然出兵,八旗子弟怕是要损失惨重。
黄台吉淡淡的道:“多尔衮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诸将心满意足,他们喜欢打仗的。黄台吉的手下,没有一个不喜欢打仗。因为打仗意味着高回报,世界上没有什么担心,比打仗带来的丰厚回报更多的了。
攻占一座城池,洗劫一处土地。就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牛羊、粮食、女人还有金银财宝。
当然,打输了的后果也极其严重。但是高利润通常都是伴随着高风险的,这一点,每个人都清清楚楚。
都说明军厉害明军能打,但也仅限于清军几次不痛不痒的失败。无非就是第一次黄台吉在义州城下中了明国太子的诡计,吃了一次大亏。
第二次攻打锦州失败,但主力未损。满清的战斗力犹在,凭什么就说明军厉害了。
不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拉开阵势打一架,怎么知道谁最厉害。如今皇上愿意出兵,自是大合许多人的意思。
而多尔衮是个异类,他反对出兵,结果被皇上留下了。想来,多尔衮留下来要被皇上训斥,他活该。
诸将退下,多尔衮留了下来。黄台吉看着他:“多尔衮,你可知朕为何独把你留下?”
多尔衮摇摇头:“皇上,臣弟不知。”
“因为,你是唯一一个接近朕想法之人。”
多尔衮一愣,并没有理解黄台吉的意思。他只是感觉到,今天的皇上有些不对劲。是非常不对劲,这和黄台吉平日的作风不大一样。
黄台吉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背负双手看着殿外,眼神里充满了落寞:“朕一直在有个想法,明国这个太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多尔衮依旧是不太明白:“皇上,您说什么。”
黄台吉自顾自答:“这个十几岁的小娃娃,明年十四岁了吧。确实是成年了,估计也该成亲了。只是,朕奇怪的是,小小年纪的他,为何懂得这么多。研制火器、排兵布阵、兵法运用、训练士卒,他做到了许多朕想做却没能做成的事。多尔衮,你觉得这样的人不可怕么。”
多尔衮心头一寒,他其实有着同样的感觉:“皇上,那个明太子确实可怕。臣在战场上不畏惧明军的任何一个敌人,洪承畴、祖大寿、曹变蛟、吴三桂,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弱点。臣总还有法子去对付他们,但是在战场上若是遇到明太子,臣宁愿回长白山啃树皮。”
这让黄台吉着实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多尔衮会这么说。当下,他再次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其实朕一直在等,等一个机会。朕知道这小子的厉害,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干掉洪承畴。可是,朕等了这么久,等来的只是辽东军的愈发壮大。”
除了能打,黄台吉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就是情报工作。不夸张的说,他们满清的情报已经渗透到了大明的各个阶层。
从努尔哈赤开始,满清就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因为他们知道,一开始的满清实力弱小,他们容不得半点损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深入到了他们的骨髓。
到了黄台吉这一代,情报工作愈发的细致。就连那些发国难财的奸商们,都成了满清的细作,更别说别的了。
关宁锦防线的一举一动,都在黄台吉的掌控之中。包括,朱慈烺让虎贲军和辽东军演习的事。
这件事传到黄台吉耳朵里,着实把黄台吉给吓着了。当他知道,朱慈烺用清兵的打法和辽东军演习的时候,黄台吉更知道,要完犊子了。
多尔衮心中何尝不是如此:“皇上,您的意思是,咱们该怎么打?”
黄台吉摇摇头:“眼下的形势,除非等明国自己出现问题。不然,现在贸然发兵咱们只有一败涂地的下场。”
“那、那皇上为何要说,下月初一发兵南下。”多尔衮一脸的不解。
黄台吉哼了一声:“哼,朕不这么做,如何安定三军。多尔衮你记住,为君者,当以社稷先。朕想的是如何安抚八旗子弟,八旗兄弟们都在渴望一场胜仗。朕这个时候若是阻止他们,会乱的。而且,不打一仗,咱们的粮食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