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幸运儿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吓得半死的尤侗做梦都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竟然是当今的太子爷。
不过这也解释了之前所有的猜测,为什么自己会被安置在了醉仙楼长达半年之久。原来人家是太子,难怪。
只是,太子爷为什么看中了自己,这让尤侗百思不得其解。仅仅因为自己的一首诗,太子爷看中了自己的文采?
多少饱学大儒文采出众,太子爷偏偏看重自己,难道说是天意么。
胡思乱想着,朱慈烺对他说道:“尤侗,过来签字。”
签什么字,为什么签字,尤侗不知道,他也不敢问。只是太子爷让签,他便鬼使神差的拿起笔,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吏部衙门的几个官员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一阵。然后,将一份文书恭恭敬敬的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拿着文书:“这是良乡县知县的任命官凭文书,你拿着它,即刻赴任去吧。”
尤侗战战兢兢,打开文书一看,上面不正是吏部的任命文书么。上面写着尤侗的姓名、所授官职为良乡县七品知县事。官方大印,吏部文书一应俱全。
“太子殿下,这、这...”拿着任命文书,尤侗的手不住颤抖,至今他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十年寒窗,只为一朝功名。因缘际会,自己不过是偶然结交了当朝太子,便被任命为了京畿的一个下辖县城的知县,尤侗怎能不激动。
“本宫已经很得罪人了,尤侗,本宫把一县之地封给你。就是希望你能主政一方造福于民,若是你做不出任何政绩,到时候休怪本宫无情了,去吧。”
就连吏部的那些官员们,眼神中也都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凭什么,你个落魄书生无需科考,仅仅是结交了太子就能封官。
这就是命运,尤侗确实是有一心热血满腔抱负。奈何时运不济造物弄人,如今得此机缘,自是又惊又喜。
落魄书生不知有多少,偏偏自己成了幸运儿。朱慈烺不喜欢被人当救世主一样的供着,他不喜欢这种感觉。于是,他打算逃离。
太子爷给尤侗的印象,就是高冷的很。给了自己授印官凭就走了,旺财倒是心细如发的扔给他一个钱袋,作为路上盘缠:“尤大人,莫要辜负了殿下的知遇之恩。”
说完,旺财等人跟着朱慈烺走了。看着众人的背影,尤侗五味杂陈。太子爷就是自己的伯乐,自己一生抱负终于有了施展方向。
良乡县,尤侗有信心,一定会让此地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
刘来福这个王八蛋就跟死了一样,秋收都已经接近尾声了,他还是没有半点动静。闲来无事,朱慈烺想去花家庄看看小诗诗了。
回宫的时候,三喜便喜笑颜开的迎了上来:“殿下,大喜,大喜事啊。”
看三喜狗一般的表情,朱慈烺就知道了:“嗯,看出来了,你笑得暧昧你。说罢,什么好事?”
“殿下,来福从皇庄带来消息。咱们今年在皇庄的农作物大受,大丰收啊!”
尽管早有所料,朱慈烺还是忍不住兴奋:“哦,怎么个大丰收法,刘伴伴人呢。”
“在乾清宫,正被万岁爷召见呢。”
飘了飘了,钟粹宫的太监们个个都是人才。刘来福竟然能得到崇祯皇帝的单独召见,也足见崇祯的恩宠了。
除了钟粹宫的人,谁能得此殊荣。看样子,刘来福在皇庄做的着实不错。
“哦,走,本宫也想去看看。”
虽然没有崇祯召见,这种事朱慈烺去凑热闹崇祯是不会反对的。而且,崇祯很高兴。这个刘来福报上今年皇庄收成的时候,崇祯皇帝加倍的高兴。
“刘来福,你跟朕说,今年的玉米已经入仓。那你告诉朕,一共你们收了多少的粮食?”
刘来福尚未回答,一名太监急匆匆的走进乾清宫,慌忙施礼:“万岁爷,太子殿下求见。”
崇祯正打算派人去宣召,这逆子倒是先来了,当下崇祯笑着一摆手:“让他进来。”
“宣,太子殿下觐见!”
伴随着小太监一声清脆的叫喊,朱慈烺进了乾清宫,躬身施礼:“父皇。”
崇祯点点头,示意他站到一边。跪在地上的刘来福,这时候才敢开口:“回万岁爷,今年皇庄粮食大丰收,花生有三十七万斤,水稻一十八万斤。玉米最多,初步登记在册的,足有七百八十六万斤之多。”
如果说,花生和水稻把赵祯惊的够呛,那这产量七百八十六万斤的玉米,着实把崇祯给吓着了。
七百八十六万斤的玉米,足够辽东将士小半年的口粮。要命的是,这仅仅是一个皇庄的产量。
若是在民间普及开来,这产量简直就是一个恐怖的天文数字。这意味着,这些粮食养活整个大明王朝的所有百姓,还都绰绰有余。
朱慈烺也吓了一跳:“刘伴伴,怎会这么多。本宫记得,在慈宁宫后花园培育的种子,只有几亩地,怎会收入七八百万斤的粮食?”
刘来福转过头:“殿下有所不知,奴婢斗胆,从云贵两广之地,运回了大量的玉米种子。这些玉米,和宫里培育的玉米杂交种植,产量竟然出奇的好。可惜花生和水稻种植的太少,唯独这玉米产量上来了。”
朱慈烺倒吸一口凉气,他抬头看了崇祯一眼,崇祯的眼里,也是满脸的惊恐。
七百八十六万斤的玉米收成啊,这些粮食若是作为种子普及到各地。那明年,远的不说,整个京畿周边郡县的粮食产量,还不得翻番的涨啊。
不对,不止是翻一番,最少是目前粮食产量的五倍不止。甚至,更多。
今年整个皇庄,种植了一万多亩的玉米。如果是现代,至少是一千多万斤以上的产量。可是在大明,在这个时代七百八十六万斤的产量,已经足以逆天了。
至少明年,顺天府下辖的京畿周边所有郡县的土地,都足够普及种植的了。
震惊过后,崇祯从龙椅上激动的站了起来:“这些粮食不能动,谁都不能动!明年,全部留作明年作为春种。告诉顺天府,各郡县都给朕种上玉米。若是有地方官普及不利,朕罢了他的官!”
吓得半死的尤侗做梦都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竟然是当今的太子爷。
不过这也解释了之前所有的猜测,为什么自己会被安置在了醉仙楼长达半年之久。原来人家是太子,难怪。
只是,太子爷为什么看中了自己,这让尤侗百思不得其解。仅仅因为自己的一首诗,太子爷看中了自己的文采?
多少饱学大儒文采出众,太子爷偏偏看重自己,难道说是天意么。
胡思乱想着,朱慈烺对他说道:“尤侗,过来签字。”
签什么字,为什么签字,尤侗不知道,他也不敢问。只是太子爷让签,他便鬼使神差的拿起笔,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吏部衙门的几个官员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一阵。然后,将一份文书恭恭敬敬的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拿着文书:“这是良乡县知县的任命官凭文书,你拿着它,即刻赴任去吧。”
尤侗战战兢兢,打开文书一看,上面不正是吏部的任命文书么。上面写着尤侗的姓名、所授官职为良乡县七品知县事。官方大印,吏部文书一应俱全。
“太子殿下,这、这...”拿着任命文书,尤侗的手不住颤抖,至今他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十年寒窗,只为一朝功名。因缘际会,自己不过是偶然结交了当朝太子,便被任命为了京畿的一个下辖县城的知县,尤侗怎能不激动。
“本宫已经很得罪人了,尤侗,本宫把一县之地封给你。就是希望你能主政一方造福于民,若是你做不出任何政绩,到时候休怪本宫无情了,去吧。”
就连吏部的那些官员们,眼神中也都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凭什么,你个落魄书生无需科考,仅仅是结交了太子就能封官。
这就是命运,尤侗确实是有一心热血满腔抱负。奈何时运不济造物弄人,如今得此机缘,自是又惊又喜。
落魄书生不知有多少,偏偏自己成了幸运儿。朱慈烺不喜欢被人当救世主一样的供着,他不喜欢这种感觉。于是,他打算逃离。
太子爷给尤侗的印象,就是高冷的很。给了自己授印官凭就走了,旺财倒是心细如发的扔给他一个钱袋,作为路上盘缠:“尤大人,莫要辜负了殿下的知遇之恩。”
说完,旺财等人跟着朱慈烺走了。看着众人的背影,尤侗五味杂陈。太子爷就是自己的伯乐,自己一生抱负终于有了施展方向。
良乡县,尤侗有信心,一定会让此地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
刘来福这个王八蛋就跟死了一样,秋收都已经接近尾声了,他还是没有半点动静。闲来无事,朱慈烺想去花家庄看看小诗诗了。
回宫的时候,三喜便喜笑颜开的迎了上来:“殿下,大喜,大喜事啊。”
看三喜狗一般的表情,朱慈烺就知道了:“嗯,看出来了,你笑得暧昧你。说罢,什么好事?”
“殿下,来福从皇庄带来消息。咱们今年在皇庄的农作物大受,大丰收啊!”
尽管早有所料,朱慈烺还是忍不住兴奋:“哦,怎么个大丰收法,刘伴伴人呢。”
“在乾清宫,正被万岁爷召见呢。”
飘了飘了,钟粹宫的太监们个个都是人才。刘来福竟然能得到崇祯皇帝的单独召见,也足见崇祯的恩宠了。
除了钟粹宫的人,谁能得此殊荣。看样子,刘来福在皇庄做的着实不错。
“哦,走,本宫也想去看看。”
虽然没有崇祯召见,这种事朱慈烺去凑热闹崇祯是不会反对的。而且,崇祯很高兴。这个刘来福报上今年皇庄收成的时候,崇祯皇帝加倍的高兴。
“刘来福,你跟朕说,今年的玉米已经入仓。那你告诉朕,一共你们收了多少的粮食?”
刘来福尚未回答,一名太监急匆匆的走进乾清宫,慌忙施礼:“万岁爷,太子殿下求见。”
崇祯正打算派人去宣召,这逆子倒是先来了,当下崇祯笑着一摆手:“让他进来。”
“宣,太子殿下觐见!”
伴随着小太监一声清脆的叫喊,朱慈烺进了乾清宫,躬身施礼:“父皇。”
崇祯点点头,示意他站到一边。跪在地上的刘来福,这时候才敢开口:“回万岁爷,今年皇庄粮食大丰收,花生有三十七万斤,水稻一十八万斤。玉米最多,初步登记在册的,足有七百八十六万斤之多。”
如果说,花生和水稻把赵祯惊的够呛,那这产量七百八十六万斤的玉米,着实把崇祯给吓着了。
七百八十六万斤的玉米,足够辽东将士小半年的口粮。要命的是,这仅仅是一个皇庄的产量。
若是在民间普及开来,这产量简直就是一个恐怖的天文数字。这意味着,这些粮食养活整个大明王朝的所有百姓,还都绰绰有余。
朱慈烺也吓了一跳:“刘伴伴,怎会这么多。本宫记得,在慈宁宫后花园培育的种子,只有几亩地,怎会收入七八百万斤的粮食?”
刘来福转过头:“殿下有所不知,奴婢斗胆,从云贵两广之地,运回了大量的玉米种子。这些玉米,和宫里培育的玉米杂交种植,产量竟然出奇的好。可惜花生和水稻种植的太少,唯独这玉米产量上来了。”
朱慈烺倒吸一口凉气,他抬头看了崇祯一眼,崇祯的眼里,也是满脸的惊恐。
七百八十六万斤的玉米收成啊,这些粮食若是作为种子普及到各地。那明年,远的不说,整个京畿周边郡县的粮食产量,还不得翻番的涨啊。
不对,不止是翻一番,最少是目前粮食产量的五倍不止。甚至,更多。
今年整个皇庄,种植了一万多亩的玉米。如果是现代,至少是一千多万斤以上的产量。可是在大明,在这个时代七百八十六万斤的产量,已经足以逆天了。
至少明年,顺天府下辖的京畿周边所有郡县的土地,都足够普及种植的了。
震惊过后,崇祯从龙椅上激动的站了起来:“这些粮食不能动,谁都不能动!明年,全部留作明年作为春种。告诉顺天府,各郡县都给朕种上玉米。若是有地方官普及不利,朕罢了他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