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明国万历 > 第二十六章 试探

第二十六章 试探

作者:键盘战斗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弹劾冯保的奏章,朱翊钧留中不发,但是却升了冯保,从司礼监秉笔太监升为掌印太监,名正言顺的掌握了司礼监。

    冯保摸不清朱翊钧心思,心里觉得皇帝还是信任自己的,不然为何又允自己掌控司礼监,又允许自己掌控厂卫?

    认为张居正去除大敌,成为内阁首辅后,与自己不在同心。

    自己毕竟是宦官,文臣不可信啊,朝廷高拱余孽未清,对自己终是威胁,想到此处起了魄力,要彻底清扫弹劾自己的大臣,命锦衣卫收集众人的把柄。

    明朝制度如此,没有多少官员可以独善其身,不深究则以,深究必准。

    圣母驱逐高拱,此事极冤。

    不少官员同情高拱,认为不合规矩,为高拱上疏求情的很多,御史张集最为胆大,奏疏中竟然指责圣母后宫干政,违背祖制。

    朱翊钧火冒三丈,去了慈庆宫,把奏章给了陈太后看。

    “母后,您看看,竟有如此大逆不道之人,朕必严惩以儆尤效。”

    陈太后见皇帝愤怒,好奇的接过文章,只看了两眼就面色大变,惊疑不定。

    “皇帝,此乃御史上疏,岂可轻易惩戒,堵塞言路。”听到皇帝的话,陈太后压下内心的不豫,反而规劝起朱翊钧。

    督查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在明朝以来,虽然品级不高,但是特权最大,规谏皇帝,左右言路,纠察百官,巡视地方,按察吏治,是维护政治清明的重要机构。

    “母后驱逐高拱,本是为社稷安危着想,官员们不能体恤母后,反而为高拱上疏求情,朕就是平日太过放纵诸臣,以至于竟然敢直言母后的不是。”

    陈太后闻言,这才晓得外朝的情形,一时间内心恍惚,难道自己当日的决定真的是错了?

    毕竟是妇道人家,听到这么多人反对,没了主意。

    “皇帝对朝事切勿急切,以朝廷稳重为首要,或许我……我当日的确急躁了。”

    朱翊钧见陈太后后悔,说去找张先生请教。

    如今高拱已去,高仪病逝,顾命大臣只剩下张居正,陈太后点点头,等朱翊钧离去后,久久不发一言。

    朱翊钧到了文华殿,找来张居正,却并不提起御史张集的事。

    “先生,此处拘谨,你我师徒二人,外出走动可好?”

    朱翊钧如此亲昵,张居正内心稍动。

    文华殿人多眼杂,不是谈心的好地方。

    一路上,张居正因为中暑初愈,走的体虚,朱翊钧发现了,让张居正做轿子。

    张居正拒绝,态度坚定。

    于是到了一处亭子,朱翊钧让太监们扶着张居正坐好,奉上解暑凉茶,一脸的关心。

    “先生为父皇陵寝,辛苦受热,本该予假在家中休养,只是国事为重,扰先生在阁里调养,所需物品,让太监一应周全。”

    张居正想起身答话,朱翊钧让其坐着说。

    “臣叨受先帝厚恩,亲承顾命,敢不竭力尽忠,以图报称。方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制,不必纷纷更改。至于讲学亲贤,爱民节用,又君道所当先者,伏望圣明留意。”

    此时,是高拱被贬逐后两人第一次单独见面,朱翊钧揣测着张居正的内心想法。

    话里话外,怎么不跟自己提改革了,自己还专门寻了这么好的谈话机会,张居正反而开始要求稳重起来,难道因为掌握大权改变了心态?

    朱翊钧望着张居正,身材高大,眉目清秀,长须至腹,这个年代标准的士大夫模样。

    自己真的对张居正了解吗?

    连日夜一起生活的夫妻都难认清人心,更何况自己呢?

    史书上,说的是张居正做过的事,但是水无常势,人是会跟着形势变化的。

    “先生说的是。”朱翊钧不漏声色。

    “且今天天气盛暑,望皇上在宫中,慎起居,节饮食,以保养圣躯,茂膺万福。”

    “知道了。”

    朱翊钧吩咐左右,“与先生酒饭吃。”留张居正午饭。

    张居正推诿不过,拘促的吃完饭,离开时,朱翊钧又赏赐白银五十两,纻丝四表里,内中有蟒龙,斗牛各一匹,让太监准备。

    张居正叩首承恩。

    小皇帝心思深邃,手段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贬逐高拱之事,人们都以为是冯保的手段。

    如果不是冯保悄悄告诉自己事情经过,连自己都瞒了过去。

    如此幼主,绝不可轻视之。

    张居正一万个心思,如今也不敢轻动。且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自己地位未稳,朝堂尽是高拱遗人。

    幼主深沉有城府,心思莫测,张居正不敢独揽朝纲提拔自己亲信,朝中无人又如何做事呢。

    张居正想要开口推荐自己人入阁,又怕幼君多疑。

    送了张居正离开,朱翊钧开口去钓鱼。

    这是朱翊钧前世带来的习惯,每当需要思考大事,都会在垂钓的时候,在自然环境中思考得失。

    朱翊钧突然提起要钓鱼,梁大忠笑眯眯的说已经准备好了。他回来之后,每日都会准备,朱翊钧偶尔来了兴致,不需久等。

    在几处朱翊钧常去的地方,他会暗中提前打好窝点,窝子打的尺度适中,既不让能轻易的就钓上来,也不至于半天也钓不到一条。

    朱翊钧提起线,察视了鱼钩,蚯蚓还是活的,钩尖从中穿过,不漏钩尖,使其能摆动,吸引鱼儿咬食。

    满意的点点头,朱翊钧下了钩,盯着恢复平静的湖面出神。

    张居正万一和历史发生了变化,不在有大魄力改革,而是怠于权势怎么办?

    有多少人能做到愿意放弃安稳的日子,选择逆流而上呢?

    如果张居正变了,自己应该选择谁呢?

    审视了自己所了解的重臣,最后发现,目前还真找不到能做到历史中张居正能办到的事情。

    连已病逝的顾命大臣高仪复生也不行,此人虽然有资历,但是性格就不是能主导改革的人。

    得罪所有权贵,六部,府县,并还能压下所有人的埋怨,按照他的要求办事,这手段非常人能办到的。

    自己也不行,就算能办到也绝对不能自己下场改革。

    朱翊钧内心不平。

    “皇爷爷,鱼咬钩了。”梁大忠伏着身子上前,在朱翊钧耳旁一侧轻声提醒。

    朱翊钧看了一眼梁大忠,突然升起要把他调回司礼监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