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躬耕蜀郡(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甘雄和吴懿汇报完工作,刘瑁又拉着两人聊了很久的天。直到午时初刻,几人一起在太守府用过午膳,刘瑁才把他们送出了府。
天高气清,阳光明媚,在太守府后院的空地上又练了一阵长枪,刘瑁就叫上了秦宓和一干家仆,一起往成都南市走去。
他们所行的目的地,是开设在南市街道里的蜀锦坊。
早在刘瑁率领士卒外出捕杀野兽之前,他就从《后汉书》里了解到了关于蜀地制锦的工艺流程和一些织机构造的详细说明。
而且在看完之后,刘瑁又找到了成都城里一些专门经营蜀锦制销的商贾了解情况,最后他惊喜地发现,现在成都的蜀锦锻造工艺和设备先进程度,对比起十几年后,刘备入主益州的时期,都要有着不小的差距。
俗话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自己掌握着别人所没有的先进技术,蜀锦又是这么一个近在眼前,可以源源不断生出钱来的聚宝盆,试问谁能够抵挡住这种诱惑。
况且,在季汉时期,就连诸葛亮都说出“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样的话,把蚕桑养殖业放在生产的重要位置。在当时,蜀锦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更是支撑季汉北伐的军费开支来源。
所以,在诸多考量下,很快啊,刘瑁就决定亲自下场,在成都开办一家作坊来经营蜀锦。
但在当时,考虑到再过几天,他自己就要带人外出巡猎,所以就把开设蜀锦坊的事情交给了秘书,也就是书记室的书记秦宓来办。
“子敕,我听说之前我拜托你在南市开办的蜀锦坊,如今已经开业,没有出什么问题吧?”
“使君放心,这些日子坊内都由府中的家仆轮流值守,我也经常过去察看。自开业以来,借着太守府的由头,倒也还算是生意兴隆。”
“嗯,那就好。蜀锦作为我蜀郡特产,光靠以前的开商抽税来获利是远远不够的,现如今我们以官府的名义直接下场,参与其中利益的分配,怎么用心都不为过。”
两人正在聊着天,靠近蜀锦坊的街口却急匆匆地跑来一个身影,待得来人走进了,刘瑁认了出来,这是他从绵竹带来的一个刘氏宗仆,名叫刘宣。
刘宣硕大的脑袋上满脑门都是汗,脸上的表情也极为震惊。刘瑁和秦宓心里面不由地一紧:“出什么事了?”
“使君,秦书记,蜀锦坊今日用新式的综蹑织机和提花机,造出了一批锦缎,这批蜀锦的品质与往日所产,大有不同。”刘宣迎上两人,喘着粗气说道。
“哈哈哈,这么说,今日我等还来对了。刘宣,你且在前带路,引我们去看看。”
来到蜀锦坊里,看着一排排的染缸和挂在横梁上的一匹匹蜀锦,刘瑁的心情别提多舒爽了。他顺着看过去,小小的作坊里,竟已经挂住了上百匹蜀锦成品,正在染织和晾晒的更是不计其数。
而今天刚用新式机器织造出来的锦缎,此时正靠着织机,整整齐齐地堆放在一起。
“好!刘宣,你们做得好,似这般品质的蜀锦,怕是在整个蜀郡都是数一数二。子敕,回府之后,给他们每人加发一百钱。”
刘瑁喜不自胜地拿起一匹蜀锦,在手里轻轻地抚摸着。
“多谢使君。”
“嗯,新式机器刚投入生产,在使用的时候,你们还得多加注意才是。这段时间,便有劳众兄弟在蜀锦的织造上多费些心思了。若是量产之后能够大卖,我绝不吝啬赏赐。”
“谨遵使君之命。”
刘瑁点了点头,非常留恋而满足地在蜀锦坊转悠了一圈,接着对秦宓说道:“去猪舍。”
成都官府的猪舍建在离城南两里外的地方,刘瑁吩咐随行家丁把太守府的车驾叫来之后,和秦宓一道前去。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寻常百姓都在为生计发愁,除了北方草原地区以外,整个大汉大部分的地方,畜牧业都不被人所看好。
尤其是在益州这种丘陵纵横,四面环山的地方,要说放养牲畜吧,山高林密的地理环境让人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来监管,否则牲畜极有可能自己跑丢,或者被野兽吃掉。要说不放养,实行圈养吧,人都难得吃饱,一天还要忙活农活,哪里有时间去给畜生找吃的。
所以,虽然刘瑁巡猎期间看到满山奔跑的野猪群,却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简单地捉住几只小猪崽,带回成都实行尝试化的圈养。
而且就算是这样,在一开始的时候,他的计划也受到了以任安为首的一派官员反对:蜀郡虽然还算富庶,但时间和精力也不能这么花吧,人吃饭的农业问题没解决,还要养猪?
这就是时间横跨千年,人与人观念上的问题。
在任安等人看来,猪这种动物,饲养起来不比牛羊,既无法为人耕地犁田,也不能提供毛发做成衣裳。唯一的用处就是拿来吃,但从幼崽到出栏,以现有的条件来看,至少也得在两百天左右,堪称是成本高,收益低的赔本买卖。
而在刘瑁的眼里,猪却是一身是宝。
除了猪肉和其内脏可以食用以外,它身上的猪鬃也是可以用来制作刷子的主要原料,猪骨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个时代中,人们普遍骨骼钙化不足的问题。
至于猪油,那更是不必多说,但凡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穿越,这种东西也是肯定会重视的大杀器。肥皂,蜡烛,甘油......这些东西全都得从猪油上面想办法。
所以,在力排众议之后,刘瑁最后拍板决定,在成都以南两里的近郊建造一座猪舍,在组织一支官方抓猪队以外,大力鼓励百姓养猪,或者不愿意养猪的农户,也可以自行上山捕猎野猪崽,然后拿到猪舍卖与官府。
这项法令自三月底实行以来,历时数月,现在也算是小有成效,第一批入圈的幼崽,如今长势喜人。
甘雄和吴懿汇报完工作,刘瑁又拉着两人聊了很久的天。直到午时初刻,几人一起在太守府用过午膳,刘瑁才把他们送出了府。
天高气清,阳光明媚,在太守府后院的空地上又练了一阵长枪,刘瑁就叫上了秦宓和一干家仆,一起往成都南市走去。
他们所行的目的地,是开设在南市街道里的蜀锦坊。
早在刘瑁率领士卒外出捕杀野兽之前,他就从《后汉书》里了解到了关于蜀地制锦的工艺流程和一些织机构造的详细说明。
而且在看完之后,刘瑁又找到了成都城里一些专门经营蜀锦制销的商贾了解情况,最后他惊喜地发现,现在成都的蜀锦锻造工艺和设备先进程度,对比起十几年后,刘备入主益州的时期,都要有着不小的差距。
俗话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自己掌握着别人所没有的先进技术,蜀锦又是这么一个近在眼前,可以源源不断生出钱来的聚宝盆,试问谁能够抵挡住这种诱惑。
况且,在季汉时期,就连诸葛亮都说出“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样的话,把蚕桑养殖业放在生产的重要位置。在当时,蜀锦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更是支撑季汉北伐的军费开支来源。
所以,在诸多考量下,很快啊,刘瑁就决定亲自下场,在成都开办一家作坊来经营蜀锦。
但在当时,考虑到再过几天,他自己就要带人外出巡猎,所以就把开设蜀锦坊的事情交给了秘书,也就是书记室的书记秦宓来办。
“子敕,我听说之前我拜托你在南市开办的蜀锦坊,如今已经开业,没有出什么问题吧?”
“使君放心,这些日子坊内都由府中的家仆轮流值守,我也经常过去察看。自开业以来,借着太守府的由头,倒也还算是生意兴隆。”
“嗯,那就好。蜀锦作为我蜀郡特产,光靠以前的开商抽税来获利是远远不够的,现如今我们以官府的名义直接下场,参与其中利益的分配,怎么用心都不为过。”
两人正在聊着天,靠近蜀锦坊的街口却急匆匆地跑来一个身影,待得来人走进了,刘瑁认了出来,这是他从绵竹带来的一个刘氏宗仆,名叫刘宣。
刘宣硕大的脑袋上满脑门都是汗,脸上的表情也极为震惊。刘瑁和秦宓心里面不由地一紧:“出什么事了?”
“使君,秦书记,蜀锦坊今日用新式的综蹑织机和提花机,造出了一批锦缎,这批蜀锦的品质与往日所产,大有不同。”刘宣迎上两人,喘着粗气说道。
“哈哈哈,这么说,今日我等还来对了。刘宣,你且在前带路,引我们去看看。”
来到蜀锦坊里,看着一排排的染缸和挂在横梁上的一匹匹蜀锦,刘瑁的心情别提多舒爽了。他顺着看过去,小小的作坊里,竟已经挂住了上百匹蜀锦成品,正在染织和晾晒的更是不计其数。
而今天刚用新式机器织造出来的锦缎,此时正靠着织机,整整齐齐地堆放在一起。
“好!刘宣,你们做得好,似这般品质的蜀锦,怕是在整个蜀郡都是数一数二。子敕,回府之后,给他们每人加发一百钱。”
刘瑁喜不自胜地拿起一匹蜀锦,在手里轻轻地抚摸着。
“多谢使君。”
“嗯,新式机器刚投入生产,在使用的时候,你们还得多加注意才是。这段时间,便有劳众兄弟在蜀锦的织造上多费些心思了。若是量产之后能够大卖,我绝不吝啬赏赐。”
“谨遵使君之命。”
刘瑁点了点头,非常留恋而满足地在蜀锦坊转悠了一圈,接着对秦宓说道:“去猪舍。”
成都官府的猪舍建在离城南两里外的地方,刘瑁吩咐随行家丁把太守府的车驾叫来之后,和秦宓一道前去。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寻常百姓都在为生计发愁,除了北方草原地区以外,整个大汉大部分的地方,畜牧业都不被人所看好。
尤其是在益州这种丘陵纵横,四面环山的地方,要说放养牲畜吧,山高林密的地理环境让人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来监管,否则牲畜极有可能自己跑丢,或者被野兽吃掉。要说不放养,实行圈养吧,人都难得吃饱,一天还要忙活农活,哪里有时间去给畜生找吃的。
所以,虽然刘瑁巡猎期间看到满山奔跑的野猪群,却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简单地捉住几只小猪崽,带回成都实行尝试化的圈养。
而且就算是这样,在一开始的时候,他的计划也受到了以任安为首的一派官员反对:蜀郡虽然还算富庶,但时间和精力也不能这么花吧,人吃饭的农业问题没解决,还要养猪?
这就是时间横跨千年,人与人观念上的问题。
在任安等人看来,猪这种动物,饲养起来不比牛羊,既无法为人耕地犁田,也不能提供毛发做成衣裳。唯一的用处就是拿来吃,但从幼崽到出栏,以现有的条件来看,至少也得在两百天左右,堪称是成本高,收益低的赔本买卖。
而在刘瑁的眼里,猪却是一身是宝。
除了猪肉和其内脏可以食用以外,它身上的猪鬃也是可以用来制作刷子的主要原料,猪骨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个时代中,人们普遍骨骼钙化不足的问题。
至于猪油,那更是不必多说,但凡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穿越,这种东西也是肯定会重视的大杀器。肥皂,蜡烛,甘油......这些东西全都得从猪油上面想办法。
所以,在力排众议之后,刘瑁最后拍板决定,在成都以南两里的近郊建造一座猪舍,在组织一支官方抓猪队以外,大力鼓励百姓养猪,或者不愿意养猪的农户,也可以自行上山捕猎野猪崽,然后拿到猪舍卖与官府。
这项法令自三月底实行以来,历时数月,现在也算是小有成效,第一批入圈的幼崽,如今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