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立誓抢夫人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双方暂时休战,都利用这件事情大做文章。李襄阳和姚青云之间的渊源被传的沸沸扬扬。
朱敦儒回西楚之后果然受到猜疑。他一身傲骨,不肯屈就,断然辞去官职重抄旧业,创立太一学宫,教书授课。
太一学宫上牌匾剪彩的这一天,李襄阳和姚青云不约而同的登门道贺。授业恩师朱敦儒非常惊喜,邀请两位弟子联袂题写一副楹联,说要挂在太一学宫的正殿上。
上联是姚青云写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所者久。
下联是李襄阳写的:立言、正行、合德、定乾坤。死而不亡者寿。
朱敦儒门下既然出了李襄阳和姚青云这样的青年俊杰,天下士子趋之若鹜。不出几年,太一学宫贤士云集,成为游学圣地。这是后话。
却说李襄阳和姚青云题字之后,回忆起少年时一同读书习武的情景,想到如今的敌对立场,都是黯然无言。各自找地方喝花酒,喝的酩酊大醉。
这无巧不成书,俩人醉后留给红粉佳人的墨宝,凑到一起还是珠联璧合。
姚青云在西楚的红袖招是这样写的——十方世界,大抵浮生若梦。
李襄阳在大庸的颦翠楼是这样写的——一寸柔肠,姑从此处**。
真不愧是一个先生教出来的,这逛青楼都如此的有默契。
西楚的拓跋皇帝派钦差质问大将军姚青云——太一学宫在西楚的地盘上,为什么不趁着剪彩的机会除去李襄阳?难道还念着故旧之情?
姚青云没给钦差好脸色看,他说:“我和李襄阳会分出胜负生死,但是要在战场上,而不是在某个书院里!”
太宗皇帝知道了李襄阳轻骑简从去西楚的事,斥责李襄阳身为谋臣,却罔顾三军将士去参加什么书院剪彩仪式,不知轻重。将他召回洛京,指派了其他人接任军师。
此时,姚青云表面上还是西楚大将军,但是拓跋皇帝已经对他心生猜忌。要求姚青云将妹妹送入宫中为妃,姚青云碍于形势勉强答应,但是难免心生怨恨。
一边换了个狗头军师,一边消极应战,一连数月,大庸和西楚相攻不下,隔江对峙。
——————————
李襄阳当年逃出姚府之后,在李氏祖宅中找到了家中世代相传的极品剑诀千江不流。这套剑法威力奇大,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从李翦往上数三辈,李家都没有一个人能练成千江不流的。
李襄阳的武功原本有些根基,此时急于求成,日夜苦练,却犯了习武的大忌。
须知越是高深的武学,越要循序渐进。武者忌讳偷师,也不全是因为门户之见。实在是因为强身健体的法门如果修炼不得当,反而会严重损伤身体。尤其是内家功夫,无人引导练起来凶险之极,甚至有偷师自学造成双腿瘫痪、双目失明的。
李襄阳无人指点,修炼时身体不适,还以为是自己练功太勤,劳累过度,待到发觉不对,为时已晚。好好的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就此一蹶不振,终日病怏怏的。
如今李襄阳病骨支离,被太宗有意疏远,又听说自己倾慕多年的姚家明珠被拓跋皇帝收入深宫。心灰意冷之下,称病辞官还乡。离京时恰逢庸军久攻西楚不下,双方休战签署和平协议。韩琦父子南归。
韩琦在仙鹤楼为李襄阳设宴践行。又送到洛京城北门。
分别前,李襄阳对韩琦父子说:“陛下鹰嘴长颈,刀眉横飞,声如虎豹,主反噬功臣。斗胆劝大帅一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将军亡。愿君早谋后路。”
庸军一退,姚青云就被召回西楚白玉京,西楚拓跋皇帝削弱了他手上的兵权。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吃,封姚婉容为皇贵妃。
世事无常,譬如棋局,大起大落,局局翻新。不出几年,韩琦果然获罪身死。狡兔死那几句话被艺人编成歌谣,在西楚各地传唱,胡琴羌笛,倍增幽怨。
话说李襄阳赋闲在家,有幸得到天机宫神仙的指点,武功一日千里。将李氏祖上传下来的剑诀千江不流练得出神入化,之前因为练功练岔了气导致的伤病也渐渐不药而愈。
不久太宗驾崩,仁宗继位,唯才是举,英雄不问出处。李襄阳又被重用,授兵部尚书衔,担任太子太傅。机缘巧合,正赶上仁宗坠马崩殂,太子遇害,九王夺嫡,朝廷乱成一锅粥。
同年九月西楚入侵,姚青云连下江北十四州。十一月,大庸三军统帅大将军卫阶战死,副帅程国安领了二十万大军投降,摇身一变,成了西楚的程君侯。
风云际会,李襄阳竟然得以拥立新君登基,受命统帅三军。
朱敦儒的这两个弟子可以说是一时瑜亮,可惜命中注定既是知己,也是宿敌。
姚青云麾下兵多将广,但是派系复杂,各方势力互相牵制,时常阳奉阴违。比如投降的程君侯,他抵挡庸军是真心的,因为一旦西楚被大庸攻破,他这个叛徒的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
但是程君侯不愿意拼命的心思更真,他是降臣,处境尴尬,仗着手上有二十万大军才受到西楚的重视,要是兵力折损过多,岂不是更受同僚排挤?
再比如拓跋将军,他出生西楚皇室,就是来军中混资历分功劳的,因为在拓跋皇帝看来,姚青云已经赏无可赏,再立大功就只能裂土封王了。
李襄阳麾下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那些老将比如韩琦之流,死的死,老的老。但是好在上下齐心,对李襄阳唯命是从。两军对峙多日,旗鼓相当。
李襄阳派奸细散布谣言,说姚青云拥兵自重,有心自立。否则以西楚五十万大军对抗大庸二十万大军外加十万临时征召的散兵游勇,明明胜券在握,姚青云为什么按兵不动?
事实上军队超过一定数量,已经很难单凭人数来判断实力,难道你还能一次把五十万人都领上同一个战场?可惜拓跋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不明白这个道理,也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揣着明白装糊涂。
拓跋老儿也够听话的,连下五道圣旨催促姚青云出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姚青云怎么肯因为圣旨自乱阵脚。拓跋老儿不懂这些,认为姚青云果然有二心,就这么撤换了三军统帅,让姚青云退守西北苦寒之地。
这回可称了李襄阳的心意,一面继续制造事端挑拨拓跋皇帝和姚青云的关系,一面领着三十万大军打过江北,一直打到崐俞山山口,加上一路招降的西楚军队,足足有五十万之众。
这时天机宫的神仙来访,带给李襄阳一张图纸,让帮忙修建一座城池。世间从没有人会把城池规划成这副模样——那么宏大的格局,那么坚固的城墙塔楼,那么宽的街道房屋,那么繁复的防御阵法,似乎大多数布置都是多余的。
李襄阳和神仙密谈了一炷香时间,力排众议,下令建城。这神仙非常能耐,一炷香时间将东琨俞的巨石搬的干干净净。每一块山石都削的平平整整,还刻上符文,连夜起了新城。
因为仙人搬山建城的传言,百姓议论纷纷,都说俞阳城有神仙护佑,边塞许多经常遭到兵祸洗劫的村落都举族迁进俞阳城定居。
这个当口,姚青云的父亲病逝,姚妃返乡拜祭,途经肴关的时候遭遇悍匪,被便装出行的大将军李襄阳所救。两人郎才女貌,又恰好是英雄救美,最容易俘获芳心。姚婉容下车拜谢,含情脉脉,欲语还休。
李襄阳欣喜若狂,多年痴心终于有了一线希望,岂能白白放过?他暗暗在心中发誓,要是此番大难不死,必杀拓跋老儿。当下死皮赖脸的要求护送姚婉容回家,恳请在姚老灵前拜祭。
悍匪也不是真的悍匪,不知是宫中哪位主子要除去姚贵妃,一路上惊险不断。李襄阳出手的地方当时还属于西楚地界,恶斗引起了西楚官兵的关注,姚婉容替李襄阳隐瞒身份,被兄长姚青云识破。
收留敌军统帅,是死罪。姚青云不敢当众揭发,生怕妹妹丢了性命,一路隐忍,回到家中吃过晚饭,等前来拜祭的宾客散去,这才发作。
兄妹二人各持己见,相争不下。姚青云时常恨自己无能,害的妹妹如花红颜相伴拓跋老儿左右,受尽委屈。不肯对妹妹采取强硬手段。他知道事态严重,走漏一丝风声势必满门遭殃,下令禁止姚府任何人外出,未经允许同府外之人接触的杀无赦。
谁知姚府有拓跋皇帝安插的眼线,身手不错,当场就避开姚府家将,逃的无影无踪。姚青云也是个明白人,他原指望谨言慎行,能和拓跋皇帝消除嫌隙。谁知拓跋老儿心病如此严重,西楚形势危在旦夕,自己非但没有机会和庸军交锋,反而处处受制,说话做事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祸从天降。
越想越是愤愤不平,这眼线听了个一知半解,跑去皇帝面前添油加醋的这么一说,姚青云百口莫辩,姚家必定无幸。
其实姚青云心头雪亮,李襄阳来姚府拜祭,九成九还是挑拨西楚君臣关系的连环计中的一环。可惜事已至此,又能怎么样?杀了李襄阳或许能解一时之厄,可是又能安稳多久?韩琦就是个很好的前车之鉴。
谋士都是能言善辩之人。有句话怎么说的,宁可相信母猪能上天,也别相信谋臣的一张嘴,这类人都是巧舌如簧之辈,死人也能说活了,何况姚青云本来心存怨恨?
但是这次,李襄阳没有煽风点火,而是默默的取下腰间宝剑递给姚青云,跪在姚老灵位前一言不发。
...
...
双方暂时休战,都利用这件事情大做文章。李襄阳和姚青云之间的渊源被传的沸沸扬扬。
朱敦儒回西楚之后果然受到猜疑。他一身傲骨,不肯屈就,断然辞去官职重抄旧业,创立太一学宫,教书授课。
太一学宫上牌匾剪彩的这一天,李襄阳和姚青云不约而同的登门道贺。授业恩师朱敦儒非常惊喜,邀请两位弟子联袂题写一副楹联,说要挂在太一学宫的正殿上。
上联是姚青云写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所者久。
下联是李襄阳写的:立言、正行、合德、定乾坤。死而不亡者寿。
朱敦儒门下既然出了李襄阳和姚青云这样的青年俊杰,天下士子趋之若鹜。不出几年,太一学宫贤士云集,成为游学圣地。这是后话。
却说李襄阳和姚青云题字之后,回忆起少年时一同读书习武的情景,想到如今的敌对立场,都是黯然无言。各自找地方喝花酒,喝的酩酊大醉。
这无巧不成书,俩人醉后留给红粉佳人的墨宝,凑到一起还是珠联璧合。
姚青云在西楚的红袖招是这样写的——十方世界,大抵浮生若梦。
李襄阳在大庸的颦翠楼是这样写的——一寸柔肠,姑从此处**。
真不愧是一个先生教出来的,这逛青楼都如此的有默契。
西楚的拓跋皇帝派钦差质问大将军姚青云——太一学宫在西楚的地盘上,为什么不趁着剪彩的机会除去李襄阳?难道还念着故旧之情?
姚青云没给钦差好脸色看,他说:“我和李襄阳会分出胜负生死,但是要在战场上,而不是在某个书院里!”
太宗皇帝知道了李襄阳轻骑简从去西楚的事,斥责李襄阳身为谋臣,却罔顾三军将士去参加什么书院剪彩仪式,不知轻重。将他召回洛京,指派了其他人接任军师。
此时,姚青云表面上还是西楚大将军,但是拓跋皇帝已经对他心生猜忌。要求姚青云将妹妹送入宫中为妃,姚青云碍于形势勉强答应,但是难免心生怨恨。
一边换了个狗头军师,一边消极应战,一连数月,大庸和西楚相攻不下,隔江对峙。
——————————
李襄阳当年逃出姚府之后,在李氏祖宅中找到了家中世代相传的极品剑诀千江不流。这套剑法威力奇大,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从李翦往上数三辈,李家都没有一个人能练成千江不流的。
李襄阳的武功原本有些根基,此时急于求成,日夜苦练,却犯了习武的大忌。
须知越是高深的武学,越要循序渐进。武者忌讳偷师,也不全是因为门户之见。实在是因为强身健体的法门如果修炼不得当,反而会严重损伤身体。尤其是内家功夫,无人引导练起来凶险之极,甚至有偷师自学造成双腿瘫痪、双目失明的。
李襄阳无人指点,修炼时身体不适,还以为是自己练功太勤,劳累过度,待到发觉不对,为时已晚。好好的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就此一蹶不振,终日病怏怏的。
如今李襄阳病骨支离,被太宗有意疏远,又听说自己倾慕多年的姚家明珠被拓跋皇帝收入深宫。心灰意冷之下,称病辞官还乡。离京时恰逢庸军久攻西楚不下,双方休战签署和平协议。韩琦父子南归。
韩琦在仙鹤楼为李襄阳设宴践行。又送到洛京城北门。
分别前,李襄阳对韩琦父子说:“陛下鹰嘴长颈,刀眉横飞,声如虎豹,主反噬功臣。斗胆劝大帅一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将军亡。愿君早谋后路。”
庸军一退,姚青云就被召回西楚白玉京,西楚拓跋皇帝削弱了他手上的兵权。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吃,封姚婉容为皇贵妃。
世事无常,譬如棋局,大起大落,局局翻新。不出几年,韩琦果然获罪身死。狡兔死那几句话被艺人编成歌谣,在西楚各地传唱,胡琴羌笛,倍增幽怨。
话说李襄阳赋闲在家,有幸得到天机宫神仙的指点,武功一日千里。将李氏祖上传下来的剑诀千江不流练得出神入化,之前因为练功练岔了气导致的伤病也渐渐不药而愈。
不久太宗驾崩,仁宗继位,唯才是举,英雄不问出处。李襄阳又被重用,授兵部尚书衔,担任太子太傅。机缘巧合,正赶上仁宗坠马崩殂,太子遇害,九王夺嫡,朝廷乱成一锅粥。
同年九月西楚入侵,姚青云连下江北十四州。十一月,大庸三军统帅大将军卫阶战死,副帅程国安领了二十万大军投降,摇身一变,成了西楚的程君侯。
风云际会,李襄阳竟然得以拥立新君登基,受命统帅三军。
朱敦儒的这两个弟子可以说是一时瑜亮,可惜命中注定既是知己,也是宿敌。
姚青云麾下兵多将广,但是派系复杂,各方势力互相牵制,时常阳奉阴违。比如投降的程君侯,他抵挡庸军是真心的,因为一旦西楚被大庸攻破,他这个叛徒的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
但是程君侯不愿意拼命的心思更真,他是降臣,处境尴尬,仗着手上有二十万大军才受到西楚的重视,要是兵力折损过多,岂不是更受同僚排挤?
再比如拓跋将军,他出生西楚皇室,就是来军中混资历分功劳的,因为在拓跋皇帝看来,姚青云已经赏无可赏,再立大功就只能裂土封王了。
李襄阳麾下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那些老将比如韩琦之流,死的死,老的老。但是好在上下齐心,对李襄阳唯命是从。两军对峙多日,旗鼓相当。
李襄阳派奸细散布谣言,说姚青云拥兵自重,有心自立。否则以西楚五十万大军对抗大庸二十万大军外加十万临时征召的散兵游勇,明明胜券在握,姚青云为什么按兵不动?
事实上军队超过一定数量,已经很难单凭人数来判断实力,难道你还能一次把五十万人都领上同一个战场?可惜拓跋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不明白这个道理,也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揣着明白装糊涂。
拓跋老儿也够听话的,连下五道圣旨催促姚青云出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姚青云怎么肯因为圣旨自乱阵脚。拓跋老儿不懂这些,认为姚青云果然有二心,就这么撤换了三军统帅,让姚青云退守西北苦寒之地。
这回可称了李襄阳的心意,一面继续制造事端挑拨拓跋皇帝和姚青云的关系,一面领着三十万大军打过江北,一直打到崐俞山山口,加上一路招降的西楚军队,足足有五十万之众。
这时天机宫的神仙来访,带给李襄阳一张图纸,让帮忙修建一座城池。世间从没有人会把城池规划成这副模样——那么宏大的格局,那么坚固的城墙塔楼,那么宽的街道房屋,那么繁复的防御阵法,似乎大多数布置都是多余的。
李襄阳和神仙密谈了一炷香时间,力排众议,下令建城。这神仙非常能耐,一炷香时间将东琨俞的巨石搬的干干净净。每一块山石都削的平平整整,还刻上符文,连夜起了新城。
因为仙人搬山建城的传言,百姓议论纷纷,都说俞阳城有神仙护佑,边塞许多经常遭到兵祸洗劫的村落都举族迁进俞阳城定居。
这个当口,姚青云的父亲病逝,姚妃返乡拜祭,途经肴关的时候遭遇悍匪,被便装出行的大将军李襄阳所救。两人郎才女貌,又恰好是英雄救美,最容易俘获芳心。姚婉容下车拜谢,含情脉脉,欲语还休。
李襄阳欣喜若狂,多年痴心终于有了一线希望,岂能白白放过?他暗暗在心中发誓,要是此番大难不死,必杀拓跋老儿。当下死皮赖脸的要求护送姚婉容回家,恳请在姚老灵前拜祭。
悍匪也不是真的悍匪,不知是宫中哪位主子要除去姚贵妃,一路上惊险不断。李襄阳出手的地方当时还属于西楚地界,恶斗引起了西楚官兵的关注,姚婉容替李襄阳隐瞒身份,被兄长姚青云识破。
收留敌军统帅,是死罪。姚青云不敢当众揭发,生怕妹妹丢了性命,一路隐忍,回到家中吃过晚饭,等前来拜祭的宾客散去,这才发作。
兄妹二人各持己见,相争不下。姚青云时常恨自己无能,害的妹妹如花红颜相伴拓跋老儿左右,受尽委屈。不肯对妹妹采取强硬手段。他知道事态严重,走漏一丝风声势必满门遭殃,下令禁止姚府任何人外出,未经允许同府外之人接触的杀无赦。
谁知姚府有拓跋皇帝安插的眼线,身手不错,当场就避开姚府家将,逃的无影无踪。姚青云也是个明白人,他原指望谨言慎行,能和拓跋皇帝消除嫌隙。谁知拓跋老儿心病如此严重,西楚形势危在旦夕,自己非但没有机会和庸军交锋,反而处处受制,说话做事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祸从天降。
越想越是愤愤不平,这眼线听了个一知半解,跑去皇帝面前添油加醋的这么一说,姚青云百口莫辩,姚家必定无幸。
其实姚青云心头雪亮,李襄阳来姚府拜祭,九成九还是挑拨西楚君臣关系的连环计中的一环。可惜事已至此,又能怎么样?杀了李襄阳或许能解一时之厄,可是又能安稳多久?韩琦就是个很好的前车之鉴。
谋士都是能言善辩之人。有句话怎么说的,宁可相信母猪能上天,也别相信谋臣的一张嘴,这类人都是巧舌如簧之辈,死人也能说活了,何况姚青云本来心存怨恨?
但是这次,李襄阳没有煽风点火,而是默默的取下腰间宝剑递给姚青云,跪在姚老灵位前一言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