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大明之最浪太子系统 > 第31章 定个小目标,一个月挣一百万!

第31章 定个小目标,一个月挣一百万!

作者:三天憋七个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玻璃熔炉里火红粘稠的玻璃液被取了出来,放在模具中压制成了平板玻璃,成型之后在放回火窑之中退火,平衡应力,防止爆裂,最后静待冷却。

    “恭喜太子爷,贺喜太子爷,成了!”

    谷大用看着制作出来的平板玻璃,惊喜的向太子道喜!

    朱厚照抚摸着晶莹剔透的玻璃,感受着指尖传来的丝丝冰凉。

    工厂终于能正式生产了,不枉费自己和众人花费了这么多的心思。

    “谷大用,知道第一批的玻璃要干什么用吧?”

    “回太子爷,第一批玻璃先供应大棚所需。”

    之前朱厚照曾嘱咐过谷大用,要建一批大棚,并雇佣了一批擅长暖房种植的农夫,朱厚照整理了《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的知识,提前培训好了。

    负责建造大棚的匠人早就按这位年轻东家的要求,打造好了奇怪的暖房,但是却没有屋顶。

    据那个年轻的东家所说以后会用玻璃覆盖。

    今天见到了这玻璃之后,工匠震惊无比,这像是薄冰一样的东西看起来就是珍贵之物,用玻璃做暖房的瓦也太奢侈了吧,有钱人的世界真是难以理解。

    不光匠人理解不了,在场的刘瑾,张永,谷大用也理解不了,这玻璃再加工一下做成镜子,一面少说就是一万两。

    不,不止一万两,之前在拍卖会上卖的镜子才多大啊,现在有专门的玻璃熔炉,制作的整块儿玻璃比人都高,这么大的玻璃制成镜子,得多少两银子一块儿啊。

    而且太子爷还不是造了一个暖房,整整造了十个,每个暖房都有一分地,十个暖房大概就是一亩地。

    要在一亩地上铺满玻璃,刘瑾他们看着都心疼。

    朱厚照不管他们的想法,用玻璃赚钱是早晚的事儿,培育土豆和玉米,这是天大要紧的事儿。

    自从上次出宫回来之后,朱厚照就找了几个有经验的老农学习农业知识,给土豆育芽,刘瑾虽然奇怪太子爷的爱好,但是总比出宫去浪要强。

    眼看着一个暖房建好,朱厚照带着几个老农就开始在暖房里开始研究怎么种土豆。

    朱厚照亲自动手刨土挖坑,刘瑾等人哪能让太子干这种粗活啊,上去要劝却被一脚踢开。

    刘瑾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太子非要干,自己也不能闲着,想上去帮忙,被太子呵斥,这几个家伙伺候人还行,干农活就是添乱,被朱厚照嫌弃了。

    其实朱厚照自己干的也是一般,但是自己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我,朱厚照,大明太子,对这个大棚里的东西有多重视要让你们知道。

    有了高产又适应性极强的土豆和玉米,大明朝的百姓不至于挨饿了吧,要让父皇知道自己说的人人吃饱饭并不是自己说的大话。

    天色渐晚的时候,朱厚照带着玻璃工厂试制的样品回到了东宫,打算给弘治一个惊喜。

    乾清宫里弘治正看着三位重臣唇枪舌战。

    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礼部尚书张升争吵了半个时辰了。

    弘治听得头都大了,这时候有人来报,太子殿下来请安了。

    弘治心说让太子殿下来参与一下政事也好,便让太子也进来旁听。

    朱厚照进来的时候,几位大人吵得正凶,也没注意到太子殿下进来了,可能注意到了,也当没看见,正吵架呢,哪有功夫给太子行礼,此时万万不能输了气势。

    弘治见太子进来了,示意免礼,让大太监萧敬给太子搬了个锦墩。

    朱厚照明白弘治在忙,在锦墩坐好,听几位朝中大佬吵架,啊不是,是议事。

    朱厚照听了一会儿也明白了,这三位朝中大佬,吵架只为一件事。

    钱!

    明朝北边儿的鞑靼部和瓦剌部持续骚扰北部边境,从河北至山西,皆遭受荼毒无数,百姓损失惨重。

    兵部尚书刘大夏向朝廷要钱支付拖欠的兵饷和抚民的银子。

    河南遭受特大洪灾,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已经有民乱发生。

    户部尚书韩文要拿钱赈灾

    最没底气的就是礼部尚书张升了,马上就是太皇太后七十岁生辰,明朝以孝治国,依礼应该大操大办,弘治已经跟太皇太后说过要一切从简,太皇太后也爽快的答应了。

    但是要按韩文和刘大夏的意思,再削减的话,太皇太后过个七十大寿也太寒酸了,还不如不过,到时候还有藩王和国外的使臣也要来祝寿。

    三个人各抒己见,谁都不肯让步,但是国库的钱就那些,谁拿得少了事情就办不好,办不好可是要背锅的,谁又愿意背锅呢。

    三人吵累了,把问题丢到弘治那里,让弘治决定。

    朱厚照看明白了,这仨人吵来吵去最后把问题丢给皇帝做主,你说把钱给谁吧,要是给我分的少了,到时候别怪臣办事不力就行。

    朱厚照心里暗骂,这帮朝臣都是老狐狸,老朱家请你们来是解决问题的,你们可倒好,最后把难题留给我爹了。

    弘治拿着几份奏章思来想去,也只能和稀泥了,狠狠心,给太皇太后寿辰的用度再削减一些,先紧着刘大夏平乱和张升去赈灾。

    朱厚照听到最后议事的结果,有点不高兴了,朱厚照上辈子是孤儿,这辈子最看重亲人,见弘治被逼得还要削减太皇太后寿辰的用度,委屈自家人,出声道:“太皇太后的寿辰的用度再缩减,岂不是让来贺寿的其他番邦小国耻笑。”

    本来议事的三人,还打算勉为其难的接受弘治的提议,却没想到这个时候太子居然发出了这么不和谐的声音。

    “太子不可妄议国事。”

    弘治先出声训斥了朱厚照,好不容易安抚了三个朝臣,可别因为太子一句话,他们又闹什么幺蛾子。

    “太子久居宫中,不知人间疾苦,你可知你身上的吃穿用度皆取之于民,如今百姓正在受苦,太子可曾有爱民之心?”

    刘大夏本来就对弘治的和稀泥办法有所不满,只是被迫接受,现在听太子还在出言质疑,干脆把火气发到了太子身上。

    “我大明以孝治国,本宫只是希望给太皇太后办一个体面的生日以尽孝心,本宫尽孝也有错了?”

    朱厚照就很气,这刘大夏说话怎么就这么难听呢,一句话就给老子扣了个不爱惜百姓的帽子。

    “太子不知国事,老臣不想跟太子多谈。”

    刘大夏见太子把孝道搬出来当挡箭牌,一甩袖子表示不屑和太子谈国家大事,你又不懂,我跟你说了也没用。

    “本宫是不知国事,刘大人也享用的也是百姓俸禄,那刘大人倒是把国事给解决了啊。”

    朱厚照忍不了了,这刘大夏太不拿太子当干部了,天天踩太子有瘾?

    明朝有那么一批骂皇帝博取敢于谏言、刚正不阿名声的官员,弘治勤于理政,励精图治,刘大夏找不机会骂皇帝,估计憋够呛,骂不了皇帝,只能骂太子过瘾了。

    反正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让太子提前挨骂适应适应也好。

    “国库空虚,现在解决眼下平乱和赈灾的事情还有有一百两银子的亏空,太子莫要只知道夸夸其谈。”

    张升见刘大夏的脾气上来了,赶紧拉住刘大夏,给刘大夏使眼色,开口说话劝和。

    心说太子你就别添乱了,我这户部尚书也是愁得直掉头发。

    刘大夏愤愤不平的说了一句:“太子可不知道这百万两银子的缺口有多大的影响。”

    “不就是一百万两银子嘛,给本宫一个月时间,本宫给你们解决。”

    几位朝廷大员都被太子的话气乐了,大明朝一年的赋税才多少钱,也就四百万辆左右,要是一百万两银子那么好赚,我们也不用为银子的事情发愁,在皇帝面前争吵半天了。

    太子年纪小,不懂事,我们跟太子吵什么啊,散了,散了,回去处理公务。

    刘大夏临走的时候还说了一句:“太子殿下看来是不懂一百万两是多少银子啊。”

    朱厚照轻笑一声说道:“那我要是拿出来一百万两银子呢?”

    刘大夏摇头,像是对太子很失望的样子,这个大明朝未来的继承人说话办事太不靠谱了。

    “那老臣就辞官回乡去耕田算了。”

    “希望到时候刘大人记得你说过的话。”

    张升和韩文怕刘大夏和太子继续争执,拉着刘大夏赶紧离开了。

    弘治本来身体就不好,刚才耐着性子听朝臣争论了半天,现在又听太子口出狂言,更觉得身心俱疲。

    “唉!看来现在让太子参政还是太早了。”

    弘治对太子有些失望,太子挺聪明的人,怎么什么话都敢乱说。

    “父皇不必为此事发愁,儿臣定为父皇分忧解难。”

    弘治看着太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无奈说道:“照儿的心是好的!”

    朱厚照看弘治的样子就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把一个大木匣放在了弘治的面前,打开了木匣后说道:“父皇请看!”

    弘治看着眼前打开的木匣,里面是一套晶莹剔透的玻璃茶具。

    弘治惊奇地拿起一个玻璃杯子,细细放在眼前观看,这杯子竟然如此光洁透明,纵然是阅宝无数的皇帝,也十分的喜欢。

    “这就是照儿说过的玻璃制作的产品?”

    “嗯,西山的玻璃厂刚刚投产,这是刚生产出来的样品。”

    “你所说的一百万是要靠卖这玻璃杯?”

    “差不多!”

    “这玻璃杯好是好,你确定靠这玻璃杯子每个月能卖出来一百万两?”

    “也不是每个月,刚出来的时候算是新鲜事物,利润会大一些。”

    弘治还是不相信,朝廷一年的赋税才四百万两左右,太子说卖玻璃杯子,一个月就卖一百万两那不是天方夜谭嘛。

    不过就算卖不了一百万,太子应该是能赚不少钱吧,到时候多少能解决一些问题。

    “太子也算是能为朕分忧了。”

    弘治勉强的夸奖了一下太子。

    朱厚照觉得弘治还是不相信,自己被小瞧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