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生命邀约 > 一 诗人与政治

一 诗人与政治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历代文人推崇李商隐的咏史诗。称其诗:“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而是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

    例如: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在位时的政治背景是:汉朝初立,法规制度尚不规范,诸侯王的权力超过皇室,占据的土地超过规定,并且不断借机扩大封地。此症渐成汉朝重疾。

    汉文帝曾想过“削藩”一事,贾谊在朝为官时,屡屡向汉文帝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终因牵涉过广,且易导致政局混乱,未被采纳。因此,才有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感叹。

    由此可知,汉文帝懂政治,贾谊、李商隐等众多文人不懂政治。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诗人李白,更是一名政治白痴。

    诗歌做为一种文学体裁,从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经屈原的《离骚》、《九歌》,在人才风流的魏晋南北朝遇到陶渊明,最后在盛唐成为诗歌的巅峰。

    许多写诗写得非常好的大诗人、名诗人对政治是一窍不通的,可是又怀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常有怀才不遇之感。其中,不乏诗词写的好,也懂政治的,比如:曹操、王安石、辛弃疾等。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政治家与文人之间的差别:关注点不同,立意则不同,眼界格局亦不同。例如: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亲祭孔子而做此诗,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唐玄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一句“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就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诗的尾联“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表达了孔子的“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

    就艺术形式来看,此诗不算上乘之作,但该诗所反映出的格局和眼界却是文人不能比拟的。

    王安石做为有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如此。王安石的诗写得非常好,但是因为他的政治生涯比较长,又不如杜甫和苏东坡。他辞官之后,诗的境界又高了。苏东坡的诗虽好,但是由于宋朝整体的政治环境对文人很优待,所以境界也不如杜甫高,有些俗套。

    唐朝最有名的两位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都不懂政治。

    李白做为唐玄宗的翰林学士时常常觉得自己有宰相之才,不甘心做一名文学侍臣。所谓翰林学士,就是相当于单位写材料的职位。

    李白在任翰林学士时,一方面觉得自己的“补天”之才得不到赏识,另一方面又因性格傲岸,被权贵所不容,因此挂冠求去。唐玄宗是懂政治的,知道李白并不是执政的人才,所以赐予重金让他离开。

    为何说他不懂政治呢?从安史之乱,李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一事可以看出来。

    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第十六子,母亲是郭顺妃。永王幼年丧母,由于年纪太小,所以玄宗让还是忠王的李亨照顾他。李亨对李璘这个异母弟很好,“夜自抱眠之”。

    李璘长大后,与李亨的关系也很好,可是安史之乱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

    叛军占领潼关后,唐玄宗带着诸位皇子逃亡蜀中,而太子李亨则前往灵武。

    抵达灵武后,李亨没有取得唐玄宗的同意,选择直接称帝。由于路途遥远,唐玄宗对此毫不知情,他为了平叛,也下发了一系列旨意,“诏以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余如故”。于是,李璘奉命离开了成都,于三个月后抵达江陵,开始招兵买马。

    即位后的唐肃宗李亨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紧张,因为江淮是唐朝赋税的来源,要想平定安史之乱,财政上全靠江淮。万一,永王在此割据一方,那么自己的统治岂不危险?于是,唐肃宗赶紧下旨,让永王回到蜀地,去见唐玄宗,换言之就是削去永王的兵权。不过,李璘拒绝从命,他觉得自己奉的是父皇唐玄宗之命,因此拒绝皇兄的命令。

    拒绝皇帝的命令,那就是造反!于是,李亨调兵遣将,来平定永王李璘。当时,李白应永王之邀,就其幕府中担任江淮都督兵马从事官。后来永王璘兵败被杀,“其党薛镠等皆伏诛”。其实,永王李璘并没有谋反,这不过是唐朝内部的一场权力之争罢了。李白没有看透当时的形势,卷入了唐朝皇室的政治斗争,才造成了自己的这场人生悲剧。

    他如果追随太子李亨,则又是另一场命运了。因为,自古以来,太子被称为“国本”。

    李亨即位讨伐永王李璘叫“师出有名”,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理是一样的,即是——名正言顺。

    杜甫的不懂政治由其所写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一诗就可以看出来。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杜甫在门下省为左拾遗,与诗人贾至、王维、岑参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杜甫之和即为此诗。

    杜甫时任左拾遗一职。左拾遗是唐朝时的小官,分左、右拾遗。是为皇帝提供咨询建议的官员,主要职责是弥补皇上的政策决策失误。左拾遗为从八品官职,隶属谏诤机构,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门。

    杜甫的这个左拾遗是个谏官,平时也就是主要负责给皇帝提些建议。其实皇帝虽然给了他这个官职,但是并没有打算真的要重用他。然而他却真的按照规定努力的去办事了,为此不惜得罪一些不该得罪的人。

    贾至所在的中书省相当于现在的人大,中书舍人是正五品官。

    写奉和诗的另两位诗人,王维任职太子中允,正五品下,是辅佐太子的官员。

    岑参呢?当时岑参任右补阙。右补阙隶属于中书省,主要职责是“供奉讽谏,扈从乘舆”。

    即杜甫是下属,王维、岑参和贾至官职相当。

    看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