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尊墨(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二月十五日,东梁君于少梁宫,于梁姬座前召开会议。
当然,鉴于梁姬目前还年幼,且并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因此会议的流程还是由东梁君主持。
待众人于殿内纷纷坐定之后,东梁君坐在梁姬的下首,正色对众人说道:“我少梁与秦国的战争,至此告一段落,针对诸位在此次战争中的贡献,我已奏明少君,论功行赏。”
听到这话,殿内诸如翟虎、尹骘、司马卓、范鹄、王廙、王铮等人,皆善意地转头看向李郃。
正如众人所想,东梁君最先赏封的便是李郃:“此次与秦国的战争,李郃功不可没,经我与少君商议,封李郃为中大夫,不知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纷纷抚掌,向李郃表示祝贺。
中大夫是什么级别?
各国的爵位,大致可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再往下就是平民。
而中大夫则是大夫这一档的极致,再往上就是上大夫,也就是卿。
在曾经的少梁,除梁姬以外爵位最高的便是东梁君,其次是前芝阳大夫翟膺,他是少梁唯一的卿爵,其余像旧梁大夫尹骘、繁庞大夫司马卓、东梁大夫范鹄,他们都在中大夫的级别。
简单地说,此次与秦国的战争之后,李郃从‘士’一下子提升到了与几位治邑大夫平起平坐的地步,这个封赏,不可谓不高。
“多谢少君、多谢东梁君。”
李郃拱手表达了谢意,神色依旧如常。
其实他并不是很看重官爵,不过他也明白‘名正言顺’的道理,只有在少梁得到相应的官爵,他才能顺理成章地推行他主张的政见。
见李郃神色如常,丝毫不以得了官爵而欣喜,东梁君与在座的众人暗暗点头。
随后,东梁君也代梁姬封赏了翟虎、司马卓、尹骘、范鹄等等。
当然,鉴于目前少梁的情况,梁姬与东梁君能给予众人的也只是官爵上、口头上的赏赐,毕竟这场仗打地少梁国土稀碎,险些覆国,短期内少梁也拿不出太多东西赏赐这些功臣,只能像东梁君所承诺的那样,日后再行赏赐。
待论功行赏的环节过后,众人便开始就目前的局势展开商议。
就目前少梁的局势,最紧迫的莫过于两件事,其一是防备魏国的报复,其二则是少梁的战后重建。
东梁君就这两件事率先询问翟虎与李郃。
“李郃,你来说吧。”翟虎笑着对李郃道。
其实就这两件事,他俩之前就已经私下谈论过了,谁说都一样。
李郃也不推辞,正色对众人说道:“虽魏国暂时还未有何异动,但我少梁应当尽快加强军力……当然,我也知道加强军力说来简单,但实际施行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我主张优先扩大奇兵的人数,至少扩增至千人,确保我少梁在必要时有与魏国同归于尽的手段。”
东梁君、尹骘、范鹄、王铮等人思索了片刻,便明白了李郃的意思。
由于之前二十万秦军的威胁,少梁又新建了两万余军队,除去伤亡,除去所剩无几的元里魏卒,目前少梁国内的军队约二万二三千左右。
对于仅仅只有十几万口的少梁的而言,这几乎是已征尽了举国十五岁至三十五岁之间的青壮,难以再有提升。
但对于魏国而言,别说二万二三千的兵力,就算再翻个倍达到五万人,魏国又有何惧?
魏国最精锐的武卒都不止五万,只不过是被赵国拖住了而已。
既然正路走不通,那就只能出奇招,扩增少梁奇兵的人数。
在李郃看来,虽然少梁奇兵不善正面战场作战,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当做战略威胁的兵种,倘若魏国日后咄咄逼人,他一千名少梁奇兵往魏国一冲,到处骚扰破坏,与魏国来个同归于尽,魏国焉能不惧?
搞不好连那位魏王也能俘来他少梁做客。
当然,这招作为少梁最后的手段,它到底不是那么光明正大,若非别无选择,还是莫要轻易动用为妙,免得落下口实。
但抛开这些不谈,奇兵也是目前少梁唯一能让魏国有所顾虑的存在——虽然魏国暂时还未像秦军那般吃过奇兵的苦头。
在短暂的商议后,尹骘点点头道:“我少梁确实应该拥有令大国忌惮的武力,虽然奇兵在有些用途上不甚光彩,但若仅用于自保,想来世人也能谅解。”
范鹄、王铮、王廙等人也是纷纷点头附和。
东梁君亦点了点头,对李郃说道:“既然如此,此事就交予你负责,具体事项你自己把握。”
李郃拱了拱手,继续说道:“除奇兵以外,我少梁应当重组正军,我建议以‘东梁’为名号。”
众人再一次纷纷点头赞同。
毕竟少梁与秦国的这场战争,最激烈、最惨烈的莫过于东梁之战,二万四千余守卒被打到剩八千人不到,战况最恶劣时东梁城三面城墙全部沦陷,可即便如此,东梁守军依旧顽强顶着二十万秦军的进攻,打得秦军都士气大跌。
如此鼓舞士气的战役,自然要拿来作为军队的名号。
东梁君亦认可了此事,委任翟虎统率这支军队。
在商量完军队方面的事务后,众人便开始讨论合阳邑的治邑人选。
此次秦国交割给少梁的两座城池,元里就不必多说了,因为它实质是魏国监视秦国、监视河西的一座驻军要塞,对于魏国也仅仅只有战略意义却无经济利益,而对于少梁来说,元里连战略意义都很小。
毕竟就目前而言,秦国对少梁动武的可能性极小,而少梁也没有能力对秦国不利,所以秦国并不在乎将元里割让给少梁。
李郃之所以向秦国索要元里,主要还是看中了元里一带的土地,毕竟得到元里之后,少梁与秦国才是真正以洛水、合水为边界,凭空增加了一大片土地,虽说元里一带主要都是荒蛮的山林。
但合阳邑却不同于元里,它是河西少有的繁华大邑,较之秦国的都城栎阳亦不逊几分,纵观整个少梁,没有一座城池可以与合阳相提并论,此次秦国将合阳邑割让给少梁,虽说是不安好心,但少梁也确实占到了天大的便宜,只要好生治理这座城邑,少梁就能得到许多的税收。
较为麻烦的是,合阳邑曾经作为连接秦国、魏国、少梁、河戎四国的边界大邑,邑内的人口成分也颇为复杂,因此在一番商量后,东梁君决定委派老臣尹骘出任合阳大夫。
可尹骘之前是旧梁大夫,他前往合阳任职,旧梁大夫一职就空出来了。
于是李郃便开口道:“关于旧梁大夫一职,我举荐由钜子担任。”
这一句话,让在场众人都大感意外,惊讶地看向墨践。
就连墨践本人也吓了一跳,连连推辞,称自己不能胜任。
见众人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李郃遂解释道:“想必诸位也知道,昨日我送别秦王后,便前往旧梁与钜子交谈了一番。……我少梁地处秦、魏两国之间,若不能自强,必遭秦、魏两国胁迫,然我少梁地少人稀,想要自强,着实不易,唯一的办法便是大力发展技术,比如改良耕种之法、提升锻造工艺等等,而墨家恰恰就有我少梁所急需的技术,因此我建议我少梁与墨家结盟,奉墨家学派为国学之首,以换取墨家全力支持我少梁发展技术。……此事钜子已经答应了。”
听到这话,殿内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讶异,不知该说什么。
天下各国无不垂涎墨家的工艺技术,他们自然也不例外,此次李郃促成与墨家的结盟,哪怕在东梁君看来也是意外的惊喜。
只是……奉墨家学派为国学,这是不是有点过了?
要知道当前天下各国的主流思想,非法即儒,法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凭借其实用性而得到了各国君主的支持与推崇,授予国学地位,地位远超兵家、农家、名家等等。
而墨家学说则因为‘非实用性’而逐渐遭到各国的抛弃。
比如墨家提倡的‘兼爱’、‘非攻’,这如何能得到大国的支持?
不过鉴于目前少梁的情况,少梁与墨家思想倒是颇为契合,毕竟少梁作为一个小国,目前也没有能力攻打大国,但有一说一,在天下各国都在变法图强,崇尚法治、儒治的情况下,少梁奉一个被日渐污蔑为‘奇技淫巧’的学说为国学之首,位在法家、儒家之上,这是否显得有些过于另类?
良久,尹骘斟酌用词谨慎地说道:“墨家学说,影响深远,墨家技艺,天下闻名,我少梁能与墨家结盟,互利互好,这自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我少梁也愿意封墨学为国学,但国学之首……呃……”
墨践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肯接纳他墨家思想的国家,自然也不舍得放弃,连忙说道:“只要少梁愿意接纳我墨家学说为国学之一,允许我墨学在少梁传播、流通,我便心满意足。”
对此东梁君与尹骘倒是并不反对,正要答应,却见李郃正色说道:“钜子先别忙。……墨家学说,包揽众多,上至天文宇宙,下至强国治民,为何不能奉为我少梁国学之首?”
说着,他朝着梁姬拱了拱手道:“少君,法学、儒学,皆不能使我少梁变得强盛,不惧大国,但墨学可以!我希望少君能将墨学封为我少梁国学之首!”
梁姬可不知什么墨家学说,但出于对李郃的信赖,她还是点了点头:“嗯。”
“……”东梁君看得眼角一阵抽搐。
从旁,除翟虎一脸啼笑皆非,其余尹骘、范鹄、王廙、司马卓几人面面相觑。
事实上这些人都并非法家或儒家的忠实拥趸,他们奉行的是作为普世思想的‘实用主义’,即哪个学说有用就用哪个,与天下各国的君臣并无二样,因此倒也不至于在这件事上与李郃产生分歧。
他们只是不明白李郃为何如此看重墨家,或者说,如此不遗余力地拉拢墨家。
不过鉴于接下来他少梁的重建需要墨家的鼎力支持,众人也没有提出反对,亦相继表示赞同。
于是在李郃的坚持与众人的赞同下,少梁确立了以墨家学说为国学之首的地位,也成为了天下唯一一个将墨家学说排在法家、儒家之前的国家。
这让墨践无比的激动,当日在会议结束后,他连忙赶回旧梁,派出八名墨家弟子奔赴天下各国,召集墨家弟子共聚少梁,助少梁重建家国。
顺带一提,出于对李郃的感激,尽管墨践已十分愿意在少梁仕官,但却始终不肯接任旧梁大夫一职。
最终,旧梁大夫一职由李郃继任。
十二月十五日,东梁君于少梁宫,于梁姬座前召开会议。
当然,鉴于梁姬目前还年幼,且并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因此会议的流程还是由东梁君主持。
待众人于殿内纷纷坐定之后,东梁君坐在梁姬的下首,正色对众人说道:“我少梁与秦国的战争,至此告一段落,针对诸位在此次战争中的贡献,我已奏明少君,论功行赏。”
听到这话,殿内诸如翟虎、尹骘、司马卓、范鹄、王廙、王铮等人,皆善意地转头看向李郃。
正如众人所想,东梁君最先赏封的便是李郃:“此次与秦国的战争,李郃功不可没,经我与少君商议,封李郃为中大夫,不知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纷纷抚掌,向李郃表示祝贺。
中大夫是什么级别?
各国的爵位,大致可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再往下就是平民。
而中大夫则是大夫这一档的极致,再往上就是上大夫,也就是卿。
在曾经的少梁,除梁姬以外爵位最高的便是东梁君,其次是前芝阳大夫翟膺,他是少梁唯一的卿爵,其余像旧梁大夫尹骘、繁庞大夫司马卓、东梁大夫范鹄,他们都在中大夫的级别。
简单地说,此次与秦国的战争之后,李郃从‘士’一下子提升到了与几位治邑大夫平起平坐的地步,这个封赏,不可谓不高。
“多谢少君、多谢东梁君。”
李郃拱手表达了谢意,神色依旧如常。
其实他并不是很看重官爵,不过他也明白‘名正言顺’的道理,只有在少梁得到相应的官爵,他才能顺理成章地推行他主张的政见。
见李郃神色如常,丝毫不以得了官爵而欣喜,东梁君与在座的众人暗暗点头。
随后,东梁君也代梁姬封赏了翟虎、司马卓、尹骘、范鹄等等。
当然,鉴于目前少梁的情况,梁姬与东梁君能给予众人的也只是官爵上、口头上的赏赐,毕竟这场仗打地少梁国土稀碎,险些覆国,短期内少梁也拿不出太多东西赏赐这些功臣,只能像东梁君所承诺的那样,日后再行赏赐。
待论功行赏的环节过后,众人便开始就目前的局势展开商议。
就目前少梁的局势,最紧迫的莫过于两件事,其一是防备魏国的报复,其二则是少梁的战后重建。
东梁君就这两件事率先询问翟虎与李郃。
“李郃,你来说吧。”翟虎笑着对李郃道。
其实就这两件事,他俩之前就已经私下谈论过了,谁说都一样。
李郃也不推辞,正色对众人说道:“虽魏国暂时还未有何异动,但我少梁应当尽快加强军力……当然,我也知道加强军力说来简单,但实际施行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我主张优先扩大奇兵的人数,至少扩增至千人,确保我少梁在必要时有与魏国同归于尽的手段。”
东梁君、尹骘、范鹄、王铮等人思索了片刻,便明白了李郃的意思。
由于之前二十万秦军的威胁,少梁又新建了两万余军队,除去伤亡,除去所剩无几的元里魏卒,目前少梁国内的军队约二万二三千左右。
对于仅仅只有十几万口的少梁的而言,这几乎是已征尽了举国十五岁至三十五岁之间的青壮,难以再有提升。
但对于魏国而言,别说二万二三千的兵力,就算再翻个倍达到五万人,魏国又有何惧?
魏国最精锐的武卒都不止五万,只不过是被赵国拖住了而已。
既然正路走不通,那就只能出奇招,扩增少梁奇兵的人数。
在李郃看来,虽然少梁奇兵不善正面战场作战,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当做战略威胁的兵种,倘若魏国日后咄咄逼人,他一千名少梁奇兵往魏国一冲,到处骚扰破坏,与魏国来个同归于尽,魏国焉能不惧?
搞不好连那位魏王也能俘来他少梁做客。
当然,这招作为少梁最后的手段,它到底不是那么光明正大,若非别无选择,还是莫要轻易动用为妙,免得落下口实。
但抛开这些不谈,奇兵也是目前少梁唯一能让魏国有所顾虑的存在——虽然魏国暂时还未像秦军那般吃过奇兵的苦头。
在短暂的商议后,尹骘点点头道:“我少梁确实应该拥有令大国忌惮的武力,虽然奇兵在有些用途上不甚光彩,但若仅用于自保,想来世人也能谅解。”
范鹄、王铮、王廙等人也是纷纷点头附和。
东梁君亦点了点头,对李郃说道:“既然如此,此事就交予你负责,具体事项你自己把握。”
李郃拱了拱手,继续说道:“除奇兵以外,我少梁应当重组正军,我建议以‘东梁’为名号。”
众人再一次纷纷点头赞同。
毕竟少梁与秦国的这场战争,最激烈、最惨烈的莫过于东梁之战,二万四千余守卒被打到剩八千人不到,战况最恶劣时东梁城三面城墙全部沦陷,可即便如此,东梁守军依旧顽强顶着二十万秦军的进攻,打得秦军都士气大跌。
如此鼓舞士气的战役,自然要拿来作为军队的名号。
东梁君亦认可了此事,委任翟虎统率这支军队。
在商量完军队方面的事务后,众人便开始讨论合阳邑的治邑人选。
此次秦国交割给少梁的两座城池,元里就不必多说了,因为它实质是魏国监视秦国、监视河西的一座驻军要塞,对于魏国也仅仅只有战略意义却无经济利益,而对于少梁来说,元里连战略意义都很小。
毕竟就目前而言,秦国对少梁动武的可能性极小,而少梁也没有能力对秦国不利,所以秦国并不在乎将元里割让给少梁。
李郃之所以向秦国索要元里,主要还是看中了元里一带的土地,毕竟得到元里之后,少梁与秦国才是真正以洛水、合水为边界,凭空增加了一大片土地,虽说元里一带主要都是荒蛮的山林。
但合阳邑却不同于元里,它是河西少有的繁华大邑,较之秦国的都城栎阳亦不逊几分,纵观整个少梁,没有一座城池可以与合阳相提并论,此次秦国将合阳邑割让给少梁,虽说是不安好心,但少梁也确实占到了天大的便宜,只要好生治理这座城邑,少梁就能得到许多的税收。
较为麻烦的是,合阳邑曾经作为连接秦国、魏国、少梁、河戎四国的边界大邑,邑内的人口成分也颇为复杂,因此在一番商量后,东梁君决定委派老臣尹骘出任合阳大夫。
可尹骘之前是旧梁大夫,他前往合阳任职,旧梁大夫一职就空出来了。
于是李郃便开口道:“关于旧梁大夫一职,我举荐由钜子担任。”
这一句话,让在场众人都大感意外,惊讶地看向墨践。
就连墨践本人也吓了一跳,连连推辞,称自己不能胜任。
见众人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李郃遂解释道:“想必诸位也知道,昨日我送别秦王后,便前往旧梁与钜子交谈了一番。……我少梁地处秦、魏两国之间,若不能自强,必遭秦、魏两国胁迫,然我少梁地少人稀,想要自强,着实不易,唯一的办法便是大力发展技术,比如改良耕种之法、提升锻造工艺等等,而墨家恰恰就有我少梁所急需的技术,因此我建议我少梁与墨家结盟,奉墨家学派为国学之首,以换取墨家全力支持我少梁发展技术。……此事钜子已经答应了。”
听到这话,殿内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讶异,不知该说什么。
天下各国无不垂涎墨家的工艺技术,他们自然也不例外,此次李郃促成与墨家的结盟,哪怕在东梁君看来也是意外的惊喜。
只是……奉墨家学派为国学,这是不是有点过了?
要知道当前天下各国的主流思想,非法即儒,法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凭借其实用性而得到了各国君主的支持与推崇,授予国学地位,地位远超兵家、农家、名家等等。
而墨家学说则因为‘非实用性’而逐渐遭到各国的抛弃。
比如墨家提倡的‘兼爱’、‘非攻’,这如何能得到大国的支持?
不过鉴于目前少梁的情况,少梁与墨家思想倒是颇为契合,毕竟少梁作为一个小国,目前也没有能力攻打大国,但有一说一,在天下各国都在变法图强,崇尚法治、儒治的情况下,少梁奉一个被日渐污蔑为‘奇技淫巧’的学说为国学之首,位在法家、儒家之上,这是否显得有些过于另类?
良久,尹骘斟酌用词谨慎地说道:“墨家学说,影响深远,墨家技艺,天下闻名,我少梁能与墨家结盟,互利互好,这自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我少梁也愿意封墨学为国学,但国学之首……呃……”
墨践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肯接纳他墨家思想的国家,自然也不舍得放弃,连忙说道:“只要少梁愿意接纳我墨家学说为国学之一,允许我墨学在少梁传播、流通,我便心满意足。”
对此东梁君与尹骘倒是并不反对,正要答应,却见李郃正色说道:“钜子先别忙。……墨家学说,包揽众多,上至天文宇宙,下至强国治民,为何不能奉为我少梁国学之首?”
说着,他朝着梁姬拱了拱手道:“少君,法学、儒学,皆不能使我少梁变得强盛,不惧大国,但墨学可以!我希望少君能将墨学封为我少梁国学之首!”
梁姬可不知什么墨家学说,但出于对李郃的信赖,她还是点了点头:“嗯。”
“……”东梁君看得眼角一阵抽搐。
从旁,除翟虎一脸啼笑皆非,其余尹骘、范鹄、王廙、司马卓几人面面相觑。
事实上这些人都并非法家或儒家的忠实拥趸,他们奉行的是作为普世思想的‘实用主义’,即哪个学说有用就用哪个,与天下各国的君臣并无二样,因此倒也不至于在这件事上与李郃产生分歧。
他们只是不明白李郃为何如此看重墨家,或者说,如此不遗余力地拉拢墨家。
不过鉴于接下来他少梁的重建需要墨家的鼎力支持,众人也没有提出反对,亦相继表示赞同。
于是在李郃的坚持与众人的赞同下,少梁确立了以墨家学说为国学之首的地位,也成为了天下唯一一个将墨家学说排在法家、儒家之前的国家。
这让墨践无比的激动,当日在会议结束后,他连忙赶回旧梁,派出八名墨家弟子奔赴天下各国,召集墨家弟子共聚少梁,助少梁重建家国。
顺带一提,出于对李郃的感激,尽管墨践已十分愿意在少梁仕官,但却始终不肯接任旧梁大夫一职。
最终,旧梁大夫一职由李郃继任。